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天地

2020-02-23 13:36刘洪丽
语文天地 2020年25期
关键词:美育美的教学方式

刘洪丽

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语文学科的地位在不断攀升,由此带来的是,语文教学方式和内容也应该与时俱进。语文美育是借助语文教材和相关语文教学活动中的美的因素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拥有自觉审美的能力,发现艺术美、自然美、文学美等。所以,加强美育教育,对于学生未来的学习有极大的帮助。学生在生活中也能借助这一能力来提高生活品质。对于语文美育的教学方式,教师应从理论层面和心理层面来进行。

一、提高自身功底,引领学生发现美

于漪在《语文教师的使命》一文中指出:“语文学科中许多内容,除了具有思想性,更具有道德的、情操的、审美的特征。”首先,教师就应该具备这些品质,赞可夫说:“教师本身先要具备这种品质——能够领会和体验生活中和艺术中的美,才能在学生身上培养出这种品质。如果照着教学法指示办事,做得冷冰冰、干巴巴的,缺乏激昂的热情,那是未必会有什么效果的。”人生是不断学习进步的过程,而作为教师,更应该快人一步,加快学习的脚步与吸收新知识的本领。多看、多读、多写,通过这一系列的方式达到美育功底的提升。教师应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而这些品质的养成,不是短期能实现的,而是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这一系列的品质和能力,因此,教师自身的美育功底必须过硬,能力必须够强。

如在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蒙娜丽莎的魅力》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在教学前在网上查找蒙娜丽莎这一美术作品,以及一些专家对其的专业评论,然后自己先对蒙娜丽莎这一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先自己产生一定的感悟,感受画中人物的魅力,并结合这些资料自己先对本篇教材文本进行赏析,感受作者所用语言的魅力,体会作者的情感。然后再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相关教学资料,利用适当的语言,为学生描述一个极具意境的画面,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切实体会本篇文本中作者语言的美,同时也促进他们艺术欣赏、审美能力的提高。

二、以教材为基础,让学生由“感”到“悟”

语文教材是专家们科学编纂而成,每一篇文章、诗词都极具代表性,教师应从教材出发,以教材为基础,对学生进行基本的语文美育。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生硬地解释字词,照搬翻译,无趣朗读,就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能很好地让学生感受到文章之美,学生更难懂得作者表达的观点和看法,此时想要学生通过阅读来提升文学审美就是天方夜谭。

比如,鲁迅先生的文章多为有深度的文章,而学生理解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再以一种乏味的教学方式去进行教授,要实现教学目标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审美教育就更别提了。教师在这时候就有必要介绍鲁迅先生的一些人生经历,提高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兴趣,再介绍鲁迅先生创作这篇文章时的背景是怎样的,为何在那个环境和时期会写这样的文章,学生就会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然后学生讨论,把自己的学习感受表达出来,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进行主旨思想的升华。

再以课本中的《劝学》一文为例,许多学生对于文言文的学习感到十分乏味枯燥,那是因为他们还不能深切体会中国文化的魅力,对于古诗词的美还认识不到位。在学习文言文之前,教师可采用上述方法,介绍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经历,让学生认识到古代汉语的魅力所在。通过老师的讲解、提炼、总结,学生会对文章有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印象也会尤为深刻。如此一来,学生就经历了从“感”到“悟”的过程,这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一种锻炼,长此以往,学生在独立学习文章时会产生更多的思考,发现文章中更多的艺术效果,最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理论联系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能力要有用武之地,因此,语文教师可以适当组织课外实践活动。很多教育专家、学者对语文教学中美育的途径做了深入研究,特级教师鲁澄南提出:“审美视野的展开,使我们发现了语文教学美的现象和美的规律,使我们能运用美的规律来观照语文学习,按照语文的美的规律来创造语文,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满寻美的乐趣。”例如,在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荷塘风起》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组织学生学习这一教材文本中的相关知识后,在对应的季节带领学生深入实际生活当中,让他们亲身观察荷塘的美景,切实感受现实中的美是否与教材所描述的美景契合,促使其形成相关教材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的意识,促进其审美意识的提升,进而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语言艺术之美。

四、联系生活实际,倡导学生创造美

语文教师应追求化美为真的审美效果,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在我国传统的审美意识中,也要求“真”、求“善”,教师在语文美育过程中,一定要有指向性,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鉴赏审美能力、艺术审美能力,同时要培养学生追求真善美的意识。对于生活中的人和事都要保持一颗求“真”、求“美”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在生活中去创造美,体现美的价值。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或社会任务,以此来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不论是与家人共同栽下一棵树,还是在社区做志愿服务活动,不论是去郊区仰望星空,还是在家里养花种草,都是创造美的好机会,教师一定要积极鼓励学生用心行动。

教师在提升学生文学审美能力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社会审美能力,进而使学生善于创造美,养成健康、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如在鲁人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记念刘和珍君》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组织学生学习本篇教材文本结束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相互合作,共同探究、观察自己生活中的一些默默建设我们所在城市的小人物形象,并将其记录下来。然后,教师可以鼓励每个小组的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将这些人物形象的高尚品质、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或者其他的优秀精神等内在美生动形象地描述出来,从而在锻炼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中发展其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效提升其心灵美。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而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是至关重要的。语文美育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文学艺术的审美能力,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力求真善美,结合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因材施教,长期坚持,潜移默化地让学生形成完整的审美体系,使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取向更加完整。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语文美育,常抓不懈,尽早建立学生的审美能力,最终提高全体国民的审美素养。期待不久的将来,我国国民的文化素养会上一个新的台阶,创造出更多的“美”。

猜你喜欢
美育美的教学方式
论公民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原则及教学方式探索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