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师范类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

2020-02-24 02:11孙人君
山东高等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师范类课程体系音乐

孙人君

(济南大学 音乐学院;山东 济南250022)

高等师范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我国学校教育培养教师的摇篮,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和有力支持。长期以来,师范类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以培养高素质音乐教师及音乐人才为主,和专业音乐学院的教育目标有较大区别。近年来随着我国学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其相关专业在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方面延续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当前中小学校对复合型音乐人才的需求相脱节,很难满足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多元化需求。因此高等院校师范类音乐教育专业应当在音乐教育教学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对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积极构建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管理模式,推动和落实以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的音乐教师为目标。

一、音乐教育在我国素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美育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学生的智力、智能和审美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不仅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更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并借助音乐对学生进行美育、德育和智力教育,是学校教育中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首先,音乐有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音乐教育成为一种重要的智力开发手段。它不仅能启发人的审美性思维,更能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音乐学习对大脑的发育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尤其是提高人的抽象思维能力,丰富人的情感体验。另外识别音符及演奏乐器能刺激人体大脑皮层的树突,加速人体生长激素的分泌,因此音乐不仅是交流合作,更是一种创造,对丰富学生生活,开发学生智力都有着不可取代的积极影响。[1]其次,音乐是人类文化遗产中最有创造力,最辉煌的表现形式之一,长期正规的音乐教育不仅能帮助学生发掘潜能,更能培养学生的高级审美趣味,帮助学生避免受到大众文化中庸俗、肤浅的低俗音乐的影响,从而推动美育、德育的发展,进一步发扬学校教育中的人文价值。弘扬优良传统,推动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现实生活中,接受过音乐教育,并经历过音乐生活的人,整体而言会更有教养,更文明。欣赏艺术作品和创造艺术的过程会让人感受美、追求美和创造美,让人们从崇高的艺术殿堂中获取心灵和精神的抚慰,从而更加积极地追求更大范围内更有深度的生活美和人生艺术。可以说,音乐是人类精神的重要表现形式,音乐教育则是将这一种精神表现形式能在更大范围内传播的最直接方式,与素质教育进行有机融合,能让人学会欣赏并理解音乐。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音乐有最强的力量深入人心灵的深处,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用美来浸润心灵,使他因此美化;如果没有这种合适的教育,心灵也就因此而丑化。”[2]在我国长期的音乐教育中,始终坚持以审美为核心,始终强调对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不容忽视的是,音乐教育在我国学校教育中地位较弱。而目前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音乐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入,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改变,课堂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营造开放、主体交互和智能化的课堂,成为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潮流。与此同时,作为向学校音乐教育提供和培养师资力量的高校师范类音乐教育专业,其教学应当进行哪些方面的改革和创新,也成为相关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在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学校教育中的音乐教育要解决多种问题,进一步推动其标准化、科学化和创新化,而如何真正做到音乐教师人才的培养和教学理念创新以及学校课程体系的要求保持一致,更好地推动高师音乐教育相关专业的课程改革,成为当前值得深思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素质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音乐教育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其一,高师音乐教育通过音乐实践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音乐实践教育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聆听,不仅包括用耳朵听,更重要的是通过心灵感受音乐。二是唱或演奏,让教师和学生通过手、口直接表现音乐,体验音乐。三是作曲作词,这是创造音乐的过程,要求师生要在自己的心灵中产生音乐。除这三点外,在音乐教育中接触和感受民族传统音乐,对培养一个人的爱国、爱家和爱人类的思想感情有着重大意义。通过民间音乐、民族音乐的熏陶,可以使一个人对民族的音乐文化产生深厚感情,从而进一步推动他们热爱民族音乐和古典文化,尊重民族音乐文化的传统,并借此创造更好的未来,这是培养一个人高级审美趣味的重要过程。

其二,高师音乐教育能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要想利用音乐教育推动素质教育发展,必须突出音乐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培养,即接受音乐教育的学生本身要具有较高的音乐技能,为将来成为优秀的教师做好准备。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必备的音乐技能、音乐素养,更要掌握一定的师范性教育教学技能。因此在教学中,学生除了学习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掌握一定的试讲、分析、备课和课堂教学等技能,并将这些技能贯穿到课堂教学中,进行分层次和有针对性的教学,为学生日后走上音乐教师岗位打下了坚实基础。[3]

二、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原则

(一)突出师范性和特殊性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为各大中小学提供音乐教育的师资力量,因此在课程设置上,与普通的音乐教育专业具有较大的差异,应当突出该专业的特殊性和师范性。长久以来,我国高师的音乐教育始终沿用和模仿普通专业音乐学院的办学制度,主要以专业化教学为主,注重对学生的专业音乐技能的培养,而相对忽视了音乐理论知识、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方面,比较注重这门课程的难度、深度,而相对忽视了该课程和其他课程之间的内在关联、互补作用,导致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门类不够丰富,知识涵盖面较为狭窄,缺乏灵活性和可选择的空间。[4]因此导致课程体系不够健全,缺乏合理的课程模板结构,课程之间的整体联动作用不明显。在这种高师音乐教育体系下,学生往往知识面较为狭窄,音乐技能不足,动手能力和集体协作能力较差,不能满足中小学校对音乐教师的要求,更遑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而推动的创新型音乐教育,对高水平师资的实际需要。

立足培养专业的音乐教育人才,为中小学提供高素质的专业音乐教师,那么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构建之初就应当意识到师范院校和普通音乐院校之间的差异,后者侧重学生的专业性,而前者培养的是音乐教师;音乐院校侧重于培养学生精通一门专业,而师范类音乐教育专业强调的是学生拥有广博的知识,要同时具备多项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有较为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的积淀,在此基础上具备较好的专业音乐技能。在课程设置方面,师范类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门类一定要丰富、全面,同时要有特色。如开展教育心理学和教师口语等课程的教学,并要保证一定的课时量。在学习器乐时,如钢琴弹奏,可以增加即兴伴奏;在声乐课上,要学习青少年变声期声乐理论知识。学生要对基础教育学校的音乐课堂教学有初步了解,并对真实地走上讲台进行现场教学增加切身感受。要通过实践从一名学生转变为一名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见习实习中逐渐增加对未来教师工作的适应性,并对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做好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具备相对成熟的教学技巧和应对能力。

(二)注重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有机融合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包括音乐教育在内的美育、体育和德育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和个性全面发展都有着积极影响。但是我们应当看到音乐教育目前依然是学校教育中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除了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外,还在于高师音乐教育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并没有得到切实地贯彻执行,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未能完全实现。[5]因此高校师范类音乐教育应当加强自身建设,完善课程体系设置,注重理论知识学习、音乐技能培养,并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课程结构更加合理、科学。

长期以来,我国高师音乐教育贯彻专才教育的培养模式,并据此建立课程体系。随着社会的发展,虽进行了多次教学改革,但是总体框架并没有改变。表现为部分师范类音乐教育专业的观念落后,知识陈旧,教材多年不变,内容不规范,教学器材不配套。而且教师选用教材也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甚至照搬音乐学院的专业教育。部分高校在形式上对教材和教学模式进行修改和调整,但并没有根本改观,尤其是音乐教育实践和科研相脱节,教育教学实践的理论水平不高。[6]有些课程内容庞杂,逻辑关系不清,知识结构混乱,难以进行多学科的互相渗透和融合。对比西方的师范类音乐教育学科教学,技能教学所占的比重明显较低。以分科设置为主要方式的课程体系已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将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相融合,是新时期高校师范类音乐教育学科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

为此,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可以和中小学建立合作关系,了解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真实需求,并据此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便于师生掌握最新的基层教学动态,从而在高校的音乐教学课堂上能有的放矢地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学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以审美为核心,注重音乐教学中的趣味性、时代性和民族性。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注重学生个体化的情感体验,强调高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让学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参与音乐和享受音乐。总之,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将基础教育的音乐教育改革需要,同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学进行有机融合,突出学术性和师范性,强调理论联系实践。基于此:首先,确立核心课程,要建立容量合理、少而精、实用性强的主干课程;其次,适当扩大选修课的规模,增加课程的选修性和灵活性;最后,要有计划地增加实践教学,精心组织和设计,增加社会实践和见习实习,形成课程合力,构成新的师范类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7]

三、音乐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具体途径

(一)实施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

首先,要明确师范类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做好定位,确定其核心主线是为中小学提供音乐教师。因此应当保证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程标准和其在教学上的一致性,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理念和内容适当融入高校的课堂教学。其次,要结合音乐教育的专业性和特殊性要求,遵循教育规律,强调艺术实践为核心,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一专是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音乐学知识和音乐技能,具备较为专业的音乐素养以及教育教学能力;[8]多能指学习和音乐学、教育学相关的其他课程,如教育心理学、艺术学和管理学等,提高学生的专业教育教学能力,使学生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和人文涵养。再者,实施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养计划,为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教学水平和人文涵养,应当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如联系地方艺术机构、音乐团体,实行校内、校外合作,增加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二)科学设置课程结构和内容

为遵循师范类音乐教育的专业性、师范性,高校可在课程结构方面,适当调整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的门类。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编制科学的课程结构,适当增加选修课的比重,注重课程结构的多元化和系统化。如增加艺术类选修课,增加实践类的公共选修课,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技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优化课程结构的主要目标是形成系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在此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几点:一是保证通识课、公共课的总体稳定,适当增加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课程,提升学生的教育教学水平。二是适当增加实践课程,对实践教学内容和形式进行优化,提高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增加实地调研、外出考察和开办实践教学基地等。三是增设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公共选修课程,开设具有研究性、创新性的新型课程,如民族音乐课程、地方特色音乐课程等,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音乐教学,让学生理解并感受传统音乐文化,增加理解能力和科研能力,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适当增加教育学课程和教学技能课程的时数,增加提升公共修养的选修课,让大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人生规划选修多种课程,不仅可以增加其精神修养,还可以拓宽眼界,提升学生对音乐教育、音乐文化的理解和感知能力。[9]同时开设跨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育实践素养,如增加涵盖社会学、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多个领域的公共基础课,激发学生参与选修课的积极性。总之,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当处理好课程体系的继承和创新,平衡好必修课和选修课、理论课和实践课、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关系。在实践教学中,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学业与职业的关系,根据当前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要求,加强不同课程和学科的交叉和渗透。

(三)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

除适当调整课程结构外,在教学方法上也应当适当创新和优化,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根据不同课程内容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方法,如进行小班授课、大班授课和个别指导的结合,在实践课程中设置弹性授课机制,综合评价学生在音乐教育教学中的能力、素养,推动师范类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大学教师要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一是将传统的单向授课转变为双向或互动式授课,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将课程内容进行分解和整合,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模块化授课,包括基础理论知识讲述、微视频学习、专题讨论和小组合作等,通过多种模式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二是推行分层次教学或因材施教,在实践教学中吸收地方音乐文化和音乐教育的风格,如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民族音乐采风,因地制宜地设计出符合学生特点的实践方案,让多种形式的音乐类型充实课堂教学。三是提倡师生开展基于课堂教学的科研活动,对相关教学内容深入探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网络课堂,学生可以在在线教育资源中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的内容,借助网络、智能手机等方式和教师建立不受时空限制的泛在学习形式。[10]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将教材建设和学科建设相结合

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是做好现有教师的培养和培训,积极鼓励教师进修,攻读更高的学位学历,积极参与出国深造,参与国内外学术活动,不断提升音乐专业水平和执教能力。此外加强人才引进,不仅要引进音乐专业的学科带头人,更要有目的地通过人才引进补齐专业短板。部分高校在设置师范类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时,忽略了学科建设和教材建设的关联性,在教材选用上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教材内容和学科前沿发展及实践教学需要相脱节。课程建设应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充分发挥课程的引领优势,推动教材建设。一方面整合课程体系,挖掘课程资源,提高教师的科研学术水平;一方面根据本校专业特色开发校本教材,编制具有地域特色并吸收地方音乐资源的专业教材,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培养复合型和创新型音乐教育人才,是师范类音乐教育专业的首要目标。高校应当正确定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充分认清和发挥自身优势,从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师资队伍以及教材建设等方面入手,对课程体系进行全方位的整合,以提高师范类音乐教育的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执教能力,为中小学输入更多的优秀音乐教师。

猜你喜欢
师范类课程体系音乐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阅读与写作:高职师范类学生语文课堂核心教法初探
师范类专业将实行三级监测认证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音乐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浅析师范类高校化学实践教学的改革和探索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