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紫瑶
“听、说、读、写”是学生有效开展英语学习应掌握的四项基本技能。技能的培养需要依托于具体学习材料的积累和发展,其中最基础的是单词。新课标要求小学英语毕业生阅读能力必须达到的首要目标是能认读所学词语(赵珍珍 2020)。根据语言学习的规律,英语学习是一个连词成句、积句成篇、以篇表意的系统过程。其中,词汇学习是基础和前提,也是小学英语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小学从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程。英语对于多数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未知的语言。根据该阶段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他们注意力的维持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形象思维作用明显。从教学实践中发现,本阶段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索欲,记忆力及模仿力强,接受能力也较快。但由于该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意志力不强、自觉性偏弱等,他们在最初的单词识记阶段会出现诸多问题。基于此,下面将结合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案例,梳理和分析三年级学生在学习英语单词时常见的问题表征并作出原因剖析,进而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目的是提高他们的单词识记能力,助力教师开展小学低年段英语单词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发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学生明明已经记住单词的拼写,却因为不能正确认读,所以无法准确辨认单词的词义,导致在实际运用时常常“张冠李戴”,出现混淆、错位的情况。但如果他人进行语音或动作提示,学生便能够迅速理解词义并正确运用。根据脑科学的初步研究,英语单词的理解,最基本的技能是将拼写与语音对应起来。学习者看到英语单词时,需要经过聚合通道(assembled pathway)进行形音转换和经过提取通道(addressed pathway)进行语义转换,不仅音、形、义分属不同的神经系统管理,而且语义转换的速度、准确性较多依赖脑结构中的视觉词典(单词集合)的积累情况(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2010)。因为汉语语言具有独特的表意性,属于形义结合的表意文字,其构词灵活、结构丰富,利于学生实现音、形、义的统一。所以从英语单词转换到汉语词汇,对于处在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飞跃期”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是语言学习的一大挑战。
同时,因为小学生擅长具象思维,而英语单词由26个字母组成,从根本上来说偏抽象化,所以直接记忆的难度较大。其中,部分学生并非记忆存储有障碍,而是记忆提取有困难,他们不能够勾连视觉、听觉、触觉等不同感官,使大脑通过不同的回路进行神经连接,导致无法找到适合的记忆线索与策略,更无法有效进行单词拼写的拆分及词义的转换(陈美婷 2018)。另外,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生缺乏足够的语言积累,加上汉语母语文化的影响,导致教师在用英语组织教学时,短时间内很难使学生产生共鸣并融入课堂。这使得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本能对抗性,成为其单词识记的重要阻力。
小学生的记忆特点以无意记忆和机械识记为主。机械识记是指在对事物没有理解的情况下,依据事物的外部联系进行的识记。经观察发现,大多数小学生在初学英语单词时往往选择重复念读的方式,以期达到熟练识记的程度。根据学习心理观,在一段时间内以单一方式进行简单、反复练习,虽然能够产生一定效果,但是只能产生短期记忆。再根据遗忘规律来看,随后而至的是快速遗忘。这种记忆对于识记26个字母或简单词汇如dog(狗),boy(男孩),like(喜欢)等有一定的强化效果,而对于识记隶属于不同类别又容易混淆的单词如cap(帽子),cup(杯子),cat(猫)等则效果比较差。通过简单重复、集中练习形成的短期记忆无法真正帮助学生厘清单词之间的区别并将其应用于实践。相关研究发现,向长期记忆中存放新知识需要有一个巩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记忆痕迹(大脑中有关新知识的心理表征)得到加深,被赋予含义并和已知联系起来的过程需要数小时,甚至数天(彼得·C·布朗、亨利·L·罗迪格三世,等 2018)。如果没有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依据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有关经验进行识记,往往会在集中练习后产生已经牢固掌握的错觉,而直接影响单词在实际情境中的灵活运用。
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及人们观念的不断转变,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让孩子在进入小学之前学习英语。主要途径是通过线下实体培训机构、线上网课等进行校外“先修”。这种“先修”本来无可厚非,从英语语言学习的规律看,甚至是必要的。但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进入正规教学之前的“先修”在不同程度上会对正式教学产生前摄抑制,容易导致之前学习过的材料、习得的经验对开展正规性学习产生干扰作用。
对于英语初学者而言,良好的语音启蒙至关重要,但校外培训机构的师资来源复杂、水平参差不齐,个人素质难以保证,容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首因效应”的影响。加之小学生模仿能力极强,在此“先修”过程中会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式及声音记忆,这会给教师的正式教学、指导、纠正带来极大困扰。从教学方法来看,不少培训机构以锻炼所谓地道口语为噱头,通过各种游戏活动给学生输入大量的单词,而又不对单词的实际运用进行指导。这有悖英语学习的基本规律,导致在正式的英语课堂上降低了学生的单词学习兴趣,使其缺乏学习动机,难以保持学习的正常心态。
相关研究表明,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导向和强化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教师的角色应趋于多元化。教师除了担任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成为学生的激励者、帮助者、协商者(张培超、张允 2019)。教师应主导而非“主宰”课堂,应通过形象、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内源性动机。因为小学生存在较强的向师性,乐于并善于模仿教师的言行举止,所以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注意对其正确引导。一是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基础单词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即能形成本能的、条件反射式的思维方式,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让语言回归实际生活应用;二是要提高自身素质,不仅要保证自身发音的准确性、语言的流利度,成为学生的示范,还要提高辨别学生发音对错的敏锐性,探究正确、有效的纠正其发音的方法。
小学生的抽象记忆能力较差,很难记住抽象的概念或特征。教师仅仅通过口口相授很难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以讲授up,down这一组描述相反动作的单词为例,如果教师仅引导学生记忆单词的读音,常常会出现学生迅速遗忘的现象;但如果教师做一个向上的手势表示up,做一个向下的手势表示down,就容易让学生迅速反应出其对应的中文意思。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类似“我说你做”活动与语言的互动操练,进一步促进音义结合、形义结合,巩固其记忆,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将诸如up,down这样的动词配合肢体动作进行讲解,并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做相应的动作,往往能够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在抽象的英语单词和中文意思之间以具体的动作为媒介,能够简化学生的思维过程,减轻他们的记忆强度,帮助他们形成较清晰的知识网络,从而感知并内化所学单词。
与语文、数学等学科的学习不同,英语学习需要学生直接对相关单词进行语音识记,并记忆其构成。独特的学科特点、一成不变的教学形式往往会让学生的学习趋向被动。美国国家阅读研究小组(United States’National Reading Panel)的研究报告表明,同时注重语音技能的培养和“整体语言”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效果最好。在不同时机、不同环境下多次进行操练,其间穿插不同的单词,有助于学生给单词之间建立新的联系。当然,多样化练习需要耗费更多脑力,但通过这种方式学到的东西会被大脑编成更灵活的表征,适用范围也会更广。实践证明,此类多样化练习能提高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帮助他们把在一种情景下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另一种情景中去。因此,在单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借助直观、形象的图片,活泼、有趣的游戏,朗朗上口的歌谣,全面参与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准确、灵活地运用语言是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理念提出的基本教学要求(刘2019)。单词学习作为贯穿英语学习始终的学习任务,其学习技巧会辐射短语、句子及语篇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单词的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真实诉求,合理设计学习活动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在讲解ball,book这一组开头字母为b的单词时,当学生对单词有初步了解后,教师可以将其编成具有节奏感的绕口令,如“Bob has two big,big balls.”带领学生操练。学生还可以仿照句式进行二次创编。实践表明,将独立的单词组成结构完整的句子,让学生品味、揣摩英语语言的运用特点,能够使其从中记忆单词、培养语感,并丰富语言认知能力,提升自身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语言的发展更多地需要在氛围与环境中进行。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而要实现这种理念,迫切需要建立宽松、融洽、共助、融合的英语学习共同体。首先,要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英语初学者来说,要使其突破“羞涩”心理,教师就要鼓励他们大胆张嘴“说英语”“用英语”,使说、用英语成为一种自然状态。其次,要注意抓住两头,因人施策。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要鼓励他们自主探究,如创作词卡,将直观的图画与单词有机结合,并引导他们绘制思维导图,将单词进行分类,以加深记忆,同时扩充单词量;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除了进行个别辅导外,教师还要通过选拔学习小标兵作示范、围绕主题进行情景问答、小组竞争开展游戏、组织生生互评等方式,以先进带后进,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自我拔节成长。
综上所述,单词作为英语学习入门的首要学习内容,是学生探索英语世界的“敲门砖”和“铺路石”。单词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现代脑科学研究认为,2—4岁为学习语言的敏感期(周加仙 2009)。从第二语言的发展角度来看,我国规定小学三年级正式开设英语课程为时稍晚;单词识读、运用是小学生初学英语的首要难题。因此,立足于小学英语初学者的认知水平,奠定良好的单词基础,打造类同于母语环境下的单词教学应成为教师长期关注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