浅析儿童大提琴启蒙教育

2020-02-24 09:40◇季倩◇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大提琴儿童家长

◇季 倩◇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儿童音乐启蒙教育。在音乐启蒙教育的乐器选择上,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大提琴为孩子的启蒙乐器,而不再局限于钢琴、小提琴等。童年时期的大提琴启蒙教育在儿童的音乐成长道路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启蒙教育是引导儿童迈入音乐殿堂的第一步。在这个时期,儿童大提琴启蒙教育的价值,不仅仅是发掘他们的音乐才能,教会他们掌握大提琴的基本演奏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唤起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一、儿童大提琴启蒙教育的作用

儿童大提琴启蒙教育的作用,也是启蒙教育的功能与目的所在。启蒙教育对儿童个人和社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脑功能开发、意志的训练、艺术的熏陶和人才的储备。

(一)脑功能开发

大提琴是一个身心合作,手脑配合的综合学习活动。在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双手的配合,还需要充分调动视觉、听觉、触觉。视谱刺激着视觉反应,辨音使耳朵更加灵敏,手指在拉弦控弦练习中不断得到刺激使触感更敏锐。而这一切,并非分别进行的。演奏过程中,眼、耳、手还需要同时协调配合,才能演奏成曲。音乐启蒙教育中多层次,复线条以及各种技巧动作的训练,无疑使大提琴学习对儿童的多感官协调以及脑功能开发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已经有多项研究证明音乐启蒙教育对人脑开发的积极作用。与未接受过音乐训练的儿童相比较,受过音乐学习的儿童在想象、表现、思维、理解、协调、记忆等诸多方面都有所提升。①聂珺:《基于素质教育背景刍议学前儿童早期音乐教育的作用》,《黄河之声》2018年第19期。并且,即便是只接受过一年的音乐训练,也会使得儿童阅读能力有明显变化。受过音乐训练的儿童在声音信息处理和语言方面也会做得更好。另外,也有研究表明,音乐训练在锻炼儿童多感官信息处理、信息分类、快速思考、增强记忆、左右脑协同、肢体协调等方面能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审美与是非判断也会产生积极作用,进一步激发儿童的创造力,使学习者终身受益②隋丽娜:《学前音乐教育对幼儿成长作用的思路构建》,《中外企业家》2018年第28期。。而大提琴演奏中,左右手承担了不同的功能,需要做出不同的动作,尤其是大量的左手动作,无疑可以更进一步促进双手协同与脑功能开发。在儿童7岁前开始大提琴训练,可以使得脑功能开发效果更为明显。

(二)意志的训练

在任何技能的学习中,持之以恒都非常重要,大提琴演奏技能的学习也是如此。大提琴演奏对演奏技能有着较高的要求,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刻苦练习才会有所收获。即便是较为基础的启蒙教育,也需要长期的反复练习,才能实现演奏大提琴所需的多感官协调与左右手协同。并且,由于是基础性技巧训练,就如同“达芬奇画蛋”般,需要就单一简单动作反复练习,这使得启蒙教育似乎更加“枯燥”,更加让人难以坚持。这种对持之以恒的品质和长期坚持“枯燥”练习的自律需求,无疑可以帮助心智尚未成熟的儿童集中注意力,形成良好的自律习惯和坚韧的意志。这些良好习惯与坚韧意志的形成,必然会迁移到儿童成长的其它方面,助力儿童的健康成长。

(三)艺术的熏陶

接受过音乐、绘画和诗歌等艺术教育的人群往往具有更加高雅的审美品位和更加敏锐丰富的人文情怀。起源于16世纪晚期欧洲的大提琴,在众多的西洋乐器中最接近人声,擅长表现高雅温婉的旋律以及充满渴望的情感,并因此为众多的音乐家所痴迷。奥芬巴赫、勃拉姆斯、舒曼、布鲁赫……无数的音乐名家为它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其中不乏可传万世的不朽之作。这些经典作品中充满着艺术家对审美情趣、人生哲理、伦理道德的思考与表达。对这些经典音乐作品的学习、欣赏和演奏,既是音乐启蒙教育,也是艺术与审美的启蒙教育,使得儿童得以丰富自己的艺术修养,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与精神世界。这也是众多家长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接受大提琴启蒙教育的原因:不是为了将其训练成为蜚声海内外的大提琴演奏大师,而是给予其艺术与审美启迪、成为引导其精神世界前进的灯塔。

(四)人才的储备

如前文所述,大多数家长让儿童接受大提琴启蒙教育的原因,更多是看重音乐启蒙教育对儿童心智开发、行为训练和艺术熏陶方面的积极作用,但客观上,通过启蒙教育发现和提升儿童在音乐演奏方面的潜力,确实可以推动我国音乐人才储备。在我国,大提琴学习仍然处于早期普及阶段,正逐渐从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向中小城市普及,积极开展大提琴儿童早期教育,既是培养未来的大提琴鉴赏人群,也是培养未来的演奏之星。

二、大提琴启蒙教育中儿童心理特点

大提琴儿童启蒙教育的主要对象是5-9岁的儿童。在此年龄段的儿童,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

(一)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过渡

注意力可以帮助人们清晰认识事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及时而正确的反应。注意力的存在,对学习的高效实现不可或缺。简单地被某种事物吸引、不由自主地给予没有目的性的关注,这是无意注意。与之相对的,带着某种明确的目的去关注事物则是有意注意。儿童早期的关注以无意注意为主,随着心智的成长,以及在各种学习中培养,开始形成有意注意,但这种有意注意很难持久,并常常受到其它无意注意的干扰①尹超:《从儿童心理学角度浅析儿童大提琴教学》,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第2页,第3页。。在这个阶段,那些篇幅短小、旋律简单、情感活泼的乐曲更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随着年龄的成长与启蒙教育的持续,接受启蒙教育的儿童在有意注意的持久性、主动性和抗干扰方面,会表现出明显的成长特征,特别在儿童识谱和听音辨音能力的明显增强上。

(二)形象思维强于抽象思维

形象思维的出现早于抽象思维,因此对儿童而言,形象思维往往优于抽象思维。在这种心理特点下,儿童往往对新鲜事物的形象感知比较敏感,也有较强的行为模仿能力,虽然他们可能并不充分知晓这种模仿的意义。如果启蒙教育的教师只是抽象地介绍乐谱与音乐符号,抽象思维刚开始萌芽的儿童将很难理解这些抽象符号的意义,更直观地教师领做、儿童跟学的行为模仿方式可能更适合这个阶段的大提琴音乐教育。同样,随着启蒙教育的持续和年龄的成长,儿童的抽象思维也在逐渐成长,这表现在他们会主动关注乐谱中的音乐符号,并将对这些音乐符号的理解运用到自己的演奏行为中②尹超:《从儿童心理学角度浅析儿童大提琴教学》,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第2页,第3页。。当然,这种抽象思维的成长也存在个体差异。

(三)情感表达直接而强烈

“童言无忌”是此阶段儿童在情感表达上的最佳诠释。他们的情感表达尚处于幼稚期,情感表达直接而强烈,并且这种表达是不由自主地、未经控制地,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甚至支配。在这种情感表达的幼稚期,大提琴的启蒙教育者需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谨慎地选择适应儿童学习的乐曲,情感跌宕起伏或者阴郁消沉的音乐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心智成长,不合适此阶段儿童学习;二是需要努力营造一个适合儿童音乐学习的外部环境,通过良好的学习氛围控制儿童的学习情绪。

三、有效开展儿童大提琴启蒙教育建议

对大提琴启蒙教育作用和儿童心理特点的梳理,是有效开展儿童大提琴启蒙教育的基础。有效开展启蒙教育,则需要正确把握启蒙教育的目的和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总体而言,启蒙教育措施的核心内容,应当是围绕培养儿童的音乐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展开。

(一)趣味性教学

不论是注意力、思维,还是情感表达,儿童心理的特点决定了大提琴启蒙教育需要开展富有趣味性的教学。在启蒙教育中,教师不仅仅需要娴熟掌握大提琴演奏技巧,还需要具备丰富的科学与文化知识,自觉营造一个充满童趣的学习氛围,更好地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即便是成年人也期望在“有趣”的环境中进行学习,更何况儿童。从这个角度而言,过于严肃的教师可能并不适合进行儿童的启蒙教育。

如何实现趣味性教学?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

第一,分解模块。将启蒙教育分解成不同内容的教学模块,将不同的教学模块交叉展开,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儿童。教学节奏的控制是非常必要的,各模块时间不宜过长,并且各模块间可以进行趣味性分割。如在两个模块之前,做一些为自己喜爱的儿歌打节拍这样的趣味音乐游戏;讲一些与音乐有关故事;播放适合儿童观看的音乐视频。这些趣味性分割在给予儿童放松时间的同时,也可以引导的他们对音乐兴趣,以及重新唤回儿童对教师的注意力。

第二,选择教材。教材选用直接影响着儿童的音乐学习兴趣①赵彦明:《论儿童大提琴启蒙教育中的兴趣培养》,《黄河之声》2019年第4期。。选择专门的儿童启蒙教材,这些教材应当充满童趣、形象生动,选取的乐曲旋律简单、活泼,并且有色彩鲜艳明快的插图与乐谱相结合。在不影响教材使用的前提下,启蒙教师可以鼓励孩子对自己的教材做个性化装饰。

第三,形象比喻。为了使得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启蒙教师需要注意自己的教学语言形象生动。利用形象的比喻是增强语言生动性的好办法。比如手型问题,可以用盖房子来形容,手背是小房顶,十个手指娃娃是撑着小房子的,小房顶不能塌,否则会压到手指娃娃;在乐理知识的讲解中运用比喻的方法,如四分音符像小蝌蚪,二分音符像气球。

(二)激励性教学

虽然大提琴演奏基础技巧的学习是启蒙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如前所述,启蒙教育更重要的目的在于音乐兴趣的培养。面对陌生而复杂的专业性技巧,儿童一时难以掌握非常正常,如果因此打断练习并加以呵斥,会使得儿童更加紧张更容易犯错,甚至产生厌学的逆反心理。肯定他们的成绩,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进步,帮助儿童树立学习的自信与学习的兴趣,这种激励性教学才应成为启蒙教育中常态。毕竟,心理调节和情绪控制尚不成熟的儿童,比理性的成年人,更加渴望得到来自外界的鼓励与肯定。

为适应激励式教学的需要,教师应当把启蒙教学划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又进一步可以细化为更加细小而具体的任务,并根据儿童个性化特点,与儿童一道,将这些小任务转化为他们自己的学习计划。计划应当有明确而具体的目标,并且确保这些目标应当兼具挑战性与可实现性。在儿童完成某个具体的小任务后,及时给予肯定,使得儿童在不断的小成就与鼓励中获得自信,建立学习兴趣,形成自律性的学习习惯。

根据儿童心理的特点,对其成绩的肯定最好能仪式化和具象化。比如,在孩子演奏较好的曲子旁边,画上漂亮的五角星,并起立鼓掌表扬。或者,教师给儿童作业完成的情况评分,如果评分在90分以上,就在乐谱上贴一个独特的标记,集齐5个奖励性标志,教师可奖励儿童一个小礼物。

(三)营造家庭学习氛围

不论是对儿童心理特点的分析,还是“孟母三迁”的历史故事,都显示出环境对儿童学习的重要影响。每个人可以几乎毫不费力地在不经意间学会本国语言,就是因为他不论走到哪里,都身处母语的环境中。音乐学习也需要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会儿童大提琴启蒙教育的教师,不应仅仅将关注点放在儿童身上,也要积极地和家长做好沟通,引导家长自觉地在家庭中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儿童总是习惯于对成年人行为的模仿,并且常常是无意识的模仿。而和他们关系密切、朝夕相处的家长是儿童最主要的模仿对象。如果要引导启蒙教育中的儿童对大提琴学习产生兴趣,家长也应当表现出对音乐的兴趣。有了家长的以身作则,儿童在耳濡目染之下,自然也会对音乐学习产生兴趣,形成良好的音乐学习与鉴赏习惯。

此外,让家长适当地参与到大提琴启蒙教育中,也是营造家庭学习氛围的重要方法。家长陪同或参与学习,及时地了解儿童学习的进展,对儿童行为给予激励,这不仅仅可以促进儿童的启蒙学习,也是促进家长与儿童情感交流的机会。

(四)个别学习与集体学习结合

基于儿童个体的差异性和大提琴启蒙教育的技能性特点,以及其它各种各样的原因(例如大提琴在家长中接受度的影响等),大提琴的儿童启蒙教育往往以“一对一”的个别学习方式展开。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差异性的个别学习是必要的①边伟:《大提琴启蒙教学现状调查及开展实践》,《黄河之声》2015年第23期。。个别学习虽有利于教师针对学生特点提供细致化的教学,但无法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性学习氛围,而竞争心往往会成为儿童学习的巨大动力。适时地组织两三名启蒙儿童集体学习,可以利用良性竞争促进儿童学习,也有利于给予儿童学习的新鲜感,活跃课堂气氛。让儿童在集体学习时共同演奏一首乐曲,还有利于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主动与家长协商,组织一些集体学习课程。

大提琴教学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针对儿童的大提琴启蒙教育更是一项艰辛而进展缓慢的工作。作为一名合格的大提琴启蒙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启蒙教育中的重要性,远远超过技巧的学习。启蒙教师应当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帮助他们开启属于他们自己的人生音乐之旅。

猜你喜欢
大提琴儿童家长
大提琴演奏的悲剧审美表达——以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为例
大提琴的沉静之美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浅谈大提琴演奏中的肢体语言
留守儿童
家长请吃药Ⅱ
六一儿童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动手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