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扶贫维度下全面小康的实现
——以湖南省为例

2020-02-22 21:54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湖南省贫困地区湖南

闵 雪

(1.湘潭大学 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湖南 湘潭 411105;2.湘潭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把扶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对新时期全国扶贫工作的开展作出了重要指示。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开宗明义,“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贫困老乡能不能脱贫”[1]。作为全国各省“十三五”规划中的重要议题,坚持扶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已然成为党和政府为百姓谋福祉、实现中国梦的关键环节。

1 湖南省扶贫攻坚现状

湖南省是一个少数民族相对较多的省份,主要聚居的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在长期的扶贫攻坚过程中,在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自上而下打响了全面扶贫攻坚战,为全国扶贫工作的历史性跨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截止到2018 年底,“全省贫困人口从改革开放初期的4458 万减少到2018 年底的83 万,累计减贫4375 万……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贫困发生率由13.43%下降到1.49%;贫困县由51 个减少至20 个,贫困村由6920 个减少至718 个。全省贫困地区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285 元,比全省农村居民平均收入增速高2.1 个百分点,较新中国成立之初增长近320倍……”[2]。

从扶贫攻坚方式上看,湖南省在资金扶贫,物质扶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采取了精准扶贫方式,如:驻村扶贫、金融扶贫、产业扶贫等,在此基础上还创新性的开展了具有湖南特色的“七大行动”,在发展特色产业脱贫、劳务协作脱贫、易地扶贫搬迁、加强教育脱贫、兜底保障脱贫、医疗救助脱贫、生态补偿脱贫等方面投入诸多精力,带领全省人们打出了一场漂亮的扶贫攻坚仗,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从全省的大局来看,距离全体脱贫,共赴全面小康之目标还有一段距离。其中,由于文化教育等原因,很多地方仍然在思想观念深处还处于贫困状态,怎样在物质条件补给相对充裕的条件下进行文化扶贫,绝对是湖南下一阶段扶贫攻坚的重点与要点,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以及党政领导人需要思考的研究领域之一。

2 湖南深入开展文化扶贫之意义

积极推进文化扶贫事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从根本上来讲,还是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贫困地区人民自身的力量。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并存的,在文化扶贫推广实践的过程中必将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因此,全国各部门需要高度重视在文化扶贫中遇到的问题,全面落实党中央的精神,加大贫困地区文化扶贫力度,真正地把力量集中在最后的战役上。

2.1 加快文化扶贫力度,有利于推动整个湖南贫困地区的全面发展

文化扶贫不能单一地理解为知识层面的文化,而是把文化、教育、旅游等与满足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等多方面的需求和发展结合起来,这就需要把文化扶贫的要害部分理透分清。

2.2 进一步推进文化扶贫,有助于实现贫困地区农业生产方向的调整

当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时,其经济发展方向应尽快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贫困区人民素质的轨道上来,人的素质的提高,诚然离不开文化的熏陶。劳动者是全国贫困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载体,科学文化知识则是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所以,在广大贫困地区开展“文化扶贫”,是对全国贫困地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智力支持,对农村经济长远持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2.3 文化扶贫是实现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

当今社会,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已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文化的发展,文化发展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文化是反映农民生活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方面,加强贫困山区文化扶贫,可以全面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质量和精神生活质量,不断提升农民的幸福指数,保证农村经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来源。湘西是湖南省贫困地区较为集中的地区,经过这些年来的努力,扶贫工作开展较为顺利,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更进一步探究出路。在信息时代到来之际,湖南省若能搭上高科技的列车,又快又好又准地利用好高新技术,应用于具体的扶贫工作之中,便能从实质上改善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从而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

综上所述,文化扶贫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凭一己之力可以完成的,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助力,亦需要物质攻坚与文化攻坚的双重力量,习近平多次讲话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在于贫困地区实现小康,文化是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下一代要过上好生活,首先要有文化,这样将来他们的发展就完全不同”[3]。因此,唯有重拾被忽略的文化扶贫维度,助力湖南省早日完成扶贫共建任务,方能开启全面小康之门。

3 湖南省开展文化扶贫之原因

扶贫攻坚是一个长期过程,经历着从“输血”到“造血”的整个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一味的进行物质输送而缺少文化融入则难以达到预期的扶贫效果。在湖南扶贫开发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哲学思想,将文化作为扶贫攻坚的内因,将物质因素当作外因,在全省的扶贫开发工作中充分发挥文化这一重要的内在驱动力。

3.1 文化扶贫从根本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的输入可以让人的发展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步调一致。人类从经历原始社会到现在,从简单工具的使用到高科技产品的层出不穷,与之一起增长的是文化与精神境界的提升。从这一点看,向贫困地区进行文化输出不仅能够和谐各民族之间的文化,更能够提升文化境界,使之与物质经济增长水平相适应,进而实现真正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思想、物质双脱贫。治标还要治本,贫困地区人民的贫困与其说是经济上的贫困,还不如说是思想上的贫困。

延安时期,美国记者斯诺就发现,深居宝安区与世隔绝的“乡下佬由于无线电消息、墙报和共产党的报告和宣传,对世界政治的那一方情况,比中国任何其他地方的农村居民了解的都要多得多。”[4]思想上的进步与力量,往往才是最深层次最持久的。很多贫困地区的人们,不愿意摘掉贫困的帽子,有的甚至乐于戴着这顶帽子,不以贫困为耻,反以为荣。究其根源,还是思想上的惰性所致,文化上的缺失落后所起。

3.2 文化脱贫驱动经济不断发展

一方面,文化作为社会要素之一,与经济要素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在湖南很多贫困县都存在这种文化贫困的现象,这种文化贫困使得人们不得不安于现状,而这种心态又会潜移默化的引起经济贫困。在一些偏远的贫困地区,人们的思想还停留在相对落后的状态,他们没有机会利用现代的媒介来接收新的事物,更无法接受文化的熏陶,落后的思想观念,致使他们的子女也重复了他们上一辈人的落后保守,一代又一代,周而复始,生产力没有得到提高,文化教育水平停滞不前,经济的被动落后局面也难以改变。

另一方面,对于湖南贫困县来说,大多地方保留着原有的生态特色或少数民族风情,加大文化融入力度,加速对贫困地区文化资本的整合与利用,形成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旅游经济,将湖南特色的民情风俗作为脱贫致富的有力渠道,才是从根本上实现脱贫攻坚。就目前而言,湖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风情的旅游资源开发已经相对成熟,如湖南省历史文化古城芷江,就打造了以和平文化为主体,侗族文化、宗教文化、生态文化为补充的丰富文化形态,使芷江的旅游经济跑赢了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地。

3.3 文化扶贫是精准扶贫的必要环节

目前,精准扶贫已成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对于湖南省来说,文化扶贫则是湖南精准扶贫的必要路径,实现对文化主体“人”的精准扶贫,可以不断提升全省帮扶对象的文化素质,使得帮扶对象在思想上、行动上融入文化,理解文化,在逐步提升个人素质的同时,逐渐壮大文化群体,使得贫困群体的文化素质不断转化成物质财富,进而走上脱贫奔小康之路。

4 湖南省文化扶贫之路径

4.1 文化观念的不断输入

4.1.1 以住村扶贫为抓手,加大力度开展文化扶贫。2017 年,湖南怀化市中方县,张家界市桑植县等地已经陆续开展了进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湖南今年要完成279 个贫困地区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和1000 个少数民族自治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任务。”[5]可见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对于文化扶贫的决心与力度,也可看出以这种形式开展一些百姓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或者开展技术教育培训活动,可以无形中将文化观念进行融入,达到扶贫攻坚之效果。

4.1.2 多部门联合扶贫。联合高校与企业,通过文化支教、暑期实践、志愿者服务等方式为在贫困地区传播先进文化,在最大程度上为贫困百姓提供与外界接触、了解、学习的机会,使得人们可以通过与大学生、企业工作者接触了解新思想,学习新技术,变革新观念。以湖南地区的部分高校为例,每年都会有不同形式和内容的“三下乡”活动,在丰富村民的生活内容之余,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一种先进文明的输入,这远比授之以鱼的效应要长久而深远。

4.1.3 鼓励贫困地区相互学习,借鉴经验。实现文化学习的地域性流动,使得文化扶贫的效果不断扩散,从根本上根除贫困百姓思想观念中的顽固思想,接受新文化、新技术、新本领。经济学里,有一个经典理论——羊群效应,即头羊往哪里走,后面的羊就跟着往哪里走。贫困地区出现了好典型,同样处境的地区就会去学习考察,从而带动整个片区甚至全国的贫困形势好转。

4.2 打造特色文化产业

从客观条件来看,湖南省不仅具备优渥的人文地理条件,而且含有多民族融合的文化基础。所以,在文化扶贫中应该注重挖掘本省自身的文化特色,将这种特色的潜质充分开发。将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作为湖南省文化扶贫的重要切入点和突破口。纵观湖南省武陵山片区、罗霄山片区等“老、少、边、穷”贫困地区,均有较为丰富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资源,将这些资源作为扶贫的突破口,不断打造特色旅游集合地,大力发展集文化旅游、观光、体育健身、演艺娱乐、艺术培训等于一体的文化旅游休闲产业,充分将这里的生态资源、名胜古迹加以利用,带动贫困人民投入到特色产业的建设中,不仅能够使得贫困人口能够自食其力、早日脱贫,更重要的是,能够使他们在脱贫过程中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从而实现真正的人的全面自由。

4.3 全社会共同助力文化扶贫

4.3.1 建章立制,尽快出台统一的文化扶贫考核标准

由于当下湖南省根据上级扶贫决策精神下发标准性质文件,各级政府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政策,但现阶段还没有针对精神文化扶贫工作的考核标准,这不利于精神文化扶贫,建议拟出台《湖南省文化扶贫考核量化标准》,进而能够将文化扶贫工作量化,并能够促进扶贫工作主体—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能够保质保量完成工作,最大程度上促进文化扶贫工作的进展。

4.3.2 实现扶贫工作数据化

加强教育部门、就业指导中心、文化旅游局与扶贫办等部门间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构建标准统一的扶贫大数据平台,从扶贫资金、文化扶贫区域、文化扶贫项目等等类目做出详细的数据分析,也可邀请专家根据大数据平台提供的数据资料进行倾向性分析,进而为各部门进行扶贫攻坚提供依据,进而形成合力,从根本上实现文化扶贫,助力湖南贫困人口脱贫奔小康。如郴州市永兴县就在全省的扶贫工作数据化管理方面走到了前列,也体验到了数字化给扶贫工作带来便利和福利。依托先有的扶贫工作数据网络,在此基础上,建立文化扶贫的相关数据,势必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会尝到更多的甜头。

4.3.3 实现扶贫工作透明化

湖南省应加强文化扶贫工作的监督,将扶贫攻坚透明化。在权威平台上定期公布文化扶贫进展,其中包括文化扶贫款项、文化扶贫项目增减、文化扶贫进程快慢等情况,进而为全社会全力投入文化扶贫提供优质平台,不断加大金融机构合作力度,吸进民间资本进入贫困地区进行文化产业开发、全域旅游发展。

4.4 物质资源不断助力文化扶贫

物质是文化扶贫得以顺利发展的基础,在文化扶贫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物质投入,会使得文化扶贫发挥出更大效力。在湖南省诸多贫困地区,人们的主要业余文化生活是看电视、打牌消遣,这给文化扶贫造成了较大阻力。所以,竭力完善公共文化基础服务设计,建立图书馆、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基、体育活动室等就成为迫在眉睫之问题,这就需要各级政府、财政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倾斜,不断增加公益性文化投入力度,继而为精神文化扶贫扫除阻碍。

猜你喜欢
湖南省贫困地区湖南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湖南省怀化市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三线建设在湖南
2017年湖南省高中数学联合竞赛
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