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项目化学习的有效尝试

2020-02-24 07:29:00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周长公式运动员

张 莉

(江苏省徐州市潘塘中心小学 221111)

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项目化学习实现了三个转变:一、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主动体验”的转变;二、师生定位由“教师主导”向“学生主体”的转变;三、教学理念由“知识为本”向“能力发展”的转变.通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与传统教学相比,项目化教学有着显著的优势.基于此,本文在分析项目化学习的内涵及特点的基础上,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教学为例,针对项目化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与实施策略展开论述,力求充分发挥项目化教学的优势,推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一、项目化学习的内涵

所谓项目化学习,指的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一个完整的任务情境,并通过师生共同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务的教学过程.项目学习化的本质,是以项目为载体,以行动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目标而开展的教学活动,是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的全新的教学探索与尝试.

二、项目化学习的特点

与传统学习方式相比,项目化学习具备以下特点:

1.实操性的特点

实操性,是项目化学习最突出的特点.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需要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通过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切实地完成任务,做出成果.

2.自主性的特点

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会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民主与自由,使学生享有制定计划、成员分工、实际操作、成果评价等各个方面的自主权.因此,项目化学习具有鲜明的自主性的特点.

3.综合性的特点

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绝对不是单凭某一章节的知识,或者凭借某一学科的知识就能完成任务的.相反,在项目化学习中,学生不仅要实现多种学科知识的融合,还要实现课堂知识与生活经验的融合,更要实现书本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融合.可见,项目化学习具有鲜明的综合性的特点.

4.开放性的特点

项目化学习有显性目标和隐性目标.显性目标,指的就是学生能够按照要求完成任务;隐形目标,指的就是学生能够通过完成任务,巩固知识、锻炼能力、提升素质.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虽然会关注学生实现目标的过程,但是并不会硬性规定学生实现目标的方法与路径,这使学生具备了多样性的选择权利,使项目化学习具备开放性的特点.

5.合作性的特点

项目化学习任务都是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的,学生需要通过分工、交流与合作来共同完成任务.因此,项目化学习具有显著的合作性的特点,分工协作与交流沟通,是项目化学习两大必不可少的环节.

三、项目化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面,笔者以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圆》的教学为例,针对项目化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研究与探索.

1.师生交流 生成项目任务

在《圆》这一课的项目化学习中,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并没有直接提出项目任务,而是与学生展开交流,让学生在思考与讨论中自然生成任务.具体教学流程如下:

首先,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大家发现了吗?每次我们开运动会的时候,运动员们并不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准备起跑的,有的运动员在前面,有的运动员在后面,请大家想一想,运动会赛场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设计?如果你是裁判或评委,你会如何保证赛事的公正性?

针对这一问题,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与讨论之后,会达成一个共识:只要保证每个运动员跑的长度一样就好了.于是,初步引出关于“圆的周长”的概念.

其次,教师抛出进一步的问题:如果把这些运动员的跑步足迹画出来,是一个什么形状?而运动员跑出来的长度,叫做什么?我们想保持运动员跑出来的长度一致,就要先计算出来每个运动员需要跑的长度,这个长度怎么计算?

教师通过让学生思考与讨论这个问题,能够让学生明确“圆的周长”的概念,并展开关于“圆的周长如何计算”的思考.

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提出今天的项目任务:请大家结合我们过去学过的正方形、长方形周长的学习经验,尝试总结求得圆的周长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尝试推导圆的周长公式,理解π的含义.同时,利用圆的周长公式,计算我们学校操场跑道的周长,并解决运动会上的赛事公平问题.

2.学生讨论 制定实施计划

学生经过小组讨论,制定了本组的实施计划.其中,比较具有普遍性的实施计划如下:

首先,开展小组讨论,利用已有经验总结圆的周长的求解方法.

其次,查阅相关资料,尝试理解π的含义,并推导圆的周长公式.

最后,进行实地测量和计算,求得操场跑道的周长.

学生讨论实施计划的过程,事实上是思考与交流解题思路和实践方法的过程,是由理论向实践过渡的过程.

3.合作探究 开展实操活动

在合作探究阶段,学生主要进行了以下活动,取得了以下成果:

首先,小组讨论,教师点拨.学生根据学习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周长的经验,并结合圆的图形特点,总结出以下求得圆的周长的方法:1.用线绕住圆的边缘,然后,把线拉直,测量线的长度;2.在圆的边缘的某一点做上标记,让圆沿着直尺滚动一周,看直尺的刻度读出圆的周长;3.直接套用书上的圆的周长公式,计算圆的周长.

学生总结圆的周长的求解方式的过程,是利用已有知识解决未知问题的过程,是知识迁移与利用的过程.然而,由于多边形和圆的周长求解方法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小学生还难以真正通过交流讨论,掌握圆的周长求解的方法与规律,更难以对于π和“半径”这两个新的概念有精准的理解.此时,教师可以适时进行点拨:大家发现了吗?多边形的周长都跟边长有关,各边长越长,周长越长.然而,圆并没有边,它的周长跟什么有关系呢?请大家多观察和计算几个大小不同的圆的周长,对于数据进行对比,看一看圆的周长跟什么有关?

教师点拨与学生讨论的结合,能够使学生对于圆的周长与半径之间的关系有初步的了解,为他们认识π的含义和推导圆的周长公式埋下伏笔.

其次,查阅资料,深入探究.学生在计算若干个圆的周长并进行对比之后会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于是,学生可以得出结论:圆的周长长短跟直径有关系.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会了解到圆周率的内涵及故事,并知道,π就是这个“3倍多”的数字的具体数值.而这个具体数值,是“圆的周长÷直径”得出来的结果.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于“圆周率”的计算过程、数学故事、数学思想等展开探究,使学生体会到圆周率里面蕴含的“化曲为直”的思想和“无限”思想.在此基础上,学生再进行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就能够做到“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从而顺利掌握圆的周长公式推导过程及应用方法.

最后,实地测量,理实结合.学生在掌握了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方法之后,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来到操场上对于操场跑道的半径进行丈量,计算出操场跑道的周长.同时,利用“半径不变、周长不变”的原理,解决赛事公平问题.

4.评价分享 进行总结反思

当各组项目任务完成后,教师要求各个小组上交项目实施与总结报告,汇报本组的任务完成过程及成果,分享任务完成经验及心得.然后,各个小组开展自评与互评活动,针对实施计划是否科学、小组讨论是否充分、所查资料是否详实、公式推导是否正确、测量分工是否合理等问题进行总结与反思,从而使项目任务经历“由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过程,促进学生知识水平、实操能力、思维能力和个人素质呈螺旋式上升与发展.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发现,项目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教师真正做到了使学生在学习之外,还能够有机会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而为学生的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提供充足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实现了自主学习、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周长公式运动员
组合数与组合数公式
排列数与排列数公式
巧求周长
巧求周长
等差数列前2n-1及2n项和公式与应用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文苑(2020年12期)2020-04-13 00:54:30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冰雪运动(2019年2期)2019-09-02 01:41:26
例说:二倍角公式的巧用
巧算周长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海外星云(2015年15期)2015-12-01 04: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