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悦
《金融学》是经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包括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货币政策等相关内容,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掌握金融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原理,用于分析现实经济社会中的种种金融现象和金融问题。当前,《金融学》的教学方式仍然以传统的老师讲授为主,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会忽略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这不符合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发展对金融人才的需求。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学高质量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Outcome Based Education简称为OBE,也被成为成果导向教育、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1],早在1981年由Spady等提出,目前已成为英美等国家的主流教育改革理念。该理念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把学生作为课程中心,把教学成果作为教学过程的导向,把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获得的能力作为课程教学设计和实施的目标,即 “学习结果-教学内容设计-评价体系”课程体系,真正实现由“内容为本”向“学生为本”的转变[2]。
与传统教学体系相比,OBE理念所带来的变革是全方面的,除了在课程设计以外,在学习模式与成果、评价方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突破和改变。OBE理念过去常常被应用于国内外高校理工科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中,近年来,开始在社科类专业中广泛运用。
当前《金融学》课程教学的内容仍然以理论为主,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金融人才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需求更加旺盛。部分老师为了搞科研、评职称等,根本没有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课程教学中。对于专业出身的高校教师,理论教学的难度要远远低于实践教学,利用自己已有的专业知识储备,结合教材基本框架,备课起来“得心应手”,连续每年都上《金融学》课程的老师更是“一劳永逸”,备一次课可以上几年,这样也导致理论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市场的变化,特别是互联网的兴起,使得金融格局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变化,创新和融合成为金融行业的主要旋律[3],这对《金融学》的教学内容和金融类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大部分院校在开设《金融学》这门课程时,仍采用传统授课模式,即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长此以往,容易造成“老师讲了什么学生不明白,学生听了什么老师不清楚”的现象,这种缺乏互动而单一的教学方式,会让老师和学生都产生乏味感,进而缺乏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4]。而且这种单一的课本式学习,也缺乏对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等能力目标的锻炼。实践教学也是新时代对高校教学的新要求,这往往要求任课老师需要花更多的实践和精力去备课,比如利用课余时间去企业挂职锻炼、去研究和学习不同的实践模拟平台等等,教学的方式和教学实践安排等都需要重新调整和改变。在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的时候,很多老师往往不愿意开展或大量开展实践教学。
《金融学》这么课程的成绩考核一般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构成。其中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30%或40%,主要包括课堂考勤、课堂表现、平时作业等方面;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70%或60%,就是期末考试(一般来说是闭卷)的成绩。大多数学校均采用这种方式来对课程进行考核,但从中可以看出,这种方式没有把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只是在平时作业里稍有体现。除了期末考试有固定的答案和评分标准以外,其余成绩的评定均有较强的主观性,根据老师评分时的状态、老师对学生的综合评价等等给出相应的分数。这种单一的、没有明确的评分标准的考核体系不利于对学习效果进行综合的评价,也不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5]。
课程教学质量一般由学生、同教研室老师、教学领导和学校督导等进行评价,虽然在进行评价时有一定的评分标准和原则,但由于不同人的感知效果存在异质性,因此,总的来说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仍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在这几部分中成绩中,学生给出的评价占比最高,毕竟学生是课程教学最直观的收益者,但学生在进行教学质量评价时往往感性大于理性,自己喜欢的老师评分相应就要高一些。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给出的评价结果往往也让大家难以接受,当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低于老师的预期时,会严重影响到老师们的教学积极性,进而影响课程的教学效果。而且现有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主要是针对课堂本身的,而忽视课程的外溢效应,像老师指导学生参加课程竞赛、老师参加教学比赛等都没有纳入到评价体系中,因此,现有的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课程教学目标需要需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相联系,反复思考通过这门课程的需求,学生能学到什么,学生能做什么,最大程度保证课程教学目标与课程学习结果的一致性。那应该如何确定学生的需求和社会需求呢?针对社会需求,在制定课程教学目标的时候,应该对对口企业进行广泛的调查,了解市场对金融人才的需求以及金融人才能力的需求,并与相关的企业负责人和专家讨论《金融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等。针对学生需求,因为学生还没有真正进入社会,进入工作,因此在工作能力需求这块了解相对较少,但可以对学生本身进行调查,希望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了解什么样的内容,获得什么样的知识等等。综合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最终确定《金融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应该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进度安排三个方面的内容。
教学内容方面,基于OBE理念的课程教学内容应该以教学目标作为指引,教学目标不是单一的,一般也是有几个主要目标共同构成,因此,教学内容也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划分为不同的学习板块,这样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教学方法方面,OBE理念认为教学的方式和方法的改变或改革都是为了提高学校的成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每门课程都应该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和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金融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只学理论而忽视实践,那学习这门课程的根本目标都没实现,同样的,没有理论作为支撑的实践,也只是空穴来风。因此,在理论课环节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法等,在学习完相应的理论课程后,选取一些经典案例和现实案例,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相应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或者就当前较为热门的一些经济类话题和观点分小组进行讨论,进行头脑风暴,使同学们在这个过程中能够锻炼和提升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等。在实践课环节中可以引入金融的经典理论,进行模拟操作的时候注重理论与现象的结合。
教学进度方面,根据教学目标的设置,充分考虑教学目标中不同能力培养所对应的教学实践,合理分配和安排有限的教学时间。另外,还要充分考虑银行从业、证券从业等证书的考试时间,以及大学生学科相关的比赛时间,由此来制定《金融学》这门课程的教学进度计划。由于教学时间十分有限,合理的规划和安排教学进度,优化不同内容的时间安排,更有利于学生对《金融学》这门课程体系的掌握,形成系统学习的逻辑思维。
课程的教学考核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获得和了解课程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理论和知识去现实中的问题,提高相应的能力,都不是单纯看分数的高低,这也是OBE理念中重要的观点。因此,传统的单一性的评价方式需要改革,过程和结果考试并重,理论与实践学习并重。《金融学》这门课程的考核主体一直以来都是老师为主,成绩带有较强的主观性,考核主体的多样化能够提高学生综合成绩的可信度。比如,除了课程任课老师以外,外出实践的负责老师、小组讨论的小组长等都可以作为考核主体,多方位、全方面地对学生的课程学习进行考核。考核成绩为辅,真正提升能力才是课程考核的目的。
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估应紧紧围绕整个课程的教学过程,充分考虑整个过程的充分表现。在学生、教研室老师、教学领导、学校督导评价的基础上,可以考虑任课教师的自评和其他专家的评价,通过多主体综合考虑分析得到的评价结果更能让人接受。由于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课堂要求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设置考核的标准上,应结合课程的教学目标,不断的细化和明确。教师参加各种微课比赛、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学科竞赛等成绩也应该考虑其中,比如学生炒股模拟大赛等等。另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也需要不断完善,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借助微信公众号、论坛等方式及时对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评价进行监控和反馈,让任课老师及时了解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也有助教学质量的提升。
21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飞速的发展,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面对越来越复杂的世界格局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如何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点。OBE理念作为目前世界上主流教育理念,得到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视。将OBE理念引进《金融学》课程教学中,能够有利于任课老师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凸显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性,有利于提升《金融学》课程教学质量,进而提升学生的金融素养和社会竞争力。但是,OBE理念的融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社会、学校、老师、学生的共同参与,使整个过程和系统不断完善和优化,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