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研究范式下大学英语课程中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0-02-22 06:20
英语教师 2020年14期
关键词:范式英语课程关键

王 娇

辩证研究是以唯物辩证主义为哲学基础,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新范式。它不属于纯粹的理解范式,也不属于实验性的干预范式,而是指在真实条件下,以迭代循环的方式,实现“理论—实践—阐释”的同步优化。下面在辩证研究范式的背景下,以“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缩写POA)为突破口,积极探索大学英语课程中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新时代辩证研究的主要特点

辩证研究(Dialectical Research,缩写DR)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系统关键问题驱动为DR的研究中心,着重体现问题的系统性与关键性,其中,关键性针对具体问题,即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第二,“求真、求善、求意”的同步是DR的主要目标,即“优化理论—优化实践—优化阐释”,其需要多次迭代循环才能逐渐达到理想状态;第三,“学习借鉴—提出理论—实践理论—反思阐释”为DR的研究流程,它们是彼此相关、频繁互动的整体;第四,与以往的单一团队相比,DR提倡多种类型人员共同协作,如教师研究者、教材出版者、专家型研究者及能进行行政资源调动的领导等,DR团队领导可由2—3人组成。

二、以辩证研究为基础的“产出导向法”的理念变化

(一)从POA的“全人教育说”到“关键能力说”

“关键能力说”是在辩证研究范式下,由POA理论体系中的“全人教育说”调整而来的。具体调整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第一,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重点培养四种关键能力并对其作出了详细解释:认知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语言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及信息加工能力等;合作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沟通协调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及优秀道德品质等;职业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知行合一能力及全身心投入事业能力等;创新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大胆尝试及勇于创新能力。第二,2018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立德树人”的具体任务直接落实到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及学习能力等四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上,这足以说明高校的英语课程应紧跟时代发展。第三,原始POA理论中的“全人教育说”并不能轻易落实到英语课堂教学中,而“关键能力说”则规避了这一缺陷,它集人文性与工具性于一体,着力找到具有系统性和关键性的问题,方便教师选取恰当的活动主题及内容,为其具体教学指明了方向。

(二)六种关键能力及其关系

POA在辩证研究范式下提出了外语教学中对学生六种关键能力的培养,其中,语言能力为所有关键能力的基础环节,其余五种能力分别为学习能力、思辨能力、文化能力、创新能力及合作能力,它们之间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另外,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辨能力、文化能力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为《意见》中新增的两项,主要侧重对学生步入社会后职业能力的培养。综上所述,大学英语课程应全面培养学生的六种关键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工作及生活铺平道路。

(三)关键能力的内涵、相关要素及其关系

关键能力不是固定不变、仅拘泥于单一学科或领域的,也不是一个抽象概念,而是可教、可学、可测、可量的行为。褚宏启(2016)提出了关键能力的计算公式,即知识与技能之和的乘方(乘方即态度)。若态度为正数,则知识与技能之和就会成倍增长;若态度为负数,则最终取值有可能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但这一公式也并非完美,首先是对于负值的解释与运用还存在一定误差,其次是只用态度概括知识与技能外的所有因素过于绝对与笼统。因此,POA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新的关键能力的计算公式:关键能力=(核心知识+核心技能)×情感品格×自我管理×(+/-)价值观。这个计算方式包含核心知识、核心技能、情感品格、自我管理、价值观五个重要要素,每个要素分别起不同的作用。核心知识和核心技能作为测量关键能力的起点,是其他要素的基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情感品格决定其他要素的作用能否正常发挥;自我管理决定其他要素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率;价值观决定各个要素发挥作用的主要方向(文秋芳 2018)。

根据新的关键能力的计算公式,要培养高校学生的关键能力,首先,需要根据辩证研究范式的要求找到系统性、关键性的问题,找到正确的努力方向,树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价值观。其次,根据POA,英语课程应多关注学生的实际产出,因此,培养关键能力的前提就是确定具体学科、具体方面的核心知识与核心技能,即生成能力强的核心知识与核心技能。学生通过深入学习,可以找到其中的规律,进而举一反三;而对于一些生成能力弱,并无具体、明显规律可循的知识与技能来说,则推荐使用案例方式进行教学。再次,关键能力中的第三个重要要素是情感品格,其中“自信”“坚毅”“开放”“包容”“谦虚”“求新”等与文化能力、创新能力及思辨能力存在较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应选择最恰当的情感品格,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最后,对于学生来说,自我管理应包括目标、资源、过程及结果。目标有长短之分,若干短期目标可以助推长期目标的完成。资源有内、外部之分,学生可以利用内、外部资源的相互作用,即自身的学习风格及语言能力等与时间、人力、物力等资源之间的相互作用,培养关键能力,最终通过相应的任务活动收到与预期方向大体一致的结果。

三、大学英语课程中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教材编写者全面落实关键能力的培养路径

教材是学生语言学习的对象、仿效语言运用的范本,是他们从中获取有用信息和获得精神享受的媒介。同时,教材为学生提供了语言输入及必要的内容信息,更是国家意志的重要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讲,教材编写者可以看作“育人”的设计师。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练习设计的路径均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以关键能力的五个重要要素为基准,教材编写者首先要确定课程设置中系统且关键的问题,通过“理论—实践—阐释”同步的过程,根据价值观的具体内涵确定教材的核心内容及方向,并确定其总纲领。其次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核心知识与核心技能的最终选择,同时核心知识和技能会受到教材内容的制约,这二者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另外,还要关注学生情感品格和自我管理的培养,同时针对教材内容进行具体教材练习项目的设计,从而使他们在课后练习中能够进行深入的思考。

(二)授课教师落实关键能力的培养路径

第一,师生共享目标。教师应将教学目标与学生情况精确对接,设计符合六个关键能力要求的课堂活动,进而进行有效教学,即辩证研究范式下“理论—实践—阐释”同步优化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教师既可以检验自己的教学理念,又可以直接体验课堂教学的效果,在课后反思中还可以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实践—求善”)。

第二,教师专属目标。教师应运用动态的知识观对英语基本知识进行准确定位,如词汇、句子及语篇等,且应重视学生的口头表达,使输入性知识为输出性知识作好铺垫,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应使用基于POA的任务驱动促进学生英语基本技能的学习,如在口头输出中进行语块的运用,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应最大限度地利用教材中的文化知识,设计能够使学生进行积极体验的教学活动,使其感悟英语文化,进而进行国际文化的有效传递,提高文化理解及认同能力;应利用小组活动(可经常有意调动小组成员)、同伴评价及小组互评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结语

基于辩证研究范式的大背景,以POA理念转变后的“关键能力说”为中心,深入讨论了大学英语课程中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策略。新时代对大学英语教材编写者及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时刻提醒他们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专业素养,最终使其关键能力实现实质性的提高。总体来说,教师可以有效利用教材,通过对每个教学单元的合理设置完成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辨能力及文化能力四种关键能力的培养,而对于创新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则需要通过设置一些额外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完成,同时提高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范式英语课程关键
硝酸甘油,用对是关键
新形势下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一招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高考考好是关键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针对岗位需求的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研究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论高校大学学术英语课程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