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公安院校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研究
——基于三所公安院校研究的视角

2020-02-22 07:43:06课题组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思政政治

课题组

(上海公安学院,上海 200137)

一、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研究背景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大学与师生座谈时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1]2016年12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然而当前,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在普通高校日益频繁,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政治观点和道德观念影响很大,表现为价值取向呈多元化的新态势,而公安院校并非“真空”,上述情况,也直接冲击着公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构建并创新符合公安院校办学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公安院校在新时代培养高素质、复合型警务人才的必由之路,也是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的必选之策。公安院校大学生是公安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将事关公安工作和公安队伍能否“绿色”发展。

经过调研,根据公安院校大学生到公安基层实习期间的表现和毕业后一年内用人单位的反馈,无论是实习单位还是用人单位,最关注还是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和道德行为表现情况。近年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上海公安学院、江苏警官学院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采取了很多实招、硬招,基于对三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总结思考,笔者认为面对信息社会呈现的多元文化形态、多元思想意识、多元道德观念和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难以适应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发展。显然,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转换,亦或是实践层面的创新,都需要与时俱进,有所反思、关切与回应。而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体现,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3]同样对于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应主动选择、主动适应、主动创新工作模式,实现“供给侧改革”,从而促进“(公安)人”的全面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概念

模式作为术语,因其应用的领域不同其内涵也不尽相同。因此有学者认为,凡特指的某一种模式,实际上是事物多种变式中某种特定的变式,因而不同的模式总是相比较而存在的。[4]《现代汉语词典》把模式定义为:“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5]模式是经过多年实践探索,逐步积累经验,并使工作内容、方法、手段和途径等固化而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具体德育实践有机结合的产物。模式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和可操作性特征。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作为众多教育模式中的一种,如果简单地用理论、方法、手段来定义,并不科学,我们认为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并没有“最好”论,只有“适合”说。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概念”,学界也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解读和研究,如有学者认为:“从本质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贯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形态与实践的纽带与中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指教育者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整套相对固定的程式和规范性做法。”还有学者认为:“德育(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指在一定德育理论或观念指导下,对品德培养过程及其组织学生、活动方式、操作程序、实施策略、评价机制等所进行的框架构想和方案设计。”

依据上述概念和多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笔者认为,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指建立在一定思想政治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途径等固化后,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而形成的比较稳固的实施方案、策略和体系。其具有典型性、示范性和可操作性三大特征,是思想政治教育思想与实践的中介和桥梁相统一的产物,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和实践方法。

三、思想政治教育七种模式分析

从认识、认同层面出发,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构的行动层面,以教育为本、德育为先的“首位”论和立德树人的“过程”性才有可能真正落到实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当是公安院校教育的意义驱使。总结三所公安院校多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验,笔者认为有以下七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一)以课堂教学为核心要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课堂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要是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此种模式主要分为以下两种具体情况:

1. 以“思政课程”为基础。“两课”是指现阶段我国普通高校开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三所公安院校对于四年制本科生,主要遵循国家教育部的相关规定,开设普通高校“4+1”思政公共基础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并辅以部分警察职业精神类课程,贯穿学院课堂教育教学始终。而上海公安学院针对第二专科学生已经在原先大学接受过思政基础课教育这一情况,专门开设了以《人民警察忠诚教育》为核心的思政课程、警种德育课程和思政拓展课,是思政课程与警察职业特点相结合的重要尝试。

2. 以“课程思政”为延伸。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2]对于公安院校而言,作为行业办学特色显著的高校,则承担着培养什么样的人民警察,如何培养人民警察以及为谁培养人民警察这样一个重要任务。显然,高校传统的思政课已无法全面贯彻“三全育人”的要求,需要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深化改革,突破传统思政课的教学模式,推进“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改革,是形成“大思政”格局的重要抓手之一。因此,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上海公安学院都制定了有关思政课程建设的方案,明确了思政课程的建设指南和实施要求,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专业+思政”的模式,让课堂主渠道功能实现最大化,这将是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路径之一,各专业课教学通过挖掘其内容的内在思政元素和内涵,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的思政教育,进一步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

(二)以主题活动为主要平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从学生全面成长发展出发,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调研来看,三所公安院校都会开展具有一定特色的思政主题教育活动。例如,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开展思想教育,凭借传统节庆日、伟人诞辰日、重大事件纪念日以及毕业季等重大节点,形成“常规活动”与“随机活动”有机结合的,充分彰显当下时代特征、公安院校特色、人民警察特点的思政活动模式。上海公安学院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13456”思政主题教育活动模式,即:“1”指以“忠诚教育”为一条主旋律,“3”指以强化“三职”教育为主线(即警察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4”指“四个结合”抓重点(即结合建党日开展忠于党、结合建国日开展忠于祖国、结合爱民月活动开展忠于人民和结合宪法纪念日开展忠于法律的主题教育活动),“5”指按照五个阶段的程序(即入学教育阶段、教学训练阶段、实习实训阶段、返校归建阶段、岗前教育阶段),“6”指把“六进”要求落到实处(即进教材、进课堂、进课外、进网络、进教官教师队伍建设、进评价体系),从而使思政主题教育活动更加体系化。

(三)以仪式为主要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仪式教育是中国的传统。仪式本身自出现之时就同时成为一种教育的手段,它蕴涵着非常丰富的教育功能与教育意义。从三所公安院校来看,都会使用仪式教育来开展思政活动。我院的仪式教育是结合学院总体育人目标和具体思政内容而设计的,从设计模式、参与主体和预期效果等方面,进行具体设定安排。具体包括开学典礼、入警宣誓、授装授衔仪式、升旗仪式、奖学金颁奖仪式、毕业典礼以及各类活动(专项安保活动或其他社会志愿活动)誓师大会及出征仪式等。而仪式教育恰到好处结合了“情”与“境”,大学生可从仪式的身临其境和体验中升华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感受自身在校期间所走过的每一串足迹或是每一个值得记忆的日子,有利于引领和激励大学生遵守道德规范,从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四)以大学生活为重要场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一直以来高校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调研交流中,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念,使笔者深受启发。生活是人的“超越自然”的“有意识”的创造性活动,这种“有意识的生活直接把人跟动物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使人还要过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等,促使人不停寻找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大学生以接受教育获得发展为要务,影响其发展的空间除了课堂外,最多的就是大学校园生活。大学校园生活在一个人成长的历程中可以说至关重要,而大学又并非处于真空中,相反与当下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大学生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的形成,本质上而言来源于生活,与他们的社会现实生活和成长紧密相联。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关键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例如,我院在学生宿舍、食堂等区域加强思政文化建设,利用展示屏播放各类教育视频,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学会生活,应成为现代人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的素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应指导大学生过健康有益的生活,学会适应环境,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就公安院校而言,更增加了适应警务化管理等区别于其他高校的内容。从三所公安院校的实践来看,都将警务化管理作为抓手,培养学生早睡早起、健康饮食、爱好运动等良好的生活习惯,达到了很好的育人效果。

(五)以区队(班级)为中心开展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顾名思义,这是指以区队(班级)为单位而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区队(班级)是高校的最基层组织和群体,是对大学生进行集体教育的最一线的“实体”。区队(班级)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育人的基础。区队辅导员又是区队(班级)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策划者、组织者、实施者。三所公安院校都有类似的做法,例如,以区队(班级)为单位,选取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或者警务实践活动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定期开展思政主题教育,制定区队(班级)思政工作计划书。此种思政主题教育,可通过翻转课堂的形式,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教师发挥引导与指导作用,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在师生互动的的过程中,通过区队(班级)集体的声音表达区队集体共鸣和共识。而这种区队集体在公安院校中往往又是以专业为集合体,在警务实践中又经常表现为以专业集合体为单位的“实战单元”,这就容易形成“区队集体——专业集合体——实战单元”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或警务实践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达成统一的集体思想认知认可认同可能与趋势。

(六)以社会为实践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新时代,大学生的学习早已不再局限在校园中,而是要将社会作为学习的大课堂。思想政治教育也应从课堂、校园走向社会。公安院校的管理模式区别于一般高校,我们应根据学校可能提供的现实条件,选择开展适当形式和中等规模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结合三所公安院校的做法,主要有三种方式:

1.“平安建设”学警志愿者服务方式。结合学生所学各警种专业,成立志愿者服务队,走入社会、了解社会。此项目旨在服务平安建设和践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通过组织公安青年学警以志愿服务的形式深入到街道社区、中小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各项平安建设中,同时还能吸引带动一大批有志于平安社会建设的群众共同参与到志愿服务工作中,成功打造出“公安学警平安志愿者”的服务品牌和形象。

2. 校局联动机制下的实习实训。长期以来,我院利用校局联动机制,针对第二专科学生到公安基层一线实习实训,设计出“三段式”实习计划,即:入校初期的“体验式实习”、中期的“专项业务实习”和毕业前期的“综合顶岗实习”。此项目重在根据不同的实习阶段以检验学警弘扬和践行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为目标,通过“三段式”的形式参与上海公安基层一线工作,锻造“警察意识”,规范“警察行为”,为青年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公安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对于四年制本科学生,三所公安院校均利用寒暑期,组织学生前往公安实战部门实习。例如,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根据不同专业,选取在全国具有相应专业特长的省市公安机关,组织学生集中实习。同时,三所公安院校还会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安保实战任务,在实战中锤炼学生的吃苦耐劳、令行禁止的品质。

3. 思政实践基地参观学习。全国各地都有丰富的红色资源,三所公安院校都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开展各类思政活动。以我院为例,一是依托上海地方红色资源。上海红色资源丰富,有着诸多的优良功能,因此,我院专门设计了“红色行走”主题活动,组织学生赴中共一大会址、烈士陵园、名人故居等红色资源进行参观,由学生制作微课程进行宣讲,分享心得感悟。二是依托市公安局红色资源的优势建立思政实践基地。比如,我院先后和上海市看守所共建青年学警廉政教育基地,和上海公安博物馆共建公安文化思政教育基地等,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学习参观,加大警察特色的思政教育力度。

(七)以网络为介质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在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时代,如何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的内涵、内容与方法,这是一个重要的时代课题,也是一个难题。青年因其与互联网天然的缘分,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当代青年的成长进步也深深嵌刻在互联网中,其思想观念的塑造、求知求学的满足、社会融入的实现,都离不开互联网这一新的家园。大学生网络思政是大学生思政工作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表现,它具有不同于传统思政的显著特点,那就是计算机网络和大学生思政的联姻,是大学生思政的一种现代方式。

新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主动介入校园网、互联网,使网络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形成“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从三所公安院校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做法:一是打造网络思政新主体。三所公安院校都建立了新媒体矩阵团队,充分发挥公众微信、微博号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快速、便捷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思政工作。同时,上海公安学院和江苏警官学院都分别建设了学生工作的信息化系统,通过这一针对学生群体的新型信息化平台向学生推送各类学习资料,发起各类学习活动,使网络思政更具有抓手。二是充实网络思政新内容。网络思政突破了传统思政以文字为主的教育内容,而是将图文、微视频、MV、H5等更多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推向学生,使学生更容易也更愿意接受思政教育,使思政教育展示新的活力。

四、进一步创新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思考

新时代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模式的创新是公安院校完成育人使命的必然要求,应当在实践中不断求索。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索。

(一)教育理念的创新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需求,教育者应当具备不断创新的意识,只有在思想理念上具有创新的思维,才能不断研究新的问题,思考新的方式,开拓新的环境,获取新的灵感。公安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能够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部关系,人与社会共同发展之间的关系,准确分辨社会发展的新趋势,迅速捕捉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信息,学会信息化社会寻求发展的新方法,打破自身的思想藩篱,从而寻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突破。

(二)教育机制的创新

随着“三全”育人工作的不断推进,公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再是学校某个部门或少数人的工作,而是应着眼建立涵盖学校各个部门、全体人员乃至社会合作单位的,职责明确、齐抓共管、共同参与、覆盖全面的“大思政”机制。公安院校应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体系,搭建各部门协同的沟通交流平台,明确全体教职员工的育人职责,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同时,要与公安实战单位建立良好的校局联动思政育人机制,将思想政治教育拓展延伸至学生实习、实战中,依托带队干部和带教民警开展更加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教育内容的创新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当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既要坚持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为核心,又要顺应时代发展,结合时代热点,不断挖掘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例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广大医务工作者和公安民警都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中体现的战“疫”精神就是非常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要走在时代的前列,及时把握流行趋势,这样才能与大学生的所思所想保持同步,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教育的内容就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例如,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能适时说出几句流行语,准确分析流行趋势下所蕴藏的思政内涵,往往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四)教育方式的创新

公安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单向灌输式的教育模式中,而是要将“翻转课堂”的理念融入到教育过程中,鼓励大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进行自我思辨,与教育者形成良性的互动,从而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教育内容的印象。同时,要通过网络技术的运用,打造更多、更好的网络思政教育平台,运用智慧课堂等教育手段,为大学生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实现双向或多向互动的网络信息传递,将思想政治教育从第一课堂不断向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延伸,使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紧密融合,始终保持公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前瞻性、时代性和实效性。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7:56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政治攀附”
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 09:11:52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政治不纯”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2:50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 01:24:06
关于公安院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