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炯灵
摘 要:VR行业尤其是全景摄影摄像技术的高速发展,在新闻、旅游、教育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全新的观赏模式和记录模式得到了行业的认可。在市场对专业全景摄影摄像人才需求剧增的同时,涌现出一批新型的就业途径和岗位需求。而高职院校应该把握高职院校特色,基于实际情况,对人才培养进行调整与改革。本文以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为例,分析摄影摄像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关键词:VR全景 高职人才培养 摄影摄像专业 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20)09(b)-0173-03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VR industry, especially panoramic photography technology, 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news, tourism, education and other aspects, and the brand-new viewing mode and recording mode have been recognized by the industry. While the market demand for professional panoramic photography talents is increasing rapidly, a number of new employment channels and job requirements have emerge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grasp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adjust and reform talent training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This paper takes Jiangxi Tell how animation Vocation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the process of personnel training of photography and photography.
Key Words: VR panorama; Higher vocational personnel training; Photography maj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1 高職摄影摄像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普及、专业图片处理APP的广泛推广,摄影和摄像不再局限于摄像摄像专业。入门门槛变得简单,全民普及并广泛应用于娱乐生活、工作需求等各个方面。专业摄影摄像行业市场对于人才专业素质需求随之不断上升,对毕业生提出了“一专多能”的专业诉求,需要毕业生能够拥有专业的拍摄和摄影专业技能,还需要掌握或了解VR全景摄像摄影技能。然而,高职院校的生源、教育教学、人才培养方面与本科院校有较大的的差距,使得高职院校的摄影摄像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堪忧。
本校立足于市场需求与院校特色,尝试在原有摄影摄像专业基础上,尝试性提出并开展VR摄影摄像专业人才培养。
2 摄影摄像课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2.1 基于实际,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针对摄影摄像行业市场对高职院校摄影摄像毕业生的新要求、新标准,高职院校需要基于实际情况,合理调整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体系以及前期的资金投入等,相关VR全景摄影摄像设备的购买和实验实训室的建立也需要做充足准备。
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是为行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具有扎实摄影摄像专业技能,同时能够熟练使用VR全景相关摄影摄像专业设备的专业应用型人才。但是改革并不代表全盘否定,VR全景摄影摄像人才的培养是在传统的摄影摄像培养的基础上,修改课程设置,删除不被市场需求和脱节的课程,增设VR全景摄影摄像课程、实践课程与技能课程。提升学生“一专多能”的行业竞争力。具体表现在主要专业课程上,除了新闻摄影、人像摄影与精修、影视短片制作等课程外、增加VR全景图片拍摄、全景图形合成与后期处理、VR实景视频拍摄,全景视频后期特效与后期处理等课程。
2.2 开展校企深度合作
高职院校应立足院校特色,基于产教融合,开展校企合作。积极与前沿公司进行协商,将高质量、尖端的摄影摄像公司引进校园,将前沿市场需求经验、尖端人才纳入教学体系。
同时,通过建立实训室、工作室(VR全景数据研究实训中心、VR全景摄影摄像工作室),将企业、教师、学生的教学和实践成果进行转换,为学生就业和实习实训提供专业的实际指导。院校为主,企业为辅,设置管理机制和培养机制,学生经过两年的培训,一年的实习实训,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高校理论基础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有助于产学研的顺利融合和发展。
2.3 完善人才队伍,建立专业教师团队
在高职院校设立VR全景+摄影摄像专业最大的问题在于教师资源的匮乏,学校教师大部分毕业于学术型高校,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对于全景摄影摄像接触很少。教师教学能力、专业从业能力、专业视野的局限性导致人才培养的开展陷入困境,而公司行业一线人员实际操作能力强,但是在授课能力与传授表达能力上有所缺陷。
针对本校教师实践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利用暑假期间,开展为期一个月集中培训,开设实践摄影的专业培训,同时在学期日常工作中,拟定一月一次举行企业学校专业人员研讨会议,为本校教师提供解惑和提升技能的机会。针对部分优秀的教师,通过学院建立的教师挂职锻炼机制,让教师进入企业挂职,通过实际的项目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同时公司人员也可以进入学校“挂职”教学,弥补VR全景摄影实践环节的教学不足,达到教师团队的专业互补。
针对企业人才在课程授课中的不足,通过新旧搭配、老带新、理论教师+实践教师共同担任课程教学的方式来弥补教师队伍的不足。例如一门摄影课程,理论课程由学校教师上课,企业人员学习;实践课程中企业人员教学为主,本校教师为辅。
2.4 设置学生培养梯队
高职院校的生源并不稳定,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如果完全针对所有的摄影摄像专业学生开展VR全景相关的课程设置,在课程改革前期的可实施性并不强。首先受限于课改经费的限制,大部分的全景设备采购价格不菲,并且专业性的应用场地和实验实训室 的组建也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经费的支持。同时在师资力量方面,在课程進入改革的第一年,大部分本校教师仅仅经过一个多月的企业培训,在面对深入的课程教学中仍有所不足。同时企业人员的实际课程的设置受限于时间、人员调配等方面的限制,因此,在学生开班授课方面可以先采取小班授课的形式展开。
具体可以通过选拔的形式,采取学生自主报名、自愿的原则,进行分班选拔考试。开设两个小班,每班人数15人左右。通过这样的方式解决开课第一年设备不足与教师经验不足的困境。
2.5 校园社团与教育教学相结合
由学校团委主抓,协同专业教师指导,建立摄影摄像校园工作室。前期学校选派专职教师作为工作室管理人员,协调工作室运行,完善老带新的运作模式,建立奖励机制,注重项目为导向,鼓励师生参加竞赛。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和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
教育教学与创新创业的实践实战相结合,将校园生活与专业学习训练结合起来,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同时,丰富专业技能的实践练习。在注重学生团队的建立与完善的同时,课程学习与社团活动内容紧密结合,做到课上在教室,课下在社团。
3 课程改革
针对全景摄影摄像具体课程安排中,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周期为三年、六个学期。其中理论知识课程主要占比一个学期,实践课程占比5个学期,包括实习实训在内。实践课程分为技术技能课程与综合实践课程。基于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班级拥有丰富的实习实训机会,在整个大三学年中,毕业设计与公司实训相结合(如表1所示)。
3.1 技术技能基础课程设置
大一注重理论实践。大一上学期,基础理论知识奠定基础;下学期学习摄影摄像基础技能,熟练使用摄像机,摄影机等设备,提升对专业的理解、应用能力。
大二注重实战课程:企业教师负责VR全景实战课程,快速熟练使用设备;本校教师负责基础教学工作,学习掌握PS/LR/PR/AE/PTGui等专业软件及平台上传和管理等。
3.2 综合实践课程
大三实习实训期间,按照分组模式,开展导师制与申请机制,学生进入校企合作的工作室(VR全景数据研究实训中心),参与实际项目的制作,参与公司团队外出学习锻炼,提升实地实际拍摄操作实践能力。学生可以在实习实训结束后,选择校内社团,作为老带新的优秀成员,担任管理、校内校外拍摄、工作室运营等工作。
3.3 实施设备集中管理制度
经过调研反馈,新课程密度较大,学生学习压力大,专业的全景摄影摄像设备比较昂贵,只有部分学生购买并在课余时间进行练习。
针对以上情况,开展单反相机、摄像机、VR头显、GoPro等专业设备的集中管理制度,实验实训室设专人管理工作,鼓励学生可以通过借调专业设备,积极参与竞赛,拍摄制作优质毕业设计作品。
4 结语
教育教学的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VR行业也在不断革新,也为高职教育带来不小的培养压力。VR时代的快速发展和新观赏模式的爆炸式发展,带动了新的就业市场的需求,全景摄影摄像成为一个新的人才需求缺口。因此高职院校只有时刻以市场为导向,紧追时代发展的变化,关注前沿技术和人才需求,以此为依据在教育教学方面,调整课程的设置,进行教学改革,才能为市场和行业提供一线优秀专业实践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佳.高职院校摄影摄像课程的现状与对策[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6):131-132.
[2] 谭时康.高校摄影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传媒论坛,2019,2(1):165,167.
[3] 姚志兰,唐国伟,傅宏庆.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1):70-71.
[4] 易星.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与对策[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4):75-77.
[5] 汪春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J].科技资讯,2017,15(30):215-216.
[6] 王莹莹,甘黎黎,黄雅婷.供需匹配视角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0,41(5):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