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与“以人民为中心”的辩证关系探究

2020-02-22 11:27任亚周
世纪桥 2020年1期
关键词: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精准

任亚周

(中共中央党校 党史部,北京 100089)

扶贫工作是我国三大攻坚任务之一。精准扶贫政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新发展,也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这一基本方略的内涵,更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观的生动诠释和集中体现。

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追溯

(一)马克思思想中的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1844 年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青年黑格尔所说的,人民群众是“消极因素”“非历史因素”中,提出“历史的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人,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1],肯定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创造者。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阐述“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这充分表明无产阶级运动的群众性和广泛性。1917 年十月革命在俄国爆发,列宁高度评价“俄国的整个新纪元正是靠人民的热情赢得并且支持下来的”[3]。列宁在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观上又进行了新的表述,认为“只有相信人民的人,只有投入生气勃勃的人民创造力源泉中去的人才能获得胜利并保持政权。”[4]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系列阐述充分表明,无产阶级要想夺取政权离不开人民群众;想要巩固政权,必须意识到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二)中国共产党以“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确立过程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确立“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共产主义”[5]的目标,并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宗旨。受历史条件限制,我党早期领导人没有明确提出“群众路线”或是“为人民服务”的概念[6]。1933 年,在长冈乡的调查中,毛泽东强调“要与群众打成一片”“团结千百万群众在苏维埃的周围”[7]。这表明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对人民群众主体性有了新的认识,并在江西苏维埃时期付诸了实际[8]。

1938 年5 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强调“兵民是胜利之本”[9]。1943 年6 月,他又提出“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0]的工作方法,都再次肯定了群众工作的重要性。毛泽东还深刻论述,党同人民的关系应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11]。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人民观的最终形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本着对人民利益高度负责的态度,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作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决策。并提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民幸福是衡量改革发展成效的根本标尺[12],作为判断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3]。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4],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价值追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并作为贯穿其中的一条最基本的经验。坚持“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具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延续和完善了延安时期形成的人民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是在新时代下对人民观的高度凝练和升华。

二、精准扶贫是“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观的应有之义

(一)精准扶贫政策着眼于是实现民生保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方针。党的十八大以来,贫困人口脱贫成为中央领导最为关注的工作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重要场合强调精准扶贫政策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于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多次进行论述:“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全社会要继续关心和帮助贫困人口和有困难的群众,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群众,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我们就不能安之若素”“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从中可以看出“人民”这一概念始终被放在共产党人心中的最高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成为一条忠贞不渝的信念激励着共产党人。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如果贫困地区的贫困落后的面貌不能得到明显改善,群众的生活依然不能得到提高,那么就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重要论述中,包含的有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思想都体现在改善民生的具体实践中。因此,精准扶贫政策着眼于实现绝大多数人的民生保障,关注民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以贯之的思想脉络。

(二)精准扶贫政策重视提升人民精神修养

人民是精准扶贫中的主体,精准扶贫政策的开展与人民息息相关,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无产阶级要追求实现人民的“现实幸福”,要使人民作为“具有理智的人来思考”。为人民提供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是“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要求。精准扶贫的重心还是通过物质上的扶贫以实现精神脱贫的重要目标,这一切的关键是通过提升人民的精神修养来实现。精准扶贫政策在解决农村贫困问题上取得了显著成果,与此同时,通过精准扶贫政策的具体落实,摒弃了歪风陋习,创建了文明村风,提升了法治意识,促进了社会和谐,达到了精神脱贫与物质脱贫双丰收。

(三)精准扶贫政策致力于实现人民共同富裕

“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扶贫工作的重心在于人民利益的实现程度和实现范围,最终效果的评判不是由我们党说了算,而是看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扶贫是为了维护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从出发点或是评判结果而言都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只有认识到以人民为中心的精准扶贫,才能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带领人民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精准扶贫政策使全体人民能够享受到改革的成果;处理好了改革发展与人民群众利益的关系,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精准扶贫政策致力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完善和发展,深刻诠释“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丰富了新时代下人民观的内涵,成为了党长久以来坚持的根本宗旨的重要构成部分。

三、“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观是“精准扶贫”的理论指导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开展精准扶贫的方向指导

“把改革方案的含金量充分展示出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15]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既是对扶贫工作的检验,也是扶贫工作要实现的根本目标,更是衡量扶贫工作标准。

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不是简单的物质满足,是真实感受到生活水平的改善。因此扶贫应结合区域现状,坚持大扶贫格局,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让人民群众切切实实感受到扶贫工作的成效,确保人民群众在扶贫工作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二)理解“以人民为中心”,是推动扶贫工作的思想动力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着推动作用的人们。人民群众的主体,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和劳动知识分子。人民群众是精准扶贫政策的主力军,是关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

在精准扶贫工作中,扶贫对象既包括贫困户,也同样包括开展扶贫工作的相关人员。因此在坚持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同时,发挥好党支部的“车头”作用,还要认识到农村基层是未来发展的基础,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既扶贫又扶志,调动扶贫对象的积极性,提高其发展能力,发挥其主体作用,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有效结合扶贫对象和扶贫人员,形成双向发力。

(三)落实“以人民为中心”,是推动脱贫工作的现实依据

脱贫攻坚,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新起点。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时期,要依据时间表合理有序退出,“既要防止拖延症也要防止急躁病”“留出缓冲期,在一定时间内实行摘帽不摘政策”“实行严格评估,按照摘帽标准验收”[16]。确保贫困地区人民在“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新时代贯彻和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以人民为中心”最全面、最深刻、最生动的体现和诠释,是中国共产党把人民放在心上,把使命扛在肩上的真实写照,也是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最为真挚的人民情怀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良作风。新时代下充分认识共产党人的人民观,认真践行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方略,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打赢脱贫攻坚战,对于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作出充满中国智慧的贡献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共产党精准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