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路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8)
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推进,为中国制造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智能制造。智能制造是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重新整合产业链和企业价值链。在重新整合的企业价值链中,传统的生产模式必然发生巨大的改变,被智能化生产模式所取代。生产模式的巨大改变,必将引起对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胜任力需求的改变。本研究通过情景分析法、理性主义分析法探索智能生产模式下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胜任力。
采用情景分析法,选择预测时间轴5 年,从影响车间管理人员胜任力的三个关键因素(生产技术、管理职能、管理层次)入手分析关键外部力量。结合国家《中国制造2025》文件提出的要求,由此构建未来5 年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面对的最可能的工作情景。
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胜任力最直接的影响因素是任务环境,即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胜任力与胜任或完成一个具体工作任务密切相联。本文分析认为,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胜任力最直接的关键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生产技术、管理职能和管理层次。
首先,我们认为不同的生产方式对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的胜任力要求不同。甘松盛(2012)[1]研究中指出,产品的生产流程不同,对管理人员的胜任力要求不同。比如,在手工工艺生产方式下,对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的胜任力要求更注重的是工艺知识和技能。而在自动化生产方式下组织生产、人员管理、沟通协调等方面对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胜任力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将“生产技术”作为影响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胜任力的关键因素之一进行分析。
其次,冯明和王跃节(2007)[2]研究中指出,影响管理胜任力的任务环境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即管理职能和管理层次。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在负责的生产规模不一样时,承担的管理范围不一样,需要的胜任力不一样。比如,手工工艺生产下,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管理的范围可能只有人员和生产工艺。而自动化生产下,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管理的范围可能除了人员和生产工艺外,还需要负责设备管理。当管理的范围变化时,将引起管理层次变化。因此,我们将“管理层次”作为影响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胜任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最后,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管理职能的不同,需要的胜任力则不同。比如手工工艺生产下,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承担的管理职能主要是组织生产、协调资源、指挥、控制。对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的胜任力要求主要是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等。而在自动化生产下,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承担的管理职能可能更注重计划、预算、指标、报告等。对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的胜任力要求可能更多,比如计划能力、预算能力、汇报能力等。因此,我们将“管理职能”作为影响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胜任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中国制造2025》文件中对智能制造工程作了明确的要求,其中包括紧扣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智能化管理、数字化车间、供应链优化、搭建智能制造网络系统平台[3]。我们以文件中的要求作为2025 年智能制造的情景,从“生产技术”“管理层次”“管理职能”三个方面入手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从影响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胜任力的关键因素“生产技术”入手,分析在2025 智能制造情景下,影响“生产技术”的关键外部力量。生产技术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实际运用的技术。工序智能化之后,产品的生产就不用人工操作,不良品出现时,机器会自动处理,这将直接影响产品的生产过程。岗位使用机器人之后,产能和质量将明显提升,这也将直接影响产品的生产过程。生产过程智能化之后,在一些常规处理上,机器的数据统计和运算能力将远超人脑,决策更快速,也将直接影响产品的生产过程。因此,我们将“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用机器人”“生产过程智能化控制”三个情景因素作为影响“生产技术”的三个关键外部力量。
其次,我们从影响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胜任力的关键因素“管理层次”入手,分析在2025 智能制造情景下,影响“管理层次”的关键外部力量。智能化管理将增大管理人员的管理幅度,单个管理幅度增加,可以缩小管理层次的数量。数字化车间将为管理人员提供更便捷的管理,可以为智能化管理提供基础支撑。因此,我们将“智能化管理”“数字化车间”两个情景因素作为影响“管理层次”的两个关键外部力量。
最后,我们从影响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胜任力的关键因素“管理职能”入手,分析在2025 智能制造背景下,影响“管理职能”的关键外部力量。数字化车间的实现,将使企业的信息得到迅速传送,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将行使更多的决策权[4]。生产过程智能控制会影响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的控制职能。智能化管理下将影响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多个管理职能。因此,我们将“生产过程智能控制”“智能化管理”“数字化车间”三个情景因素作为影响“管理职能”的三个关键外部力量。
我们从影响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胜任力的三个关键因素,即“生产技术”“管理层次”“管理职能”三个方面,根据影响这三个关键因素的关键外部力量,分析描述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面临的最可能的工作情景。在智能制造下,“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用机器人”“生产过程智能化控制”等生产技术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方式。使得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位于数字化智能化的生产模式下工作。“智能化管理”“数字化车间”的应用,将提升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的管理幅度,缩小企业管理层次的数量。以前一个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每天承担的产量可能是1 000,现在有可能是1 万。我们也可以说是提升了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的管理层次。同时,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应用,将使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能重心转移。数字化和智能化使得信息和数据更快获得,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将行使更多的决策权。
结合影响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工作任务的2025 智能制造情景,即数字化智能化的生产模式、管理层次提升、管理职能重心转移。运用理性主义分析法分析未来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胜任力特征。理性主义分析法是从工作者、工作或者同时两者的角度,采用易于理解的方法分析岗位胜任力的方法[5]。将未来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胜任力特征归纳为三类进行分析,即核心胜任力、新兴胜任力、成熟胜任力。这种分类是根据Sparrow、Boam 的观点分类的。核心胜任力是指未来和现在有同样重要性的胜任力;新兴胜任力是指未来重要性会增加的胜任力;成熟胜任力是指未来重要性会降低的胜任力[6]。
1.质量管理知识。传统制造下,要求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做到生产前、生产过程中对质量严格控制,首件产品的质量确认,定时巡查。对生产环境的质量标准,生产工艺操作的质量标准,以及生产中产品的质量标准有准确的认识和理解。而智能制造背景下,生产过程实现智能化控制,同样要求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做到对生产前、生产过程、首件质量确认。只是智能化控制生产中生产技术不一样,在生产前、生产过程中、首件质量确认时的方法和技术不一样。
2.安全生产知识。传统制造下,要求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对生产现场存在的潜在风险要及时处理排除。熟悉公司的“防火安全管理规定”“防台风安全管理规定”等公司安全事故应对策略文件。智能制造背景下,生产关键岗位机器人,生产线智能化控制,增加了生产车间基层人员安全管理的范围,安全生产能力同等重要。
3.设备管理能力。传统制造下,要求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熟悉生产线工艺设备、生产设备、检测设备等工具设备的正确操作使用方法和保养维护。智能制造背景下,生产线更多的是机器人,智能控制设备。在设备使用和维护过程中,要求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设备管理方面的胜任力同样重要。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可能更多的是需要专业的智能设备维护团队协助。
4.计划总结能力。传统制造下,要求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能够精确理解上级安排的生产任务,包括生产产品的品类、型号、数量、交货日期等。提前做好生产任务的准备。比如提前调试好生产所需的设备,根据生产任务确定以及准备所需的原材料等。智能制造下,对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计划总结能力的要求同样重要。在智能生产线下,同样要求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精确理解上级安排的生产任务,做好生产前期准备,确定生产所需资源。
5.沟通能力。传统制造下,要求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在会议和工作交流中,会使用口头沟通、书面沟通以及体态语言和电子媒介等沟通形式。智能制造下,岗位机器人的使用,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将引出很多数字化智能化的专业词汇和专业知识,信息数据精确完整的表达,将对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在沟通时提出同样重要的要求。
我们分析认为智能制造背景下,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核心胜任力除了上述几项外,还包括责任心、合作精神、诚实正直的品质、敬业精神等。
1.信息接收处理能力。数字化智能化生产车间背景下,信息处理量将远远高于传统制造。这将对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提出信息接收处理能力的新胜任力需求。要求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在管理、组织生产、协调、沟通时能全面准确地收集、整理、分析、处理、运用岗位所需的信息。
2.智能控制知识。数字化智能化生产技术,关键工序使用机器人情景下。生产线运作是在智能控制、计算机、电气、机械等形成的系统下生产产品。此任务背景下,必然会提出新的胜任力要求,即智能控制知识。其中包括计算机的使用,电气知识、机械知识等。因此,智能制造下,岗位机器人的应用,将对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提出新的胜任力需求,即智能控制知识。
3.突发事件处理能力。在传统制造下,要求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疑惑、异常、困难时,能认真分析情况,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在智能制造下,生产线启动之后,通常生产过程受智能化控制,生产系统可以实现智能处理一些生产异常情况。因此,对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减少了一些常规的生产异常处理能力要求。但同时,若智能生产线出现了异常,则要求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对处理异常的时间和反应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损失最小化。处理难度也大大提升。甚至需要企业团队协助共同处理。因此,智能制造下,对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胜任力需求。
4.组织协调能力。传统制造下,要求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能根据生产任务合理地进行资源分配、人员安排,有效协调班组成员的活动,能及时处理班组成员在工作上产生的冲突。智能制造背景下,企业对生产过程实时跟踪,企业需要合理优化生产,控制交货时间。对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将从生产班组内部的协调转向作为企业整体运作的一部分在企业内部进行协调。因此,将对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胜任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5.团队建设能力。传统制造下,要求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能够根据员工的不同优势合理分配任务。处理日常班组管理问题时要做到公开公平,坦诚相待,对事不对人。对工作表现优秀的成员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对工作表现落后的成员能够提出建设性意见帮助其成长。智能制造下,生产员工不再满足于按指令完成固定的生产任务,更多的有开发新产品提出新建议的责任,生产员工的素质也将高于现状。因此,对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团队建设能力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6.分析判断能力。智能制造背景下,生产车间数字化智能化的实现,使得生产产品更多,生产工艺更复杂。在分析判断能力方面,要求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在生产过程中,遇到复杂问题、陷入困难环境、产生疑惑时,能够对环境进行分析,分辨出不利于完成生产任务的影响因素。并且对这些不利于完成生产任务的影响因素进行观察和分析。提出这些因素对正常生产产生影响的看法。此时,将对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的分析判断能力需求高于传统制造下的需求。
7.解决问题的能力。生产过程智能化控制下,生产线启动运行之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通常智能系统能及时处理。但是,若出现生产异常,则将为企业带来较大损失。因此,对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在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多要求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能够独立、及时地发现在完成生产任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实时跟踪检查。更多的要求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不仅能够发现显性问题,更要善于发现隐性问题,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因此,智能制造下对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胜任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8.学习能力。智能制造背景下,生产过程智能化控制的实现,生产数据信息能够实时掌握,生产产品的质量和精度要求更高。因此,学习能力方面将对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心态,尤其是出现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时更要积极主动地去认识了解熟悉。要求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具备一定的学习方法,能够在短期内对新产品、新工艺或者改进后的工艺操作等熟练掌握。
9.创新能力。智能制造下,数据信息的更新迭代更快,对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有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思维创新、管理创新等创新意识。要求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具有开放的心态,认真听取下属员工提出的新想法、新的工艺改进方法、新的操作方法等,并且敢于尝试,创造条件试验。在完成生产任务或者日常管理工作中,遇到有疑惑的地方,要认真分析实际情况,尝试寻找更有效的解决方法。
数字化智能化车间生产技术下,也许不像传统制造一样要求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具备产品的工序操作能力。工序智能化后,生产工序的生产技术将更复杂,精确度更高。这要求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只需熟悉工序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在工序机器人出现错误处理时,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才能快速地准确地识别出工序机器人是否工作正常。这时对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的工序操作能力将不再像传统制造时那么重要。除了工序操作技能外,我们分析认为智能制造背景下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成熟胜任力还包括督导能力、培养能力等。
通过情景分析法、理性主义分析法探索分析出的2025 智能生产模式下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胜任力特征。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智能制造背景下未来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的胜任力需求。有助于传统制造型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型过程中,对生产车间基层管理人员的招聘和培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