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外国文学作品整本书阅读教学

2020-02-23 13:36曹晓庆
语文天地 2020年25期
关键词:文学理论外国文学译本

曹晓庆

在高中语文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中,由于课堂容量等因素的限制,我们更侧重于对作品片段、节选的鉴赏,这容易使学生无法准确把握人物形象,深刻理解作品内蕴。因此,教师可以在鉴赏片段的基础上,借助整本书阅读让学生从多层面了解人物形象,拓宽视野,在提高阅读效率的同时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高中语文教师已经认识到阅读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时引入整本书阅读方式能有效弥补课内阅读的不足,全面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一、合理选择文本

语文教师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应合理选择文本,强化学生对整本书阅读教学概念的认识。相关研究指出,传授内容比传授方法更为重要,但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不重视外国文学作品译本,学校和课程标准安排哪些内容就为学生传授哪些内容,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外国文学整本书阅读时需合理选择译本,为高效教学奠定坚实基础。

首先,广泛查阅资料。外国文学作品有较多版本的译本,教师有必要进行筛选。先在互联网查阅各个文学论坛广泛推荐的译本,再结合网友评论后选出部分译本作为备选。条件充足的语文教师可向高校教师请教,让其指导筛选,必要时可直接运用高校教师推荐的译本。选择完译本后要亲自试读,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便于教师调整教学方案。由于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在选择译本版本方面更有发言权,教师可将自己认为较好的不同译本版本片段让学生选择。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师生试读在于片段比较,并非要读完整本书。以《老人与海》为例,文本首句就有不同版本,有的译本翻译为:“他独自驾驶一只帆船……”也有译本翻译为:“他独自驾驶小船……”即使无法从翻译角度判断出词汇的准确运用,但可通过判断语言形象性做出准确判断。

其次,做好比较阅读。教师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设计者,应准确把握语文教材与整本书间的关系。借助比较阅读从多方面构建课文与整本书的联系,以《哈姆莱特》为例,我们可以把《哈姆莱特》节选部分作为阅读教学的“点”,进而拓展延伸到“面”,即《哈姆莱特》原著的阅读鉴赏,将两者进行比较阅读。如教师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角度总结节选部分哈姆雷特有着草率冒失和敏感且机智的性格,上述特征有典型的矛盾性,便于学生理解。之后指导学生将原著中哈姆莱特对光明与人性的赞赏、对死亡的恐惧以及对黑暗的失望等矛盾性特征补充到对课文人物形象的理解层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效率。有了这样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阅读方法的指导,学生就能相对容易地理解原著,把握哈姆雷特的人物形象以及原著的艺术特色和丰富意蕴。

二、优化课堂教学

一般整本书阅读分为课内与课外,其中课内阅读则主要集中于课堂教学当中,教师较易组织和引导。针对课外阅读,教师要发挥监控和指导作用,因为整本书阅读会耗费较多时间且需要在课外完成,如何保证学生在课外高效完成阅读任务成为教师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语文教师可借助当前广泛流行的网络直播平台开展课外阅读,即让学生在网络课堂中交流近期阅读进度、感悟与疑惑,这种方式充分考虑了教学的可操作性与时效性,不仅能帮助教师了解和监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而学生在群体交流互动下能产生较强的兴奋感与成就感,并朝着下一阶段的目标不断前进。

在课堂教学方式上,教师要打破班级限制,扩大阅读交流范围。虽然班级授课能节约师资力量且便于教师管理,但在外国文学作品整本书阅读方面则存在一定弊端。从阅读兴奋感分析得知,人普遍有一种猎奇心理,对不熟悉的人和物有种天然的兴奋感,相同班级学生长期在一起学习,一起阅读书籍的刺激与新奇往往没有与外来班级人员一起阅读产生的兴奋更为强烈。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可借助学校大教室开展两个班级以上的整本书阅读,在此过程中要注重阅读范围和交流频率等问题。为了能刺激学生阅读兴奋感并保持较好的阅读状态,一部作品的交流次数可控制1~2次,一定程度上能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自主阅读时间,从而深入阅读。

语文教师还要设置多样化的阅读任务。传统语文教学多集中于常规化听、说、读、写等步骤,学生对上述教学内容和流程十分熟悉,长此以往就丧失了学习兴趣。因而,在外国文学作品整本书阅读时可融入课外内容,调动学生参与阅读学习的积极性。如采取人物档案方式;为了使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教师就让学生写读书笔记,这种方式对于学生而言较为单一枯燥,毫无创意。要优化读书笔记,教师可采取填写阅读报告单、绘制地图和卡片等方式,其中卡片则为文学作品人物文字介绍或图画,便于学生在脑海中对人物和故事情节建立直观形象的认知,从而更好地把握人物特征。

三、拓展文学知识

语文教师应不断增强自身文学理论知识,提高文学欣赏能力与水平。西方文学理论涵盖古典、近代和后现代等谱系,教师作为教学的指导者和组织者应深入地把握西方文学理论,促使学生全面且多元地解读文学作品。如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人物形象分析,如果教师自身的西方文学理论基础较差,那么在讲解时只能结合作品背景或故事本身得出相关结论。如果具备西方文学理论知识,结合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思想,讲述一对年轻人对自由的追求,是一部反封建意识的爱情悲剧,通过个性解放反对神权和禁欲主义,通过理性思想反对蒙昧主义,结合现实生活,人生应当追求自由和个人幸福。通过多个层面和角度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西方文学理论已经超出高中生已有的认知,学生大致了解即可,只要能在解析中从多元角度分析人物形象就可以。

除了掌握西方文化理论知识,语文教师还可在学生阅读后引入名家解读,目的在于增强学生跨文化解读的能力。同样以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为例,大部分师生对作品的认识只局限于爱情悲剧层面,只有部分学生可以从中看到作者对人性解放的提倡,反对封建主义的神权思想。由于认知层面的局限性,使得学生对名著缺少社会和历史层面的解读。如果教师能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引入名家解读,如从两个家族的仇恨中,深入分析人道主义和中世纪封建思想的冲突,也是新世界和旧世界的冲突,就能带领学生从更高的层次深入了解其中的人物形象。

总之,阅读在陶冶学生情操和发展思维方面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高中语文教师针对外国文学作品开展整本书阅读能让学生多层次理解人物形象及其传递的思想感情,更能引发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层次思考,全面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文学理论外国文学译本
《中国文论通史》
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热点问题与发展趋势:首届中国外国文学研究高峰论坛暨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会议报道
The Land They Lived on: Reading The Bluest Eye
外国文学研究“认知转向”评述
社会转型期中国文学理论创新研究
《佛说四人出现世间经》的西夏译本
《通玄记》的西夏译本
新世纪文学理论与批评:广义修辞学转向及其能量与屏障
文学理论:在中国特色的道路上
《孙子兵法》俄译本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