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俊
语言是用来交流与传递信息的一种手段和媒介。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之一,其作用不容小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与他人用自然的语音、语调进行英语沟通、合作的能力是初中毕业生必须达到的基本口语技能目标。目前看来,虽然口语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比起以往有所提高,但是教学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将混合式教学模式与初中英语口语教学进行有机融合,有助于提升初中英语口语教学质量,让学生的口语能力真正得以提高。
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像是“表演者”与“听众”的关系,而非地位平等的两个主体;知识、信息与观点从教师到学生单向流动。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仍然注重词汇、句型与语法的讲解,以及课文句子意思的讲解;而学生在课堂上被动地听教师讲授,记笔记。另外,目前初中课堂教学以大班授课(班级容量在50名学生左右)为主,学生数量多,加上有限的授课时间,留给口语训练的时间很有限。
在传统教学模式及大班授课的影响下,口语教学仍被大多数教师忽略。具体而言,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口语操练时间严重不足,教学方法单一,主要采用机械性、单一性的对话训练。同时,对话训练的内容主要围绕教材话题进行,无法适应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第二,缺乏真实的口语学习环境,对话内容与实际脱节较为严重,导致学生口语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心理较消极。
第三,教师的英语口语水平欠佳,打造全英教学的课堂环境较困难,且语音语调不够准确,导致学生不能够获得良好的口语指导。
第四,口语教学主要集中在课堂上,很少进行有效的口语课外活动。学生在课后除了机械背诵课文外,基本不进行其他口语活动。
互联网技术爆炸式发展对语言教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在线教育不受时空限制,给传统课堂带来了巨大冲击。在这样的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混合式教学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混合式教学模式原指将不同教学形态或传递媒介结合的教学模式,或将不同教学方法结合。但是以上两种对混合式教学的定义过于宽泛,基本上覆盖了目前所有的课堂教学模式。进入21世纪,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电化教学的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被赋予了符合当前时代的更加具体的内涵。邦克和格雷厄姆(Bonk&Graham 2007:47)将混合式教学模式与当下的具体教学环境进行了结合,给予了其更加精准的定义,即网上教学与面授教学结合。
而在国内,学者何克抗(2004)基于国情,也提出了关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定义:“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将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与网络化教学的优势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线上与线下教学的结合得以实现,教学环节渗透进课堂与课后活动中。”这一观点被我国大多数学者支持。
混合式教学模式既承认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学生的学习热情及创造性应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只有将线上线下教学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才能发挥教学的最大效用。
传统的课堂口语教学依据教材开展。教材的更新速度较慢,其中涉及的口语交际场景较落后。受应试的影响,学生的对话训练也较固定、死板。而互联网提供了海量、具有时效性的学习资源,各种在线学习网站、APP、电影、电视剧等构成了庞大的语料库,给学生提供了最新、最热门的音、视频学习资料。
在传统的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因为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无法呈现更多内容,学生进行口语训练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而教师对每一名学生进行单独的、个性化指导与评价反馈更是因为时间有限而难以实现。但是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口语教学摆脱了传统课堂的束缚。除了课堂学习外,学生可以在课后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进行自主学习;而在课堂上没有掌握的对话和句型,可以在APP上进行反复操练,直至掌握。此外,学生进行的对话练习会被记录下来,教师可以逐一聆听,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与规范、流程较固定的传统口语课堂教学不同,在线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练习形式:英语趣配音、英语流利说等应用软件,将学生感兴趣的影视素材作为范本;影视剧提供了最真实的交际场景;百词斩、扇贝单词带来了不一样的单词记忆体验……丰富的网络资源改变了枯燥的学习方式,提升了学习的趣味性,增强了学生学习口语的兴趣与积极性,也减轻了其在面对自己不熟悉的文本和对话时产生的抵触情绪。
在线学习的灵活性与趣味性提升了学生学习口语的积极性,让其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者。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主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平均水平决定活动的难易程度,往往造成尖子生“吃不饱”,“学困生”跟不上。而信息技术提供了难度不同的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能力分配活动,实现分层教学,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
在传统的初中英语口语课堂上,导入、情景呈现、目标句型呈现、目标句型训练、跟读等环节占用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展示口语的机会,教师也无法准确评价每一个学生的表现。而且,教师受自身英语口语水平的限制,在对学生进行口语评价指导时存在较强的主观性,并不能对学生的口语产出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因而影响了其口语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而英语APP不仅可以记录学生的练习,让教师有机会听到每一个学生的练习,而且自带评价功能,如翼课网能够从语音、语调、语法等方面对学生的口语练习进行评价与打分。这样一来,教师可以结合口语软件,给予学生更科学、全面的评价与指导反馈,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口语问题。
根据克拉申(Krashen 1982)的情感过滤假设理论,情感因素会影响语言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学习者的语言输入经过过滤才能够被吸收、理解。而起到这种过滤作用的就是情感因素。学生越感到焦虑,信心不足,缺乏兴趣,情感因素的过滤量就越大,就越难产生语言习得。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动机强,焦虑小,情感的过滤量就小,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就会更容易被吸收,更容易产生语言习得。
大部分学生进入初中时,英语基础相对薄弱,口语水平较低,因此对自己的发音、语法不自信,进行口语训练时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因此,混合式教学模式首先应缓解学生在学习口语过程中的心理障碍。
首先,在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应通过微课、在线学习等形式让学生提前熟悉将要学习的内容;在课中训练与课后巩固阶段,教师应利用在线教学平台,给不同能力的学生布置难度不同的任务,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信心。
其次,教师应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根据不同话题运用多种网络素材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导入环节,引入与口语话题相关的文化背景微课、电影片段,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及其感兴趣的对话场景。
第三,在课后巩固环节,教师应布置一些趣味性任务,采取一些激励手段,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如配音秀、歌曲演唱、小组辩论等。
传统的口语教学模式有自身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目标句型的模仿和记忆方面。文秋芳、吴学顺(1998)进行口语教学实验后发现,学生练习的次数越多,学习动机就越强,口语水平提升得就越快。因此,混合式教学应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在线教学相结合,提升口语教学的有效性。
具体而言,在教授内容的选择上,目标词汇、短语、句型的呈现应根据具体的情境选择不同的口语练习材料,对于课本和网络资源,教师可进行二次开发,进行适当的增加与删减。此外,除了目标知识点之外,对于口语材料所涉及的文化知识,教师应予以重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缺乏相应的文化知识会导致学生语用方面的错误,因此,教师可以制作关于文化背景知识的微课,在课前预习环节让学生学习、了解,提升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足够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会产生相应的输出。受应试的影响,初中生的口语练习时间有限,因此,在阅读课、写作课、语法课上,教师也应尽量使用英语进行授课,增加学生浸入目标语言环境的时间。
传统口语教学主要集中在课堂上,而混合式口语教学模式利用网络将教学活动分解至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个部分。
课前:教师将所教话题相关文化背景信息制作成微课上传至云空间;学生下载视频,并在课前完成学习,了解相关知识,熟悉即将学习的话题。教师提前告知学生课堂上将要练习的话题、完成的任务,让其有充分准备的时间,增强其自信心。
课中:教师首先集中处理学生在观看微课和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其次,利用PPT对所教授的目标短语和句型根据语境进行归纳和整理,同时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抽查;再次,给学生布置不同类型的互动任务,可通过在线教学平台布置,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分层布置。教师在这个阶段主要起监督、指导作用。
课后:因为课堂操练时间有限,课后教师应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教师可建立交流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布置任务,如小组讨论、话题辩论、故事表演、角色扮演等。学生可以通过在线交流平台进行沟通。教师进行监督与评价,并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法。
科技发展带来了教学理念的进步,混合式教学对教师的口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混合式口语教学在技术层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花费更多的时间筛选信息,录制微课,也要熟练使用各种软件。课前、课后任务的完成效率取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动机,因此教师要加强其主观能动性的培养。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明确自身角色,以学生为中心,在互联网的帮助下,对学生的口语学习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