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作行动: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
——以湖北省第六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为分析对象

2020-02-22 07:13陈伟东张彩云
社会科学动态 2020年12期
关键词:湖北省工作者公益

陈 艾 陈伟东 张彩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也进一步强调,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如何促进多元主体协作行动,一直是基层治理面临的挑战。自2014年来,湖北省举行系列社区公益创投大赛,以此为契机,促进多元治理主体在社区公益服务和公共治理过程中协作,并带动各种治理资源汇集到社区,从而发挥党委领导的核心作用,政府的主导作用、社区居委会的基础作用、社区居民的参与作用以及社会力量的协同作用。

基于此,我们以2019年湖北省第六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为考察对象,收集相关数据,围绕“社区公益创投如何促进社区治理,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这一核心问题,从以下三个维度来进行分析:一是通过社区公益创投与社区工作者专业化的相关性分析,来回答社区居委会的基础作用是什么、怎样保障社区居委会基础作用的发挥。在这里,我们将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归结为三个方面,分别是社区工作者是否通过国家认证的资格考试等;是否参加过社区工作实务能力训练;是否能运用专业方法,组织和引导居民参与,培育和孵化社区社会组织。二是通过社区公益创投与社区居民参与的相关性分析,回答社区居民是怎么发挥其参与作用的。三是通过社区公益创投与社区治理资源集聚的相关性分析,回答社区治理资源是如何汇集与下沉的。

一、协作行动是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核心

在当代中国,建立政府主导下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是中国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深刻变迁的产物,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迫切性①,也是我国从“强国家—弱社会”向“强国家—强社会”过渡的需要,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提出是我们当对社会治理规律认识深化的结果。②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我国由“总体性社会”逐步进入“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带来了“单位制”的逐渐解体, “单位制”的消解使个体逐步失去了单位的全面保障,也意味着国家强大的政治动员能力、社会控制能力受到削弱,间接造就了“社会原子化”的现象。 “社会原子化”给基层治理造成了多数群众不参与、少数群众参与;多数人为私益而参与、少数为公益而参与;公益参与扎堆现象多、常态化少的现象。这些现象背后隐含着居民参与基层治理面临缺乏参与动力,缺乏参与组织,缺乏参与能力,缺乏参与资源的问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我国也进行了20多年的探索,即从“社会管理”转向“社会治理”,最终走向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

社会治理共同体是在共建共治共享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党委、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民众等多元主体平等参与社会事务、相互依存的共同体。③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设包含多元主体、集体行动、共同认知等核心元素。在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实践中,政府处于中心位置,掌握最丰富的资源,引领治理;社区居委会作为社会治理的“行政末梢”,上连基层政府、下连社区居民,协助政府开展治理;社区居民作为社区的“主人”,是治理的重要成员,主动参与治理;社会组织、社区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亦是治理的一份子,积极加入治理。但参与和加入,并不代表多元主体会集体行动且相互协作,达成共识。这其中,还需要一种联结,将多元主体组织起来,协作行动。这种联结既可以是目标或任务的联结,也可以是情感的联结。我们认为,由湖北省民政厅主办的社区公益创投大赛就是一种项目的联结。项目是政府完成社区治理目标的手段,通过搭建湖北省社区公益创投大赛这一平台,将社区治理任务发包至社区居委会,由社区居委会策划、引导和组织社区居民参与项目,并在此过程中培育和孵化社区社会组织,以满足社区需求、解决社区问题。政府通过发包一系列社区公益创投项目到社区居委会,一是旨在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的基础作用,提高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程度;二是希冀在此基础上培育居民主体性,促使其深度参与治理;三是希望通过项目运作来促使各类治理资源向社区汇集和下沉,助力社区发展。

在项目的实操中,各类联结尤其是情感联结在逐步建构,这种联结的建构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从社区层面来分析社会治理共同体,其实质就是社区认同,即社区共同情感的建构,重建共同情感需要让人体验到归属感和意义感,体现人的价值与尊严,培养对社会群体的依恋与忠诚④,情感在这其中就成为了社区治理多元主体的“粘合剂”,因为有共同的情感,才有共同的认知与行动。正是基于项目与情感的双重联结,多元主体才能相互信任、彼此协作,共建社会治理共同体。

二、典型案例:湖北省第六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

2019年9月23至24日,由湖北省民政厅主办、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城市社区建设研究中心协办的“湖北省第六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在武汉举行,此次大赛的主题为“建设幸福家园,我们共同行动”。湖北省第六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由各地市州的社区居委会以项目方式申报,经过一定标准的筛选,有71个项目进入最终的湖北省第六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最后入选的71个项目都会获得相应的政府资助。政府资助旨在激励社区居委会培育和孵化社区社会组织,促进居民参与,形成居民自治。以下是湖北省第六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申报和参赛项目的基本情况。

(一)申报项目数量校多,呈阶梯状分布

湖北省第六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在全省范围内广泛征集社区公益创投项目,各地市州共申报项目527个。从项目申报分布情况来看,受地区基础条件、项目开展情况、地区重视程度、行政区划规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各地市州申报项目的地域分布呈阶梯状。其中,申报项目在40个以上的地区为第一梯次,共计4个,申报项目数占比46.3%。申报项目在25—39个的地区为第二梯次,共计5个,申报项目数占比31.7%。申报项目在25个以内的地区为第三梯次,共计8个,申报项目数占比22%。整体而言,湖北省第六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申报总数非常多,创下湖北省自开展社区公益创投大赛以来的历史新高。相比湖北省第一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申报湖北省第六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的项目数量增加了407个,年平均增长率达27.9%,可见各地市州的参赛热情在逐渐攀升。

(二)参赛项目类型丰富

湖北省第六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受筛选标准和数量限制,共有71个社区公益创投项目顺利入围。湖北省民政厅希望这71个参赛项目能在全省起到带动作用,形成社区治理示范项目。71个参赛项目涵盖社区楼道治理、环境治安、公益慈善、邻里互助等多种类型,服务群体包括儿童、空巢老人、残疾人等多类不同群体。项目按照功能分为公益金众筹类和实体服务类两种类型。公益金众筹类项目是指以筹资公益资源为目的,通过链接资源,开展志愿服务、公益义卖、公益集市等多种方式筹集公益金,用于帮扶困难群体、开展公益活动等的一种社区公益项目。实体服务类项目的侧重点在于服务,通过一系列方法与流程来动员社区居民参与、赋权与增能社区居民,从而孵化社团来开展志愿服务,为全体社区居民或特定人群(高龄老人、留守儿童、残障儿童等)提供治安巡逻、环境保护、助残帮扶、居家养老、教育辅导等志愿服务。

(三)参赛项目流程完整、方法专业

根据数据统计,71个参赛项目中,公益金众筹类项目共39个,占比54.9%;实体服务类项目32个,占比45.1%。参赛项目具有完整的流程,所使用的方法、技巧具有专业性。总体来看,参赛项目从前期准备到后期完成所使用的流程不少于15步,如,锁定目标群体、制定行动方案、细分执行团队、推选社团领袖等;所使用的专业方法不少于10种,如,社群搜索法、团队演练法、签名法、社区漫步法⑤等。由此可见,通过湖北省第六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社区公益创投项目得到了发展,主要体现为项目类型更加丰富,流程更加完整,方法技术更加专业。

三、案例的成效分析

自2014年以来,湖北省已经成功举办了6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这是一个从无到有再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而此次大赛在发挥社区居民委员会基础作用、社区居民参与作用以及社区治理资源优化集聚方面的成效尤为显著。

(一)社区居委会的基础作用得到发挥

首先,社区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基础作用在于组织和动员居民自治。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是社区居委会发挥基础作用的基本前提,这主要是指,社区工作者拥有先进的社区工作理念,能够使其运用专业的技术和方法,将居民有效地组织起来,引导和激发居民参与的热情,促使居民自治。从湖北省第六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的成效来看,湖北省社区居委会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并充分发挥组织居民的基础作用。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社区工作者专业化程度不断提升。衡量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程度,既要注重他们对社会工作理念、知识以及方法的应用情况,也要注重其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的考核情况。就湖北省第六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而言,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程度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考量,一是项目负责人⑥接受社区工作实务能力训练的平均小时数(小时),二是项目负责人的职业能力考核情况,即项目负责人持证(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率。三是项目负责人使用了多少种专业方法以及运用专业方法的灵活程度。

社区工作者接受能力训练的小时数较长。从项目负责人接受社区工作实务能力训练的情况来看,参加湖北省第六届公益创投大赛的项目负责人总计接受社区工作实务能力训练时长为9462小时。项目负责人接受社区工作实务能力训练时长在70小时以内的,占比62.3%;项目负责人接受社区工作实务能力训练时长在71个小时及以上的,占比37.7%。由此可见,通过湖北省第六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的举办,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区工作者的能力素质提升,有利于项目实施效果的增强。

社区工作者的持证率较高。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是由国家人社部、民政部组织制定并统一颁布的,反映了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在参赛的71个项目中,有31名项目负责人拥有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占比43.7%,相比湖北省第一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项目负责人持证率增长了10.37%。由此可见,湖北省通过举办系列社区公益创投大赛,在引导各地市州项目组织负责人通过考取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提升自身专业化水平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社区工作者专业方法的运用更加灵活。据统计,71个参赛项目中,项目负责人共使用了36种专业的方法,相较于湖北省第一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而言,专业方法增加了25种。在参赛的项目流程中,我们发现,社区工作者将各种方法交叉灵活使用,不像以往机械地在某个流程中固定使用某种方法,换言之,项目负责人已达致“方法随着流程的改变而灵活运用”。

此外,社区居委会基础性作用的发挥充分提高了社区居民组织化程度。居民组织化是居民自主行动、自觉参与的重要条件。就湖北省第六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而言,社区居委会将“原子化”的社区居民围绕共同的项目联结在一起,培养共同的情感,增加认同,进而带动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这表现为:

社区居民参与项目执行团队的数量较多。从项目行动团队数量来看,湖北省第六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的参赛项目执行团队共266个,吸纳社区居民骨干共3942人。71个参赛项目中,形成1—3个项目执行团队的有35个,占比49.3%;形成4—6个项目执行团队的有28个,占比39.4%;形成7个以上项目执行团队的有8个,占比11.3%。由此可见,社区居委会通过社区公益创投项目的运作,吸纳社区草根组织领袖、社区居民骨干、社区积极分子共同参与社区公益创投项目的策划与运作,并将其整合为项目执行团队,有力地促进了居民的组织化参与。

社区居民参与项目的行动人数较多。据统计,71个参赛项目中,带动30名以内社区居民参与项目行动的有17个,占比23.9%;带动31—100名社区居民参与项目行动的有26个,占比36.7%;带动101名以上居民参与项目行动的社区有28个,占比39.4%。由此可见,社区居委会通过社区公益创投项目,不仅将社区居民骨干整合成行动团队,同时也注重以此形成示范效应,引导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

(二)社区居民的参与作用日益显现

居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作用和自治作用才得以确保。湖北省第六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将居民组织化继续深化,但更加强调社区居民参与的公益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社区居民的公益精神得到进一步激发。培养公益精神、增强社会责任感是社区治理重要的内生力量。走出“私益”,关心“公益”是湖北省民政厅希望通过系列社区公益创投大赛希望看到的成效。就湖北省第六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而言,无论是申报项目还是参赛项目,更多培育的是国家所倡导的生活服务类、公益慈善类和居民互助类社区社会组织,直接效益是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公益服务活动,间接效果是社区居民更多的关心社区“公益”,而非以往单纯地参与“唱歌跳舞”等娱乐类组织,自娱自乐。

社区志愿服务团队数量较多。从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团队的个数来看,湖北省第六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参赛项目共有由居民为主要成员组成的1030个社区志愿者团队。其中,项目包含1—20个志愿服务团队的有54个,占比76.1%;项目包含21个及以上志愿服务团队的有17个,占比23.9%。可见,居民参与的形式已经由原来的自娱自乐转变为参与志愿服务。可以说,湖北省第六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参赛项目有选择地组织居民参与,进一步培育了社区居民的公益精神。

社区参与志愿服务人次较多。从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人次来看,湖北省第六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参赛项目所在的社区,共有18933名志愿者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从社区志愿服务所涉及的范畴来看,湖北省第六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参赛项目的服务范畴既涉及服务类志愿活动,也包括技能支持类志愿活动,服务群体既涵盖特定群体,也包括全体社区居民。整体而言,湖北省第六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参赛项目的社区志愿者人次是湖北省历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以来最多的,相比湖北省第一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增长了8倍,可见社区居民参与公益服务活动的热情在不断提升。

第二,社区居民参与治理行动不断常态化。持续性的参与能够夯实居民参与作用的根基。就湖北省第六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而言,无论是实体服务类项目,还是公益金众筹类项目,都需要居民的持续参与。因此,社区公益创投项目的延续性情况⑦,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社区居民在参与治理行动过程中的持续性状况。从项目延续性来看,71个参赛项目中,在原有的项目基础上延续、演化而来的参赛项目有53个,占比74.6%;未参加过湖北省系列社区公益创投大赛、新开启的项目有18个,占比25.4%。总体而言,从单纯的组建社区志愿者团队到成立社区志愿者联盟,再到社区志愿者队伍不断深化,走向公益金众筹队伍、公益集市队伍的组建,这些具有延续性的项目也在随着社区公益创投大赛的常态化、专业技术的演进以及社区居民公益精神的加强而不断持续开展。这促使了社区公益创投项目的深化运作,也逐步加强了居民参与治理行动的常态化。

第三,社区居民参与的内在化动力生成。居民的内在化参与动力,来自参与的获得感。就湖北省第六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而言,此次大赛进一步提倡社区形成公益积分兑换机制,以此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的内在化动力,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的获得感。据统计,本届参赛项目所在的社区,有33个已经形成了健全的公益积分兑换机制,并通过公益积分获取过程和积分兑换过程,加强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互动,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由于此次参赛项目类型的差异,部分社区所涉及的具体流程有所差异、且存在第一次参加社区公益创投大赛的项目,故有些社区正在制定积分、兑换清单,处于逐步形成社区积分兑换机制的阶段。由此可见,通过湖北省第六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的举办,公益积分兑换机制得到进一步建设,从而给社区居民参与带来了两个层面的获得感:积分获取过程是社区居民提供志愿服务的过程,这个过程使参与公益行动的居民拥有获得感;积分兑换过程是社区居民向其他治理主体换取所需服务、物品的过程,这种互动过程使其他参与的人拥有了获得感。

(三)社区治理资源得到汇集与下沉

社区治理资源是指社区治理实践中一切可利用的资源,社区治理资源形式多样,提供主体多元,既涉及现实性资源,如,政府财政资源、社区场地资源、辖区单位资源、社区居民闲置物品等,也包含潜在性资源,如,社区居民所拥有的人际关系等。湖北省第六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以项目为载体,通过社区工作者培育和孵化社区社会组织,带动多元主体在协作行动中将各自拥有的治理资源汇集和下沉到社区,这是践行“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和居民参与良性互动”的有效途径。

第一,政府财政资金助推技术资源输入。阿基米德说, “给我一个杠杆和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将之延伸到社区治理中,意思就是以政府财政资金为“杠杆”,以湖北省系列社区公益创投大赛为“支点”,推动社区治理资源向社区汇集,以此“撬动地球”。据统计,湖北省第六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参赛项目所在的社区参加由地市州组织的社区工作实务能力培训总次数达到200次,举办过社区工作实务能力训练的地市州达到17个。由此可见,湖北省通过加大对社区工作实务能力训练的资金投入,撬动各地市州也增加对社区工作实务能力训练的支持力度,助推专业技术资源输入社区,提高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

第二,社区公益集市促进民间资源汇集。社区公益集市,属于公益金众筹类项目。社区公益集市是社区居委会以公益为导向,以共享为目的,以参与为手段,吸纳多方主体参与社区治理的平台。湖北省第六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鼓励以社区公益集市为载体,与社区公益积分兑换制度相结合,促进民间资源的汇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社区公益集市链接了丰富的资源。从社区公益集市链接的资源来看,参赛项目所在的社区,通过社区公益集市链接的资源主体多元、类别广泛,这些资源主体涵盖辖区单位、爱心商户、银行、保险公司、广告公司、医院、旅行社、有技能的社区志愿者、普通社区居民等,资源类别涉及食品、生活物品、社区志愿者的技能(剪发、水电维修等)、二手书籍、绿植等。据统计,湖北省第六届公益创投大赛参赛项目所在的社区共开展公益集市80次,共吸纳了18601人次参与。可见,社区公益集市在促进社区参与方面,能够有效拓展参与主体,吸引一批爱心公益组织、企业、居民参与其中,提升了参与的公共性。同时,社区公益集市的举办有利于社区公益积分兑换制度的建立,通过举办公益集市,可将更丰富的物品种类纳入其中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多种需求。此外,在社区公益集市上将自己的公益积分兑换成相应物品或服务,还能增加社区居民参与的获得感,形成“好人做好事,有好报”的公益价值指引。

社区公益集市资源链接量⑧较多。从社区公益集市链接的资源量来看,参赛项目所在的社区,通过社区公益集市共链接资源量33.58845万元。其中,链接资源量在0.5万元以内的社区占比46.1%,链接资源量在0.51—1万元的社区占比30.8%,链接资源量在1.1万及以上的社区占比23.1%。可见,社区公益集市对于推动民间资源汇集具有极强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开发和整合社区资源,助力社区公益创投项目的顺利实施。

社区公益集市与社区公益积分兑换有效结合。从社区公益积分总量来看,参赛项目所在的社区公益积分总量为1876583分。从开展公益集市兑换公益积分的情况来看,社区公益集市共兑换公益积分422418分,占比22.5%。可见,社区公益集市不仅能够作为促进社区多方参与的平台,还可以作为公益积分的兑换平台,推动社区公益积分的兑换工作,丰富积分兑换类别,增强社区公益积分兑换的可持续性。

四、案例的经验总结

湖北省经过系列社区公益创投大赛的沉淀与积累,在第六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中,充分发挥了社区公益创投在城乡社区治理的牵引作用,提高了社区公益创投的能力和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并积累了一定的可行性经验。

(一)打造了一批专业的社区工作者团队

《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要求,“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的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全国各地都十分重视提升社区工作者的专业能力,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提高社区工作者的持证率,但仍然会出现社区工作者理论知识与实务能力脱节的现象。反观湖北省通过系列社区公益创投大赛,已经打造了一批具有“四专”特征的社区工作者团队,即拥有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资格,能够从事专业工作(组织居民参与)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为解决社区工作者“会考不会用”的难题提供了建设性思路。从对湖北省第六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的项目负责人的数据整理中可以看到,参赛项目负责人均是社区工作者,其中属于正职⑨的社区工作者有50人,占比70.4%;非正职的社区工作者有21人,占比29.6%。由此可见,社区工作者利用自身专业知识,通过社区公益创投项目的策划和运作,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锻炼了自身专业能力,提高了自身专业化程度,进而保障了社区居委会基础作用的发挥。

(二)培育了大量的社区公益慈善类组织

《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意见》提到,要“加快发展生活服务类、公益慈善类和居民互助类社区社会组织”。全国各地根据指导意见,加大对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力度,以期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但现在,社区仍面领着文体娱乐类社区社会组织较多,从事志愿服务类的社区社会组织较少;如何充分发挥社区社会组织扎根社区、贴近群众的优势,广泛动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双重困境。目前就湖北省而言,通过系列社区公益创投大赛,已经引导社区培育了大量的公益慈善类组织。从对湖北省第六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的数据整理中可以发现,参赛项目所在社区共培育了261支社区公益慈善类组织。其中,培育公益慈善类组织在5个以内的社区有56个,占比78.9%;培育公益慈善类组织在6个及以上的社区有15个,占比21.1%。可见,湖北省通过系列社区公益创投大赛,坚持问题导向、公益导向,在引导社区培育和发展公益慈善类组织方面形成了可行性做法和成效,从而促使社区社会组织从自娱自乐逐渐转变为开展为民服务、志愿服务、邻里互助等活动。

(三)探索了居民参与和居民自治的有效路径

《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提到,“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能力” “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如何实现社区居民参与、组织居民开展自治,一直是全国各地社区治理实践探索的侧重点。目前,湖北省第六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在发挥社区居民参与作用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也意味着湖北省在探索引导社区居民参与和居民自治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启示:第一,通过居民组织化来推动居民参与和居民自治。从社区治理实践角度来看, “原子化”的个体,如果无法有效的组织起来,便如一群“乌合之众”,无法集体行动,更难成为社区治理的中坚力量。湖北省通过系列社区公益创投大赛,提高社区工作者专业化程度,破解社区工作者“会考不会用”难题,打造了“专业人做专业事”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以社区公益创投项目为载体,让专业的社区工作者将“原子化”的居民组织起来,形成项目执行团队,建构紧密的联结,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引导和动员居民参与和居民自治的基础性作用。第二,通过加深培育公益精神来深化居民参与和居民自治。居民组织化并不代表社会居民参与的公益化,娱乐性组织有交往、有互助但缺乏公益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湖北省通过系列社区公益创投大赛,采用湖北伟创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与发展中心所研发的将居民引向公益的具体流程,增强了社区居民参与的公益化。同时,建立社区公益积分兑换机制,搭建社区公益集市平台,促使社区居民参与持续化,提升社区居民的获得感。

五、未来展望

伴随着社区公益创投项目的深入推进和开展,在湖北省第六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取得不少成效和经验的同时,也显现出了湖北省社区治理依旧存在部分不足。未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提升:

(一)社区公益积分兑换标准体系有待统一

社区公益积分是记录公益实施者做好事、行善举的方式之一,是作为对公益实施者嘉许回馈的一种凭证。在湖北省第六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中,各社区通过制定积分、兑换清单,建立社区积分兑换机制,激发社区居民参与动力。但也出现了社区不同,所制定的积分、兑换标准不同的情况。为增强社区公益积分制度的适用性,充分发挥公益积分的最佳效益,我们认为,需要加快制定统一的公益积分兑换标准体系,以顶层设计夯实其发展基础。一方面,加强制度供给。湖北省可出台实施社区公益积分兑换的具体细则,形成统一的公益积分清单与积分标准,兑换清单与兑换标准,公益积分兑换的相关操作办法。另一方面,加强资源保障。湖北省可通过建立公益基金和开放部分政府公共资源来为社区公益积分兑换提供保障,如,设立政府支持专项经费、设立社区专项公益金、开展社区众筹以及开放政府公共服务资源、社区公益服务资源等用于社区公益积分兑换。

(二)社区治理资源输送力度有待加大

社区治理需要资源的支持,包括荣誉资源、场地资源、人力资源、物质资源、经济资源等,以保证社区治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湖北省第六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中,以政府财政资源输入资金支持、技术支持、人力支持,在带动社区治理资源汇集和下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而,我们认为,应继续加大资源的输送力度,充分发挥政府资源撬动社会资源的杠杆作用。一是继续加大对社区治理的资金投入。引导地方政府向社区治理领域投入资金,发挥省民政厅对各地市州的示范带动效应,如,增加对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孵化引导资金,各地市州根据“工作信号”,也会相应地增加投入。二是发挥社会力量的资源输送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向社区治理输入资源,调动更多的资源汇集社区,丰富社区治理资源的种类。如,利用湖北伟创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与发展中心等专业社会组织助推社区治理技术资源输入;发挥湖北省慈善总会公益性社会团队助推社区公益资源的配送等。

(三)社区工作者专业能力培育有待加强

提高社区工作者的专业能力是社区发展的重要力量。湖北省通过系列社区公益创投大赛,打造了一批专业的社区工作者团队,他们能够应用专业知识、技巧,促进社区居民参与,增强居民的参与能力、自治能力。因此,为继续培养更多具有专业能力的社区工作者,我们认为,应该不断加强社区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建设。一方面,继续开办社区工作实务能力训练班,增强社区工作者的项目设计能力、管理能力、督导能力,提升社区公益创投项目的实施效果。另一方面,继续以问题为导向,以理念更新和能力提升为重点,激发社区工作者、社区居民以及社会组织的协作,更充分地发挥社区居委会的基础作用,社区居民的参与和自治作用。

注释:

①公维友、刘云:《当代中国政府主导下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建构理路探析》,《山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

②③张磊:《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大意义、基本内涵及其构建可行性研究》,《重庆社会科学》2019年第8期。

④成伯清:《社会建设的情感维度———从社群主义的观点看》,《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

⑤相关专业方法由湖北伟创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与发展中心研发。从2014年至2019年,湖北伟创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与发展中心每年春季定期与湖北省民政厅合作,举办湖北省社区工作实务能力培训班,教授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及社区工作理念。文章所使用的方法和理念均来自2019年3月6日与湖北伟创社区社会组织培育与发展中心负责人的座谈以及湖北省历届社区公益创投大赛的参赛项目PPT。

⑥湖北省系列社区公益创投大赛参赛项目均是由社区工作者作为项目负责人进行策划和运作的。因而,从项目负责人的信息采集中,可以看到社区工作者的相关情况。

⑦延续性状况是指从2014年以来,社区居委会培育和孵化的社团一直存在并持续运行。

⑧资源链接量由社区所链接到的资源,按照市场价格进行等价折算,然后换算得出。

⑨以社区工作者工资待遇作为参考,社区书记、社区主任、社区服务站站长享受正职待遇。因此,将项目负责人为社区书记或社区主任或社区服务站站长作为正职人员进行统计,其他作为非正职人员统计。

猜你喜欢
湖北省工作者公益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公益
公益
公益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湖北省2016年9月水产品塘边价格
湖北省水产品塘边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