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继华
(盐城工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江苏 盐城 224051)
教师党支部是高校党组织的基本细胞,是教育、管理、团结和联系广大师生的桥梁纽带以及攻坚克难的堡垒。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高校党建工作,大力推进教师党支部建设,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夯实党建基础。作为党支部的领导者,教师党支部书记在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发挥战斗力以实现基层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融合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7 年以来,教育部党组相继下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的意见》《关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就如何加强新形势下高校教师党支部建设,实施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培育工程,提出具体意见。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成为现阶段高校党建的重要内容,受到党建研究者的关注。如何提升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成效,构建有效培育机制,仍然有待研究。
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作为高校基层党建的战略工程、系统工程,是时代赋予高校的新使命,对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促进党建与教学科研工作融合发展以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1.有助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夯实党在高校的执政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工作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党的基层组织是整个党的组织支撑,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强基固本,抓基层打基础,有助于团结广大党员,增强党员的凝聚力、向心力,增强制度执行力,形成统一的意志、目标,使党的决议和行动更加坚强有力。作为团结和联系广大师生的桥梁纽带,高校教师党支部是高校基层党建的“牛鼻子”和攻坚克难的堡垒,其作用的发挥与党支部书记的理论修养、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密切相关。实施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有助于发挥其领头雁作用,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巩固基层党组织建设,夯实党在高校的执政基础,发挥教师党支部凝聚师生的主体作用,破解高校基层党建弱化问题。
2.有助于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实现党建与教学科研工作融合发展
作为“双带头人”,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政治思想素质过硬,熟悉党务工作,又精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有较强的专业影响力,是党建和学术的骨干力量。这就从思想和政治上确保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使党支部书记集党建、学术带头人于一身,有助于党支部书记积极主动地发挥好引导、带头作用,以模范行动树立新形象,增强党支部工作实效,推动党和国家政策部署在高校落地,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和水平。同时,作为党建带头人、学术带头人的教师党支部书记能凭借自身党务和学术优势,将思想教育、党建工作融入教育教学科研之中,进而以党建工作为抓手,推进学校中心工作走向深入,促进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科研工作的紧密联系,实现党建和业务的双轮驱动和融合发展,解决长期以来党务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现象,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保证。
3.有助于以高质量党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高校教学科研的主体,处于立德树人的最前沿,承担立德树人的重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将师德师风贯穿于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不断强化师德修养的自觉性,要靠作为党的基本细胞的基层党组织贯彻落实。在这方面,教师党支部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坚强堡垒。选优配强“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有助于发挥思想教育和政治引领的优势特长,将立德树人的使命内化为支部建设的制度和机制,提升立德树人建设的执行成效,由此形成推进高校中心工作的强大动力,凸显基层党组织优势。
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是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的新挑战。提升“双带头人”培育实效,促进党建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发展,需遵循方向性原则、双融合双促进原则、创新性原则。
1.方向性原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得“软骨病”。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一个共产党员就能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保持政治定力,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为此,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代,党支部书记作为支部班子的“掌舵人”,把政治方向是其首要职责。高校作为高层次人才汇聚之地,教师的理想信念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尤其面对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和高校意识形态的复杂性,加强党员教师意识形态教育,引导党员教师坚定理想信念,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及时纠正不良问题和倾向,推动党建与教学科研齐头并进,是党支部书记义不容辞的职责。在这方面,教师党支部书记必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把政治素质、政治能力放在首位,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政治站位,突出政治标准,从政治的高度把握好导向,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旗帜鲜明,如此才能做好高校基层党建工作。
2.双融合双促进原则。双融合双促进原则主要是指作为“双带头人”的教师党支部书记“党建”和“学术”的互融互补。“新时代高校基层组织建设不能脱离教学科研目标任务而孤立存在,要在系科工作中融入基层党建的目标要求,明确基层党建在业务工作中的地位任务;同时,要紧紧围绕业务发展来抓教师党支部建设,明确教学科研是党支部工作的重要着力点。”[1]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不仅党性过硬,思想修养、理论水平高,而且教学科研工作能力突出,服务意识强,示范引领作用明显。基于此,在“双带头人”培育过程中,应严格选任标准,坚持双融合双促进原则,既注重党支部书记人选的党性修养、党务能力,又注重其在教学、科研、团队建设中的影响力、号召力和发展潜力,实现党务工作与学术业务的联动。具体而言,以党务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思想水平;以学术促进党支部工作接地气,增强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3.创新性原则。高校云集大批高学历、高职称知识分子,尤其院士、学术领军、学术带头、学术骨干等人才。如何通过教育、管理、服务等措施,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使承担着繁重的教学、科研等任务的教师党员主动凝聚到党组织周围,参与重大事件的商议与决策,同时使青年教师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充分感受到作为一名党员的光荣感和使命感,是党支部书记需要着力思考的内容。基层党建的活力在于创新性。在这方面,党支部书记必须按照新任务、新要求,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理念、方式和方法,调动党员参与党组织活动的积极性,改变一直以来党组织活动仅限于传达上级布置的任务、宣读文件、观看视频等单一的形式,使党建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充满鲜活性。
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建立长效机制,在选拔任用、组织保障、教育培训、考核激励等方面突出成效,提升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的积极性。
1.把好“入口关”,完善选拔任用机制
选优配强“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关系高校基层党建的质量和水平、关系高校教学科研的质量和水平。一是把好“入口关”,坚持选任的高标准。高校在选任党支部书记时,要以政治素养、党务能力、学术能力等为入口标准,把那些熟悉党务工作、政治过硬、业务精湛、肯奉献的骨干教师选任到党支部书记岗位。坚持严格标准,宁缺毋滥,为“双带头人”制度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创新取才路径,拓宽选任渠道。针对基层存在的重学术、轻党建现象,高校党组织要拓宽选任渠道,以公开公平公正方式选任“双带头人”,尤其强化从专业负责人、学科带头人、科研平台负责人、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博士学位教师中选拔党支部书记,让那些教学科研成果突出而又热心党务工作的党员教师走上党支部书记岗位,促进党务和学术的融合发展。
2.探索支部运行模式,健全党建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运行机制
为确保“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党建、学术工作协调开展,齐头并进,高校应积极探索支部设置及其运行模式。首先,优化支部设置方式。依托专业系、教研室、研究平台等设置党支部,配齐配好支委班子,完善组织机构,尤其吸纳热爱党务工作的学术精英、学术骨干在支部担任重要职务,协助党支部书记开展工作,缓解党支部书记繁重的压力。其次,探索“党建+”运行模式,健全党建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运行机制。通过开展“党建+教学研究”“党建+科学研究”“党建+课程教育”等活动,把支部建设有效融入教学科研活动乃至教师个人成长中,寻求党务与教学科研育人的精准结合,实现高校党的工作全覆盖,由此推进党建工作的职业化、专业化运行,使教师党支部书记成为党建服务学校发展的重要岗位。例如目前“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各个高校都在推进这一工作。“课程思政”即通过挖掘各门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教育资源,使思政元素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促进“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课程思政”发挥课程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作用,实乃“党建+课程”的运行模式。高校党组织应鼓励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研究,为其提供各种便利条件,构建立体化育人体系。
3.以双向提升为契机,构建长效教育培训机制
“双带头人”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校院等部门同向发力、精准施策。一是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党务和业务双向提升。“'双带头人'培训工作中,党性教育是核心、能力培育是关键。”[2]针对目前高校“双带头人”中存在的“党建强、业务弱”和“党建弱、业务强”等不平衡情况,高校要坚持重心下移,将“双带头人”培育纳入校院党委中心工作,纳入干部教育培训行列,制定“双带头人”培训计划,本着“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统筹考虑,双向提升。对于“党建强、业务弱”的类型,在学历提升、职称晋升、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提升其业务能力;对于“党建弱、业务强”的类型,通过集中培训、专题辅导、交流研讨等方式,提升党务工作技能,最终实现党务与学术双向提升的目的。二是建立后备人才库,为高校党建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高校党组织应加强后备人才资源建设,建立后备人才库,把那些思想素质好的骨干教师培养为党员,把教学科研过硬的党员教师培养为支部负责人,不断夯实教师党支部人才梯队,藉此提升基层党支部的造血功能,构建长效教育培训机制。
4.强化保障,优化考核激励机制
近年来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多是一人兼职,教学科研任务繁重,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党建,且缺乏系统的党务理论知识和管理经验,重业务、轻党建,党建和业务不同步现象突出。而大多数高校又没有建立“双带头人”培育和保障机制,例如待遇落实不到位,激励保障不充分,考核评价片面化等。这一切使得教师党支部书记职业归属感不强,工作积极性不高,完善 “双带头人”考核激励保障机制势在必行。首先,制定科学的量化考核体系,细化考核目标,实行党务考核和学术考核相结合、任期考核和年度考核相结合、上级党组织和群众评议相结合,并突出考核结果的运用,实现“双带头人”能上能下的常态化机制。其次,采取有效的激励与保障措施,提升党支部书记的职位荣誉感和履职效果。制定“双带头人”工作职责和岗位待遇落实制度,明确应尽的职责和权力清单。实施党支部书记列席学院党政例会制度,在关系学院发展的重要事项方面有充分的话语权。对工作突出、威信高的党支部书记,在评奖评优、职称职务晋升、待遇落实方面予以适当倾斜,调动其参与党务工作的积极性。最后,学校、学院党政领导要经常关心党支部书记,定期和党支部书记谈心,解决党支部书记具体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困惑,并及时给予鼓励,营造良好的党建工作氛围,提升“双带头人”培育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