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研究

2020-02-23 01:33彭丽华
云南科技管理 2020年6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知识产权校企

吴 赢,彭丽华,李 茹

(1.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重庆 611130;2.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深圳 518001;3.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深圳 518034)

0 引言

高校在现代知识经济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其科技成果的转化深刻影响着经济发展的潜力。高校作为知识和科研人才的集中地,具有雄厚的科研实力,每年完成着大量的科技创新。然而,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非常低。根据教育部科技司最新数据,2017年全国高校专利授权量为144 375件,而专利转让量仅为4 803件,科技成果转化率为3.3%左右,这与发达国家80%的转化率相差甚远。为了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我国在2015年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列示了众多有利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条款。

企业和高校作为科技转化过程中2个重要的主体,校企合作对高校科技活动的影响得到了学术界较大关注。现有文献主要研究了校企合作对高校科研产出及创新人才培养的影响。对长江三角洲高校的研究发现校企合作对高校的科研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校企合作制度安排的角度研究了在不同知识产权保护的情况下,如何设计支付机制才能够提高高校科研成果的产出和转化。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视角,研究发现江苏高校校企合作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校企合作可以为高校获得更多的科研经费,提高科研产出。通过对上海3所高校的调研,研究了校企合作在培养创新型人才中存着问题,发现校企合作下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质量并不高。高校科研成果最大的意义是能够成功转化并为社会带来经济效应。然而,现有关于校企合作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影响的研究较为欠缺,本文将对这个重要问题进行探讨。

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信息差是制约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校企之间信息不对称会使得科技成果供给与需求难以到达平衡。校企之间合作的存在会使双方的正式和私下交流更加的顺畅,交换科技成果的供给与需求信息,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同时,信息交流可以降低合约成本,降低校企双方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此外,校企双方的信任是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校企合作可以建立双方的信任,这有助于双方建立长期的合作机制,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预计校企合作有利于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

利用2010-2017年462家本科院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数据,采用T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校企合作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校企合作有利于高校科学成果的转化。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研究发现,校企合作对省部共建重点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影响更大。同时,高校所处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越强,校企合作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影响越大。

本文的研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证检验了校企合作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扩展了校企合作对高校科研活动影响研究;

2)进一步扩展了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影响因素的研究。提出了影响高校科技城转化的6大内部因素和3大外部因素,但校企合作对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并未实证研究;

3)丰富了校企合作及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领域内的文献。

1 文献综述及研究假设的提出

1.1 文献综述

1.1.1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

现有关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及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评价。研究发现,对科研人员进行激励可以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收益,科研人员的转化收益份额每增加10%能够使得专利转让价值增加80%。使用我国2008-2015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数据,研究发现专利商业服务的发展对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究发现高校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办公室能够显著提升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水平。指出科技成果的特性、转化意愿、关系信任、传授能力、转化能力和吸收能力是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6个内部因素,而政策与制度促进、科技中介服务和社会文化塑造是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三大外部因素。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评估方面,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方法研究了美国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发现顶尖高校的科技转化效率更高,同时大学内医学院的存在会降低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率。采用DEA的方法对我国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率分析发现,只有6.7%的地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有效的。研究表明,相对有层次分析法(AHP),网络层次分析法(ANP)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绩效评估更好。

1.1.2 校企合作

关于校企合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校企合作对高校科研活动的影响和对创新人才的培养。研究发现校企合作科研促进高校科研产出,其中校企联合发明专利对高校科技成果的产出影响较强,科研人员只在校企合作影响高校科研产出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而科研经费投入在校企合作影响高校科研产出中具有完全的中介作用。构建了一个校企合作创新的两阶段模型,校企双方的设备投资和技术研发努力水平较高时有利于提高合作的创新产出。对上海3所高校的问卷调查研究发现,在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高校和企业的动力不足,双方的考核标准不同,这导致高校培养的创新型人才质量不高。从制度安排的角度研究了校企合作研发,在知识产权保护较强的情况下,企业向大学提供一个固定支付加上与绩效挂钩的可变报酬可以提高高校的科研努力;在知识产权保护较弱的情况下,校企合资企业可以有效提高高校科研努力。通过对浙江校企人员的问卷调查发现,政策支持不足、文化差异较大、合作能力不强及沟通渠道不畅是影响校企合作创新的重要因素。

基于上述文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校企合作是影响高校活动的重要因素,但对其如何影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仍较为欠缺,实证检验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较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2 研究假设

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供给方高校与需求方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是制约科技成果成功转化的关键因素。校企双方在互相搜索过程中都面临着广泛分散的交易对象,常见的创新平台(如创业咖啡馆等)覆盖范围有限、信息交流成本高、质量不佳,不能很好地满足双方信息交流的需求。当校企存在合作时,校企双方的人员可能会因为合作的存在建立起较为亲密的个人关系。个人关系是校企双方获得技术供给信息或需求信息的主要渠道。供求双方各自个人关系的存在会进一步扩大双方信息的来源,这是因为高校更加了解目前学术界最新的科技成果而企业更加了解行业内不同企业对不同类型科技成果的需求。同时,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转化成本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校企双方有效的信息交流会降低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交易成本,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概率。校企双方的合作中建立的个人关系,将会使得科技成果信息的交流更加有效,这将会有利于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

校企之间信任对于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具有重要的影响。信任可以通过提高知识转移的意愿和降低知识转移的难度,促进知识在不同组织之间进行转移。校企合作关系的演化可以分为3个阶段也即合作关系产生阶段到发展阶段最后成熟阶段,相应的校企之间的信任模式经过计算信任到认知信任阶段最后到认同信任阶段。校企在合作中建立的信任关系会正向的影响知识的转移,对隐性知识的转移作用大于显性知识。隐性知识的充分转移会减少企业吸收专利知识的过程,这会提高企业接受高校科技成果的意愿。此外,校企之间的信任也有利于双方建立长期的合作,有利于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

基于上述分析,校企合作将会减少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和提高信任水平,有利于高校科技成果得转化。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假设。

校企合作有利于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

2 研究设计

2.1 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

本研究以2010-2017年中国本科院校为研究样本,高校科研数据来自教育部科技司的《高等学校科技资料汇编》,其他数据来自中国研究数据服务平台(CNRDS)。根据本文的研究内容,我们对样本进行以下筛选:1)删除样本区间内没有任何科技转化成果的高校;2)删除相关数据缺失的样本;3)考虑到我国高校改名现象比较常见,如某学院改为某大学,我们合并同一所高校改名前后的数据。数据筛选后,我们得到462家高校的3 588个观测值。

2.2 变量的定义

2.2.1 被解释变量

本文的被解释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Convert),采用高校技术转让的合同数量来衡量。

2.2.2 解释变量

本文的解释变量为校企合作(cooper),采用高校科研经费中企事业单位委托的金额来衡量。

2.2.3 控制变量

为了更加准确的衡量校企合作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的影响,我们控制了以下变量:①学校的类型(Type),我国本科高等院校可以分为“211”及省部共建和其他本科院校,不同类别的高校在科研实力和社会认可度上有很大的差别,可能会对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产生较大的影响;②学校的整体规模(size);③高校科研发实力(Power);④高校科研产出(Product);⑤地区产业结构(Struct),制造业较多的地区对于高校科研成果的需求一般会更大;⑥政策影响(Policy),我国201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中涉及较多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法令,这可能会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最后,为了控制宏观经济对高校科技成果的影响,我们还控制了年度效应。变量的具体定义如表1所示。

2.3 实证模型

为了检验校企合作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影响,我们构建了以下Tobit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

其中,Converti,t表示高校i在第t年的科技成果转化;Cooperi,t表示,高校i在第t年和企业合作情况;Controli,t表示相应的控制变量。我们感兴趣的回归系数为β1,衡量了校企合作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根据前文分析,我们预期其为正数。

表1 变量的定义及计算

3 实证分析

3.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由表2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可知,样本区间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量(Convert)的平均值为1.628,最小值为0.000,而最大值为6.719,这说明高校之间科技成果转化量存在较大的差异。校企合作(Coopr)的均值为8.914,最小值为0.000,而最大值为14.350,同样说明校企合作水平同样存在较大差异。高校类型(Type)的中值为0.000,最大值为1.000,说明样本中普通高校样本量较大。高校科研实力(Power)的均值为5.990,最大值为1.054,最大值为9.335,高科科研实力同样差距很大。总之,变量的统计性描述表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科研特征之间差异较大。

3.2 变量的相关系数表

表3列示了变量间的Person相关系数,校企合作(Cooper)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Convert)的相关系数为0.441且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这表明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校企合作可以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

3.3 基本回归结果

基本的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第(1)为没有加入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只是控制了年度效应,校企合作(Cooper)的系数为正值且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初步说明校企合作有利于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第(2)列加入高校的规模(Size)、科研能力(Power)、高校科研产出(Product)这些高校的科研特征,校企合作(Cooper)的回归系数仍为正值且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第(3)列进一步加入高校所在地的产业结构(Stcuct)、政策影响(Policy)这些影响高校科技城转化的宏观因素,校企合作(Cooper)的回归系数仍为正值且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这说明校企合作有利于高校科技城的转化,支持了本文假设H。此外,由回归结果可知,高校规模(Size)并没由对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产生显著的影响,这与我国部分高校大而不强盲目扩张而不注重科实力和科技成果转换的现实也较为符合。

3.4 稳健性检验

3.4.1 替换被解释变量

我们使用出售专利获得收入来衡量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Convert1)。由于部分年份高校科技转化收入为0,Convert1采用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加1取对数。具体回归结果如表5第(1)列所示,校企合作(Cooper)的回归系数为正值且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同样说明校企关系有利于科技成果的转化。

3.4.2 进一步加入控制变量

为了减少遗漏变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我们进一步加入高校所在省份人均收入水平(Agdp,采用人均GDP取对数来反映)。人均收入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地区的消费市场需求,当地区收入水平越高时,所需的产品质量更高。对产品质量的追求会促使企业进行创新,从而提高企业接收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意愿。由表5的第(2)列的回归结果可知,在加入人均收入水平后,校企合作(Cooper)的回归系数为正数且在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同样说明校企合作有利于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

4 异质性研究

考虑到我国高校特征及地区特征存在较大的异质性,我们进一步研究了校企合作在不同高校类别和地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

高校类型是影响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重要因素。重点类高校科研实力一般比较强大,科技人才和科研产出较多,校企合作时可以进行转化的科技成果选择也较多。同时,科研能力较强和数量较多的科技人才能够为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提供更多的技术帮助。此外,重点类高校一般具有良好的信誉,而信誉是影响组织之间信任和合作的关键因素。高校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会使得合作企业认为高校有能力完成创新目标并恪守诚信,从而增强企业对其得信任。较高的信任水平有利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校企合作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在重点高校中更加的显著。

知识产权保护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成果转化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较好的知识产权保护可以降低企业获得的专利被竞争对手恶意模仿而导致收益减少的概率,这会提高企业获取高校科技成果的意愿。同时,较好的知识产权保护也有利于科研工作者获得较大的收益激励,提高科研工作者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意愿和转化过程中传授知识的努力程度。最后,较好的知识产权保护降低了校企双方日后因为科技成果产权产生纠纷的可能性,降低了知识产权交易的成本。基于上述分析,我们预期在知识产权保护较好的地区,校企合作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更大。

表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表3 变量的Person相关系数表

表4 基本回归结果

表5 稳健性检验

为了检验校企合作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影响在不同类型高校中存在的异质性,我们构建了交叉项Cooper×Type。回归结果如表6的第(1)列所示,在Cooper的系数仍显著为正数的基础上,Cooper×Type的回归系数为正数且在5%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这说明校企合作在重点高校中更加的显著。

由于现阶段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对象为省内企业,我们采用各省的法制环境来衡量高校所在地区知识产权的保护程度,各省法制环境排序来自《中国各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由于各省法制环境排名比较稳定,我们将在2016年法制环境排序位于上四分位的省份视为知识产权保护较好的省份,其他省份视为知识产权保护较差的省份,从而构建了各省知识保护变量Law。在此基础上,我们构建了交叉项Cooper×Law来检验校企合作对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是否在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不同的地区存在差异。回归结果如表6第(2)列所示,在Cooper的系数仍显著为正数的基础上,Cooper×Law的回归系数为正数且在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这说明在知识产权保护较好的地区,校企合作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更大。

表6 异质性研究

5 结论及政策建议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低一直是比较严重地问题。我们利用2010-2017年462家本科院校的科技成果转化数据,采用T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校企合作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校企合作有利于高校科学成果的转化。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校企合作对省部共建重点高校的科技成果的转化影响更大。同时,高校所处地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越强,校企合作对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影响越大。

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国家应该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制建设,同时提高执法水平,对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的保护。高校应该主动扩大与企业的联系,疏通信息交流的渠道,增强校企双方的信任水平,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企业应该积极参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承接活动,提高自己创新水平,从而有利于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市场的制高点。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知识产权校企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校企合作五反思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