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51)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改革开放加快了我国工业化的发展,目前可以生产全世界最全的工业门类产品。作为“世界工厂”,工业园区就是其“工作车间”,工业园区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成为我国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和主要力量。但工业园区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污染,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为了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关系,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抢占科技制高点发展绿色生产力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升级工业园区被提上议程,2000年开始了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推进了工业园区的生态化进程[1]。建立生态工业园是实现工业生态学、循环经济,合理利用资源与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生态工业园的建设离不开科技发展和创新,通过总结我国和云南省生态工业园发展现状,提出云南省科技支撑发展生态工业园区的对策建议,为园区的实践者和政策决策者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
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云南省要认清国家建设生态工业园区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积极围绕中央的决策部署,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工业园区广泛应用无害或者低害新工艺、新技术,尽可能把环境污染排放消除在生产过程中,或者加大资源回收处理,有利于实现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是不变的趋势,云南更应该通过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活动,实现云南省生态工业园区的技术突破。同时,云南也应当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帮助南亚东南亚国家工业园区的绿色技术发展,助力云南打造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绿色发展新高地。
1997年开始,中国就开始了新型工业化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得以逐步建立,工业生态学的理念在实践过程中得以逐渐完善。2000年开始,中国正式开始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结合中国实际借鉴国际经验,逐渐摸索出了一条符合我国工业园区生态化的道路。我国政府多个部门亦从多角度积极推进园区的绿色低碳和循环发展[2]。国家先后出台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申报、命名和管理规定(试行)》《生态工业园区规划指南(试行)》《关于开展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工作的通知》《关于在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中加强发展低碳经济的通知》《关于加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和《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标准》等政策文件。2006年把生态工业园区划分为行业类、综合类和静脉产业类,并出台了三类园区相应的建设标准。目前,全国的生态工业园建设在政府的引导下已经度过探索调整阶段,进入正常发展阶段。
截至2020年3月,全国共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99个工业园区开展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创建工作,其中正式命名的有55家(见表1)。
55家正式命名的生态工业园区中,按照类型划分:行业类园区10个,占总数的18%,主要以化工、新材料等行业为主;综合类园区45个,占总数的82%,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31个。
表1 通过验收批准命名的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注:根据生态环境部网站整理
图1 已经命名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类型分布图(2020年3月)
按照地区划分,西部地区3个(四川、新疆和陕西各1个),占总数的5%;中部地区3个(湖南、河南和安徽各1个),占5%;北部地区2个(吉林、辽宁各1个);东部地区47个(广东1个、山东6个、江苏22个、浙江4个、天津2个、福建1个、河北1个、北京1个和上海9个),占总数的85%。
图2 已经命名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地区分布图(2020年3月)
2006年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始了国家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经过10多年的努力,2019年3月国家开展对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申报国家生态工业园区的验收,同年12月,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验收专家组通过验收,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命名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
目前,云南省只有1家被国家命名,其他工业园区还未达到国家生态工业园的标准,已经成为制约我省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短板。为了有效推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工作,2019年1月8日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商务厅和科学技术厅联合发布了《云南省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办法》,立足云南省工业园区发展实际,决定按照“两步走”的建设策略,坚持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分步走的原则,鼓励条件较好工业园区先行创建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逐步贴近《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标准》建设要求,分批分步骤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3]。
围绕《云南省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办法》提出的分批分步骤,鼓励条件好的工业园区先行创建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部署[4],首先应当重点推动云南省的8个国家级的工业园区(其中2个高新技术园区、4个经济技术开发区和2个工业园区)创建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工作,在此基础上加大技术创新,增加扶持力度,争取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为云南省紧跟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为“新时代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云南答卷”打下坚实基础。
国家开展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已经20多年,但是云南只有1家园区申请成功,其中主要的制约因素是云南省生态工业相关的技术发展尚显薄弱,尤其在生态工业链中的物质循环和资源回收再利用等环节技术支撑相对较弱。云南省立足本省的条件出台的《云南省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创建办法》中制定了略低于国家水平的建设标准,为了达到建设标准,科技部门应当加大财政投入,引导和强化企业技术创新地位,鼓励有潜力的工业园区根据自身条件建设生态工业相关的技术研发机构,或者借鉴参照国家经验依托第三方技术单位对现有园区的进行资源化、提高生态效率、降低能源与资源消耗和废物减排技术等相关的创新和治理,提高现有的技术创新水平,形成开放、可持续的协同创新局面。
发展生态工业园区涉及回收利用类技术,物料消耗最小化的系统技术,集成化、系统化的环境治理技术等。为了使这类技术准确对接工业园区企业需求,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和创新性,科技部门应依托构建云南省绿色技术和节能环保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以需求引导和市场化的手段,促进相关技术的成果转化,解决云南工业园区的生态技术实际难题,推动云南省创建省级乃至国家级的生态工业园区进程[4]。
人才是第一创新资源,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需要环境、工业、商务和科技等领域的专业知识,是交叉性的专业技术领域,需要交叉性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园区申报、评估和监管,所以应当借鉴和参照国家经验建立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技术咨询专家库,发挥智库优势,提高创建工作的效率和影响力。
目前国际形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但是经济全球化依然是今后的主题。在后疫情时代,我国更应该把握科技前沿态势,继续扩大和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才能在高质量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发展云南省生态工业园区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发挥科技部门专项资金和引导基金的作用,依托云南省“科技入滇”大平台和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科技创新中心,拓展市际合作、省际合作、国际合作等多种方式,带动金融和社会资本参与,加快生态工业园区相关高技术的优化升级,推进更高水平的科技对外开放,更好地践行国家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