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内涵的两个维度

2020-02-22 11:27刘颖杰朱聪明
世纪桥 2020年1期
关键词:广大青年中国化维度

刘颖杰,朱聪明

(沈阳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159)

一、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研究的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 周年大会上对青年给出了高度的评价并寄予了深切的期望,他指出,“中国青年是有远大理想抱负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深厚家国情怀的青年!中国青年是有伟大创造力的青年!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1]纵观历史和当代,青年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最积极、最有生机的推动力量,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表明,青年最具创新精神而且始终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

如何正确认识青年以及使青年认识到其自身的价值及其所担负的历史使命,是新时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内涵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也是我党青年工作首先要解决的理论认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前所未有的最好时期,是个人发展得以大展鸿鹄之志、建功立业的美好人生际遇期,同时也面临着时代赋予的为实现民族复兴的光荣使命。处在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继续传承和发扬好一百年前五四运动的伟大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负时代和人民的重托。生活在这个伟大时代的青年如何才能够在实现自身理想的过程中,担负国家和人民所赋予的重任呢?这就涉及到青年的培养和教育问题,需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指导,需要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内涵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历史方位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为了适应这种社会历史方位变动所带来的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也要与时俱进,对其科学内涵要广泛深入探讨分析。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来看,对其内涵的解读必须要从两个维度来把握:一是以从事青年工作的角度来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指导青年工作的基本指针,这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一个“他”维度;二是以青年自身成长发展来看,是青年对自身成长发展具有的价值体系的认知,这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一个“自”维度。“他”维度体现的是第三方的视角,而“自”维度体现的是青年自身的视角。

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内涵的“他”维度

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他”维度来看,关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研究,目前的研究都是以第三方的视角展开的。从这个视角来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世界观和方法论,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为基础,以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青年群体为对象,来研究和揭示青年成长发展规律及其本质特征的科学理论。[2](P.32)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源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解放运动,一开始就带有红色的革命基因。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青年在革命中的作用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中,马克思高度重视青年、相信青年,寄青年很大的革命希望,他曾指出:“工人阶级中比较先进的那部分人则完全懂得,他们阶级的未来,因而也是人类的未来,完全取决于新一代工人的成长。”[3](P.207)恩格斯也曾指出,青年是实现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在革命斗争中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4](P.629);列宁也指出:在我们革命政党中青年占优势,青年是这样一支活跃而充满创造力的社会力量,是无产阶级革命与建设事业的英勇“突击队”,整个革命斗争的结局都将取决于青年。[5](P.161)因此,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本身就是革命的青年观,是有红色基因的青年观。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在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揭示青年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地位、作用的科学理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形成于民主革命时期,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进一步得到发展。在民主革命时期,为了教育广大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一大批党的早期领导人多次发表文章和演说,在青年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在同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帮助青年认清敌友,明确斗争方向,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教育青年,引导青年走正确的革命道路。[6](P.261)[7](P.44)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为了调动青年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充分发挥青年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我们党引导和教育广大青年积极向上、发愤图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内容,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中国化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新时代以来,随着社会历史方位发生深刻的变动,青年肩负着更大的使命,对广大青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他”维度角度来看,党和国家要以爱国主义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教育武装青年头脑,要求广大青年要不忘初心,传承光荣传统,把握时代机遇,紧跟时代步伐,勇于创新,不断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

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内涵的“自”维度

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自”维度来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青年对自身的价值和历史使命的认知,是青年的自觉、自为,是一个由他组织到自组织的过程。在民主革命初期,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诸如以毛泽东、蔡和森、邓中夏、恽代英、邓小平等为代表的一批年轻的马克思主义者,为了民族独立和解放在青年时期就参加革命斗争,把自己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连结在一起,体现了民主革命时期青年的使命、勇气和担当,他们是那个时代青年的楷模。他们的青年观是红色的青年观,是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斗争中成长起来的青年观。他们带领那个时代的广大青年知识分子和工人积极参加革命,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到革命实践中,发挥青年中流砥柱的作用。特别是五四运动,广大爱国青年学生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冲在革命的最前线,他们具有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践行历史使命,在民主革命时期形成了具有广泛而深刻影响的、红色革命基因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

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广大青年积极参加到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生力军的作用。毛泽东曾说过:“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是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的青年一代,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8]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涌现出一大批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和青年劳模,代表性的有:工人出身的青年工程师倪志福、纺织学徒工人郝建秀、中国最年轻的农民女劳模任焕孩等等,他们继承了老一辈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优良革命传统,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书写着青春的华章。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广大青年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追求真理、锐意进取、艰苦奋斗、乐于奉献的精神完全印证毛泽东的这一论断。邓小平说:“青年一代的成长,正是我们事业必定要兴旺发达的希望所在,高科技项目要让年轻人干,希望在青年人身上。”[9](P.15)改革开放以来,广大青年也是能够正确认识到时代赋予的使命,能够把握机遇实现自身的价值,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不断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广大青年深刻意识到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是紧密相连的,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机遇就是青年的发展机遇,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就是青年个人的自身价值实现的过程。所以,青年不断地追求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肩负民族复兴、国家繁荣富强的使命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他”“自”维度的统一性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两个维度是统一的不可分割整体。“自”维度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内涵的核心所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重要意义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教育青年,使广大青年认识到自身价值与其历史使命的统一,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发挥生力军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他”维度是为“自”维度服务的,“他”维度的最终目的是“自”维度。青年要成长是离不开“自”维度的,没有自我成长就意味着始终生活在襁褓之中,无法成为社会发展的力量。然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自”维度不会自发实现的,它有一个由“他”组织到“自”组织的过程。从青年个体本身来看,他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会有多种不同的选择,可能与社会发展相一致也可能有违于社会发展方向。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具有强约束性,要求青年在理想信念、人生价值上要与人类社会发展相一致,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一旦青年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并自觉地运用于工作、学习、生活实践中,那么他们就有了自我发展的目标、方向和动力,就由“他”组织转化为“自”组织,并能对周围其他青年产生重要的影响。

无论哪个时代,在青年成长的道路中,教育是不能缺失的。理论和实践的培育,是广大青年成长的基本出发点。在民主革命时期,青年革命者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的行动指南,同时也作为人生的指导理论。青年革命者在革命实践中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革命实践有机结合,升华了理想和信念,实现了人生的价值,开创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青年观。因此,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就没有红色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形成。

综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是“他”“自”两个维度一体的,二者统一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中国化进程中。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特别是具有红色基因的革命传统教育,同时也要发挥广大青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自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

猜你喜欢
广大青年中国化维度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新发展阶段要践行“两个维护”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人生三维度
学雷锋要有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