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萍 童 利
(1.湖南理工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湖南 岳阳 414006;2.湖南省屈原文化研究基地,湖南 岳阳 414006)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屈原文化融合了两千多年来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所赋予的丰富内涵,作为一个生动的文化形象存在于历史文化生命中,是楚文化中最具活力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屈原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是屈原的人品和作品对社会的影响,从而产生的与之相关的文化现象[1]。国内外学者特别关注屈原研究的时代意义,将屈原研究与现实社会密切结合,尤其是屈原精神文化遗产的相关研究。学者崔富章、毛庆、方铭、王德华、龚红林、林润宣等均对屈原精神的文化价值予以系统论述;学者乌丙安、蔡靖泉、郭讲用、蒋方等对纪念屈原的端午节文化予以系统考证与阐释;翻译家杨宪益与戴乃迭、孙大雨、许渊冲、卓振英的《楚辞》英译本极大地推动了屈原文化的对外传播。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屈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契机,但相关研究匮乏。基于此,本文尝试探索如何结合新媒体技术进一步推进屈原文化的传承发展。
当今世界逐步融为一体,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碰撞冲击,极易紊乱国人价值观。屈原文化的本体即屈原精神,屈原热爱祖国、廉洁无私、知难而进、知荣明辱等精神有着不可超越的时代意义,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传承发展屈原文化有助于规范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增强民族精神和品格的培育,提高国民道德修养。
历史积淀深厚的屈原文化,具有独特的风骨和气度,内容博大精深,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我国始终存在动荡势力妨碍社会和谐发展,如国际反华势力、台独等。屈原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爱国主义精神、美政思想、高尚贞操等能促使社会团结一致、共克时艰,构建和谐社会。
文化崛起推动大国崛起,文化软实力是社会主义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屈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起推动作用。传承发展屈原文化,讲好屈原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能够塑造国家文化形象,打造文化品牌,增强国家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和公信力,提高我国国际话语权,使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走向世界,实现文化软实力提升“形于中”而“发于外”。
目前,屈原文化的传播方式与时俱进,结合新媒体进行分享,如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但笔者搜查了解到屈原文化通过网络传播的效果并不理想。以微博为例,搜索“屈原”“端午节”等关键词,发现没有专门传播屈原文化的官方ID,仅有相关的超话社区,呈现出枯萎态势,主要表现在微博点赞极少、评论几乎为零、内容简单乏味。
民俗活动是传统文化外在表现形式之一。湖南省汨罗市屈原纪念馆原馆长刘石林曾在采访中提到,民间自发性举办有关屈原的活动逐渐减少,很多民俗活动仅有老一辈的人知晓并参与,年轻人对屈原文化的传承意识越来越淡薄。本课题组通过统计调查屈子文化园365 名游客发现未成年人仅占6.3%,大多数为中老年人。屈原文化传承出现“年龄断层”现象,屈原文化传承性正在逐渐弱化。
文化体验是大众在文化信息满足过程中不断深化的精神需求。屈子文化园景区充满着浓厚的历史气息,但景区缺乏吸引力,游客体验感不足。一是展现屈原文化的形式科技融合不强,如缺乏虚拟现实技术、综合导览型App 应用等。二是相关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层次不够深入,与屈原文化资源厚重的积淀不成比例。要融合线上和线下、虚拟和现实,整合多样化媒体介质,才能为受众带来独特文化体验。
综上所述,目前传承屈原文化的途径缺乏系统化、层次化、具体化,与现代化脱轨。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的文化需求亦随之改变。利用新媒体活化屈原文化传播方式与内容将有利于促进文化展示形式创新化,引导大众关注、探索、热爱屈原文化。
新媒体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信息采集需求,已成为文化传播的首选载体。文化具有对符号的依赖性,总是依赖特定的语言、文字、肢体语言、图像、符号、声音等符号系统来传播,表现着独特的语意[2]。借助新媒体传播文化能够简化大众接触文化信息的渠道,借助多媒体的多维度展示,文化的精髓与价值可以被更好地感知[3]。探讨文化传承与新媒体结合,构建屈原文化立体传播渠道,能推动屈原文化传承系统化、层次化、具体化。
由于网络受众面广、影响深远,其广度和范围远远超过其他媒体,这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奠定了良好的受众基础。网站、论坛、QQ、博客、微博、微信等媒体传播速度快,信息反馈及时便捷,极大地增强了信息的传播与互动。积极整合多渠道的媒体传播形式,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技术资源,使它们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综合利用,增强信息传播的实效性[4]。要达到有效传播,媒体必须了解受众的心理需求、喜好、思维方式,清晰自身定位[5]。由于新媒体平台上网络信息碎片化特征突出,在传播屈原文化过程中除了丰富传播方式外,更应注重传播内容的精准定位。
3.1.1 利用分享平台激发大众对屈原文化的热爱
新媒体时代网络短视频发展迅速,抖音、YouTube 等平台趣味性强、受众面广、可接受性大,深受年轻人喜爱。国内知名博主李子柒充分利用短视频向世界展现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收获了上千万粉丝,中央电视台新闻称赞她用一颗平常心做出了国际文化传播的奇迹。屈原文化的传承亦可跟随时代潮流,制作相关短视频并发布在国内外分享平台上。可制作屈原作品赏析短视频,通过音乐短片进行阐述,如赵景旭根据《楚辞·九歌》所作的歌曲《山鬼》,既保留了原作的韵味,同时运用楚辞特有的、相似的曲调,采用现代的方式完美演绎了经典诗词,带领听者穿越时空和历史,感受屈原文化的魅力;亦或制作端午节系列短视频再现文化场景,唤醒大众对屈原的文化记忆,诠释屈原文化。要充分利用平台,结合时事热点或视频内容发布关于屈原的话题,如“汨罗投江”“美政”“辞赋之祖”等,呼吁大众参与讨论,满足人们随时随地交互表达、文化输出与输入并存的需求。利用分享平台传播屈原文化不仅扩宽了传播渠道,亦可提高青少年对屈原文化的兴趣,增强其传承意识。
3.1.2 开发专门App,引导大众探索屈原文化
在信息化时代下,App 的应用极为广泛,内容具有针对性,为大众提供了有关屈原文化更深层次的探索渠道。一是创建多语绘本、“精读屈原”等文化类App,呈现形式要充满趣味,使屈原作品及历史故事易于理解。文化类App 内容可分为3 个系列,以物质载体开始叙述,以实物背后深挖屈原历史人物,环环相扣对外宣传。一为端午,包括龙舟、粽子、祭祀活动;二为屈原,介绍屈原人物、历史背景、平生事迹;三为屈原对世人的影响,包括存世作品、品格信念、当代作家受到的影响。二是开发娱乐类App,游戏趣味性强,年轻人玩家占比大,利用游戏传播屈原文化,以增进年轻人对相关故事的理解,增强其传承意识。譬如“思美人”手游秉承文化输出价值观,创新屈原作品说教方式,融入大量的古文、白话台词,采用类似长篇故事的手法将屈原所遭遇的各种磨难,通过玩家的视角进行展现,游戏兼有趣味与深度,从而延续屈原文化内涵。
文化体验是大众接触文化、了解文化的重要方式,探索屈原文化的传承策略不能忽视大众的文化体验感。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借助新媒体平台宣传,打造智能化景区,能够增强体验感,推动文化传承。
3.2.1 开发屈原系列文化创意产品
文化创意产品是将“文化”转化为“创意”之后附加在产品之上的结果,它体现了人们有条件、有目的地呈现人与物之间的联系[6]。开发屈原系列文化创意产品,依托物质载体将隐性文化显性地展示出来,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以推动屈原文化传承与发展。1)影视系列。对于影视制作及传播来说,新媒体技术为其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助推力,也可以说是一种传播级的重构[7]。新媒体时代下的影视打破了单一的传统传播模式,利用微博、豆瓣、微信等社交平台以及优酷、芒果TV、腾讯等视频网站进行多元化宣传。文化类影视节目借助新媒体平台,扩宽了文化传播渠道,如中央电视台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我在故宫修文物”在新媒体平台上获得了高收视率,微博话题热度持续走高。因此,可以立足于屈原文化传播方向并结合受众需求确定节目定位,深度挖掘屈原作品、个人精神、文化元素,创新节目模式,打造新媒体屈原文化教育节目,开发“讲说形态”类节目,如讲坛、纪录片、名人访谈、个人脱口秀,以大众化讲学的形式解说屈原文化。另外,可以制作“音乐形态”类节目,如音乐剧、情景歌舞剧,利用音乐、服饰、演技再现历史场景,传递屈子精神,展示屈原文化魅力。2)旅游纪念品系列。如今有关屈原文化的旅游纪念品类型单一、娱乐性较弱。具有趣味性、实用性与创意性的旅游纪念品更能抓住大众眼球,能够更好地迎合市场需求,促进传统文化与时代接轨。例如,台北故宫结合《唐人宫乐图》所设计的“坠马髻U 枕”充满趣味性,深受大众喜爱。因此,可以传播屈原文化为目标,创意开发系列文化创意产品,提取屈原文学作品中的诗句,如《离骚》中的“上下求索”,丝网印刷于帆布袋上;亦或采用《楚辞》中“香草”意象在笔记本、U 盘、水杯上设计图案。依托新媒体平台如淘宝、微信小程序、App 等进行宣传,扩大销售渠道。
3.2.2 打造智能化景区
景区是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大众体验文化的渠道。作为传统文化旅游景区,屈子文化园有着浓厚的历史气息,景点观赏性强,但由于缺乏新媒体融入、体验感不强。因此,可以将互联网+、大数据、H5、虚拟现实技术等新媒体技术融入景区,实现景区对人、物、景的智能化识别与管理,打造智能化景区。1)数字服务平台。利用新媒体实施智能化数字服务系统,建设移动旅游信息服务平台,为旅客提供一体化旅行服务,突破时空限制,游客可以随时随地浏览景区,感受文化魅力。例如北京故宫推出的微信导览小程序“玩转故宫”,不仅为游客提供了在线虚拟浏览,还有导览问询一站式服务,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便捷性。因此,可以开通“体验屈子文化园”微信小程序,提供语音导游、景点虚拟浏览、路线规划、在线客服等服务,实现线上线下旅游相衔接,实现定制化、智能化服务,加强游客对屈子文化园的文化体验。2)多重互动体验。针对屈子文化园景区,结合新媒体,实现游客多重互动体验,增强其对屈原文化的了解。例如北京故宫所推出的“V 故宫”项目,游客戴上VR 眼镜,即能观光养心殿,任意穿梭于不同的时空,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提高了旅游新鲜感,增强了游客的文化体验感。屈子文化园可综合应用环幕影院、全息影像、VR、AR 技术等展现屈原文化,如建设屈原文化展馆,结合超大屏幕技术的场景应用,集中展示屈原作品,让历史文化场景呈现当代面貌,拉近游客与文化的距离,进一步增强文化体验。
屈原文化作为我国历史发展留下的重要宝贵财富,具有极大的文化价值,在当今时代不可或缺。推进屈原文化传播能够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新媒体的盛行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契机,其独特优势创新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对文化传播具有积极作用。通过与新媒体结合,推进网络碎片内容精准化、增强大众文化体验感,使得屈原文化的传播渠道立体化,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为大众所喜爱,从而增强其传承意识,自主对外传播中国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