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江盛泽中学 陈斌斌
社会的飞速发展使得“高效课堂”的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在学生阶段,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获取数学经验、掌握数学技能、发展数学思维和智力、形成正确的认知和良好的习惯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活动就应该为满足上述条件而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展实施。但目前的高中课堂仍然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问题,比如教学活动的实施方式主要是靠教师单向讲解,学生不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习效率低下;学生认为数学的难度较大,导致失去信心,缺乏主动探究知识的动力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了高效课堂的构建。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笔者认为,教师要从学科特征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出发考虑,结合问题从内部原因、外部原因两方面进行双向分析。以下内容是笔者在探究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经验。
由于师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年龄差异、认知差异、经验差异、思维差异,再考虑到高中数学强烈的抽象性的学科特征,如果师生关系不够和谐,那么学生就不愿意和老师进行交流与沟通,就会使得课堂教学的效率低下。反之,如果师生间关系非常和谐,学生就愿意多表达自己的想法,交流自己的意见,这对数学学习具有巨大的帮助。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学习上耐心地指导学生,尊重学生不同的见解,帮助学生分析知识误区;在生活上多关心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给学生舒适的关怀,舒缓学生的学业压力,让学生逐渐产生敬爱的情感,进而促使其提升学习的动力。
例如,在学过“三角函数的图像变换”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复习不同的图像变换方式、影响图像变换的因素等相关知识内容,次日上课时随机抽查提问检查学生的复习情况。当抽查到的某个学生回答不出来时,教师不能立刻不问缘由地责备学生,而要耐心地调查学生复习效果不好的原因。若是学生因为贪玩而没有复习,教师可以先提问其他学生,并大力赞扬答对的学生,这样鲜明的对比可以让该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进而激励起学生的学习动力;若是学生认真地复习过了,但是仍然不会,那么教师就要及时地了解学情,发现存在的知识问题,并当堂进行点拨,这样既不会在课堂上造成紧张的气氛,避免了和学生的冲突,还能让学生学会反思,感受到老师的尊重与关注,进而增进师生间的情感,这是构建高效课堂不可忽视的前提。
在目前的高中课堂中,大多教师仍旧采用传统单向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没有独立思考、发现、探究的空间,这完全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而且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思维惰性,只想依赖教师的解答,不愿意主动学习,导致学习效率低下。因此,教师必须要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比如可以采用能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先简单地导入新课,然后让学生自主探究,寻找解决方案,之后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内化知识,最后再引导学生回顾总结重点内容,达到巩固提升的教学效果。
高效的数学课堂离不开有效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有效地获取知识,进而获得成就感,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让学生越来越乐意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情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比如可以从数学学科较强的抽象性的特征出发考虑,采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先让学生从情境中获取一定的具体经验,经历知识和问题的形成过程,再引导学生过渡到抽象阶段,这样能够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指数函数的增长特征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虚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想象去参加一个工作面试,老板支付工资的方式非常奇怪:第一个月付给员工2 元,第二个月付给员工4 元,第三个月付给员工8 元……这样按照规律增长下去,假设员工永远不会被解雇,公司永远不会倒闭,思考这份工作是否合适。这个奇怪的“面试”能够让学生先获得具体的体验,学生都能看出工资的支付是按照y=2x的函数关系增长的,并能思考是否接受这份工作就是要看经过多长时间工资才能增长到合适的水平。这样一来,学生就更容易发现、理解指数函数的“爆炸式”增长特征。
总之,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从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结合学情改进自己的授课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进而提升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