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大奇迹”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2020-02-22 11:27奚小欢
世纪桥 2020年1期
关键词:优势特色制度

奚小欢

(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2019 年12 月31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的二〇二〇年新年贺词中,列出来这样一组数据:“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将接近100 万亿元人民币、人均将迈上1 万美元的台阶。”还记得习近平主席在发表二〇一八年新年贺词时自豪地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迈上80 万亿元人民币的台阶”。两年时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80 万亿到100万亿,中国经济交出稳中有进的答卷。新年贺词中还提到:“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了,老百姓常用的许多药品降价了,网络提速降费使刷屏更快了,垃圾分类引领着低碳生活新时尚……”。回顾70 多年发展历程,我国从一穷二白到目前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超过30%,到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长久以来任风吹浪打、乱云飞渡,我们依然一路凯歌、满载活力,渡过了重重考验与难关,保持了国家政治和社会大局的稳定,取得了一系列国家建设的重大成就,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世界发展的奇迹。[1]

回顾国家发展的历史进程我们可以发现,制度对于一个国家来讲至关重要。我们党之所以能领导人民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的奋斗与实践中确立、发展、坚持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制度优势就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取得“两大奇迹”的制度保障

制度,一般意为规矩、准则。出自《易节》“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自古以来我们始终重视制度的建设,如:“规矩诚设矣,则不可欺以方圆”(《荀子·礼论》)、“所谓诸生者,不独取训习句读而已,必也习典礼,明制度”(王安石《取材》)等都深刻说明了我们对制度的重视。制度通过治理实现其功能,而功能的发挥则在于其在长期社会实践中的有效运用,因此制度是一个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问题。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制度的确立更是其他具体工作开展的前提与基础。

2011 年在庆祝建党九十周年讲话中,胡锦涛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指导中国具体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实践的必然结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中国化。[2]这一论述不仅准确地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西方国家的社会制度区别开来,还深刻地阐述了我国现行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制度与之紧密契合的关系,更充分说明了制度的功能与作用,从而表明制度优势是构成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唯有具备制度优势,一个国家才能保证社会长治久安,国家繁荣富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是中华民族毫不动摇全面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底气和理由,更是让我们坚定制度自信的伟大信念支撑,而“两大奇迹”即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的取得,也正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显著优势这一论证的有力证明。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显著优势的原因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13 个方面显著优势。这一论断的得出不是利用推理演算得出的主观愿望表达,而是以所取得的成就为基础和依据得到的明确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源于中国实践。它是新中国成立70 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与发展各类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是最能解决中国问题、促进中国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因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深受近14 亿中国人民的支持与拥护。那么,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具有如此显著的优势呢?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坚定的领导力量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3]党在我们国家政权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地位与责任,决定了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建设的第一推动力。可以说,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今日中国取得的一切成就。

我们党自诞生以来始终积极探索、全面把握执政规律、客观实践规律及社会发展规律,以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同时我们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也从根本上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为了谁”这个问题。

在革命年代及新中国建设初期,毛泽东强调: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4]工、农、商、学、兵、政、党这七个方面,党是领导一切的。[5]到了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也反复强调党的领导的重要性,他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是不可能的。[6]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仅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确立了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的社会主义制度,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与时俱进对其进行不断完善,充分发挥了制度的优越性,解决了实际遇到的问题。

众所周知,在我们党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进程中并不是径情直遂的。在一些重大历史转折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我们亦面临了诸多挑战,在不同程度上干扰和影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但也正是在这样的时刻,越突出体现了党的领导的作用,越体现出党的领导的坚强有力。

党的领导深刻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也保证着这种优越性的长期性,所以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既是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建立的政治基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丰富和发展以发挥更大力量的政治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正是因为具有这样坚定的领导力量才得以熠熠生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先进的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具有显著优势,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其自身的先进性与科学性。主要在于:制度建设及发展完善的长期实践探索中,我们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使得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性质在中国的长期实践中得到了充分检验,使我们党和民族的命运也与之紧密相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马克思主义的制度理论一脉相承,它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在理论与实践上的进一步继承与发展,更是深一步创新,所以说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也充分彰显着其开放性与时代性。

可以说,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漫长历程中,马克思主义无疑是最优越、最适合指导人类发展的思想。马克思主义是中国进行革命的有力思想武器,是中国坚持改革与发展的定心丸,是保证中国巨轮一往无前的指向明灯。也正是因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使得中国这个源远流长的泱泱大国绘就了一个又一个令世界叹为观止的发展奇迹。

我们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提出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论断,进而通过不断的摸索与实践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直到今天我们仍旧坚定不移的相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使中国发展、强盛起来,而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我们对马克思主义立场的坚定信任与彻底尊重。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制度从纸面上的理论变成了实践中的现实。

长期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立足国情与实际情况,在精准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前提下,积极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形成新的思想理论来指导实践、解决问题,再以制度的形式把这套实践经验固化下来,由此一步步不断推进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也正是在理论与实践的共同作用下,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历久弥新、生生不息。正是这种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我们解决了发展进程中不尽的艰难险阻,留下了无数的治理经验,实现了综合国力的大幅度提升,创造了中国发展的“两大奇迹”,昂首挺胸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坚持马克主义的指导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因,也是其内在理论根据。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

任何制度的建立与形成都并非一蹴而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亦是经过了长期地酝酿、不断地改革发展、不懈地坚持与完善才最终形成了相对完备的制度体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将中国人民置于水火,在民族命运危在旦夕之时,中国共产党划破黑暗应运而生,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无数共产党人前赴后继地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了在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任务,解决了当时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与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社会主要矛盾,使人民成为了生产资料和国家的真正主人,同时也为中华民族由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奠定了牢固的制度基础,为其他具体工作的开展打下了一个良好开端。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20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解放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建设成就。在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条件下,基本建立了比较独立的工业体系,迈出了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的从无到有的一步,同时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为中华民族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进程奠定了物质基础、经济基础,也为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提供了坚实保障。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坚持和完善以社会主义为统领的各项制度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基本实现现代化形成了制度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方位上。党的十八大首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解读与规定,把制度建设放在了更为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我党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在此基础上还进一步明确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分目标,推出了336 项改革措施以确保制度优势的更好发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我们党认真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0 年来的制度建设经验,科学分析了目前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了13 个方面的需要“坚持和完善”的重点任务,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勾勒出更加清晰的顶层设计,这些无一例外的体现了我们党对制度建设的重视。

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底蕴之深厚可见一斑,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矢志不渝地积极奋斗,不断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筑起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为更好地发挥制度的优势、从此迈向“中国之治”新境界铺下了一条康庄大道。

三、在新时代如何更好发扬制度优势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制度优势也在不断地彰显与发挥、治理效能也在不断提高,但若想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向前、综合国际继续提升,就必须把制度建设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着眼于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要着眼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确保制度与时俱进,要着眼于坚决和严格执行各项制度、确保制度落实到位,才能真正行之有效地继续切实发挥制度的优势,为中国发展创造更多奇迹。

(一)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就曾指出:“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这是资本主义所绝对不可能做到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不断推进制度改革,经过长期实践与探索,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这套相对成熟的制度体系与治理体系是“两大奇迹”取得的关键所在,是我们中国人民实现幸福安定的经验所在,是我们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根本所在,因此必须长期坚持、一以贯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趋成熟定型,党执政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越来越高,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迫切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强化制度意识,严格执行各项制度,善于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

(二)与时俱进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制度自信不是自视清高、自我满足,更不是裹足不前、固步自封,而是要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7]制度总是要与社会需要相适应。当实际情况发生改变,制度不再能满足时代需求时,就要立足实际,修订和完善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善于进行自我完善和改革发展的先进制度,我们党也是善于根据时代形势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已经建立起来的各项制度的政党。除了要注意时代形势的变化,我们还需要注意人民群众的主观意愿与殷切期盼的变化,需要注意我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的变化,精准预判切实做到革故鼎新,真正构建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感。[8]

(三)严格坚决地落实和执行中国特色主义制度

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制度优势能否有效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执行力。各项制度制定了,就要严格执行,就要落实在实际行动上,就要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制度执行是制度优势真正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制度意识,深刻认识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决不在执行制度上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另外,制度的有效执行既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也需要外在的强制性约束。要加强对制度执行工作的组织领导,构建领导有力、执行坚决、监督全面的制度执行领导机制,确保党和国家所有制度都能得到有效执行,确保所有单位和个人都严格执行制度,在制度的轨道上推进各项事业。制度执行必须突出一个“严”字,只有严格执行制度,同时对制度的执行进行严格督查,才能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促进社会发展。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以史为鉴、以实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人类社会制度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创造之一,也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繁荣发展最宝贵的经验财富。对此我们应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继续坚持好、巩固好、完善好、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3]我们要努力营造增强制度意识,自觉维护制度权威的良好社会氛围,扩大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的影响力,促进制度优势更好发挥,创造更多属于中国的发展奇迹。

猜你喜欢
优势特色制度
特色种植促增收
矮的优势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完美的特色党建
画与话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