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课”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教师素养的基本构建

2020-02-23 03:32谈淑咏张传香皮锦红陈舒恬
教育现代化 2020年104期
关键词:金课高校教师专业

谈淑咏,张传香,皮锦红,陈舒恬

(南京工程学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省先进结构材料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一 引言

2018年6月教育部陈宝生同志指出,本科教育是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阶段,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适当增加大学本科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扩大课程的可选择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1]。教育部印发的《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2],首次将“金课”一词写入教育部官方文件。同年11月,教育部吴岩同志强调“金课”就是一流的优质课程,“金课”的基本内涵就是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高阶性指的是大学本科教育应在教会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能力与锻炼学生素质方面有机地融合,力求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创新性要求课程内容具有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呈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备探究性和个性化;挑战度是指课程要有一定的难度,不是学生自习就能够完全掌握的,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适当的讲解才能获得更加充实的知识。可见,“金课”的丰富内涵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同时,教师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然而目前教师胜任“金课”建设的能力并不完备[3],因此,本文将从教师道德情操、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三个方面探讨“金课”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教师素养的基本构建(详见图1),为打造“金课”奠定坚实基础。

二 教师道德情操

道德情操是指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有坚定而高尚的品德,其思想情感始终以社会的道德要求为准则[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教师,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的学识,要有仁爱之心[5]。2018年11月14日教育部印发《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阐明了新时代高校教师的基本底线和职业规范,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对教师道德观的教育。因此,道德情操是“金课”背景下高校教师素养的核心构件。

思想道德修养、教师职业素养和社会服务意识是教师道德情操的主要内容。加强高校教师思想道德修养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需要,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6]。只有思想道德修养高的高校教师才能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教育工作,正确引导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职业素养具体表现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技能两方面。在信息化时代,高校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育技能,才能培养出更多高水平的学生。高校教师的社会服务意识将有助于知识向生产力和社会效益转化,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这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 也是“金课”建设的需要。

可见,高校教师的良好道德情操是“金课”建设的重要前提,教师必须以德立身、以身立教,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实效。目前,高校大力推进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的结合,施行课程思政,也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

图1 “金课”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教师素养的基本构建

三 教师专业水平

教师专业水平是“金课”建设的重要保障,其主要包括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科研能力三个方面。高校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保证“金课”建设质量,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作为高校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理解专业知识体系和专业思想,掌握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并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组织教学工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持续学习,勇于探索,提高自身知识技能。那种一套教案用几年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肯定不理想,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不利于提高教师自身专业水平。

高校教师应了解相关行业现状和人才需求,了解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有利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对学生开展教学和指导的专业能力,且应用型高校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又格外重要。应用型高校教师应兼具教师、工程师等“双师”资格,兼具专业理论教学和专业实践能力的“双能”素质,但现阶段高校教师具有行业背景(特别是具有工程背景)的比例较低,工程实践经历和经验都有所欠缺,因此,高校教师可以通过专业实践、企业实训、校企合作等多种方式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切实提升实践教学效果,提高“金课”建设水平,同时提高应用研究水平和社会服务水平。

科研能力是高校的生命,是高校教师生存的必备条件,也是“金课”建设的重要保证。要想提高科研能力,高校教师首先要增强科研创新意识[7],并在主观上有明确的职业规划并探索一个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然后围绕一个研究方向钻研科学技术[8]。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授课内容和科研内容有机结合,不仅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和知识应用,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有更形象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四 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教学能力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学习等所需的各种能力、素质的总和[9],它是教师职业能力的核心。“金课”的高阶性要求教师要认识到课程教学应是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结合,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和灌输;创新性要求教师授课内容要与时俱进,教学形式也要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而不是单纯的“填鸭式”教学;挑战度要求教师把握好课堂节奏,备课内容要丰富而具有层次,知识结构要合理且具有拓展性。由此可见,教师教学能力是 “金课”建设的关键,“金课”要求教师具有高的教学能力。下面从学校和教师两个角度分析提高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和手段。

(一) 学校层面

1.建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和评价考核机制

学校建立教学能力提升机制,使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常规化。如通过传帮带、教学团队指导、教学督导等形式,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提升教学质量;学校建立合理的评价考核体系,可进一步通过适当的奖罚制度引导教师投身教学,促使教师重视教学,督促其提高教学能力。

2.开展教学培训

教学培训包括教育学基本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的培训,它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一方面可以引导新教师进入新的角色,适应教学环境,另一方面也帮助老教师学习教学新技能。教学培训时可邀请各级教学名师,通过教学讲座、课堂观摩和个性化指导等方式,分享教学经验和教学艺术,为教师答疑解惑,指点迷津[10]。

目前,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教学培训中需注重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如办公软件的使用、课件设计、音视频制作、动画处理、在线课程制作等,将有效提升教师教学技能。

3.组织教学能力大赛和教学能力研讨

教学能力大赛可以较全面考察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逻辑表达、计算机技术运用等方面,了解教师教学能力。同时,教学能力大赛也有效促进教师对教学方法的反思以及教学方式的改进,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学校教师发展中心定期开展教师教学能力研讨会,分析教师的现状,请专家分享教学理念,请优秀教师交流教学心得,这对教学能力提升也是很有裨益。

4.开展教学改革与创新

通过开展教学改革项目研究,促使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成功经验,着力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手段创新,提高教学能力。同时,学校对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和先进成果的推广,也将促进教学质量持续提高。

(二) 教师自身

1.更新教育理念

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从重知识传授的教学向重知识、能力、素质相统一的教学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向以学生为本、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教学转变。

2.激发自身内在需求

教师主观上的内在需求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内生动力,而且这种主观需求往往比外在激励更为有效。因此,从学校角度来说,如何激发教师的内在需求是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关键,也直接影响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当然,教师自身需克服行为惰性,正视自身教学能力,补过拾遗。

3.完善专业知识体系,加强教学理论学习

应用型高校既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巩固,也注重学生实践及应用能力的提升。所以,具备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教育教学理论、良好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并能够将其有机融合,是专业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要求。一般来讲,高校教师的专业学科知识是能够满足教学要求的,但文化素养相对较为薄弱,需要弥补自身在文化素养方面的不足,丰富教育教学理论,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人格魅力。

4.增强教学意识,教学与科研互助发展

高校教师既要承担教学任务,又要开展科学研究、校企合作等工作,但必须明确教学既是基础工作,又是核心内容。但教学若没有科研作为基础,就是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教师需要关注学科领域的前沿信息,掌握科研方法,提高科研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融入科研方法、科研成果和创新意识,保持课程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以科研促进教学和人才培养。同样,在科研过程中深化专业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思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也必提升科研水平。

5.开展教学评价、教学反思和教学研究,优化教学行为

“金课”背景下要求高校教师能够使用多种类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并将评价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以获得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过程的反思,包括教学态度、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形式、教学内容、课堂互动、课堂管理等各个方面。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前期先根据以往的经验制定教学实施方案,然后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特点、学习兴趣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最后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总结,促进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师教学能力的双重提高[11]。教学反思的过程也是教学研究的过程,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做出改进措施,优化教学行为,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取得长足进步,也逐渐形成自身的教学特色。

6.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新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走向融合创新。高校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信息化手段分析学情,查阅资料,合理规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综合运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授课和教学互动,深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课后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评价、总结和反思,为后续教学提供借鉴。显然,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也促使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提高。

综上,教师道德情操、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是“金课”背景下应用型高校教师素养的基本构建,是 “金课”建设的基石。

猜你喜欢
金课高校教师专业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以本为本“金课”打造之精讲精练与发散思维在微积分中的应用举例
论高校教师的法治素养培育
基于“金课”标准的《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思考
谈谈高校教师的教学学术
基于主观幸福感的高校教师工作绩效提升策略
探讨如何打造“金课”在中西医结合眼科教学上的实施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