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的生态城市想象
——小说《生态乌托邦》的生态启示

2020-02-22 15:19罗宇红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乌托邦小说生态

罗宇红

(中共岳阳市委党校,湖南 岳阳 414006)

欧内斯特·卡伦巴赫是美国当代著名环保作家,曾被《洛杉矶时报》给予“最伟大的空想家,生态乌托邦的创造者”的高度评价。他的作品聚焦于人类社会不断恶化的生存环境,通过对未来社会的想象和虚构,体现出生态环保意识,代表作《生态乌托邦》是英美乌托邦文学中的经典,也是生态文学的代表作,不但促进了北美洲卡斯卡迪亚独立运动,而且对世界范围内环境保护运动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其主题思想对深入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1 可持续的生态城市概述

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面临着温室效应、固体废弃物增多、臭氧层遭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资源枯竭等一系列环境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引发出一系列社会问题。传统发展观将工业增长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标志,将工业文明和工业化程度作为实现现代化的标准,这种传统发展观具有很大的遮蔽性和表面性。可持续发展观以尊重、顺应、保护自然的理念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和欢迎,可持续发展观强调环境、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呼吁人们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消费、思维方式,树立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新观念。这一发展观念主要来源于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倡导的“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1],以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所强调的“坚持人的生活与自然环境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统一”[2]、人与自然相互创造为理论基础。

奈斯、卡普拉和斯奈德等生态学家所倡导的深层生态学理论强调人不是生活在环境之外,而是生活在环境中,人与自然万物有着关联,人就是自然的一个节点。其强调的是以一种后启蒙时代的眼光认识世界,不是将人类与其周边世界分离开来,而是将人与自然视为一个不可分的整体,这显然是对西方根深蒂固的人类中心主义观念的一种挑战。小说《生态乌托邦》以鲜明的构思想象了一个生态可持续的美好未来,在文学层面上与深层生态学理论形成呼应。小说《生态乌托邦》以纽约州一名叫韦斯顿的记者通过在未来生态乌托邦五十多天的生活作为线索,采取日记和新闻专栏报道两者相结合的方法,给读者呈现了一个理想的、生态可持续的、拒绝工业文明的生态理想城市。小说以乐观和希望为感情基调,引导人们从陈旧的生活逃离,勇于去接受和尝试一种全新的生存方式。小说中主人公韦斯顿第一个目的地是美国东海岸第二大城市——旧金山州,其亦是未来美好生态乌托邦的首都。小说一开篇即勾勒出一个和之前想象的乌托邦世界截然不同的未来社会。“到处都笼罩着一种让人感到不安的安静,……这里有时还能听到小鸟在歌唱,在首府城市原本应该拥挤的主街上看到这样的场景,真是让人难以置信”。[3]随着小说的进一步发展,主人公韦斯顿对这个未来社会了解越来越深入,他观察到以前的大都市已被分散成各个细小的组织单元。就现代生态理念而言,采用步行、公交或者自行车出行,毫无置疑在节省资源、安全性能、减少尾气排放等方面均有明显优势。“没有一些制度上的进步作前提和辅助,单纯技术上的进步不会给我们带来满意的结局。”[4]小说中的乌托邦社会在政府的积极组织下,人们出行主要依靠非机动车或公交等能源节约工具,整个城市的交通运作良好。故以前大都市的交通问题得以解决,同时也节约了城市空间。“已经证明,发展郊区只能是一种暂时的解决办法,而且这种办法代价昂贵。”[5]对于城市的发展而言,由于大城市有过分拥挤的弊端,郊区则是对于大城市的一种逃离。根本还在于解决市中心的拥挤问题。生态乌托邦作品中亦体现了这一理念,理想的生态城市根本不存在郊区,每条街道都是城市中心。《生态乌托邦》中的大都市——旧金山城市中心的摩天大楼,以前是各种办公场所,但是现在成了公寓,不仅郊区不存在,城市和农村也基本没有区别,“迷你城市慢慢崛起,它们体现了生态乌托邦关于疏散型社会的终极城市愿景。”[3]总之,小说借助主人公韦斯顿在生态乌托邦城市的生活经历,展现出一幅未来理想的乌托邦城市的美好生活细节以及健康可持续的、环境友好、反工业的生态文明社会。

2 可持续的生态城市文化形态

从20 世纪中叶开始,工业化先进国家首先暴发全球性生态危机,掀起环境保护革命风暴,提出生态文化的重要观念。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整体系统的工程,需要努力冲破工业文明的发展带来的理论桎梏、经济枷锁以及实践阻力,最终实现人、社会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化。生态理论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引领现代人的思想潮流、规范社会以及深层改变人们生活的作用,进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和谐社会的实现。就社会生活而言,工业文明所体现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领域仍在社会生活中起到引领作用,真正要超越工业文明,还需要制定系统的战略目标,整体理论亦有待丰富和完善。与现有工业文明的意识形态思维不同,乌托邦文学能保持与现实世界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张力,同时对物质社会起到批判作用,能为我们现在社会的建设提供可供参考的广阔空间。乌托邦的伟大使命就在于,它为可能性开拓了地盘以反对对当前现实事态的消极默认[6]。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时代背景下,乌托邦文学也由理性乌托邦发展为生态乌托邦。布洛赫著名的哲学思想“人是来自自然的乌托邦生物”明确了人的思想不该仅仅禁锢于理性乌托邦,而应该走出主观主义的束缚,生命应该向情感维度扩展,这样人类社会就能进入人与自然相互交融的生态乌托邦。因此,乌托邦文学必然实现从理性乌托邦向生态乌托邦的转变,以此来改变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引导其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指出,未来工业社会必须保证经济不断增长,这意味着产品的增加和消费的增长,这在工业文明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GNP 的观点出发,不论产品采取什么形式,是粮食还是军火,都无关紧要[7]。这种GNP 的计算方法,并未真正区分是否给人们带来的实际福利,而仅仅是一种产品增加的简单衡量。在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体系过程中,经济发展的本质其实就是资本的积累和利润获取的驱动。而生态理论学家则从人们的日常基本需求来综合衡量经济发展,他们认为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以可持续、生态绿色的发展,即人们的经济和消费活动应以地球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为基础,更关注的不仅是物质的增加和经济增长,而是经济发展模式的健康与否。生态乌托邦文学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衡量标准不是经济的增速,也不是人们对于物质财富的盲目追求,而应该是一个健康稳定的生态系统。《生态乌托邦》小说里韦斯顿作为一名大都市记者,他认为社会进步唯一的标准应该是经济增速,如果经济没有增长,即使能够保持稳定态势,那也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倒退。生态乌托邦理论始终认为,资本社会为了实现最大利益,将不惜以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在盲目追求经济增长的同时并未顾及环境问题和生态代价。小说中女主人公玛丽莎对韦斯顿的影响很大,同时随着对未来生态社会的深入了解,韦斯顿的观念亦随之发生变化,并开始意识到这种生态乌托邦的魅力并进行宣扬。作者卡伦巴赫构思韦斯顿对生态乌托邦思想认识的转变,意味着当政者或普通公民,均要深刻认识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重要性。生态理论认为,健康的经济发展模式和观念的改变是紧密结合的。如果不改变观念,现代资本社会发展模式就难以实现转变。

3 可持续的生态城市中个人的自我实现

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发展,不是一个单纯意义上的理念,更重要的是一个社会实践过程。生态经济学的整体观不仅仅是一种虚无的描述,其更注重实践和行动,以及怎样将这种实践和行动转变为一种自我实现。自我实现在经济生态学理论中,是对大自然的尊重、保护和认同。《生态乌托邦》中主人公韦斯顿完成了自我与大自然实现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自己的人格亦实现了升华。作品中韦斯特对生态乌托邦社会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作品开篇他并不能很好融入到这个未来社会中,甚至觉得自己毫无归属感,不属于这里任何社区,不属于这个未来乌托邦社会。归属感对一个人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作用,一个没有归属感的人,是很难开心工作和享受生活的。小说发展到后来他不仅融入了这个集体,还很享受这样的生活。他和同事们相处时很自在,可以讲笑话,演唱跑调的歌曲,由此不断加深归属感。当然快乐的生活总是短暂的,后来他不得不离开这个集体时,反而恋恋不舍,对韦斯顿而言,离开意味着又一次疏远,刚刚获得的归属感将又一次失去,所以他很焦虑,甚至整晚失眠。韦斯顿对生态乌托邦态度的转变,生态环保意识的加强是在泡温泉时顿悟所获。温泉里的水不仅清洗了韦斯顿的污垢,更重要的是净化了其心灵,使其思想更纯洁。此时韦斯顿既实现了从现代工业社会向生态乌托邦社会的回归,亦揭示了生态经济学中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理论和生态智慧。

猜你喜欢
乌托邦小说生态
“生态养生”娱晚年
艺术乌托邦的缔造者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生态
洪峰马原们的乌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