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红玉
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统一战线凝聚共识、凝聚人心、凝聚智慧、凝聚力量的工作更加艰巨繁重。要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增进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统一战线牢不可破的思想基石,在事关道路、制度、旗帜、方向等根本问题上统一思想步调。”[1]汪洋同志在统一战线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指明了统一战线在新时代的工作难点,即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进一步夯实。2020年1月,尤权同志在全国统战部长会议上则鲜明地指出,“要增强风险意识,认真梳理和排查统一战线各领域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2]。意识形态工作从来都是执政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特别是统一战线领域的意识形态工作。本文旨在结合当前统一战线领域可能存在的意识形态风险,提出做好统一战线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相关建议。
意识形态工作是统一战线的灵魂工程。统一战线领域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统战人士的多元性,决定了统一战线领域必须以意识形态整合实现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一致性。统一战线本身是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共同体,成员构成的多样性,使其各领域存在意识形态分化风险的概率增加。而任何社会在发展历程中都会形成多个不同的社会阶层,且分层越来越细。各个阶层又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并且要求越来越具体,他们思考问题的角度和立足点也不尽相同。只有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统摄功能,兼顾各社会阶层的利益,才能形成社会意识的最大公约数,实现思想集中,致力国家建设。
统一战线的根本职能,决定了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是发挥统一战线法宝作用的动力之源。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根本职能。人心和力量是统一战线能否释放法宝作用的两大根本问题。人心与力量二者的关系不言而喻,凝心是聚力的前提,凝心是聚力的动力源。只有心凝起来了,力才能聚起来。在党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时期,统一战线正是以凝心实现聚力始终发挥着重要法宝作用。进入新时代,我们不可以重蹈苏联的覆辙,不可以开启意识形态多元化的潘多拉魔盒,不可以在统一战线领域让意识形态错误思潮以“多样性”名义大行其道。
当前受全球化、市场化、网络化的深刻影响,统一战线领域意识形态工作面临多重考验。第一,统战人士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有待增进。一些党派成员政治立场不够坚定,或是心口不一,或是摇摆不定;不少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不排除在经济收入积累到一定程度时选择移民;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及党的方针政策认识上存在模糊和偏差。第二,统战人士对主流意识形态呈疏离倾向。新媒体从业人员通过互联网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良莠不齐;一些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所患“文明冲突病”以及对父母亲人的影响,对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产生了冲击。第三,统战人士越来越容易成为意识形态斗争中境外势力的利用工具。在农村、高校不断增长的宗教信仰人群中,大多在现实生活中缺少相应关怀,有的是生活上遇到了困难,有的在就业、情感上遇到困扰,有的面临学业生活双重压力。基层党组织功能的缺位,使得非法宗教组织有机可乘。第四,敌对势力对意识形态渗透的手段更加隐蔽。大学课堂、公开讲坛等邀请的一些所谓海外知名嘉宾,以拥有中国血统和面孔、熟悉中国文化和国情,骗取青年学生的信任和崇拜,他们实则是西方国家大力培养出的反对共产党、反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公共知识分子”。
正确的实践需要科学的思想作指导。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包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等。
统一战线领域的意识形态工作要想做好,不能仅仅看到事物的表象,因为归根到底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意识形态领域各种不健康现象及其表现,从不同角度折射出社会的一定病症。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存在的问题,不能局限于对意识形态的批判,要从解决社会存在问题的视角去寻求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的根源。
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需求得到满足,执政党的执政地位和意识形态才能得到人民的认同。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定位。中国共产党已经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同时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但是突出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却制约着人民的需求。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进入城市却似乎有民族隔阂,不那么容易形成民族融合的情形;出现了一些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格外关注子女教育、医疗保障、养老问题、社会治安、食品药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领域,并计划移民的倾向;出现了一些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对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在物质上的富有、生活上的奢华的向往;等等。这些都有待于坚定不移地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让更多的发展成果惠及于民,让人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作为,是做好统一战线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提,是赢得广大统战成员政治认同和形成思想共识的关键。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任何社会,加入政党的永远只是一小部分人。在中国,执政党以外的13亿多群众,都是党需要团结的对象。“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涉及统战工作、涉及人心工作的都不是小事。每一名共产党员都应该时刻扪心自问,自己同人民群众的感情有多深,是否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最温暖的关怀。毛泽东早在1921年11月到达安源,就直接来到环境恶劣的采煤厂面对正在干活的工人们进行调研,抚摸着工人油渣一样的破被子,品尝着发霉的米饭,群众路线从那时起就在他心中深深扎下了根。当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但“不作为”、“不担当”时有发生,这就给一些境内外“西化”、“分化”势力以可乘之机,借以动摇党的群众基础。
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群众路线这个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是从根源上化解意识形态风险的基本路径。
统一战线领域意识形态的整合路径,要考虑到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的特征,要以统战思维确立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方法。
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的重要方针,是新时代统一战线领域的重大理论创新,客观总结了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规律。一致性和多样性是构成统一战线的两个基本条件。只有一致性,没有多样性,就没有必要搞统一战线;只有多样性,没有一致性,统一战线也搞不起来。统一战线领域意识形态同样是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共同体。统战成员所在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形成了他们各具特色的价值观念、利益诉求、行为规范,致使他们的意识形态不尽相同。而在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国内形势深刻变化的条件下,意识形态领域不可能纯而又纯,存在杂音和噪音很正常。承认意识形态领域多样性并不可怕,关键是如何对待这些多样性。
求同存异,坚守底线,是正确处理统一战线领域意识形态一致性与多样性关系的关键之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先进的意识形态,也是在广大统战成员内部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除此之外也允许其余多样的意识形态存在。一音不成调,独木难成林。只有各种意识形态思想和谐共鸣,才能演奏出优美的交响曲。要通过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广大统一战线成员认识并摒弃落后的意识形态,认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统战成员的意识形态多元化,需要执政党加强与统战人士平等对话交流,使统战人士心甘情愿地融入主流意识形态中,进而形成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内心认同,使意识形态工作真正实现“和而不同”的最佳境界。但是,必须强调一点,承认和允许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多样性存在,并不意味着放任各种错误思想泛滥或纵容消极意识。要根据意识形态多样性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即对统战领域意识形态风险进行分级管控,并建立隐患排查消除机制。巩固发展红色地带,争取转化灰色地带,与黑色地带极端顽固分子坚决进行斗争。坚持底线思维,坚决抵制“去意识形态化”“非意识形态化”“意识形态淡化论”“意识形态多元论”“意识形态污名论”“意识形态普世化”等错误思潮的影响。
意识形态问题的解决,一定要遵循其特殊规律,避免简单生硬的泛政治化,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
1.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意识形态建设既要“破”,更需要“立”。历史的真知灼见不会因为各种嘈杂之声而变得浑浊无光,真理的声音在经历大浪淘沙的磨砺后会更加振聋发聩。当前,我们必须在整个社会积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流意识形态,优化社会舆论生态,使主流意识形态发挥前瞻性的引领作用。
意识形态宣传工作要注意方式方法。要从过去高度行政化手段中解脱出来,重视和风细雨的细致工作,特别是面向广大统战成员,要用摆事实讲道理的办法,讨论的办法,自我教育的办法,社会实践增加阅历的办法,党外干部互相争鸣的办法。要在主流意识形态与非主流意识形态对话交锋过程中,使统战人士头脑越来越清晰,让他们在尊重与包容的氛围中逐渐倾向主流意识形态。
2.充分发挥“大统战”格局中统战委员在基层统战工作中的春风化雨作用。《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第五条明确规定:“中央和县级以上地方党委设置统战部。统一战线工作任务重的乡(镇、街道)党组织应当明确专人负责统一战线工作。”[4]这里指的是在基层设置统战委员。《条例》之所以作这样的规定,是基于加强党对统一战线领导的全局考虑,特别是基层统战工作不容忽视;是要形成“大统战”工作格局,全党都重视。
在统一战线领域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离不开基层统战委员发挥作用,因为他们可以掌握广大统战成员意识形态方面的第一手资料。他们可以在宣传党的统战工作方针政策中,使党的相关政策在基层单位得以贯彻落实;他们可以开展联谊交友活动,加强与本乡(镇、街道)统战成员和信教群众的联系;他们可以做好台胞、侨胞等接待联谊工作,帮助其亲属发展经济、脱贫致富;他们可以通过沟通思想、联络感情、协调关系等方式方法化解基层民族宗教矛盾;他们可以积极举荐符合条件的党外人士担任乡(镇、街道)人大、政协、政府、司法机关和村委会的领导职务;他们还可以围绕党委中心工作开展调研,收集信息,提出建议,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总之,他们的工作就是团结联合基层统战人士,使党的统战工作得到最大延伸。调研显示,当前统战委员大多属于兼职,有些作用发挥得还不到位,应该尽快建立相关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他们在统一战线领域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作用。
3.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学院作为统一战线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的作用。党中央历来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学院工作。“社会主义学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治学院,是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联合党校,是统一战线人才教育培养的主阵地,是开展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部门,是党和国家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5]伴随着第三次全国社会主义学院工作会议的胜利召开,社院在统战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任务艰巨,人心争夺战的背后都与统一战线密切相关。社会主义学院作为统一战线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每一堂课都是政治课,每一个课堂都是争取人心的重要场所,每一位社院教师都是意识形态争夺战的一线战士。“坚持‘社院姓社’不动摇,牢牢把握正确办学方向,把筑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目标,贯穿教学科研全过程”[6],是新时代赋予社院的新要求。社院教师既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和现实逻辑,还要回应现实理论与实践难题,正本清源,澄清谬误,让广大统战成员在社院课堂的争鸣与交锋中,自觉自愿地树立主流意识形态。
4.探索建立以文化文明相互交流为渠道,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纽带的国际统一战线。当前中国已经加入几乎所有重要的国际组织,成为国际体系重要一员,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国际社会对所谓“中国威胁”的关切似乎有增无减,如果任其发展,必然严重影响中国形成稳定安全的周边环境。因此,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我们的意识形态必须具有国际感召力,在国际社会具有亲和力,使意识形态不成为对外交往的障碍,而是获得更多朋友更多支持的有力武器。
当然,建立国际统一战线,意识形态领域的底线必须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意识形态工作的立足点是争取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构建国际意识形态统一战线,可以在加强国际合作交流中使意识形态偏见和误解消于无形。“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承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7],可以说,国际上的和平友好氛围,必然对国内党的统一战线领域意识形态工作产生积极影响。因此,我们在实践中可以积极探索建立以文化文明相互交流为渠道,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纽带的国际统一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