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周逸群研究的几点思考

2020-02-22 11:27洪伟侠赵文会
世纪桥 2020年1期
关键词:南昌起义贺龙铜仁

洪伟侠,赵文会

(铜仁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周逸群(1896-1931),贵州铜仁人,他是中国共产党军队的缔造者之一,湘鄂西根据地和湘鄂西红军的创建者之一,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周逸群的革命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黔东红色文化的切入点和铜仁地方文化的杰出代表。本文主要对学界关于周逸群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出几点思考,以期了解关于周逸群研究的发展特点和未来研究趋势。

一、周逸群与党的革命理论与实践路径探索

(一)关于周逸群的革命思想方面的研究

刘德宜《周逸群与党内“左”倾错误思想的斗争》(《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06 年第4 期)介绍了周逸群亲身经历了我党民主革命时期的三次“左”倾错误思想,并在实践中认识到“左”倾路线的严重影响,与三次“左”倾错误作坚决斗争的经过。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人追求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1](P.2)李建《志在苍生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核心价值观——以周逸群践行党的先进性事迹为实证》(《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06 年第4 期)谈了周逸群毕生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主动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在思想上、行动上和品质上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缅怀革命先烈 弘扬逸群精神》(《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06 年第4 期)对周逸群精神的主旨做了概括。段堂余《周逸群早期革命武装斗争思想之形成》(《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06 年第4 期)论述了周逸群的家庭变故及家庭教育,积贫积弱的国情民生、觉悟了的民主思想、革命实践及黄埔军校从戎和北伐战争对其早期革命武装斗争思想形成的影响。任清平《论周逸群精神》(《中共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10 年第6 期)介绍了周逸群对共产主义理想忠贞不渝的革命精神。陈林《周逸群:只要活着,就不停止党的工作》(《贵阳文史》2011 年第4 期)介绍了周逸群党建工作的史实。马克思说:“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2](P.28)《周逸群:革命理想高于天》(《青海党的生活》2018 年第10 期)谈了周逸群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一生的革命理想,并体现在人生的各个阶段。

(二)关于周逸群革命道路探索方面的研究

张广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的卫士——周逸群》(《湖北社会科学》1991年第5 期)论述了周逸群对“枪杆子里出政权”这一论断的深刻认识。美之铮《周逸群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重要贡献》(《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4 期)对周逸群不畏艰难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的过程进行论述。

(三)关于周逸群革命实践方面的研究

实践是重要的,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指出:“要用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观点去破除党内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3](P.299)周逸群善用实践论。徐明忠《社会特殊群体的革命与改造——周逸群视野里的“神兵”问题》(《中共铜仁市委党校学报》2013 年第3 期)谈了周逸群对作为旧社会特殊的自治组织团体“神兵”进行分化、教育与改造,使他们走向革命道路的过程。赵祯伟《洪湖游击队创建者周逸群的革命探索之路》(《兰台世界》2015 年第1 期)介绍了周逸群创建洪湖游击队的背景、经过和意义。唐承德《周逸群革命实践对贵州的影响》(《知行铜仁》2017 年第5 期)论述了周逸群在日本期间逐渐接受马克思主义,回到贵州后宣传并号召青年参加组织革命的经过。

(四)关于周逸群革命事迹方面的考述

丁芝珍《周逸群烈士革命事略》(《贵阳师院学报》1981 年第3 期)、刘树发《周逸群同志革命事迹述略》(《历史教学》1984 年第3 期)均较系统地考察了周逸群的革命事迹。雷国友《革命的一生 光辉的一生——周逸群烈士故居瞻仰记》(《贵州档案》1994 年第5 期)回顾了周逸群的一生。徐明忠《革命的英雄 党的楷模——学习和领悟周逸群精神》(《中共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11年第3 期)论述了周逸群自觉、笃行、唯实、担当、坚忍的共产党员的精神品质。

二、周逸群与贺龙的关系及其对南昌起义的影响

龙岳洲《周逸群与贺龙》(《贵州文史天地》1998 年第5 期)介绍了二人的入党关系。孟东《在共同的革命理想感召下——记贺龙与周逸群》(《湘潮》2005 年第3 期)介绍了二人之间的革命友情。刘流、杨源《贵州人周逸群——贺龙的入党介绍人》(《贵阳日报》2011 年7 月4 日)着重介绍了周逸群与贺龙的党组织关系问题。陈飞、杨胜平《贺龙的入党介绍人——周逸群还介绍了哪些人入党》(《文史天地》2014 年第5 期)考证了周逸群在黄埔军校时期、任贺龙师和军政治部主任期间、在创建湘鄂西苏区和鄂西游击大队、洪湖赤卫队、红六军时期发展大量党员的情况。春雨《周逸群与贺龙在北伐时期的革命情谊》(《文史月刊》2015 年第1 期)介绍了二人在国民革命军军队建设方面的合作情况。另外,还有周逸群与其他革命同志关系方面的研究,如李芳《周逸群与李侠公》(《贵阳文史》2009 年第5 期)介绍了二人之间的革命友谊。元炳《周逸群在黄埔军校二三事》(《贵州师范大学学报》1995 年第2 期)、田晓乔《周逸群在黄埔军校谱写的人生精彩篇章》(《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06 年第4 期)介绍了周逸群结识周恩来、孙中山等人及其革命思想形成的初始阶段问题。葛美荣《周逸群在黄埔军校》(《档案时空》2013 年第1 期)介绍了周逸群在黄埔军校时期的生活和思想情况。

关于周逸群对南昌起义影响的研究。列宁同志说:“政治生态总是错综复杂的。”[4](P.692)周逸群在面对复杂政治军事局面时有自己的主张。唐承德《周逸群与南昌起义军南征路线》(《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06 年第4 期)介绍了在南昌起义南征路线的选择上,周逸群力主走吉安大路。孙学军《周逸群对南昌起义的特殊贡献》(《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06 年第4 期)介绍了周逸群为南昌起义找到了主帅、主力军并参与领导南昌起义的问题。陈刚《周逸群对南昌起义的特殊贡献探析》 (《中共铜仁市委党校学报》2013 年第4 期)主要论述了周逸群影响了贺龙,从而间接影响了南昌起义的情况。唐承德《周逸群:南昌起义的特殊人物》(《知行铜仁》2017 年第2 期)论述了周逸群为人民军队建设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三、周逸群对湘鄂西苏区根据地的建设及其与红二、红六军团的关系

张广立《周逸群同志在湘鄂西》(《武汉师范学院学报》1980 年第4 期)介绍了周逸群在湘鄂西地区的革命活动。姜之铮《周逸群与湘鄂西苏区》(《华中师院学报》1981 年第1 期)介绍了周逸群创建湘鄂西苏区的经过。袁伟《我军早期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周逸群同志》(《军事历史》1984 年第2 期)介绍了周逸群杰出的军政才能,对其参加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与贺龙一起创建湘鄂西苏区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以及担任中共湘西、鄂西、湘鄂西特委书记和湘鄂西联县政府主席,红军第二、第六军团政治委员和党的前委书记时期的重要历史贡献进行了阐述。李昌凰《周逸群在洪湖根据地的历史功业》(《荆州师专学报》1991 年第4 期)介绍了周逸群对洪湖苏区建设的经过和影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系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建设规律。”[5]周逸群关于根据地及军团建设理论值得我们深思。瞿小琳《试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周逸群保障农民利益的思想》(《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06年第4 期)论述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周逸群领导湘鄂西苏区制定的一系列保障农民利益的政策对当今的启示。田晓乔《周逸群对湘鄂西根据地经济建设的贡献》(《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06 年第4 期)介绍了周逸群在湘鄂西领导开展根据地建设中划分土地、兴修水利、建兵工厂、发展邮电交通和银行、统一币制、提倡苏区与白区商品流通的一系列举措。孙学军《周逸群在湘鄂西苏区执政的历史经验》(《铜仁地委党校学报》2006 年第4 期)论述了以周逸群、贺龙、万涛、段德昌为代表的湘鄂西党组织带领军民重视根据地建设中的政权民主性和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问题,积累了宝贵的苏区局部执政经验。史继忠《红军杰出将领周逸群、旷继勋》(《当代贵州》2011 年第26 期)介绍了周逸群在发动武装起义、创建红军、开辟革命根据地方面的杰出贡献。刘丽《湘鄂挥戈壮哉行 不忘火种传播人》(《贵州日报》2016 年6 月26 日)分析了周逸群对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和红二军、红六军团创建的贡献。邓有民《论周逸群同志“白刃亡秦”的文风》(《知行铜仁》2015 年第3 期)谈了《周逸群文集》中周逸群的革命豪情和锐利的文风。

四、周逸群学术史研究的阶段性特点和未来研究趋势

从研究侧重来看,对周逸群与党的革命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探讨多,理论探讨不多;对周逸群与贺龙关系的研究以贺龙为主线,而从周逸群的角度去探讨不够;关于周逸群对南昌起义影响的研究间接影响研究多,直接影响研究不多;关于周逸群对湘鄂西苏区根据地建设的研究多,而对周逸群与红二、红六军团关系的研究不多。

从历史进程来看,20 世纪80 年代的研究主要以考察周逸群的革命事迹为主,20 世纪90 年代对周逸群的研究偏弱,21 世纪前十年的研究快速发展,关于周逸群与贺龙及南昌起义的关系、对湘鄂西根据地和红二、红六军团的建设、对党的建设和革命路径的思考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21 世纪近十年以来的研究呈下降趋势,多以回忆和回溯其生平为主,并未进一步继续21 世纪前十年的研究势头。

从存在的问题来看,第一,缺乏学术史的梳理。目前并没有专文全面、系统地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这导致人们多分散地进行点对点的讨论,较难宏观地把握周逸群研究的现状和趋势。第二,独立性价值的思考还要加强。前人对周逸群的研究多从贺龙谈起,反过来看,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对周逸群革命活动独立价值的思考,需辩证地看待并解决此问题。第三,研究视角的限制。周逸群文化是铜仁地方文化的重要部分,目前对周逸群的研究与铜仁地方区域文化缺乏深度融合,尤其缺乏铜仁历史对周逸群革命道路影响的研究;另外与党史、军史结合的研究不够,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视角下的理论研究还要进一步深化。

前人对周逸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周逸群关于党的革命理论探索、与贺龙的关系及其对南昌起义的影响、湘鄂西苏区根据地的建设及红二、红六军团的创建几方面。未来关于周逸群的研究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利用《周逸群文集》[6]《周逸群传》[7]等文献资料深入地总结周逸群的革命思想的理论特色、历史贡献和当代价值。

猜你喜欢
南昌起义贺龙铜仁
南昌起义的代总指挥是谁?
贺龙的《告全体官兵书》
贺龙与川藏公路的修建
贺龙两救警卫员
贺龙:『把敌人多背点过来』
寻味贵州——铜仁
天地大美——铜仁梵净山
看雪——铜仁梵净山
轮杨树达义近旁任作
南昌起义参战人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