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0-04-03 12:28马扬梅童登峰李万莲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服务业校企技能

◇马扬梅 童登峰 李万莲◇

相较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具有高附加值、高新技术集约、资源配置优化和低耗的特点,是我国经济发展转型、消费结构升级、社会服务专业化分工的必然选择。现代服务业涉及多个新兴服务业态,是对传统服务业的升级改造,以实现第三产业现代化为终极目标①蒋三庚:《现代服务业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第3-7页。。当前正是安徽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核心就是现代服务业的产业升级。在“一带一路”“乡村振兴”“两山理论”“文旅融合”背景下,现代服务业升级发展急需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求。对接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的旅游管理专业群人才培养,将为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建设“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提供人才供给保障。

一、安徽省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安徽省以融入“长三角”经济区发展为契机,调整经济结构,社会经济发展平稳增长①见安徽省统计局2016-2019年编著出版的《安徽统计年鉴》。。2019年,全省生产总值371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15.7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5337.9亿元,增长8%;第三产业增加值18860.4亿元,增长7.7%。人均GDP达58496元,折合8480美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0.8%,全年服务业增速比GDP快0.2个百分点。②安徽省统计局《安徽省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tjj.ah.gov.cn/ssah/qwfbjd/tjgb/sjtjgb/115405421.html,2020-03-12。从上述数据可看出,安徽省经济转型发展成效显著,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集聚效应明显。2015年-2019年,安徽省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11.16∶49.75∶39.09调整为2019年的7.86∶41.32∶50.82;③依据《安徽统计年鉴》和2019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计算。第三产业经济总量逐年增加,占GDP的比重由2015年的39.09%增加到2019年的50.82%。

伴随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也逐年增加④马扬梅,童登峰:《供给侧改革中省域旅游经济增长影响因素探究》,《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5期。。安徽省总就业人数从2011年的4120.9万人增至2018年末的4385.3万人,其中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从2011年的1483.5万人增至2018年的1768.4万人,占比从36.0%增至40.3%⑤见安徽省统计局2012-2019年编著出版的《安徽统计年鉴》。,具体见表1。

表1 2011-2018年安徽省三次产业就业数据

从表1可以看出,安徽省从业人员分布状况与产业结构相似,从业人员逐年向第二、第三产业集聚,符合安徽省产业结构调整、现代服务业产业升级的战略部署。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激发出对专业人才尤其是高素质服务人才的巨大需求,相关专业人才成为急需紧缺人才⑥合肥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关于印发〈2018年合肥市急需紧缺人才目录〉的通知》,2018年7月9日。。

二、对接现代服务业的旅游管理专业群的组群逻辑分析

对接现代服务业的旅游管理专业群,包括旅游管理、电子商务、酒店管理、市场营销、会展策划与管理五个专业。这些专业之间存在逻辑上的链接,协同发展契合现代服务业发展时代需求。现代服务业的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应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的服务型人才为目标,整合资源优势,协同推进。构建适合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专业群,实施教育供给侧改革,优化人才培养供给要素配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图1 旅游管理专业群组群逻辑示意图

(一)契合新时代服务业的需求,构建旅游管理专业群

旅游管理、电子商务、酒店管理、市场营销、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是对接现代服务业产业链上的五大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群围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的服务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在“宜融则融,能融尽融”理念的指导下打破专业界限,突破课程边界,创新教学方法,构建现代旅游管理专业群。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来临,现代服务业产业升级,传统职业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服务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要从供给侧发力,重构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灵活的“学分银行”体系,提升群属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拓宽就业渠道。对接现代服务业的旅游管理专业群,重点培养具有岗位基础素养及能力、专业技能、岗位群职业能力和组织管理创新能力的现代服务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专业人才。

(二)对接现代服务业人才需求,服务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带一路”、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文旅融合、长三角经济圈、皖江城市带建设背景下,现代服务业产业升级,旅游管理专业群只有从供给侧对接市场需求,重新配置旅游管理专业群的供给要素,构建旅游管理专业群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旅游管理专业群必须满足现代服务业生产要素升级的要求,始终瞄准行业发展趋势,整合五个专业优势资源,实现产业体系、运营体系和消费体系的对接和建设,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群人才培养水平、产业贡献能力和社会满意度,保障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人才支撑。

一是主动对接产业体系。加强文旅深度融合,实现工业、农业、林业、畜牧业、文创产业等横向融合发展,满足一二三产业对旅游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市场营销、酒店管理、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二是主动对接运营体系。依托产品流通、“互联网+”、渠道管理、电子商务和社会化服务等运营体系,延长产业链条,提升服务品质,增加产业附加值。三是主动对接消费体系。在消费结构升级、消费层次多元化和消费方式个性化的趋势下,消费者对产品更新速度、渠道流通、消费方式定制化服务要求更高,倒逼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体系变革。

(三)瞄准产业发展趋势,建成国际一流旅游管理专业群

旅游管理专业群瞄准现代服务业需求及未来发展趋势,依托互联网平台,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服务人才。通过建立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制定一流专业建设标准,开发优质、丰富的课程资源库,建设开放、共享的实训基地,培育行业一流的师资团队,深度推进产教融合,提升“双创”人才培养质量,形成育人示范效应,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乡村振兴发展战略。

三、高职院校构建旅游管理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围绕“立德树人”一条主线,“双元”主体培养,创建“自主专业、自主方向、自主学习”的培养模式,通过产业融合、校企融合、课程融合、“三创”融合,实现“教、学、研、产、创”结合,构建“一主线、二主体、三自主、四融合、五结合”的旅游管理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研究,形成具有示范效应的卓越服务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整合专业群优势资源,推动各专业、多领域、全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创新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以岗位基础素养能力与职业能力为基础,拓展人才创新创业能力,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以职业胜任力为导向,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特征,对接现代服务业发展战略,实行产教深度融合,优化人才供给要素配置,加强校企合作。专业人才培养融入“1+X”证书制度,建立旅游管理专业群“学分银行”,打通中职旅游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通道,建立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一)以“立德树人”为核心

围绕“立德树人”,加强思政教育课程化和课程思政化建设,以职业胜任力为导向,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特征,对接产业发展战略,实行深度产教融合,优化人才供给要素配置,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卓越的服务人才。

(二)以“自主专业、自主方向、自主学习”为培养模式

旅游管理专业群学生入校后,以主专业模块为核心,辅以自主选修方向模块。同时,融入“1+X”的资格证书模块,即通过考核后,可以获得相应的辅修专业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在选修方向模块时,可以自选学习方式,即线上或线下学习方式进行课程自主学习,考核通过后,获得相应的学分,建立“学分银行”,实现学分互换。

(三) 以产业融合、校企融合、课程融合、“三创”融合为培养路径

1.瞄准产业融合,拓宽人才的专业能力

随着文旅深度融合,工业、农业、林业、畜牧业、文创产业等横向融合发展,工业旅游、农业旅游等业态不断更新。“互联网+”及电子商务的发展,必然延伸现代服务业产业链。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对旅游管理、会展策划与管理、市场营销、酒店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院校只有重新配置人才供给要素,形成集聚效应,加强产业融合,不断拓宽人才的专业能力,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职业能力的需求。

2.加强校企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高职院校应主动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方式、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就业创业等方面深度融合,与职教联盟下企业集团深度合作,探索共建共享产业学院,形成校企命运共同体,协同育人,建立联合培养、双主体育人的现代学徒制培养体系,推动旅游管理专业群对接现代服务业产业发展。

图2 “三自主”人才培养路径图

3.加强课程融合,提升人才的素养及职业能力

高职院校应积极融合群内各专业资源优势,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民俗文化、技艺传承等课程,增强专业人才的文化自信与国家认同;开设电子商务、信息管理系统、智慧旅游、电商企业数据分析、渠道管理、市场营销与策划以及客户关系管理等一系列相关课程,提升人才的职业能力。

4.加强“三创”融合,提升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

针对现代服务业对创意、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应通过开设创业意识培训、SYB培训、大型活动创意与策划、营策策划、广告创意等课程,提升人才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商务谈判能力以及团队沟通与建设能力。

四、旅游管理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建议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还要落实到对接现代服务业需求的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与此配套的,还应积极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培养高水平专业教师团队、建设开放共享的实践实训基地、构建协同创新的技术技能平台、共建校企产学研平台,协同产业、行业和企业优势资源,以现代服务业人才需求为根本目标,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

(一)建设新业态一体化教材,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

高职院校应着力开发新业态一体化教材,实现知识内容立体化、技能实训可视化、重难点内容明确化,通过教材内容的可视化、视频化,实现线上线下教学交互的常态化。构建业态引领、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精品课程,优化课程内部的逻辑关系,五大专业联动打破专业壁垒;通过通识教育、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构建多模块的职业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各专业课程模块间自由选择,实现专业和课程选择的灵活度与自由度;通过网络共享平台,为师生自主学习提供良好条件。实施情景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式,利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二)实施名师名匠工程,培养行业有影响力的卓越工匠

高职院校应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高新技术引领的专业教师创新团队。教师团队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校企双栖型导师组合而成,具有“专兼结合、校企互通、动态组合”的优势。“引育并举”,实施名师名匠工程,培育一批技术技能大师;建立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培养双创型导师。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实施“专业教师入企业”“企业导师进课堂”,培养双栖型技术技能大师;成立现代服务业国际合作交流中心,加强与国际一流职业教育集团合作,共同培养国际化外向型教师。组建技能大赛训练营,培养技能大赛教练;建立行业专家智库,实施智慧服务工程,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服务。建立健全教师培育培训研修体系,创新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交流与传、帮、带作用,建立健全教学团队合作机制,注重青年教师培养;开发教学资源,深入开展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和研究,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建设前瞻性与拓展性兼具的实践实训基地

高职院校应加强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整合校内外实训资源,政、校、企共同建设开放共享的实训资源和实践平台;建成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教研科研、对外经营和社会服务“五位一体”的校内服务性实训基地。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开展实践育人,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四)构建协同创新的技术技能平台,创建产教深度融合的范式

高职院校要营造协同创新的技能培育环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开展团队协作、协同创新、技艺传承、技能大赛,提升学生行业认知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执业能力,培育和传承工匠精神,塑造学生严谨专注、认真敬业的品质。开展“1+X”资格认证,采用“课、证融合”的方式,探索开展导游执业资格证书、会展策划师、酒店管理师、电子商务师、营销策划师等职业资格认证,培养一批产业急需、服务一流的高素质高新技术应用人才。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打造一批德技双修、校企两栖、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专业教师团队,在技术研发、技能传习、科研创新等领域深度开展产教融合的路径探索。

(五)校企共建产学研平台,开展广泛、深入、引领性强的社会服务

校企共建现代服务业产学研平台。高职院校要注意引进实力强劲、技术领先、社会责任感强的优质企业,共同搭建现代服务业产学研平台,营造专业教师走进企业、服务产业、引领行业的良好氛围。借助现代服务业产学研平台,实现校企优质资源共享,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确立“服务、融入、引领”阶段性发展理念,专业群建设将围绕“服务行业、融入行业、引领行业”三个阶段的发展理念,建设具有区域特色和行业引领的公共服务中心、创新创意中心、创业孵化中心、成果转化中心。开展技术技能培训,为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饭店、会展公司、电子商务企业等提供技术技能培训、管理咨询服务。推动专业群参与行业社会服务,与行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助力区域经济发展和“一带一路”建设。创新专业群对接现代服务业产业链融合发展模式,精准对接行业人才需求,提升专业群社会服务能力,以美好安徽建设引领契机,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服务于皖江城市带建设,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一带一路”建设、电商安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智力支持。

结 语

职业教育办学与发展定位需整合多方资源,联动发展。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也应无缝对接现代服务业产业链与需求链。在构建对接现代服务业产业链的旅游管理专业群时,应以构建横向有广度、纵向有深度,结构科学合理,核心竞争力强、产教深度融合、专业资源集聚为目标的专业群。旅游管理专业群建设应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的服务型人才为目标,整合资源优势,协同推进,构建适合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专业群,实施教育供给侧改革,优化人才培养供给要素配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旅游管理专业群的建设,高职院校可以使得群属专业跻身一流行列,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具有地域特色的卓越服务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跨专业联合研究取得突破,产出一批在对接行业企业管理实践方面具有重大创新性、服务地方战略需求的成果,实践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品牌;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提升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猜你喜欢
服务业校企技能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