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理所应当承担了对小学生的教育引导。当前,在我国大多数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均不同程度对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做了规划,并通过丰富多样的方式进行文化沁润,让学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比重,以及如何处理语文教学与文化教学的关系等问题,仍然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1.适时凸显传统文化的功能性
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都有相应的教材,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和抓手。仔细研究小学语文教材会发现,教材中有专门的内容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比如,诗歌、古诗词、成语故事等内容,但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存在一定的狭隘操作。比如,教师在讲授一首古诗时,仅仅是围绕这首古诗,通过自己的讲授让学生背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对于古诗背后隐藏的传统文化的蕴意,没有给学生更宏观的视角引导,致使相应的内容没有发挥文化传播的功能。教师要走出这个怪圈,古人的学习精神、家国情怀、伦理鉴赏等内容适时传递给学生,引导学生与诗人进行心灵的对话,接受精神的洗礼。
例如,在讲授《愚公移山》等神话故事时,教师通过对文中的英雄人物敢于和困难作斗争的精神,引导学生学习古人的坚贞不屈与无私奉献精神。在学习《桂林山水》等写景文章时,除了掌握景物描写的手法、写景的美文句外,还要引导学生领略我国大好河山的壮丽,从三山五岳,从南到北,自然风景各领风骚,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等叙述文章时,要透过文章理解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对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
2.扩展传统文化专题教学
要想带领小学生畅游中华文化的汪洋大海,领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仅靠挖掘教材内容有些捉襟见肘,针对某一种教学内容进行深度教学的专题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亲身体验,有利于学生更真切地感受文化的魅力。
比如,在学习李白的诗歌后,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收集有关李白的资料,了解诗人李白。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走进李白”的专题教学,让学生展示对李白的了解。有的学生带来有关李白的文字介绍;有的学生带来视频资料;有的学生展示了图片资料。通过大家的分享,李白的形象越来越丰富,并对唐代文化和唐代诗人的特点有更清醒的认识。
1.用现代手段形象传播传统文化故事
传统文化故事、诗歌等大部分是以文言文的形式传播,受学生理解能力的影响,不太容易理解,传统教学手段显然捉襟见肘。但现代教学手段中的PPT、动画、视频、音频等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为课堂教学创设了生动形象的视听情景,将抽象的内容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现出来,尤其是对学生正确理解古诗、诗歌等背后的传统文化更便捷、更形象。
2.把传统诵读方式引入现代课堂
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对很多文化的背景、内涵、精神等存在理解困难。但小学生处在强制记忆最旺盛的阶段,很多内容即使不理解也能很快死记硬背下来。结合小学生的这两个特点,现代课堂要将古代学堂中的诵读引入现代课堂,抓住学生记忆力旺盛的有利时机,引导学生诵读。比如,在小学低年级将《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经典作品纳入诵读范围;在高年级中可以加入《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论语节选》等内容。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正确处理教材内容学习与诵读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时间,可以在课前、课中、课后等不同环节,穿插开展;也可以在课前预留5分钟专题诵读板块,每天坚持。
1.字形结构中蕴含汉字文化
汉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六种形式造字法,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汉字的形成过程,领略古人造字智慧。比如,学习“日月水火,山石田禾”时,引入象形字的概念,教师可以通过展示象形字图片,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既加深印象,便于记忆,也能深层次了解中国汉字中会意字的构字规律。在学习在“贝”字相关的字时,通过“财、赚、赔、购”等字的特点,让学生了解偏旁部首的妙用;在学习“蜻蜓”“蚂蚁”“蜘蛛”等生字时,通过“虫子旁”认识了一系列与昆虫有关的汉字。
2.经典诵读中富有家国文化
在我国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以文字典籍的形式记录了古人的爱国主义文化,表达了祖先的家国情怀。比如,在众多的唐代古诗中,均反映了唐代的民情、风俗、饮食、山河等面貌。诗词融情于景,借情抒情,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璀璨的一页。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适时利用这些作品,引导学生领悟作品内涵,领悟古人的爱国爱家情感。比如,在学习《敕勒川》:“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体会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感受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在学习《庐山的云雾》《题西林壁》《走进丽江》等经典作品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有关庐山、丽江等风景图片、视频资料等带入课堂,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体验;同时引导学生一边诵读美文,一边感受美景。
3.语言交际中传承韵律文化
语言交际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功能性目标,教师通过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解读,用模范交际影响学生,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语言交流规则,掌握较强的语言交际能力。中国传统文化中不管是唐诗、宋词还是元曲,仔细读过便会发现它们都有相同的特点:结构工整、互相对应,读起来朗朗上口。比如,在指导学生朗读中国蒙学经典,《笠翁对韵》和《声律启蒙》时,重点突出作品的韵律美。这两个作品总是如影相随的出现,从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一直到十一字对,包含了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具等各个方面平仄、对偶、押韵。再比如,在《千字文》中也有“天地,日月,寒暑,秋冬”等押韵和对偶,通篇文章格式长短一致,格式工整,讲究韵律,搭配上声调,朗朗上口,婉转流畅,便于记忆。
总之,小学语文教材中包括了古诗文大约在130首(篇)左右,另外《日积月累》中也包含了一些名言警句、蒙学读物、成语谚语、歇后语等传统文化内容,这些都是我国劳动人民用智慧流淌出来的文化精髓,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瑰宝。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创新课堂教学的方式,用小学生便于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背诵、积累、运用。背诵积累可以“囫囵吞枣”,但释义不能“断章取义”,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精神精髓,欣赏中国文化,充满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