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健康路小学 陈会玲
一直以来都有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半壁江山的说法。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是思维的表现,也是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内容,是锻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但是当前的小学语文习作课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习作教学缺乏科学严谨的教学方法,应试教育下习作教学呈现功利化、程式化,过分重视习作的结果忽视了过程教学;另外,学生普遍对习作兴趣不浓,不喜欢习作,更害怕习作,甚至存在一定的厌学表现。深入挖掘习作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原因不是单一的,除了教师、学生之外,教材也是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之一。教材是习作教学开展的凭借和前提,也是教学活动开展的有效载体。因此,小学语文习作教材便成为研究的重点。
其一,统编版小学语文习作教材应该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托。新课程标准是教学活动开展的核心,也是教材编订的科学内核,无论是习作教材还是呈现方式都要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托,紧密与课程标准相契合。课程标准是依据,呈现内容则要达到比教材内容更高的高度。
其二,建立和健全习作评价机制。首先,统编版小学语文习作教材中要提出相对完善可行的习作评价标准,比如从内容、态度、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等方面着手,形成多元的评价体系,甚至在每一次习作后都要附上一张完整的习作评价表格,不仅有利于学生自查,更有利于教师下次的引导。其次,增加习作修改的相关要求。修改是习作教学的再教育,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载体,一篇优秀的文章更加需要反复雕琢,每一次修改都是对学生能力的深化。最后,将学生自查与互查相结合。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学生在习作完成后的“读一读”“查一查”环节,可以通过自读对习作内容和标点进行完善,还可以相互分享、相互修改。但是,要建立完整的自查、互查评价体系。笔者认为,习作教学评价中应该有习作修改的评价内容,为学生自查、他查提供评价参考。
其三,习作情境的创设更加丰富多彩。小学语文习作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也就是说习作教学的开展需要一定的情境设置。因此,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应该更多地融入自命题写作,为学生创设更大的想象空间,这也正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情真意切;意境高远;寓理丰富”的情境式习作。小学六年级学生思维已经相对完善,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习作向意境习作过渡。
其四,通过创设丰富的活动增强习作教材的生动性。习作来源于生活,而新课程标准中习作活动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当然,学生或许在日常生活中能获取更多的素材,但是没有经过加工和思考的素材是不能成为好文章的。所以,习作教材要设计更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秋游、调查等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去感受生活、领悟生活,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思考。
其一,统编版教材应该融入更多的图形,激发学生想象力。当前,统编版教材的看图习作多是在以前几个版本的基础上丰富起来的。小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色彩鲜明的图画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很多习作是需要想象力支撑的,一幅色彩绚丽的图画能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让学生在习作中充满自信。就目前而言,统编版小学语文习作教材图形相对较多,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习作积极性,有利于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自信习作。
其二,更多融入习作知识的内容。习作知识是习作活动开展的基础,写作是要以习作知识为依托展开的,而且习作知识应该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明确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什么样的习作知识以及怎么教。比如在统编版小学六年级下册习作模块“写出真情实感”中,教师可以借助情境模式创设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这就要求将体会作品真情实感的知识和技巧融入教材,贯穿于整个习作教学过程,梯度配置。笔者认为,习作知识的融入应像沐浴春风般的潜移默化,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知识进行应用。因此,隐性的习作知识教育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体会到习作的美丽,对习作保持更加强烈的兴趣。
其三,习作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在传统的习作教学中,教师是按照教材内容教学的,要求学生在习作中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忽视了学生在习作中的主体作用。统编版小学语文习作教材将习作分为前、中、后三个阶段,不同阶段指导的方式不同,但是习作的教学方法相对单一。笔者认为,习作教材不仅应该指导教师应该怎么教,还应该指导教师教学生怎么学,让教师和学生掌握更加科学的习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