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走在行动之前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伟大贡献

2020-02-22 07:32顾保国
思想战线 2020年4期
关键词:私有制资本论政治经济学

刘 佳,顾保国

列宁曾经说:“同恩格斯的交往显然促使马克思下决心去研究政治经济学。”(1)《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93页。由此可见,政治经济学发生的革命性变革,是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共同推动下得以实现的。其中,恩格斯对这门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一、恩格斯初期创作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影响

恩格斯初期创作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和《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以下简称《状况》)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大纲》为政治经济学革命开辟了道路

《大纲》是恩格斯最早用新世界观、方法论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展开批判产生的理论成果。恩格斯一针见血地指出,没有私有制便不会有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在此基础上揭露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为资产阶级进行辩护的本质属性和终极使命。恩格斯认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是“商业扩张的自然结果”,随着商业不断的对外扩张和发展,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会生成“一个成熟的允许欺诈的体系”和“一门完整的发财致富的科学”。(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7页。恩格斯进一步指出,只要是私有制尚未灭亡,这种科学就只会为私有制而存在。(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600页。恩格斯站在代表无产阶级的鲜明立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揭露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只为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存在,并为其发财致富效力,是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大纲》第一次实践了黑格尔的历史观和辩证法,并把其作为拷问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历史发展的逻辑起点。恩格斯天才地预见到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及历史局限性。首先,恩格斯肯定了黑格尔那种渗透着浓厚历史感的思维方式,并对其唯心主义思想进行了批判。(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02页。其次,恩格斯富有开创性地把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分为重商主义和自由主义经济学两个阶段。恩格斯认为,重商主义以贸易差额的理论作为其理论内核,其实质是商人资本在理论层面的抽象表现。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变化,恩格斯曾经把18世纪称为“革命的世纪”,就在18世纪,政治经济学像其他领域一样,发生了重大革命性变革。从此之后,自由主义取代了重商主义成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历史中的一个新的阶段。和重商主义不同,自由主义主要研究了有关私有制的规律,这也是它和重商主义相比进步的地方。(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8~21页。但是,自由主义经济也存在其固有的局限,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它只是把自然当作一种绝对的东西来代替基督教的上帝并把它和人类对立起来”,“没有想到提出私有制的合理性的问题”。(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8~19页。所以,自由主义经济只是在一部分研究内容上获得进步,但还是不能科学合理地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最后,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学未来不可避免地要变得庸俗化,必会逐步陷入庸俗的境地:“距离我们时代越近的经济学家越不老实。时代每前进一步,要把政治经济学保持在时代的水平上,诡辩术也必须提高一步。”(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0页。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终究会沦为外强中干的一套诡辩技巧,这是其无法避免和改变的结局。

《大纲》提出一系列带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鲜明理论特点的科学命题。与以往那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不同,恩格斯运用一套新的世界观方法论,对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既深入又细致的考察。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经济概念和范畴作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一系列科学见解。这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形成无疑具有开创性贡献。首先,早在揭示价值与使用价值对效用之间关系时,恩格斯就已经提出交换价值的物质前提是使用价值。其次,恩格斯认为,价值才是价格的源泉,也是能够实现商品交换的基础。再次,恩格斯坚决批判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庸俗论观点。庸俗论观点认为,商品交换和价值都是恒久不变的范畴。针对这种庸俗轮观点,恩格斯批判指出:“在私有制消灭以后……价值这个概念实际上就会愈来愈只用于解决生产的问题,而这是它真正的活动范围。”(8)《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20~27页。这说明,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恩格斯指出了商品交换和价值是私有制的产物,这两个概念同属历史范畴。这体现出恩格斯鲜明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二)《状况》为《资本论》的创作提供了真实案例

《状况》是恩格斯对英国产业革命后工人阶级生存状况的真实生动的再现。列宁评价《状况》“通篇都是描述英国无产阶级穷苦状况的最确实最惊人的情景”。(9)《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92页。同时,《状况》更是悲恸地控诉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的一部著作。在恩格斯以前,无产阶级遭受的苦难被不少人描写过,他们也曾指出为无产阶级提供帮助的必要性。但是,只有恩格斯具有历史开创性地指出,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身处水深火热之中的阶级,更是一个极具革命性的阶级。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特别是第8章论劳动日和第13章论大工业中多次引用该论述,将其作为经济理论的实际案例支撑。马克思曾对恩格斯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对工人阶级状况的详细入微的描写是多么令人惊叹。”(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68页。

《状况》最先论证了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相结合的必然性。一方面,正是由于无产阶级具有极端的苦难性和巨大的革命性,无产阶级必然会通过工人阶级的政治运动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是其唯一出路。《状况》中的最基本思想就是,只有当工人阶级明确地为实现社会主义而进行政治斗争时,社会主义才会成为一种力量。另一方面,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之前,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未能紧密联系、同步发展,那时它们还处于各自分离发展的状态之下。同时,当时的社会主义也尚未上升为科学社会主义,而是依然处在空想社会主义阶段。因此,当时的社会主义思潮未能非常有效地激励工人运动。当时英国社会存在的欧文主义和宪章运动,都是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相背离的代表性思潮和典型案例。以此,恩格斯科学地预见到,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非常有必要,而它们也必然会结合在一起。恩格斯更进一步指出,只有依靠工人运动,社会主义才能取得最终胜利。

《状况》科学辩证地研究和分析了产业革命。在恩格斯之前,西方经济学家们竭尽全力地鼓吹产业革命,旨在凸显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为从根本上来说,产业革命维护的是资产阶级利益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却猛烈地批判产业革命,并极端地称它为一切灾难的根源。在恩格斯看来,关于产业革命的这两种看法都不客观,太过于片面。恩格斯客观辩证地分析产业革命的利弊,认为产业革命其实是一个对立的统一体。一方面,产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资本主义生产力,对资产阶级统治起到巩固的作用;另一方面,产业革命也同时制造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无产阶级。《状况》中论述的一系列重要问题,给刚刚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的马克思以很大的思想启发。

二、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承继与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和发展的过程中,19世纪50~70年代是个非常关键的阶段,因为马克思将这段时期的研究重点集中于政治经济学。而为了配合马克思潜心进行政治经济学研究,恩格斯主要负责其他一些跟马克思研究内容相关的极其重要且艰巨的工作,如组织社会主义运动和与马克思主义的各种敌人展开周旋和斗争等。恩格斯曾写道:“由于马克思和我之间有分工,我的任务就是要在定期报刊上,因而特别是要在同敌对见解的斗争中,发表我们的见解,以便让马克思有时间去写他那部伟大的基本著作。”(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82页。即便承担了许多其他工作,恩格斯在此期间的研究成果依然十分卓越,《反杜林论》和《论住宅问题》等著作就是在这个时期写作完成的。而且,更重要的是,恩格斯在这个时期不但用著作,而且用生动丰富的斗争和组织运动的实践等,进一步夯实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到1883年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接过马克思未完成的事业,继续钻研理论和领导运动。恩格斯在这段时期完成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部著作,补充了《法德农民问题》的内容,对《资本论》第2、3卷也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出版。总之,恩格斯在这一时期的著作,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起到了进一步助推的重要作用。

(一)《反杜林论》捍卫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

《反杜林论》扩大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领域。在《反杜林论》中的政治经济学部分的开篇,恩格斯就对狭义的政治经济学和广义的政治经济学概念做出明确界定。他指出,狭义的经济学是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其发生发展的科学。(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525页。而关于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规律的科学才是广义的经济学。(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89页。恩格斯认为,当时人类具有的经济学知识仅限于狭义政治经济学范畴,而广义的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是历史的必然。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交换形式对生产的阻碍作用越来越大,其必然产生的分配方式,造成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日益严重且无法调和的矛盾和对立。“要使这种对资产阶级经济的批判做到全面……必须加以研究和比较。”(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90页。由此我们可以判断出,恩格斯最先开始了对广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和比较工作,同时他指明相关研究必然也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方向。

《反杜林论》丰富了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内涵。一是恩格斯突出强调了政治经济学的历史性。他对火地岛的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现代英国工业革命下的经济发展方式进行了研究,批判了用统一规律对二者进行分析比较的论调。在此基础之上,恩格斯得出政治经济学从本质上说是一门“历史的科学”的重要结论。(1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90页。《反杜林论》中有许多精彩犀利的论述,通过这些论述,可知蕴含其中的政治经济学原理不仅是一种科学原理,还是批判西方经济学的有力武器。二是恩格斯深刻阐明了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一方面,生产和交换有各具自身特殊规律的不同职能,是“经济曲线的横坐标和纵坐标”。(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90页。另一方面,生产、交换和分配三者相互关联,分配除了是生产和交换产生的结果外,也可以对其产生反作用。(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88页。刚开始时,新的生产交换形式都会受到旧形式的制约。而新的生产方式和交换形式要取得与之相适应的分配方式,必然要经过长期斗争。恩格斯进一步指出,某种生产方式和交换形式越活跃,越具有成长和发展的能力,分配超过生产方式和交换形式所处阶段的速度就越快,这样二者之间就会产生出新的矛盾冲突。再次,恩格斯批判了杜林先生把生产和流通这两个过程混为一谈的论调。恩格斯提出生产第一性问题,即物质财富的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起决定性作用,在社会生活中处于基础性地位。这些精彩论述,已然蕴含了资本主义必然走向灭亡的深层经济学内因。三是恩格斯精辟论述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恩格斯指出,杜林用其“暴力论”突出政治基础性特征和经济第二等性的事实,试图掩盖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恩格斯指出,扩大的生产和有限的市场之间的这种矛盾必会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产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并非是西方经济学指出的货币的多或少、人们的心理变化、消费动力不足、投资过剩、太阳黑点等,这些观点从根本上来讲都是错误的。当资本主义矛盾无法克服时,这种矛盾就以经济危机的形式表现出来。要消灭经济危机,必须要先消灭资本主义。

(二)《资本论》的整理出版和增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

《资本论》的整理出版树立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丰碑。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遵照马克思的有关论述和提示,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马克思留下的上述手稿进行整理和编辑。恩格斯将马克思原定的《资本论》第2册编为第2卷,将原定的第3册编为第3卷。1884~1885年,恩格斯完成了《资本论》第2卷手稿的整理和编辑工作。由于第2卷的手稿较多且带有片段的性质,恩格斯在编辑工作中,对待马克思的手稿持极其审慎的态度。他遵照马克思的提示,以第2册第2稿为基础并吸收其他片断稿的成果,最终编成《资本论》第2卷。1885年7月,恩格斯编辑的《资本论》第2卷在德国汉堡正式出版。1885~1894年,恩格斯完成了对《资本论》第3卷手稿的系统性梳理工作。在对《资本论》第3卷进行编写的过程中,恩格斯主要以马克思写于1864~1865年的第3册基本手稿为基础,并吸收了其他手稿和片断稿,同时增补了一些内容。1894年12月,恩格斯编辑的《资本论》第3卷正式出版。恩格斯对《资本论》的整理出版和内容增补做出了伟大贡献。

作为《资本论》第3卷增补的《价值规律和利润率》和《交易所》是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又一新贡献。一方面,在《价值规律和利润率》中,恩格斯奋力揭露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资本论》第1卷和第3卷之间存在矛盾的故意诋毁及诬蔑,讽刺性地批判了庸俗经济学家洛里亚、桑巴特、施米特和卡利奥斯特洛等人的荒谬学说。洛里亚把价值说成是一种偶然产生并从外部附加到商品上的东西,两个商品得以交换的比例即是它们的价值。(18)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606页。关于价值规律,施米特将其称为“为说明实际交换过程而提出的一种科学假说”。(19)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609页。另一方面,恩格斯极力维护马克思关于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观点。依据《资本论》第3卷的理论,恩格斯以具体实例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产生的过程,得出“只要经济规律发生作用,马克思的价值规律对于整个简单生产时期来说便是普遍适用的”这一结论,以此捍卫和发展了价值规律和价格学说。

在《交易所》中,恩格斯特别提出,当资本主义发展到高级阶段时,一系列新元素会应运而生。首先,作为最能代表资本主义生产的产物之一,垄断组织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在各个领域出现。(20)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624页。交易所还是资本家们互相夺取他们积累资本的地方,到它与工人产生直接的关联,这个过程都表明“它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普遍的败坏道德的影响的新证据”。(21)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624页。其次,恩格斯还揭示了资本主义腐朽性和寄生性趋势不断加强的事实。(2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625页。自1866年经济危机以来,当生产扩展追赶不上财富积累增长的速度时,单个资本家便不能通过扩大自身营业的方式把自己的积累全部用完,从而出现了“食利者”,而“这种人对营业上经常出现的紧张已感到厌烦,只想悠闲自在,或者只揽一点像公司董事或监事之类的闲差事”。(23)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第243页。最后,恩格斯指出资本主义发展到新阶段时出现的一系列新特征新现象,但未进行深入分析。这也为列宁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的事业,创立帝国主义理论指引了方向。

三、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贡献和当代价值

恩格斯关于私有制的论述,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恩格斯在《大纲》中,运用新世界观、方法论指出必须消灭私有制,因为一切祸害的源头都可以追溯到资本主义私有制。恩格斯关于私有制的论断和主张深刻影响了马克思后来创作《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等著作,有力地帮助其对私有制进行全面批判。《共产党宣言》庄严宣布:“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用一句话表示出来:消灭私有制。”(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14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私有制的批判要求我们,在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概括,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显著优势的进一步发挥,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这些思想精华,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在新时代的又一发展和创新。

恩格斯关于资本逻辑的论述,要求我们坚持和发展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是可以支配一切的“上帝”。换言之,在由资本所构建和主导的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已然内化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普遍原则,使得社会成为了“资本逻辑”的附庸物和外化表征。恩格斯在《大纲》中对资本的分析表明,利润是“资本在生产过程中所获得的增值”,资本家通过生产实践“立刻又将这种利润加到资本上,并把它和资本一起投入周转中”,“资本如果没有劳动、没有运动就什么也不是”。(2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9页。上述表达中可以看出,恩格斯把资本看作历史范畴,他指出,资本家是遵循这种“资本逻辑”来组织生产和劳动的。由此,恩格斯形成了关于资本与个人劳动是相对立的,资本如果不能借助劳动就不能实现其增值,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等一系列的观点。这些思想都直接影响了马克思后来对资本进行的全面论述、剖析和批判。马克思认为,在经济领域,资本拥有绝对话语权,所以一切妨碍资本顺利增值和畅通运转的行为,都必须被清除;在政治领域,由于资本把握着政治权力的核心,资本增值是一切政治活动的终极追求;在文化领域,拜金主义和金钱万能的思想占据意识形态领域的制高点。马克思揭开了资本的幻象,剖析出资本与生俱来的无限增值欲望和自然资源的有限性之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这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迅速恶化,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资本至上泯灭人性,以压榨剩余价值为旨归的生产和生活,必然会践踏人伦道德,导致道德滑坡和沦丧。对于资本逻辑的反思要求我们,在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要以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来组织生产和生活。这样既能促进政府积极作为,又能凸显有效市场的作用。

恩格斯关于工人阶级的论述,要求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发展理念。从《状况》中,我们可以看出,恩格斯把历史归结为人及人的活动。恩格斯没有从少数或个别人及他们的活动出发,而是把视角转移到最具有代表性的群体——资本主义社会中占大多数的苦难劳动人民身上。恩格斯对英国工人阶级的生存状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一方面他深切同情工人阶级的苦难,另一方面他更是把工人阶级看做一种力量,认为人才是历史的创造者。重视人的作用,注重发挥人的创造力,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正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坚决贯彻的基本思想。这对于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社会和谐发展等,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无论在马克思生前还是身后,恩格斯一向对马克思保持着无比敬佩和热爱的态度,他把自己的人生都献给了坚持、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伟大事业。每当有人试图诋毁和攻击马克思主义时,恩格斯总是毫不留情地、坚决地予以反击。特别是在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任。恩格斯又总是极为低调地评价自己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地位,无论什么时候他都把自己放在马克思后面的位置,并形象地把自己比作“第二小提琴手”。他说:“自从我们失掉马克思之后,我必须代替他。我一生所作的是我被指定做的事,就是拉第二小提琴,而且我想我还做得不错。我高兴我有像马克思一样出色的第一小提琴手。当现在突然要我在理论问题上代替马克思的地位去拉第一小提琴时,就不免要出漏洞,这一点没有人比我自己更强烈地感觉到。而且只有在更猛烈的狂风暴雨时期来到时,我们才会真正感受到失去马克思是失去了什么。”(2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25页。列宁认为恩格斯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严峻的战士和严正的思想家,具有一颗深情挚爱的心”。(27)《列宁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95页。伟大的无产阶级战士和导师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永垂不朽!

猜你喜欢
私有制资本论政治经济学
我与《资本论》的故事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论政治经济学方法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建构
道德资本论的双重误读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女性地位变迁的探究
从“消灭私有制”看私有财产的是与非
夯实“一带一路”倡议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础
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坚持
恩格斯的专偶制思想——读《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有感
黑格尔、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