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引兵井冈到转战赣南闽西
——从历史文献考察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建军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2020-02-22 11:27熊轶欣
世纪桥 2020年1期
关键词:红四军人民军队建军

熊轶欣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 办公厅,江西 井冈山 343600)

从引兵井冈到转战赣南闽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井冈山革命斗争和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形成的毛泽东建军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实践中创立和发展的,包含了“为什么要创建人民军队”“如何建立人民军队”“如何开展人民战争”“如何与反动军队作战”等内容。期间,毛泽东著述了《在中央紧急会议上的发言》《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古田会议决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一系列光辉著作。这些论著和毛泽东其他讲话、书信等文字材料,是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建军思想的载体;毛泽东建设、领导人民军队开展革命战争的实践活动,是其建军思想的实践化和具体化。

一、《在中央紧急会议上的发言》与独立开展武装斗争的思想

“为什么要创建人民军队”是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建军思想的首要命题。中国共产党在创党初期,对武装斗争认识不足,没有认真组织军队。1927 年蒋介石、汪精卫集团相继叛变革命,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毛泽东发言指出:“从前我们骂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蒋唐都是拿枪杆子起的。”“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1](P.2)这次会议,毛泽东首次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重要论断。8 月,毛泽东起草《湘南运动大纲》,提出“组织一政府模样的革命指挥机关,实行土地革命,与长沙之唐政府对抗。”[1](P.4)8 月9 日,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讨论湖南问题,毛泽东发言指出,“要在湖南形成一师的武装,占据五六县,形成一政治基础,发展全省的土地革命。[1](P.6)8 月18 日,改组后中共湖南省委第一次会议讨论湖南暴动问题,毛泽东提出“应以百分之六十的精力注意军事运动,实行在枪杆上夺取政权,建设政权。”[1](P.7)8 月19 日,毛泽东在《中共湖南省委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提出:“坚决地夺取整个的湖南,实行土地革命,建立工农兵苏维埃的政权。”[2](P.113)8 月20日,毛泽东在《湖南省委致中共中央的信》中郑重提出:“我们不应再打国民党的旗子了。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以与蒋唐冯阎等军阀所打的国民党旗子相对。”[2](P.115)由此可见,“八七会议”召开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毛泽东对中国共产党应该抛弃国民党旗帜,独立开展武装斗争,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独立开展武装斗争,是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建军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先决条件。

二、《井冈山的斗争》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走什么路”的理论思考,是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建军思想的重要内容。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中国共产党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由于敌强我弱,没有实现起义目的。毛泽东全面客观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开创性地提出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1927 年12 月18 日,毛泽东起草《给中共湖南省委的信》,提议改组前敌委员会,表示朱、毛两部建立联合领导的意向,提出组织湘赣特别委员会,指挥军事及交界八县党务、农村暴动等。[3](P.18)1928 年5月2日,毛泽东致信中共中央,提到“造就实在湘赣两省之革命根据地之一”。[4](P.74)6 月16 日,毛泽东《给湖南江西省委转中央的信》提出以宁冈为大本营进行武装割据的三条理由:“A、此间系罗霄山脉中段,地势极好,易守难攻。B、党在此间是由无组织进为有组织,民众比较有基础(赤卫队、赤色游击队组织了),弃之可惜。C、湘南、赣南只能影响一省并只及于上游,此间可影响两省并能及于下游。”[1](P.8-9)7 月4 日,《中共湘赣边特委和红四军军委给湖南省委的报告》提出“决定四军仍应继续在湘赣边界各县做深入群众工作,建设巩固的根据地。由此根据地,再向湘赣推进,则红军所到之处其割据方巩固,不易为敌人消灭”[5](P.148)10 月5 日,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分析了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原因,指出“以宁冈为中心的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其意义决不限于边界各县,这种割据在湘鄂赣三省工农暴动夺取三省政权的过程中是有很大的意义的。”[6](P.48-49)11月15 日,《中共红四军第六次代表大会决议案》提出苏维埃存在的四个条件:“(1)能坚决斗争的共产党;(2)广大的有组织的工农群众;(3)有相当力量的武装红军及赤卫队;(4)有利于斗争以少胜多的地势。”[5](P.200-201)11 月25 日,毛泽东在给中共中央的报告(即《井冈山的斗争》)中指出,“工农武装割据的存在和发展,还需要具备下列的条件;(1)有很好的群众;(2)有很好的党;(3)有相当力量的红军;(4)有便利于作战的地势;(5)有足够给养的经济力。”[6](P.57)1930 年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进一步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对夺取全国政权的重大意义。通过这些著述,毛泽东进一步阐明了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农村根据地相结合的斗争理论,并逐步发展成“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三、三湾改编与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思想

“如何建立人民军队”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井冈山斗争过程中,毛泽东不拘泥于单纯军事观点,超越常人地提出运用政治因素去推动战争进程的观点,创造并丰富了新型人民军队的建军制度,包括: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政治建军制度,“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革命纪律,士兵委员会制度,志愿兵役制,优待俘虏制度,人民军队执行战斗队、工作队、生产队三大任务,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三大原则等等。1927 年9 月29 日,毛泽东率部到达永新县三湾村,针对部队减员、组织不健全、军中有动摇分子等问题,进行部队改编,将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并确定了很多建军原则:一是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决定在部队各级普遍建立党组织,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确立党对军队的坚强领导;二是实行政治、军事、经济民主制度,在军队内部建立士兵委员会,实行官兵平等,废除打骂,优待伤病员制度;三是废除雇佣兵制,要求红军从内心拥护革命纲领,不愿参加革命的发给路费回家。三湾改编从政治上、组织上确立的建军原则,为建立新型人民军队奠定了基础。10 月,红军上井冈山途中,毛泽东为红军规定了三大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1928 年6 月10 日,毛泽东在《湘赣边特委致湖南省委信》中提到:“废除饷银制度,此间早有计划。”[3](P.72)6 月16 日,毛泽东《给湖南江西省委转中央的信》提出“改造军队变成真正的红军”“在军队中建立健强的党。”[1](P.9)11 月15 日,《中共红四军第六次代表大会决议案》强调了建立军事根据地,加强军事和政治训练、健全军队组织、强化纪律等问题。11 月25 日,《井冈山的斗争》对加强党的领导、政治教育制度、党代表制度、红军俘虏制度等进一步做了说明。

四、十六字诀与红军游击战术原则的思想

在井冈山斗争和转战赣南、闽西期间,红军遭到优势敌军反复不断的“进剿”“会剿”和围追堵截。为解决“如何与反动军队作战”问题,毛泽东等红军领导人总结出游击战术的一系列基本原则,使得红军在总体弱势的战略环境中,能够集中兵力在运动战中消灭敌人。1927 年12 月,毛泽东率部攻打茶陵,撤到湖口时,给官兵讲解游击战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赚钱就来,蚀本不干,这就是我们的战术。”“从前井冈山上有个大王,和‘官兵’打了几十年交道,总结了一条经验:‘不要会打仗,只要会打圈’……我们要改变他一句‘既要会打圈,又要会打仗’。”[7](P.294)1928 年1 月,红军攻克遂川,召开遂川、万安两县县委联席会议,会上毛泽东总结十二字诀:“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退我追。”11 月15 日,毛泽东在《中共红四军第六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中指出,“红军战术,遇小敌则以主力迅速消灭之,大敌则用群众力量四面包抄,使其疲于奔命,然后用主力消灭之,红军竭力避免硬战。”[2](P.202)11 月25 日《井冈山的斗争》提出:“红军以集中为原则,赤卫队以分散为原则”。[6](P.67)1929 年4月5 日,毛泽东在《红四军前委给中央的信》中完整记载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诀和“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等游击战术[1](P.61)。1927 年9 月到1930 年初,毛泽东指挥红四军灵活运用十六字诀,采用避强击弱、避实击虚、寻机而战等战术,牢牢把握住战场主动权,创造出永新困敌、龙源口大捷、黄洋界保卫战、大柏地战斗、汀州战役等一系列光辉战例,歼灭了大量敌军,巩固和发展了新生的红色政权。

五、《古田会议决议》与政治建军的思想

毛泽东早期军事思想,打破了单纯军事观点,创造性的提出政治建军的思想,把军队建设和政治建设结合起来,开拓了战争理论的新视野。1929 年1 月,湘赣两省国民党军第三次“会剿”井冈山,为了打破“会剿”,朱毛红军主力决定出击赣南、闽西。1 至3 月,红四军先后发布由毛泽东起草的《红军第四军司令部布告》《红军第四军筹饷布告》《敬告士兵群众书》《告绿林弟兄书》《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军党部宣言》等,宣传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各种政策。随着革命战争的开展,特别是红军中农民成分占主体,红四军党内和军内产生了一些思想上的问题,滋长了“单纯军事观点”“流寇主义思想”“军阀残余思想”“极端民主化”等非无产阶级意识。1928 年11 月25 日,《井冈山的斗争》曾经提到:“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分的党,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要错误的。”[6](P.77)1929 年6 月14 日,毛泽东针对红四军党内存在的争论问题,给第一纵队司令林彪写信,批评了部队中存在的一些错误思想,指出加强军队党的领导的重要性。6 月下旬,红四军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在龙岩召开,这次会议没能解决这些思想上的问题,毛泽东离开红四军前委领导岗位。9 月下旬,在上杭召开的红四军党的第八次代表大会也没有讨论出结果。8 月,陈毅到上海参加军事会议,向党中央汇报红四军的有关情况。9 月,党中央作出由陈毅起草、周恩来审定的指示信(史称“九月来信”),促成了12 月28日在福建古田召开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并颁布由毛泽东主持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古田会议决议》阐述了红军的性质、任务,确立了党对红军绝对领导的原则,指出了红四军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表现、来源及其纠正的方法,批评了单纯军事观点的错误,强调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的重要性,重申了红军的三大任务,进一步明确了政治工作的地位和政治工作路线。

从八七会议毛泽东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到秋收起义后提出“上山”思想,到开展井冈山斗争并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到总结出游击战争十六字诀,再到创建赣南、闽西根据地,古田会议召开并颁布《古田会议决议》,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标志着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建军思想从提出到发展,再到初步形成。井冈山时期毛泽东建军思想,不仅总结了井冈山斗争和转战赣南、闽西时期的建军经验,形成了创建新型人民军队的基本原则,也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军事思想的创造性发展,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奠定了深厚的理论基础。

猜你喜欢
红四军人民军队建军
庆祝建军95周年
历史上的三支“红四军”
砥砺前行光明路 人民军队忠于党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attern formation of a gas–liquid interfacial AC current argon discharge plasma with a deionized water electrode
无论等多久
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旧址
人民军队忠于党
新泉整训与红军早期的党和军队建设
庆祝建军八十三周年
人民军队在各地武装起义中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