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霞
【摘 要】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从深入挖掘教材课本、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探索文化的现实意义四个方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的融合与创新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
任何民族都不能忘记自己的历史。文化是历史的载体,也是历史的记录者。自古至今,中华民族在岁月的流逝中依然保存着最原始的创造活力,创造了无数的文学财产。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青少年应肩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语文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活力,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内在品格。
一、深入教材文本,探索其文化价值
教材是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高考是高中生面临的重要的人生考验。考试中,有80%的知识是来自教材的基础知识。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不能完全脱离教材进行教学,应根据教材深入挖掘其内在文化价值,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水平。教材中所选的文章都是经过时间验证的具有极高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的文学作品,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好好研究和探索教材中的文化内涵,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例如,在《劝学》的教学中,教师必须使学生明确本文的中心论点和论证方法,使学生理解荀子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的论述。这篇文章主要阐述了荀子对学习的认识和探讨,学生在这篇文章中可以感受到古人的胸襟和智慧,体会到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本文的主题“劝学”开始,让学生分析这个主题的意义和内涵。所谓“劝学”,就是鼓励人们不断学习,在知识的获得和成长中培养高尚的道德。在学习应具备的方法和态度的一节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理解、分析“积累、坚持、专心”三点,深刻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对教材的深入解释和把握,学生可以真实感受到教材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了解中华文化的微妙内涵。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树立“大语文”观
文学不仅给人们带来知识和文化,更重要的是给人们的心灵带来安慰和洗涤。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习哪种表达手法和表达技巧,还要促进学生人文修养的提高。“大国语”观主张国语学科应以人的身心发展为基点进行教育,因此,教师也不应局限于教材课文的知识点之中,应该以教材为中心收集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在多样化的知识中深刻理解和感受中华文化,帮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内心的感悟和升华。
例如,在《师说》的教学中,教师必须让学生理解尊师重道的深意,理解作者谴责时弊的原因,并意识到坚持真理的精神。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本文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理由,魏晋以后继续实行门阀制度,贵族子弟不尊敬师长。韩愈在此背景下谴责当时的社会现实,表现出对知识和真理的渴望。在对背景知识的理解下,学生能深刻感受到作者的感情和文章内涵。与此同时,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讲述《程门立雪》《子贡结庐守墓》等尊师的典故,让学生认识到“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韩愈“古文运动”的主张和内容。通过对多种课外文化的理解和认识,教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价值和重要性,让学生感受到追求真理的喜悦和满足。
三、合理运用信息技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的诞生和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可能性,使世界丰富多彩。各个领域都在努力促进自己和互联网的有效融合与创新,再次激发自己的活力。教育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多媒体技术将多种知识和文化巧妙结合起来,能够在有限的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内容。因此,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展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清晰直观地体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例如,在《祝福》的教学中,教师必须使学生正确把握祥林嫂形象的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到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恶本质。本文所述的社会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现状相距甚远。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预习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文中“祥林嫂”的形象。上课时,教师先给学生播放《祝福》录像,让学生根据录像感受和理解祥林嫂的人生经历。学生可以通过影片中清晰直观的画面感受当时的环境,进而引起对文化的思考与探索,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继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四、探索文化的现实意义,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经过风雨屹立于世界文化森林中的重要原因在于:它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丧失原有的意义和价值。这些文化在当前生活中仍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我国优秀文化蘊藏着宝贵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始终留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至今仍鼓舞着每个中国人克服困难,取得成功。作为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探索发现这些优秀作品的现实意义,让学生学习传承民族精神,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例如,在《师说》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思考:“这篇文章今天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参考呢?对于学习,你是什么态度?我们应该如何看待高中的三年?”从而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其实,很多学生都不明白现在的学习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也不知道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面对现在的高中生活。在这次交流和谈话过程中,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知识的重要性,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念,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综上所述,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师认为成绩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和目的,忽视了教育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在任何教育环境下,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都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使命。作为高中语文教师,要学习、研究中华文化的内涵和历史意义,融合、创新传统文化和教育,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把学生引向文化的海洋,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参考文献:
[1]宋芳.浅谈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学汉语教学的融合[J].教学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17(07):30-31.
[2]宋婷宇.高中语文,学生继承传统文化的“生长点”——浅谈高中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的困境与对策[J].新课程(中学),2017(04):53-54.
[3]齐斌.发扬语文人文性——优良传统文化与语文教育的融合[J].基础教育论坛,2016(17):66-67.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克山县第一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