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 桑海霞 於亚红
终末期肾病是指各类慢性肾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机体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体内毒性代谢产物大量潴留,易引发全身性中毒症状,我国终末期肾病患者数超过50万,且仍保持上升趋势。血液透析是当前临床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即将患者血液及透析液同时引入透析器,以实现对血液中尿毒症毒素及多余水分的处理[1]。科学、有效的透析治疗能替代肾脏功能,实现对血液的有效净化,维持机体酸碱平衡,可有效延长生存期10~20年[2]。但因血液透析过程漫长、并发症多,加之治疗经济压力大,故患者自我感受负担重、生活质量低。时效激励式护理是以时效激励理论为基础的一种护理模式,强调在临床护理中应用时效激励机制,结合患者护理配合度、病情恢复状况给予及时、有效的激励[3]。本研究探讨时效激励式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对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0例,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血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确诊为终末期肾病者;血液透析次数≥4次,且延续透析者;无其他慢性疾病者;无恶性肿瘤及其他脏器功能异常等重症者。排除标准:存在血液透析禁忌证者;病情不稳定者;存在认知交流障碍者。随机将患者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34例,女11例;年龄45~63岁,平均(54.43±4.29)岁;透析时间:0.5~4年,平均(2.14±1.02)年;疾病分类:原发性肾病16例,慢性肾炎10例,糖尿病肾病10例,高血压肾病9例。观察组中男36例,女9例;年龄44~64岁,平均(55.32±4.16)岁;透析时间:0.5~4.5年,平均(2.25±1.11)年;疾病分类:原发性肾病20例,慢性肾炎9例,糖尿病肾病11例,高血压肾病5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透析时间、疾病分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即血液透析说明、透析期间体征监测、并发症防控、透析设备管理等[4]。观察组行时效激励式护理,具体如下:
1.2.1 构建时效激励体系 (1)时效激励体系。成立时效激励式护理小组,选取本科工作年限>3年,且临床考核成绩良好者为组员,由本科护士长组织开展时效激励式护理培训,向组员说明时效激励概念、时效激励式护理目的及具体开展流程等;反馈式时效激励法即观察患者病情状况、生活质量、自我感受负担,收集相关数据并加以分析,据此评定时效激励需求,如患者表现良好,则予以“表扬式激励”,反之,则予以“鼓励式激励”,时效激励需求评定每周1次[5]。(2)时效激励目标。通过中文期刊数据库检索与“维持性血液透析生活质量自我感受负担”相关的文献资料,共285篇,整理各研究自我感受负担及生活质量评分[6],自我感受负担评分为(32.43±4.28)分,生活质量评分均>80%的总分;参照文献检索结果,结合我院患者实况,确定自我感受负担目标为≤25分,生活质量目标为≥80%的总分。
1.2.2 时效激励式护理措施
1.2.2.1 激励式健康宣教 (1)健康指南宣教。发放维持性血液透析健康指南,其内容包括维持性血液透析知识、维持性血液透析方案、动静脉内瘘自护、日常生活照护等;护理人员根据指南向患者介绍相关知识,说明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有效性,强调动静脉内瘘自我管理重要性,介绍日常生活自护技巧,宣教分两次实施,每次20~30 min[7]。(2)微信平台宣教。为便于开展微信平台宣教,研究特创建了宣教交流微信群,每天定时在群内推送维持性血液透析相关的资料,包括透析治疗动画、治疗数据、并发症防护、动静脉内瘘维护等,均以视频、图文形式呈现,并在群内提醒患者观看,每天中午12∶00准时推送[8]。(3)反馈激励调节。每周日在微信群推送“维持性血液透析健康知识调查问卷”,问卷设置有20个选择题,均为对应周宣教所涉内容,每题5分,如患者得分超过80分,则在群内表扬,反之,则结合其认知缺陷实施强化宣教。
1.2.2.2 激励式心理支持 (1)数据激励支持。护理人员通过网络搜集“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数据”,包括国内透析治疗患者人数(超过50万)、维持性血液透析生存期(10~20年,甚至长达30年)等,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并绘制条状图,据图向患者介绍维持性血液透析临床应用效果,使其对治疗有效性具有深刻认知,以消除其对治疗效果的焦虑或担忧,实现有效激励[9]。(2)榜样激励支持。从同期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挑出5名作为康复榜样,挑选标准为病情稳定、未发生相关并发症、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评分≤20分、自护能力较强。组织康复榜样交流活动,引导康复榜样与血透患者交流,交流内容包括血透经历、治疗经验、动静脉内瘘管理要点、自护技能等;护理人员向患者介绍康复榜样当前指标数据,据此描绘康复蓝图,以实现有效激励,交流活动分2次实施,每次30 min[10]。
1.2.2.3 激励式运动指导 (1)有氧运动训练。为患者制定了有氧运动方案,日运动时间20~40 min;运动选项:慢速步行、踩单车、太极拳;运动指导:根据患者耐力及肌力状况选择合适运动项目,以早晚运动为宜,且每运动10 min,休息2~4 min,注意调节呼吸节奏,密切观察内瘘处皮肤颜色、温度及搏动情况等,记录运动数据,如步行距离、运动时间等。(2)阻力运动指导。指导患者借助握力球开展阻力运动,根据患者握力状况选择合适握力球,如5 kg、10 kg等,指导患者手持握力球,手指配合施力握、放,每天练习2次,每次6~10 min,记录握力球规格、训练组数、训练时间及血压等数据[11]。(3)成果激励调节。整理患者运动数据,从运动强度、活动力度方面入手分析数据,据此绘制折线图,描绘数据发展趋势;印制、下发折线图,据图说明肌力、耐力及灵活度提升情况,明确躯体康复效果,实现有效激励,提升其运动训练兴趣。
1.2.2.4 激励式内瘘维护 (1)新开瘘熏洗法。选取川穹、当归、红花及毛冬青各20 g,入锅煎煮取汁,盛药汁8000 ml倒入熏洗木桶,调节温度至55 ℃,术前1周,引导患者将术肢浸没在药水中,熏洗10~20 min,以充盈术肢血管,术后第4天起,可引导患者将术肢置于木桶上并覆盖毛巾,充分熏蒸术肢,术后第8天起,可实施浸泡熏洗,并配合术肢握力练习,以增大瘘管血流量,促进内瘘成熟。(2)成熟瘘熏洗法。取新开瘘熏洗相同药液,调节水温至40 ℃,将内瘘侧肢体浸泡在药液中,每天2次,每次10 min,连续熏洗1周。(3)通路记录激励。每日观察、评价患者内瘘状况,在血液透析通路记录表中记录观察数据,并向患者及时反馈内瘘维护信息,以实现有效激励。
1.3 评价指标 (1)自我感受负担。采用Cousineau等编制的SPBS于干预后第1,2,3周实施评价,包括3个维度,即身体负担、情感负担及经济负担,共10个条目,条目采取Likert评价法1~5分,分值越大则自我感受负担越重。(2)生活质量。采用自制生活质量量表于干预后第3周实施评价,包括4个维度,即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生理功能及总体健康,维度分值20分,总分80分,分值越大则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取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或t’检验或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1 干预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SPBS比较(表1)
表1 干预后不同时间两组患者SPBS比较(分,
注:两组患者干预后第1,2,3周SPBS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1)为t值,2)为t’值。
维持性血液透析是临床延长终末期肾病患者生命的有效方式之一,国外研究显示[12],坚持持续、科学的血液透析治疗能延长患者生存期高至30余年。然而,临床观察发现,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易出现相关并发症,如瘘道狭窄、血管硬化等,且其生活质量偏低、自我感受负担较大,故需针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有效护理干预。
本研究在维持性血透析患者中应用了时效激励式护理,构建了时效激励体系,明确了时效激励目标,并从健康宣教、心理支持、运动指导、内瘘维护4方面入手开展护理工作。本研究发现,观察组干预后第1,2,3周SPB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人员通过检索、分析文献资料,明确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现状,并据此确定了自我感受负担激励目标,能实现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有效调节;护理人员通过健康指南宣教及微信平台宣教介绍了维持性血液透析知识,强调了治疗有效性及科学性,并说明了常见并发症及防控方法,能有效缓解患者情感负担,增强其治疗信心[13];护理人员通过网络搜集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数据,并制图说明,以强化其对治疗有效性的认知,缓解情感负担;开展榜样激励支持,引导维持性血液透析榜样与患者交流,向其介绍血透经历、治疗经验、内瘘管理要点、自护技能等,能有效缓解其经济、情感负担。观察组社会功能、躯体功能、生理功能及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人员指导开展有氧运动训练,结合患者实况为其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确定运动强度,能促进心肺功能及耐力恢复,可改善躯体及生理功能;护理人员指导开展阻力运动,能促进身体肌力恢复,有助于增强躯体功能,改善其生活质量;护理人员指导开展了内瘘维护,包括新开内瘘维护和成熟内瘘维护,通过中药熏洗能改善术肢血管状况,增大血流量,减少内瘘并发症的发生,充分保障患者总体健康。
综上所述,时效激励式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能有效缓解自我感受负担,改善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