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医学伦理 涵养仁术善心

2020-02-22 08:59张健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社会主义论坛 2020年2期
关键词:行医医家医德

文 张健皎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再单纯满足于防病和治病;人们不仅要求提高自身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而且对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和创造和谐社会心理氛围的需求也日益强烈。

医学伦理的内涵

医学伦理学作为现代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伦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指运用一般伦理学原则解决医疗卫生实践和医学发展过程中的医学道德问题和医学道德现象的交叉学科,通过运用伦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医学领域中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道德问题的一门学问。医学伦理学包含了评价人类的医疗行为和医学研究是否符合道德两个方面。其中,有三个最基本的伦理学原则:病人利益第一、尊重病人和公正原则。医学伦理根基是将病人利益置于首位,其核心关注的是医者的品德,强调关心病人,尊重病人,不伤害患者的利益,注重技术与服务水平的共同提高。

在日常医疗行为中,医患关系是一种信任关系,病人求医问药依赖于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但由于知识的不对等性,病人不懂医学也就无法判断医疗行为的质量;医务人员在给患者诊治过程中有时会涉及病人的个人隐私,这意味着病人和医务人员需要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所以医患关系本质是基于病人对医务人员的信任,医务人员也应履行道德义务:出于正义和良知应把患者利益放在第一位,使自己的医疗行为值得患者信任,并获得尊重。

中华传统文化中医者仁心的传承

纵观中国传统医学发展史,道德高尚的医学家们都十分强调医德在医疗行为中的重要性。早在2500年前,儒家孔子思想核心是“仁”,主张“仁者爱人”,关爱别人是“仁”,“仁”的核心是“爱人”。《中庸》引孔子的话说:“仁音,人也,亲亲为大。”“爱人”是要从爱自己的亲人出发,“为仁”不仅在“亲亲”上,还必须“推己及人”,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要做到这一点,还必须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准则,故“仁爱”者能爱亲友,乃至热爱全社会的人民大众。

公元7世纪,唐代医家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书中第一卷所列《大医精诚》,是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中关于医德的经典著作。《大医精诚》论述了有关医德的两个问题:第一是医术精通,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从医者要“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第二是诚心救人,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要“见彼苦恼,若己有之”,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常怀“大慈恻隐之心”。因此《大医精诚》也被誉为是“东方的希波克拉底誓言”。

明代医家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提出“医家五戒十要”,是医学美德传统精华所在。医家“五戒”要求医者仁心,勤勉勿为;医家“十要”要求医者仁心,善良行医。医者要有博大精深的医学学问,与人为善的美德;要诚信行医,不口是心非;要全心全意救死扶伤。同时医者要戒唯利是图、欺骗行医,对病人要一视同仁。儒家讲:“医者仁心”,行医的宗旨是“济世活人”,行医的目的是为了“普救含灵之苦”。

新时代医者的职责担当

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履职尽责是其担当,而医生的知识和良心确保职责的实现。“医乃仁术。”医生除了医德医术,还要有一颗大善心,要廉洁,不能为一己私利去为难病人,当医生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一份责任和担当。1988年12月15日中国卫生部颁布《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其实施办法》,规定医德是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向社会的道德承诺,是医务人员应具有的思想品质,是医务人员与患者、社会以及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总和。该规定还提出现代医学伦理应注重行业自律,对医务人员施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系统教育,培养其高尚的道德品质,提高职业道德素养。2013年12月26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加强医疗卫生行风建设“九不准”》,监督和督促医疗卫生人员遵纪守法,廉洁行医,严禁利用执业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九不准”的出台是为了构建风清正气的医疗氛围,避免功利主义,践行“把病人利益置于首位”的医学道德和医学人道主义,这是医学伦理学的根基所在。新时代好医生应该拥有正确价值观,时刻为患者着想,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患者解除痛苦。要做到有与时俱进的医疗技术,有良好的医德,有良好的沟通技巧,有团队意识、善于协作。强化医德医风建设,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病人满意为目的。对患者要有爱心、耐心,更要有责任心。强化行业自律,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扛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做到廉洁行医,清白做人。꿯

猜你喜欢
行医医家医德
基于数据挖掘的现代湖湘男科流派医家治疗激素难治性前列腺癌用药规律研究
明清小说中的医家形象研究
“板鸭”行医记(一)——中医在西班牙行医的特点
外国人来华行医不应免试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
章太炎好行医 无人敢求诊
非法行医瞄上“义诊”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清代著名医家莫枚士之《经方例释》临证用药思路探析
浅谈清代河南医家李守先《针灸易学》的学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