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伟 刘 硕
基于“易班网”的互联网时代网络思政教育探析①
刘伟刘硕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300)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推进,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网络思政教育呈现发展热潮。其中,“易班网”结合了众多网络化社会资源,集合了高校教育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为一体,为人们打造了一个综合性互动社区,使教师和学生能够在网络之中建立良好的互动。因此,在网络思政教育中,“易班网”成为了较为常见和普遍的一种应用模式。本文对“易班网”与思政教育的相互融合及其发展特点进行了探究。
易班网;网络思政教育;策略
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网络思政教育迈向了新的台阶。“5G”技术的涌现,使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了普及和推广,现代教育和网络技术的融合日臻成熟。借助于“易班网”的推动,网络思政教育能够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优势性,培育出高政治素养的专业性人才,使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获得满足。同时,基于大学生的社会认知,以互联网为平台的思想教育促使现代教学模式更加多样。笔者着眼于“易班网”作用下网络思政教育的发展现状进行探究,提出创新教学模式的若干意见,尽可能强化网络思政教育的现实功能。
2007年8月,易班正式成立,作为一个提供网络教学、生活服务、文化娱乐的综合性互动社区,易班网站的建设融合了BBS、社交、博客、微博等多种Web2.0应用模式,成为了服务在校师生的一个系统化服务平台。
在网络访问形式上,“易班网”支持WEB、手机客户端等多种访问形式,集中了全国各高校的文化实践活动,成为了服务全国教育系统的一项知名文化品牌。作为一家非商业性公益网站,“易班网”中集合了各所大学教师的课件资源,学生仅仅能够从中了解更多的教学内容,而且还能够帮助学校辅导员有效的管理班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人生观。
从整体上看,“易班网”在推进网络思政教育中的作用主要包括四大板块,在校园板块中,能够实时上传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新鲜事、联谊会、工作者,为大学生校园生活提供一个记录和学习的载体;在社团板块中,综合了舞蹈社、动漫社、音乐室、艺术社、足球社等多种社团活动,能够实现对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培养;在兴趣板块中,综合星座、创意、美食、游戏等多种元素,帮助学生扩大兴趣导向,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站务板块中,注重网站和广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学生能够提出反馈意见,找到属于自己的网络教育模式。
而借助于其中丰富的教育资源,“易班网”网络思政教育能够成为推进思想教育的先进平台,具备了范围广、影响大、效果好的发展优势。在解决日常思政教育事务的过程中,“易班网”也能辅助高校教育管理者,成为解决日常事务的有效工具,充分体现网络时代下功能多、速度快、使用方便的教育技巧。
除此之外,“易班网”还能够将多种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整合在一起,构成多媒体、多互动、多途径的发展局面,使学生能够在有益、有趣的教育模式之中,加速自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进一步增进思政教育的发展实效。
尽管很多教师已经开始重视“易班网”在推进网络思政教育中起到的积极作用,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使网络思政教育的推进面临发展瓶颈:
可以看到的是,网络的开放性和便捷性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但是网络的自由与宽松也为学生开辟了一个传播内容多元化、复杂化的发展空间。无论是先进的文化还是落后的文化、有益的文化或是腐朽的文化,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的交融使大学生不可避免的受到不利因素的侵袭,继而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念的形成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改变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上的断层、误区和迷茫,将是推进网络思政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随着时代的发展,要想使“易班网”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价值,就必须要不断提高用户的粘性,才能够实现对思政教育内容的完善和优化。但是从整体发展趋势上看,“易班网”和各高校校园网的融合存在问题,在相应的设计和组织框架上,易班的更新速度存在滞后性。一方面,学校易班平台的设计跟不上社会化的发展速度,造血速度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社会网络化的构建也导致易班在改革创新中面临较大的困境。
在“易班网”发布的思政教育信息中,大多是以“图+文”的静态形式来呈现的。其中部分关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大多来自官方网站和社会新闻,对于高校学生来说缺乏原创性和吸引力。尤其是在对思政政策的解读和分析上,其表达的方式较为传统、单一,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帮助学生获得更加积极的内容建设和教育服务。如何改变这种信息传输的单一性,也成为了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网络思政教育的推行虽然需要丰富的教育资源,同时也需要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从“易班网”的建设出发点上看,它的根本目的就是服务与网络思政教学。因此高校思政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发展认知,通过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紧紧围绕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使学生能够接收到更多有益的教学模式,达到“以人为本”的育人效果。例如,为了增进高校教师队伍对于易班的认识和了解,河北省高校易班发展研究中心在燕山大学举行了“第一期河北省易班骨干教师培训班”,对全省37所高校88名易班骨干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在培训中详细介绍了易班所具备的网络思政教育功能,并提出了易班建设初期的重点难点问题和应对策略、易班主要功能应用、南京师范大学易班发展中心的建设思路与成功实例,建立评价考核体系,努力将易班建成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个平台”,让易班真正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抓手,进一步整合校内外各类优质教育资源,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水平。
“易班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备了长效育人的发展机制,而要想更好的推进这一教学路径,教师要结合学生不断变化的思想需求,逐步在易课驾驭中开发和完善新的功能,拓展易班的育人领域。要充分借鉴商业性网站实用性、广泛性的特点,以与时俱进的发展态度,深入挖掘育人因素,转化思政教学内容,从而形成更加浓郁的教学氛围。在改进教育方法的过程中,教师利用易班的教学载体,加强网络活动。
首先,要将思政教育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以感性的教学实例触发学生的心灵感悟,使学生对思政教育的各项知识领会的更加透彻。其次,利用现代化网络教育方法,融入多媒体发展策略,将理论性较强的思政知识纳入到教育中来,充分发挥易班中的“对话”功能,经常与大学生平等交流,及时跟进高校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舆论方向。最后,在具体的教育资源上要积极利用易班的社团、学校、兴趣等板块信息,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更好的实现易班信息的与时俱进。例如,广西艺术学院为了增进易班的思政教育效能,将“易班网”和“校园网”实施融合,通过统一网络平台,定期发布和网络息息相关的思政教育内容。在考试前期开辟“易提醒”——“诚信考试,我们不作弊!”热点话题,引导广大学生具备诚信考试的理念,摒弃“临时抱佛脚”的想法,以诚信考试美化心灵、以毅磨练意志以勤涵养学,因此在学生群体中获得了巨大的反响。而在毕业季到来的时候,广西艺术学院易课平台率先提出了“毕业季:毕业典礼,归来仍是广艺人!”的思政热议,帮助广大学生建立对母校的热爱之情,同时发布了校长寄语,鼓励大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后勇于拼搏,积极进取,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成为了同学们相互转载、学习的特点时政信息,进一步增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成果。
要想在易班中积极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教师要坚定掌握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要在网络内容的设计上,积极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传播党的好声音,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内容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接地气、通人气的思政内容,为大学生源源不断的提供教学资源,积极打造利于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色的品牌栏目。同时,在技术开发、管理运用、宣传推广上加强创新,使易班综合手机APP等多种特色功能,让学生在线上、线下都可以获得有益的文化教育和思想熏陶。
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推进“三观教育”所需要的发展历程,开辟多样的社团活动,依托文化、健身、娱乐、新闻等发展途径,增强自身的网络意识,从自身实力易班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要将实践和理论相互融合,改变单一的教育模式,通过形式多样的易班教育培训、教研辅导,积极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开展舆论引导,将育人宗旨渗透于到学生日常生活之中,从而提高网络思想政教育的发展成效。
综上所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借助于易班网的创新发展,将会转变传统思政的教育形态。为此,广大教育工作者要立足当前发展局面,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拓宽现代教育的发展范畴,以“易班网”为教学载体,转变现代教育模式,引导大学生建立独立自主性,使大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浏览有益的网络信息,继而接收到更多阳光健康的学习信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1]杨继枝.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J].才智,2011(19):306-307.
[2]翟立,陈忱.提升易班使用黏性路径研究——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8(5):98-100.
[3]王新兵,朱惠斌.高校校园网络文化的特色构建——以易班文化建设为例[J].现代交际,2013(6):228-231.
[4]付萌.“互联网+大思政”背景下高校“易班”平台建设研究[J].智库时代,2019(34):87+93.
[5]任招招.基于易班平台下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2019(6):166-167.
2020—01—20
①本文系陕西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9年度职业教育研究课题《基于“易班”的“互联网+思政教育”模式研究》(项目编号:SZJYB19-122)的研究成果。
刘伟(1989—),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硕士,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刘硕(1990—),男,汉族,陕西榆林人,硕士,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
G641
A
1673-4564(2020)02-01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