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琦
摘 要: 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分析家庭老年照料对照料者身心健康的影响,并探讨老年照料对照料者身心健康的影响是否存在性别、城乡差异。研究发现,照料对照料者身心健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高强度的照料对照料者身心健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此外,相对于农村照料者,照料对城市照料者健康的影响更显著;相对于男性照料者,照料对女性健康的影响更显著。
关键词: 家庭老年照料 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一、引言
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高速发展阶段,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显示,2019年我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已达12.6%。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老年人的照料需求也将大幅增加。在传统的孝文化影响下,子女提供的照料服务是满足我国老年人照料需求的主要方式 。面对日益庞大的照料需求,欧美等国拥有健全的社会养老体系,以缓解子女的老年照料负担,但我国此类公共服务体系存在着明显的缺陷,日益沉重的老年照料负担不仅影响子女的身体健康,也影响子女的心理健康。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老年照料行为对照料者身心健康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关减轻照料者负担、改善照料者健康水平的政策建议。
二、文献综述
家庭老年照料对照料者健康影响的研究国外开始较早且已取得丰硕成果。一部分学者认为老年照料会增加照料者患病的概率,危害照料者的身心健康 ,且这种负面影响具有一定的持续性 。另一部分学者认为从事老年照料活动会提升照料者自身成就感,对照料者心理健康有利 。
在研究方法方面,早先大多数研究都建立在外生性假定的条件上,忽视了老年照料与照料者健康之间的反向因果关系,导致结果存在偏差 。Coe(2009)基于美国健康和退休调查,通过工具变量法进行研究,克服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照料活动对照料者健康有显著的负影响 。
我国关于老年照料对照料者健康影响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多侧重于分析老年照料行为对照料者就业问题以及劳动力市场供给的影响 。对老年照料对照料者健康的影响研究较少,且多数学者只对心理健康或者身体健康单一层面进行分析。国内最新相关文献,陈璐(2016)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研究发现,家庭老年照料对女性身体健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袁迪(2019)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研究发现老年照料对照料者的心理健康有直接的负面影响 。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面板数据与工具变量法,严格控制老年照料与照料者健康双向因果关系带来的内生性问题,分析老年照料对照料者身心健康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检验老年照料对照料者健康的影响是否存在性别、城乡差异。
三、模型设定
(一)基准模型
在分析老年照料对照料者健康的影响时传统的方法是使用多元回归进行分析,基准模型如下:
其中,Hi表示个人健康状况,Ci表示家庭老年照料,Xi为其他控制变量,μi为随机扰动项,α为常数项,β与γ分别为待估参数。
(二)内生性
老年照料对照料者健康的影响存在着内生性问题。一方面对老年人照料会对照料者健康状况产生影响;另一方面,照料者的健康状况也会影响其照料抉择,这就产生了双向因果关系带来的内生性问题,可采用工具变量法进行解决\[11\]。本文选用父母的照料需求与兄弟姐妹数量作为工具变量。
四、数据与变量
本文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源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开展的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截至目前,CHALRS已完成三次全國层面的追踪调查,其样本覆盖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具有很好的样本代表性。由于2015年CHARLS调查父辈照料部分数据缺失,本文只使用CHARLS调查2011年与2013年数据。排除缺失关键变量的样本后最终获得有效数据20154个。
本文的主要被解释变量分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我们利用自评健康衡量身体健康状况,利用是否抑郁衡量心理健康状况。自评健康均分为1-5,五个等级,数值越高,表示健康程度越差。关于抑郁水平,CHARLS调查使用CESD-10量表调查中老年人的抑郁风险,抑郁得分分布为0-30分,得分10分及以上为高抑郁风险\[12\],这里我们据此将其划分为抑郁与否两个部分。由表1可以看出,未提供照料身体健康均值为3.06,而提供照料身体健康的样本均值为2.87,说明提供照料者的身体健康状况优于未提供照料者。在心理健康方面,未提供照料者患抑郁的比重为35%,明显高于提供照料者,说明提供照料者的心理健康状况优于未提供照料者。
本文主要的解释变量为“是否有照料行为”,工具变量为父母是否需要照料以及兄弟姐妹数量。此外,本文采用刘岚等文献使用的分类方法,将每周照料时长超过15小时定义为高强度照料\[13\],比较不同照料强度对照料者健康影响的差异。
其他控制变量主要包括,反应人口特征的变量(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城乡、受教育程度)、反应医疗状况的变量(是否有医疗保险)、反应个体初始健康状况的变量(活动能力)、反应健康行为的变量(是否吸烟、是否饮酒)。由表1可知,与未提供照料的样本相比,提供照料的样本年龄较小,受教育程度较高,且多为在婚的城市女性,其初始健康水平也较好。
五、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家庭照料对提供照料者身心健康的影响
表2给出了照料对身心健康影响的OLS估计与2SLS估计的结果。模型1回归结果表明,在照料变量外生性的假定下,照料对身体健康有显著的负影响,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不显著。为了更准确地估计照料活动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在模型2中我们进一步使用工具变量法,选取父母是否需要照料与兄弟姐妹数量作为工具变量进行估计。在模型2中F值为821.137,远大于10,说明工具变量与内生变量高度相关;Hansen J统计量分别为0.563(p=0.734);0.355(p=0.551),说明工具变量与扰动项无关,父母照料需求与兄弟姐妹数量为有效工具变量。此外,工具变量的前提条件是存在内生性解释变量,使用Durbin-Wu-Hausman检验,统计值分别为19,275(p=0.000)、8.900(p=0.000),表明模型存在内生性,使用2SLS才能得到一致的估计。模型2的回归结果表明,照料对照料者身心健康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高强度的照料对照料者身心健康均存在显著的负影响。
其他变量在不同模型中的回归结果基本一致,年龄、性别、城乡、受教育程度均对身心健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婚姻仅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医保仅对身体健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吸烟、饮酒均对身心健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说明不良生活习惯对身心健康有害;活动能力对身心健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说明初始健康状况对以后健康水平也有较大影响。
(二)照料行为对身心健康影响的性别差异分析
由表3可以看出,照料对男女身心健康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高强度的照料对男女身心健康均存在显著的负面影响,相对于男性群体而言,照料对女性心理健康的影响更显著,可能是由于相对于男性而言,女性更加感性,照料对女性的心理健康影响更加明显。
(三)照料行为对身心健康影响的城乡差异分析
由表4可知,照料对城乡地区照料者的身体健康均存在显著的负影响,但对城市照料者身体健康的影响更明显;照料对农村照料者心理健康影响不显著,但对城市照料者心理健康影响显著。此外,高强度的照料对城乡居民身体健康均有显著负影响;高强度的照料对农村照料者心理健康的影响不显著,但是对城市照料者心理健康有显著的负影响。存在这种城乡差异化结果,可能由于相对于城镇照料者而言,农村照料者往往从事的农业活动,在协调主业与照料活动时,有更大的灵活性,承受的心理压力更小。
六、结论以及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分析家庭老年照料对照料者身心健康的影响。采用父母是否需要照料和兄弟姐妹数量两个有效的工具变量进行工具变量法分析,有效地控制分析照料与健康问题时产生的内生性问题。研究发现:首先,老年照料对照料者身心健康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高强度的照料会给照料者带来严重的身体负担与心理压力,对照料者身心健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其次,老年照料对照料者的影响存在性别和城乡差异。相对于男性而言,照料对女性照料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更加显著;相对于农村照料者,照料对城市照料者身心健康的影响更显著。此外,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态、医疗服务、健康习惯、初始健康水平都是影响个人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年纪轻的高学历个体身心状况更好;有伴侣的个体心理状况更好,有医保的个体有更好的身体健康水平;有良好的健康习惯与较好的初始健康水平的个体身心健康水平更好。
基于以上结论,在老年照料需求激增的背景下,政策制定者应为照料者提供更多支持。一方面,要优化公共老年人照料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专业的老年人照料机构,推进长期护理体系的建立,以转移家庭照料压力;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社區综合服务体系,为照料者尤其是城市女性照料着提供喘息服务、心理辅导等帮助,减轻家庭老年照料带来的心理压力。此外,对于照料者自身而言,改善自身生活习惯,采用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也会有益于自身健康状况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