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2020-02-23 14:34
语文天地 2020年18期
关键词:丁香言语文本

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地生长,但语言的发展离不开具体思维的伴随。皮亚杰就曾经说过:“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言语的感知、内化、积累和运用都离不开具体可感的思维。教师要在推动和强化语言文字运用训练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将语言能力地生长与思维认知有机统整,促进学生言语能力和思维的比翼齐飞。

一、设置精准话题,在引领中触发思维

学生的思维不会凭空而产生,需要有专门的话题作为支撑和触动,提问只有真正地融入到文本内容且紧贴学生内在的思维,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内在思维的点燃器。因此,教师要从学生内在思维的质态入手,摈弃教学中可能存在的虚假问题和伪装问题,以真正精准的问题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比如,教学统编版教材《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从课题入手,通过板书板书课题中的“地球”,激活学生原始的认知经验,说说什么是地球?你认为地球应该是怎样的?这样的问题看似是平常的,却能让学生从自己了解的角度来描述地球,也为学生摸清学生的基础学情提供了支撑,让学生在相互对话的过程的本质过程中进行了连接;随后,教师就相机板书课堂中的“只有一个”,并相机质疑:太阳系里还有很多其他的行星,它们都是一个,为什么这篇文章却要单单说“只有一个地球”?借助这样的问题,学生已经不再是一个纯粹的信息吸收者,而更是一个主动感知、悦纳和构建的主观者,教师就可以相机组织学生进行必要地探究和思考,从文本中资源、环境等诸多信息进行考量,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只有一个地球”。

这一案例,教师就从课文题目发现了文本表达的价值资源,不仅组织学生复习了天体和宇宙相关的知识,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协同发展。

二、引导逐级叩问,在质疑中激发思维

著名理学家朱熹就曾经说过: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真正学习是起源于思考的,思考是源自于疑问,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时不做承载知识的容器,而需要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思考。因此,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认知冲突,并主动提出了富有价值的困惑,激发学生内在的认知矛盾,并随着学习地不断深入,将自我质疑的问题不断向深处迈进,从而激活自身思维,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教学统编版教材《丁香结》一文时,在揭示课题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紧扣课题进行质疑:什么是丁香结?丁香花长什么样子?教师鼓励学生先从事物的角度进行质疑,了解作者所要描述的对象;其次,初读课文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从文本的整体性角度入手进行质疑: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街道旁、校园里、春天中、细雨中的丁香?为什么要特意结合到古人诗句中的丁香结?教师鼓励学生从文本内容以及作者写作构思的角度进行质疑;最后,在揭示主题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对比作者最终所表达的中心,将其与诗人对丁香结的描写进行对比,从而自然形成质疑:作者为什么会一反常态,而要从丁香结中学会乐观、开朗的看待人生中的挫折与遭遇?教师鼓励学生从文本表达的中心视角展开探究。

在这一案例中,学生的每一次探究额质疑都会将自己的认知向着文本的深处迈进,真正为学生全面而深入地解读认知奠定基础。

三、运用辨析联系,在对比中引发思维

没有对比就没有真正的发现,没有对比就没有真正的思维。因此,要想发现文本作者创作过程中所蕴藏的丰富价值,教师要善于提炼出与文本内容相契合的认知体验,让学生在辨析对比中运转思维,引发他们内在思维的高速运转。

比如,统编版三上教材中《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描写春天的小兴安岭树木葱茏,“抽出了嫩绿的枝条”,这个“抽”字就运用得极其生动形象,但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来感受这种精准的生动用词呢?如果仅仅是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其效果可想而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罗列出其他的动词,比如“冒”“探”等,并引导学生将其与课文中的这个“抽”字进行感知。学生的思维在对比中进入了高效思维状态,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体验,真正为学生言语实践能力地生长服务,真正认识到“抽”不仅展现了枝条地生长状态,同时也展现其速度之快、力量之足,而这种感觉则是其他动作所不能替代的。

四、依托认知价值,在辩论中引导思维

正所谓“理不辩不明”,辩论看似是一种言语的运用,但其背后蕴藏着的是言语思维的支撑。因此,教师要善于从课文的内容、情感和价值主题入手,积极为学生开掘并研制适切的辩题,激发学生内在的表达欲望,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

以教学统编版教材中《狼牙山五壮士》为例,这篇课文描述了五位壮士为了掩护连队和群众转移,毅然决然地将敌人引向了山顶,最终选择英勇跳崖的故事。针对最后五位壮士选择跳崖的壮举,很多生活在当下的学生难以理解,为了更好地凸显这篇文章红色革命题材的特征,并对学生进行适度的生命教育,教师可以相机设置这样的辩题:五位壮士最后选择跳崖,如此轻视自己的生命,你觉得值得吗?这一辩题的设置,其最终的目的绝不是要让学生对五位壮士最终的选择持怀疑态度,而是要让学生在辩论的过程中认识到特殊年代,这样的行为是英勇的,更是可歌可泣的。教师在学生辩论深处,相机运用司马迁的名言加以强化:“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最终让学生认识到人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但五位壮士的选择为了革命、为了连队和群众,他们的选择是高尚、更是伟大的。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将教学的脚步停留在机械灌输的层面上,而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性地辩论,更好地关注文本的内生价值,促进学生内在思维地快速成长。

五、依托错误资源,在纠偏中匡正思维

学生的认知能力相对有限,他们在理解和感知的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在所难免。因此,教师不能以为斥责和埋怨的方式来对待学生,甚至是对学生当头棒喝,而需要以更加宽容的胸襟和态度来激发学生内在的认知体验,真正为学生言语能力地生长服务。

比如,很多学生在描写统编版教材中《山行》这首诗时,常常将“白云生处有人家”中的“生”字误写成“深”字,机械地订正根本无法从根本上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教师就可以利用这个错误激发学生的认知,来匡正学生的思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自己的积累运用这两个字进行组词,让学生对这两个字的大意形成了初步地与了解;随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错误的匡正,认识到这个“生”字展现了烟雾缥缈之感,形成了浓郁的美感;如果是“白云深处”,后文中的“人家”岂不是就看不到了。

总而言之,言语实践需要学生内在认知能力地生长,更需要学生以积极的体验和思维作为支撑。教师就需要通过多样化的形式,激发学生思维地形成,更好地为学生内在认知素养地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丁香言语文本
永远的丁香
丁香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丁香本马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
关于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