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主要矛盾理论的历史演变与时代创新

2020-02-21 09:09:19李含琳
社科纵横 2020年11期
关键词:主要矛盾

李含琳

(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甘肃 兰州730070)

政治经济学从古典政治到当代的历史发展过程,其实在许多方面都是围绕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而进行的,都是围绕经济发展主要矛盾中的各种关系的变化过程而进行的。所以,可以说,经济学其实就是经济发展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学”,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也就是主要经济矛盾的历史演变和化解过程。也就是说,经济发展国家核心战略决策的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不停的研究、判断、把握、深化对主要矛盾的研究,不停地探索化解主要矛盾的渠道和途经,提高划界主要矛盾的能力。

一、问题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不论是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到列宁和斯大林,还是从毛泽东到习近平,在中外马克思主义创立者和社会主义国家领袖们的经济思想中,对主要矛盾的研究和决策运用,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在许多重大经济理论、国家基本经济政策和战略导向中,都充满着理解、判断和化解主要矛盾的思想智慧。但是,由于不同历史阶段经济社会与环境条件的差异性,从马克思到习近平,对主要矛盾的认识、判断和处置,都有着一定的区别和各自独有的特性,深入研究这些差异性和特点,对正确处理我国当前与今后的经济战略和政策决策,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候,多次提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问题。2013年1月5日,习近平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事实一再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1](P117)习近平始终认为,从马克思到现在,主要矛盾理论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既是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必然途径,是新时代创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方面。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希望将从马克思到习近平时期的主要矛盾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一个宏观的把握,梳理出基本的历史演变轮廓,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社会主义国家领袖们关于主要矛盾的基本观点进行归纳。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主要矛盾理论的划分阶段,是一个非常简单的架构,主要是围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和中国特色的领袖思想来进行阶段梳理的,没有包括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学思想内容。主要考量角度,是把马克思主义主要矛盾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中的主要矛盾理论两方面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间在主要矛盾理论上的继承和创新发展特点,突出对经济发展方面主要矛盾的分析与判断,以及对今后中国宏观决策的重大影响。

二、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主要矛盾理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把主要矛盾的研究集中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研究当中。在1848年出版的著名的《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几十年来的工业和商业的历史,只不过是现代生产力反抗现代生产关系、反抗作为资产阶级及其统治的存在条件的所有制关系的历史。”[2](P37)在这里马恩提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问题。同时,马恩又强调说道:“现代工业和科学为一方与现代贫困和衰颓为另一方的这种对抗,我们时代的生产力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这种对抗,是显而易见的、不可避免的和无庸争辩的事实。”[3](P775)很明显,在这里马恩又从生产力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上思考主要矛盾问题。

马克思从1857年起致力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在其《政治经济学批判》(手稿)、《资本论》(手稿)以及《资本论》第1卷中,都阐明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主要矛盾的思想和理论基础,也形成了马克思关于主要矛盾的基本理念。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中明确提出了“资本的基本矛盾”概念[4](P96)。马克思在这里讲的“基本矛盾”就是后来一直运用的“主要矛盾”概念。

笔者认为,学习理解马克思主义主要矛盾理论的一个重要视角,就是必须坚持以生产方式为基本依据。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导言》和《序言》中特别强调说到许多重要的观点:一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这是个规律;二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方式,生产方式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组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三是生产关系其实就是经济制度、经济体制、运行机制,是市场条件下的各种关系的组合,比如,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社会、人与人等;而生产力主要就是指劳动者和科学技术;四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其他所有经济矛盾实际上都源自于生产方式这个主要矛盾;五是主要矛盾会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此后,马克思在《资本论》这部世界著名的经济学巨著中运用了大量矛盾和结构分析的方法,来揭示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主要矛盾现象、问题和矛盾运行的规律性。比如,关于价值与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与价值、商品与货币、货币与资本、劳动与雇佣劳动、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生产与流通、简单再生产与扩大再生产、利润与平均利润、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产业工人集团与资本家集团等,都广泛运用了结构和矛盾分析的方法。

恩格斯也说道:“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之间的矛盾表现为个别工厂中生产的组织性和整个社会中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对立。”[5](P290)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作了比较集中的分析和判断,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马克思说道:“现存的社会关系同现存的生产力发生了矛盾”[6](P162),人类社会的“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6](P196)恩格斯对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判定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这集中地反映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文中:“生产已经成为社会的活动;而交换以及和它相伴随的占有,仍旧是个体的活动,单个人的活动:社会产品被个别资本家所占有。这就是产生现代社会的一切矛盾的基本矛盾。”[7](P816)从恩格斯的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出,“基本矛盾”的概念与范畴,就是要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主要矛盾,即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三、列宁和斯大林的主要矛盾理论

1917年11月7日到8日,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并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与此同时,列宁和斯大林也对当时苏联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进行过多方面的分析,提出了大量独特的认识和观点,可以说,列宁和斯大林对主要矛盾的研究是马克思之后最重要的创新成果,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马克思主义主要原著中可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之后的全新社会形态下的社会主要矛盾问题并未作专门的探讨,只是原则性地提出了公有制、产品社会、按劳分配、社会平等、协调发展等重要概念,而列宁、斯大林则实践中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问题进行了非常现实和有益的探索。

列宁和斯大林对主要矛盾的研究成果和观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旧存在矛盾,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研究矛盾和解决矛盾是社会主义国家党和政府重要工作之一。二是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分为对抗性和非对抗性两类。比如列宁曾经指出:“对抗和矛盾完全不是一回事。在社会主义下,对抗将会消失,矛盾仍将存在。”[8](P281-282)三是在人民内部也存在矛盾,矛盾不仅仅存在于敌我双方,也存在于社会主义国家之中,但是,这种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列宁明确反对那种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民是完全一致而不存在任何矛盾的观点,列宁说道:“马克思一向都是无情地反对那些认为‘人民’是一致的、认为人民内部没有阶级斗争的小资产阶级幻想。马克思在使用‘人民’一语时,并没有用它来抹煞各个阶级之间的差别,而是用它来概括那些能够把革命进行到底的一定的成分。”[9](P636)从这中间我们可以看出,列宁的“人民不一致”的理论所具有的重要理论价值。四是全面诠释了苏维埃俄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以及各个领域具体矛盾的表现形式。列宁在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对比中,提出了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与落后的经济文化之间的矛盾,列宁指出:“我们俄国无产阶级在政治制度方面,在工人政权的力量方面,比不管什么英国或德国都要先进,但在组织像样的国家资本主义方面,在文明程度方面,在物质和生产上‘实施’社会主义的准备程度方面,却比西欧最落后的国家还要落后。”[10](P531)五是在前苏联的新经济政策以及后来斯大林的经济思想中,都对当时苏联的经济结构和经济矛盾的概括以及化解方式,都做了非常具体的论述,其中,包括承认苏联存在一定的商品经济、货币关系、市场交易、价值和价格、工资和收入等。特别是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11],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存在商品生产、城乡差别以及经济规律与经济矛盾的内在联系等,都有创造性的研究和论述。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列宁和斯大林对主要矛盾问题的研究还有许多创新点,有着重要的学习和借鉴价值,值得我们现在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比如,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也叫做《帝国主义论》)中,对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主要矛盾进行了深入研究和判断,提出了几个重要的观点:一是资本主义垄断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垄断与非垄断的矛盾,垄断资本起着主动的作用[12]。二是垄断资本与政府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政治组织的靠山,经济资本是基础。三是垄断阶段资本的运行目标是垄断利润。四是金融寡头是未来社会经济发展主要动力和控制者。列宁关于垄断与非垄断、金融资本的重大作用的论述,对当前我国建立新型经济运行体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而斯大林对主要矛盾的研究思想主要贯彻在他的许多讲话和著作中,特别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在这部著作中斯大林对主要矛盾问题的研究和观点主要有:一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要研究主要矛盾问题,准确把握主要矛盾是建立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体系的关键。二是社会主义发展经济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现代化,机械化+自动化+电气化=现代化,这是当时斯大林提出的关于现代化最简明的公式。三是主要矛盾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和运行规律,一定要在长期规律性上研究问题,不宜只研究经济现象。四是不宜教条主义地理解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论述,要创造性建设社会主义,甚至可以利用商品货币、资本、自留地等,为社会主义发展经济服务。

四、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主要矛盾理论

(一)改革开放前主要矛盾理论。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为首的老一代革命家和思想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和体制、道路和路径、发展战略和规划、经济政策与发展模式等,都做过深入的探索性研究,这些研究和成果相当部分与当时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密切联系。特别是在新中国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毛泽东就提出了要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重要论述,这本身就是基于对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毛泽东指出:“目前我们国家的政治形势已经起了根本的变化”,“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13](P2)从这些话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对主要矛盾的研究出发点和核心思想,都是围绕经济建设、围绕生产力发展、围绕创新驱动的。

回顾革命时代和建设时代毛泽东对主要矛盾问题的研究,明显有其独特的地方。比如,在革命和战争年代,毛泽东对主要矛盾问题的研究比较倾向于政治方面,突出了许多具有时代价值的重要论断。比如,关于农民与地主是中国社会最基本的阶级关系,农村革命和农村土地制度是中国革命的关键问题,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持久战等。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毛泽东对主要矛盾的问题就比较集中于国家规划、国家战略、国家政策和国家关系上面,这些思想主要反映在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的思想中。

毛泽东在主要矛盾上最代表性的著作就是1956年4月发表的《论十大关系》。“论十大关系”实际上就是研究了当时条件下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十个方面的主要矛盾,充分体现了结构分析的思想。在党的八大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还提出了“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的中国”[13](P117)的任务。在党的八大会议期间,毛泽东在会见参加大会的外国党的代表时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现在我们的任务是解放生产力,保护生产力。”[14](P633)从这里我们还可以发现,毛泽东对当时中国经济上主要矛盾的判断,不仅仅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而且认为,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关键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搞经济建设。

1957年9至10月,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正式表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毫无疑问,这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13](P117)在1958年5月的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刘少奇接受了毛泽东的观点,他在向大会所作的工作报告中说:“在整个过渡时期,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社会建成以前,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始终是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13](P117)从这里我们又可以明显看出,在八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毛泽东关于主要矛盾的研究重点已经开始发生巨大变化。

基于上述认识,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毛泽东就提出了要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文化建设方面来的战略任务。“目前我们国家的政治形势已经起了根本的变化”“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13](P117)毛泽东的这些观点成为党的八大《决议》中关于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形成的重要依据[15]。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主要矛盾的基本观点,一方面集中在对生产力和经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上,另一方面,在某些时候和某些思想和文字的表达中,对主要矛盾与政治问题的相关性的考虑明显比较多。另外,在这个时期,对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矛盾的研究和创新,其他老一辈革命家都做出过巨大贡献。比如,刘少奇、陈云、邓小平、李富春、张闻天、薄一波等,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和不同问题上,对当时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结构特点和经济发展方针政策等,都进行过不同程度的研究和论述,提出过许多重要的观点。

关于这方面的情况,也有大量明确的思想和观点。比如,刘少奇就提出过,要采取正确的政策引导和发挥民营资本的作用;陈云讲过,手里有粮,心里不慌;邓小平在1973年至1975年的时候,明确提出解决当时中国主要矛盾的根本问题的发展经济、恢复经济、调整结构;张闻天讲过,对主要矛盾问题的研究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原则。总体来看,这一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主要矛盾的研究,由于受到特殊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的影响,一方面,已经探索到了问题的某些实质,即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层次性和结构性问题,另一方面,又把主要矛盾与政治问题联系得比较紧密。

(二)改革开放至十八大以前的主要矛盾理论

1978年12月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了改革开放的大方针,反映在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上,就是在中央文件中重回到八大的有关表述。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当时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作了正式概括:“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表述与党的八大报告的提法比较,有两点明显变化:一是不再从国家发展层面讲“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二是把“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改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两处改动,既承续了八大报告表述的本质内容,也反映了从八大到改革开放之前的国情变化,使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更加切合国情、更加精炼到位、更加内容集中。

针对改革开放初期不少党员领导干部对主要矛盾认识得不清楚问题,在1979年中央召开的理论务虚会上,邓小平又强调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16](P182)在1981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中央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17](P784)的重要历史论断,并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7](P785-786)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中央关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主要矛盾的论述、概括和表达,仍然是基于党的八大《决议》中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论断的新概括,成为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最为规范的表述,即代表性词语。从党的十五大到党十九大之前的历次党的代表大会报告,其实都坚持这种表述。

同时,随着我国生产力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和社会各方面的进步,从党的十六大开始,在重申我国规范的主要矛盾表述的基础上,个别语境也有了一些新的变化。比如,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提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十六大报告中,中央明确提出,我国“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

总体来看,自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续坚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基本认识,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重大战略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最终解决社会主要矛盾。但是,自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八大,在关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主要矛盾的判断上,还是有微妙差异的。这就是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不论如何,在这个时期经济体制改革明显放慢了,主要矛盾集中到发展主题上了。

(三)十八大以来对主要矛盾理论的创新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三个没有变”的论断,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进行了新的明确的判断和界定,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18]习近平对主要矛盾的认识和判断更加贴近现阶段中国特色的民生问题。习近平曾经明确指出,当前中国人民的民生特点是“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19](P212)总书记的这些思想实际上阐明了这样一个观点,新的民生问题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及良好生态环境等有了更高的要求。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0]。需要注意的是,学习理解习近平关于主要矛盾的思想,必须特别关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习近平特别强调时代性对主要矛盾的影响,我们处在“新时代”,这个新时代就是中国富裕起来了,世界经济发展全球化了,“中国已经步入世界舞台的中央”。二是习近平的主要矛盾观特别强调新型民生观,一次性讲了10个“更加”,其实,这就是讲民生升级版问题。三是习近平的主要矛盾思想与国家战略部署直接相关,主要矛盾思想构成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主要内容。四是化解主要矛盾必须靠全面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阐述了新的关于主要矛盾的表述的基础上,又特别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20]。概括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主要矛盾论述的基本要义,主要包括:一是以满足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二是主要矛盾的结构性更加突出,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三是坚持高质量发展是化解主要矛盾的基本发展模式。“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四是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是当前和今后发展的关键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五、综合分析与科学判断

(一)基本特点。综合分析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继承者们对主要矛盾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结构性。所有马克思主义者对主要矛盾的分析,都是从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的结构性开始的,不论是经济矛盾本身,还是经济矛盾所反映出的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都带有结构和层次的特点。二是阶段性。马克思和恩格斯主要分析原始资本积累和自由竞争阶段的主要矛盾及其反映的各种关系,列宁主要分析了垄断阶段的主要矛盾以及垄断资本的结构及其对国家战略的影响,而毛泽东等的分析则主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主要矛盾。三是重点性。马克思主义对主要矛盾分析既有对经济矛盾“面”的分析,也有对经济矛盾“点”的分析,目的是对主要矛盾方面的分析,比如,马克思的关键词是“基本矛盾”,列宁特别讲垄断矛盾,毛泽东等则明确提“主要矛盾”,但是,基本内涵是一致的。

(二)阶段推进。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完成了多个变迁阶段和过程,主要有: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从短缺经济转变为过剩经济、从政府直接管理转变为间接管理、从基本封闭式经济转变为开放经济、从低水平创新转变为高水平创新、从小市场转变为大市场,等等。在这些转变过程中,每个时期经济主要矛盾的形成条件和表现形式是有很大区别的。这个时期大概有四个明显的阶段:一是1978—1990年代中期:严重短缺经济阶段。二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2000年前后:结构短缺与过剩经济形成。三是2000年前后—2012年:全局性过剩经济阶段。四是2012年—2020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阶段。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集中于供给方面,原因很多,很复杂,解决起来难度很大。

(三)创新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领导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对主要矛盾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的创新:一是出发点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出发点是人民群众的需要,解决人民需求,满足人民意愿是关键,这就是“人民至上”的观点。二是指导思想创新。习近平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研究新时期主要矛盾的基本指导思想,研究和解决主要矛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的主要任务之一。三是目标任务创新。立足于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消除农村绝对贫困和完成体制改革的任务,实现建党100周年的宏伟目标,不断提高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能力,不断完善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能力。四是经济政策体系创新。化解主要矛盾,优化经济结构,必须创新战略决策思路、政策体系和发展机制。

猜你喜欢
主要矛盾
理解主要矛盾 读懂美好生活
正确把握新时代主要矛盾的转化
前线(2017年12期)2018-01-13 07:50:55
关于新时代党的领导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前线(2017年11期)2017-12-07 14:26:47
一个“新”字贯始终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主要矛盾及措施
《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重点定量确定方法
推进辽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考
青年时代(2017年12期)2017-06-02 14:56:42
巧抓主要矛盾,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效率
速读·中旬(2017年2期)2017-04-13 00:44:15
正确处理关键与次要间关系是确保航天装备质量的科学方法和成功经验
老年病治疗要抓“主要矛盾”
大家健康(2015年2期)2015-04-02 11:0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