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特色馆藏建设与办学特色凝练的研究综述

2020-02-21 19:35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特藏馆藏办学

刘 莹

(玉溪师范学 院图书馆,云南 玉溪 653100)

高校图书馆的传统职能主要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而最新版的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已经拓展了这种职能,强调要全面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与此同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办学特色日益成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主导因素,高校图书馆随之也在高校办学特色方面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为此,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明确提出,要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要把特色馆藏建设已成为学校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1)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校图书馆规程》的通知(教高【2015】14号)[EB/OL].http://www.scal.edu.cn/gczn/sygc.。《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特别强调,要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这是当下和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在这一发展趋势下,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就应运而生。

事实上,对于任何一个图书馆来说,能够尽可能地收集到更多的文献资料,使之大而全,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从而实现图书馆服务的最大化,这应该是图书馆建设的最大目标。然而,这是很难做到的。即便是那些享誉全球的大型图书馆,也是力有所不及,高校图书馆也一样。因此,针对高校图书馆的实际,建设特色馆藏也就大势所趋。与此同步,相应的研究也就应运而生。而回顾与梳理研究的状况,无论是对于高校特色馆藏建设,还是对于凝练办学特色,意义深远。

一、高校的办学特色与特色馆藏建设的内容、服务方式

对于“特色馆藏”一词或者概念,其实我国早就有相应的称呼——“特藏”。对此,王一心在《从图书馆特藏到特色馆藏的演变考析》一文中做过详细的考证:“特藏”一词最早出现于1929年的《特藏之搜罗与管理》一文,而图书馆的“特藏”较早见诸报刊的是金陵大学图书馆。1939年,国民政府教育部颁布的《修正图书馆规程》规定了特藏的文献范围(3)主要为善本、稿本、精抄精校本图书或地图、乐谱、金石拓片、档案、图片、照片、显微书影等,同时将“特藏部(组)”列为图书馆常设机构之一。。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试行条例(草案)》,进一步明确并扩大特藏的范围。1981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条例》及其《试行条例》,该条例更为明确地指明了特藏的范围、工作职责与内容,并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此后,“特藏”的名称几经演变,多以“特色藏书”“特色文献”“特色资源”“特色馆藏”等命名或作为问题讨论的范畴。

而当下意义建构的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更多的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高校图书馆建设,此后不断拓展演变,而且内涵与外沿不断扩大,这是截至目前学界比较倾向的观点。其内涵主要是指某个图书馆中所收藏的文献资料中具有自身独特风格和特点的馆藏体系,即“各图书馆经过长期建设积累、在某一方面形成一定规模的、结构比较完整的文献资源优势。它充分反映学校办学特色、反映某些学科领域、为某类型读者群服务和充分体现为地方乃至全国服务的、有关文献资源品种最齐全、质量最高、掌握古今中外某系统的文献资源的集合”(4)渠红霞,阿琪.浅谈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9,31(1):179.。注意这个“集合”,它涉及到学校办学特色、学科建设、读者群、服务方向等多方面的内涵,其中最主要的是高校特色馆藏建设始终与学校办学特色紧密相连。与之相应,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成为学界关注的话题并加以研究,其成果也日益丰富,并且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我国大陆看,它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公共图书馆改革,而高校办学特色的研究也大致始于这个时期。因此,围绕着高校办学特色,对于特色馆藏建设问题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特色馆藏建设的内容。这里的“特色馆藏建设”,那是从现代意义上来讨论的。对此,有代表性的研究论著也较多。例如,韦庆媛的《美国著名大学图书馆“高校特藏”资源建设研究》一文中认为,大学图书馆肩负着保存本校文化传统的责任,所以从20世纪上半叶开始,美国各校图书馆陆续建立了具有鲜明本校特色的“本校特藏”,在学习本校历史、支持教学科研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此,作者以美国著名的九所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杜克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康乃尔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为例,对美国高校特藏资源建设进行研究。其内容包括9所大学建校时间及建立特藏的时间、特藏所属部门名称、特藏部门的任务、特藏的收藏范围、藏品形式、特藏的作用、特藏信息资源的利用等进行分析。最后指出:“随着网络的普及,资源共享程度的提高,满足特别需要,突出特色资源,将是图书馆资源建设中的一项重要任务。”(5)韦庆媛.美国著名大学图书馆“高校特藏”资源建设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2):89-93.而对于美国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的建设内容,陆莉等学者做了较为深入细致地研究后认为:“美国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包括稀有图书、手稿、档案、捐赠资料、口述历史、声音记录、报纸、视频、地图、海报、钱币、照片等多种类型的资源,其中稀有图书、手稿、档案等文献是美国高校图书馆重要的特色馆藏。”(6)陆莉.美国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推广现状及启示[J].图书馆学研究,2013(12):99-100,封3,89.这段话中的“稀有”很有意味,无疑给高效图书馆进行特色馆藏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也使得特色馆藏建设的内容有了更多的拓展。而且,有的学者还注意到了特色馆藏资源延续时间、涉及的学科多等。例如,侯爱花认为:(1)美国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延续时间长,多延续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例如,达特茅斯学院图书馆收藏了从1902年至1962年Vilhjalmur Stefansson的北极照片。(2)特色馆藏资源涉及的学科多。例如,哈佛大学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和档案”包括了70多种特色馆藏,涉及多种学科。由此,作者对美国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的多种多样栏目、丰富的资源、数字化、资源推广以及基于服务项目、服务制度、特色馆藏FAQ服务(7)侯爱花.美国知名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与服务分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4(22):68-72.做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显然,这些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资源主要是以历史性的稀有资源为主,而且其特色馆藏建设始终与学校的办学特色紧密相连。

这无疑对当下我国高校特色馆藏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高校特色馆藏建设也开始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985高校、211高校、各级地方高校都纷纷认识到高校特色馆藏建设的意义,不断对其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其目的就是办出特色,迎接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挑战。

第二,特色馆藏的服务方式。在特色馆藏建设的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方式有了很大不同。对此,刘海梅的《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与服务》一文分析了全球日益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形势下高校图书馆面临的冲击和挑战,由此特别强调特色馆藏建设与服务(8)刘海梅.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与服务[J].学习月刊,2010(26):102-103.。鄂丽君的《英国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与服务调查分析》一文是一个很好的比较研究。英国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与服务虽然相对延后,在20世纪80年代才得到发展。其主要工作在于:基于特色馆藏开展了嵌入课程、嵌入科研等嵌入式服务,通过举办特色馆藏展览、设立特色馆藏研究基金、开展特色馆藏相关活动、多渠道发布动态信息等多种方式开展了特色馆藏推广服务。作者还在《香港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与服务调查分析》一文中基于对香港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与服务的调查,从特色馆藏资源的揭示及栏目设置、构成、特征、建设中的捐助及合作等方面分析了特色馆藏的建设现状,从服务设施、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规则等方面分析了特色馆藏的服务现状。其中特别强调了在版权允许范围内开展的特色馆藏服务(9)鄂丽君.英国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与服务调查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7,34(4).。相应的,黄秋月的研究更为具体,作者在《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与服务》一文把服务特色列为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三项重要工作之一(10)黄秋月.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与服务[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05(4):28-30.。在此基础上,杨红的《图书馆特色馆藏的构建与特色服务方式》与霍燕的《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与服务创新研究》两文分别提出了特色馆藏建设的“特色服务方式”与“服务创新”及其构建(11)杨红.图书馆特色馆藏的构建与特色服务方式[J].实用医药杂志,2012(7):665-666;霍燕.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与服务创新研究[J].中文信息,2016(9).的问题,无疑是问题研究的深化。

第三,特色馆藏的区域性与互动性。把“区域性”与“互动性”作为高校特色馆藏服务的两个关键词,无疑是对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与服务的深化。对此,近年来学界多有关注。例如,徐健晖的《台湾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和服务分析与启示》一文以中国台湾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和服务为例进行研究。作者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台湾地区高校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和服务方面一直有着自身的特色,其主要特点在于:地方历史性、学科专业性、人文利用性、参与活动性等,所以,其特色馆藏资源建设是以我为主,特色鲜明。对此,2017年3月,他通过网络访问的形式,按学校类别、办学性质及所在位置选取了14所较有代表性的台湾地区高校图书馆进行研究。其研究显示:第一,特色馆藏的地方历史性。例如,“台湾大学图书馆”收藏台湾自然资源资料、宗教民俗资料,台湾“中原大学图书馆”的中国教会史与台湾教会史是其特色馆藏的重心,台北“科技大学图书馆”则收藏有日据时期各类日文书籍。显然,收藏的内容很明确,与台湾历史相关。第二,特色馆藏的学科专业性。例如台湾“政治大学图书馆”的台湾总督府官报、1949年前的重要剪报资料,台湾“世新大学图书馆”的世界华文文学资料、多语言学习资料,其特藏资源收集的标准就是学科专业性。第三,特色馆藏的人文利用性。例如,“台湾大学图书馆”的“台大人文库”,台湾“中华大学图书馆”的本校教师著作,主要入选标准是否与本校有关。第四,特色馆藏的参与活动性。例如,台湾“中山大学图书馆”的余光中数字文学馆,除了常规的作者介绍、作品列表等内容外,还特别设立了互动游戏栏目,通过多种形式调动广大学生积极性,具有极强的互动参与性特征(12)徐健晖.台湾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和服务分析与启示[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8,224(4):47-50.。除此之外,学界研究还广泛涉及到了特色馆藏建设的多方面问题。例如,闫丽庆的《国内外大学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概况及比较》一文通过从特色馆藏定义、数字化程度、部门设置、收藏范围、发展程度等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13)闫丽庆.国内外大学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概况及比较[J].新世纪图书馆,2011(1):26-29.,为国内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参考。

近年来,作为高校最为重要的服务机构,图书馆日益面临着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即如何在有限的资金来源条件下尽可能满足学校师生的特色需求,由此问题也聚焦于特色馆藏建设。经过一段时期的探索,“特色馆藏”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有了明确所指。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重大调整,地方院校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机构的主体,其生存发展也更多地指向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所以,特色馆藏无论是建设、还是研究均显得越来越重要。至今,学校办学特色与特色馆藏建设,二者研究成果丰硕。在“高校的特色馆藏建设与办学特色”词条下,仅百度学术就显示相关研究结果171万个。其研究主要表现在:

第一,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意义及其规划。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凝练馆藏特色,而这种馆藏特色的凝练更多的是在凝练办学特色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即围绕着学校办学特色的凝练来凝练馆藏特色。例如,李文的《特色办学模式下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研究》一文就属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该文明确提出,高校图书馆要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而确立特色馆藏(14)李文.特色办学模式下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研究[J].惠州学院学报,2011(2):121-124.。陈桂华的《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方法和思路》一文认为:高校特色办学离不开特色教学与科研,为此需要特色文献馆藏来进行支撑。这是当今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工作重点(15)陈桂华.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方法和思路[J].兰台世界,2015(35):163-164.,也是未来高校图书馆建设的重要趋势与发展方向。李月华、刘涛的《从资源独特性到功能独特性——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导向的转变》认为,图书馆特藏文献建设是基于高校科研需要所建设的特藏文献,它以服务对象需求为出发点。这种模式能够避免重复建设,实现科研项目重要性与文献经费投入合理配比,将图书馆服务延伸到科研第一线(16)李月华,刘涛.从资源独特性到功能独特性——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导向的转变[J].科技资讯,2012(8):254.。金以明的《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一文阐述了建设特色馆藏应遵循的原则,并对其途径和方法做了有益的讨论,其中特别强调了特色馆藏的数字化、特色服务、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7)金以明.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8,26(6).等问题。李玥的《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战略规划探究》一文根据对国内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差异性分析,讨论了特色馆藏建设战略规划对高校图书馆自身发展、推进中华文化建设的多方面问题。这些研究各有侧重,触及到到高校馆藏特色与办学特色凝练的多个领域。

第二,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与学科建设。2003年,张晓林在《构建数字化知识化的信息服务模式》一文中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的概念,原文为“学科化知识化服务”。该文是我国最早的关于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研究论文。作者认为,学科化知识化服务是对以学科馆员为基础的学科信息服务模式的改革。此后,李春旺在《学科化服务模式研究》一文中将“学科化知识化服务”简化为“学科化服务”。实质上,二者均强调根据用户需要提升服务的问题。对此,高晓英进一步研究,认为“学科服务是一种个性化、主动化、增值性的深层次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今后服务的主流方向,也是其生存与发展的立足点”(18)高晓英.我国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综述[J].图书馆学研究,2012(22):12-15.。其他,如刘艳妮的《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的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配置研究》一文围绕学科建设这个中心,就提高馆藏资源质量(19)刘艳妮.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的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配置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20):175.问题做了很好的讨论。应该说,这些研究对于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实践与理论的构建,无疑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启示。总之,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满足了学校教学科研的特色需求,所以呈现出一种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研究的新取向:馆藏特色的凝练及其数据化、共享建设

前文的研究显示,特色馆藏建设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但是其初期更多的是趋向于现象的研究,而理论研究相对薄弱,研究的内容基本上局限于特色馆藏建设的内容、原则及其对策,在概念上主要以馆藏特色为主。即便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初期,其研究的着眼点还是在馆藏特色上,所以,高校特色馆藏建设的理论研究,主要是停留在古籍、善本的特色化上(20)闫丽庆.国内外大学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概况及比较[J].新世纪图书馆,2011(1):26-29.。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的特色资源:主要是古文献资源库、北大讲座、晚清民国文献、西文特藏、燕大学位论文、北大文库、名人藏书、数字特藏;山东大学图书馆特色资源体现在大套文献的收藏;云南大学图书馆馆藏的重要特色之一,就是那17万册古籍线装书及其中的2 600余种解放前期刊;还有四川大学图书馆的巴蜀研究资料、暨南大学图书馆的华侨华人文献库、而中山大学图书馆在中西文古籍、特藏资源的收集、整理和保护方面在全国独树一帜(21)程焕文.浅谈高校图书馆发展趋势[J].图书馆论坛,2018(7):58-61.其他图书馆资料,来源于所述高校图书馆网站。,其孙中山数字图书馆更是特色鲜明。然而近年来,围绕着学校办学特色的凝练来凝练馆藏特色,一方面是继续加大特色馆藏建设的力度,并在特色的凝练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另一方面是,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主要的、或者最终目的是为教学、科研服务,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原有的对信息、知识的物质载体进行收集、整理和提供使用的基本功能已经在逐步拓展,主要表现在其越来越具有多样化的社会功能,例如文化遗产的保存与传播、社会教育、文献传递、开发智力资源和情报传递等,这无疑因馆藏特色的凝练而有利于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进而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及其知名度。由此,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研究取向。

首先是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早在2003年,张晓林就在讨论数字化知识化的信息服务模式问题认为:数字化网络化的现代信息环境正迅速地改变信息服务赖以生存的需求环境和运作条件,为此我们应该洞察图书情报机构的未来变化趋势,研究数字化知识化的科技信息服务模式(22)张晓林.构建数字化知识化的信息服务模式[J].津图学刊,2003(6):13-16.。姜新禹的《论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一文明确提出了要“建立富有特色的高校图书馆数据库”(23)姜新禹.论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J].才智,2018(31).。任可心的《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探讨》对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24)任可心.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探讨[J].科技资讯,2018(29).的相关问题做了探讨。王佳的《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数据库建设研究》一文则从建设经费、资源内容、人员配置等方面对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数据库建设提出了具体对策(25)王佳.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数据库建设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4,036(003):36-39.。李学宁的《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问题及对策》(26)李学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问题及对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8,409(15):83-84.也属于这方面的论著。可见,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已成为问题讨论的主要范畴。值得注意的是,祁兴兰的《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一文以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数据库为研究对象,进一步研究了的特色资源区域性协调发展、服务国家战略、可行性路径等方面的问题,而且作者采用文献调研、网络调查等方法,选取国内民族地区47所高校图书馆,对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其“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既有明确的现实指向,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基础(27)祁兴兰.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数据库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J].图书情报工作,2018,62(16).。李佳筠的《民族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新思路探索》一文又强调了数据库建设的一种“新思路”“特殊作用”“新策略”(28)李佳筠.民族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建设的新思路探索[J].才智,2016(16).。这些研究现实针对性很强,拓展了特色馆藏建设的研究领域。

其次是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的建设与共享。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例如尚雷的《基于信息资源共享理念的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一文认为:“特色馆藏建设是实现资源共享和开展特色服务的基本保障。(29)尚雷.基于信息资源共享理念的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J].图书馆研究,2011,41(3):34-36.”由此,作者对共享的途径和方法作了较为具体的研究。刘佩芝的《高校图书馆学科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及共享模式研究》一文在分析高校图书馆学科特色馆藏资源的内涵与建设现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共享的意义、模式及其相应的策略(30)刘佩芝.高校图书馆学科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及共享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7(4).。而生修雯的《学科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及共享模式研究——以江西省高校图书馆为例》一文较具代表性,对于高校图书馆学科特色馆藏资源建设问题,作者以案例的调查结果为依据,分析了其所涉及到的学科建设、信息资源管理学科定位、文献资源地域分布、经费分配与管理机制等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当下高校馆藏资源建设大多以量取胜、学科门类过于齐全、趋同化现象加快、差异化程度减少等问题较为突出,为此应该依据分工收藏、特色建设、资源共享原则,合理规划、突出学科特色(31)生修雯,陈香珠,喻樟.学科特色馆藏资源建设及共享模式研究——以江西省高校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建设,2011(11):52-55.。

显然,这些研究已经触及到了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的共建共享的某种本质。其他,如郭瑞芳的《共享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32)郭瑞芳.共享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建设[J].图书馆学刊,2011,33(1):45-47.、丰菁的《浅析特色馆藏建设对文献资源共享的影响》也对共享环境下特色馆藏建设的原则、解决措施、馆藏主题的馆际互借模式、特色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以及人员专业化等问题做了很好的研究(33)丰菁.浅析特色馆藏建设对文献资源共享的影响[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3,25(12):18-22.。

再次,民族地区高校特色馆藏建设逐步走进学界的研究视域。事实上,民族地区高校相比于沿海发达的高校,其所处区域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其优势主要在于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尤其是地处多民族聚居的西南区域,这种民族文化具有独特性,是学校形成办学特色,进行特色馆藏建设的重要资源。所以,这方面的研究也成为一个重要取向。例如,彭燕、罗海蓉《核心竞争力与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色建设研究》一文就是很有针对性的研究,该文认为特色建设既是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来源,也是特色馆藏建设的重点,它有利于提高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34)彭燕,罗海蓉.核心竞争力与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特色建设研究[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28(6):81-83.。袁琳蓉、伍光恒、秦慧的《民族高校图书馆打造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与方法——以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为例》一文进一步认为:“民族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馆藏文献资源等方面的特殊性而有别于其他高校图书馆。民族高校图书馆应利用自身优势和特色打造核心竞争力,更好地服务于教学科研和民族地区文化建设。”(35)袁琳蓉,伍光恒,秦慧.民族高校图书馆打造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与方法——以西南民族大学图书馆为例[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4(6):73-75.这些研究显示了特色馆藏建设研究的逐步深化。

三、研究有待拓展的领域及其展望

通过以上梳理,我们可以发现高校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

第一,对于国外大学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其规划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几乎大多数图书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古籍、善本的特色化上,并且对其进行了数字化的管理,其研究也因此而生(36)闫丽庆.国内外大学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概况及比较[J].新世纪图书馆,2011(1):26-29.。例如美国,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对特色馆藏资料的收集,并由此进行特色馆藏建设;20世纪50~60年代,主要是对特色馆藏的管理,如对古籍、善本的防腐、防虫等的技术研究;20世纪80年代开始,体现在对特色馆藏有关的文献研究,主要是理论方面的研究;2000年后,开始着手于馆藏资源的数字化与电子化出版的研究;如今在销售其馆内的档案、手稿、善本书,并且以付费的形式进行经营(37)闫丽庆.国内外大学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概况及比较[J].新世纪图书馆,2011(1):26-29.。因此,特色馆藏建设研究的领域还有待进一步拓展。

第二,无论是高校特色馆藏建设,还是办学特色,其研究多集中于985与211大学,或者一些老牌的、建校时间长、知名度相对高的大学。例如前文所述的北京大学图书馆的特色资源、山东大学图书馆的大套文献的收藏;云南大学图书馆馆藏的的17万册古籍线装书及其中的2 600余种解放前期刊、中山大学图书馆的中西文古籍。其特色馆藏建设的“特色”更多的指向历史文化的稀有资源,而对于我国数量众多的地方高校或者其他学科领域,其特色馆藏建设与办学特色的凝练仍然是一个有待深入的问题。

第三,把高校特色馆藏建设与办学特色作为一个有机结合的问题进行研究多集中于发达地区的办学历史悠久的高校,而且这方面的研究又相对不足。例如,2007年出版的《高等学校办学特色:理论与实践》一书选录了有关高校办学特色的文章60余篇,专门的如张苏文《地方高校办学特色与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建设路径——以浙江财经学院为例》、邓小兵的《挖掘地方文献资源:打造地方高校特色馆藏——以贺州学院为例》等文。显然,这样的研究虽然着眼于地方或者一定区域,属于高校特色馆藏建设研究范畴的拓展,但是很少涉及少数民族地方高校,而对于我国西南多民族聚居区域高校,几乎是一个有待填补或逐步完善的研究空白。

第四,对于经济社会欠发达的西部、尤其是多民族聚居的西南区域,虽然近年来高校特色馆藏建设成就斐然,对办学特色的研究有所触及,但是无论是研究的面与深度都有待拓展,而把二者有机结合,进一步凝练馆藏特色,打造特色馆藏文化品牌,由此凝练专业特色、学科特色、办学特色、学校特色,至今仍然是极为欠缺的。因为该区域的高校,无论办学历史与实力,还是专业与学科建设,与发达地区相比均存在一定差距。要知道,我国西南是多民族聚居的典型区域,其历史文化多元而又丰富灿烂,几乎涉及其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科学、教育、卫生等多个方面,其文献馆藏资源的独特性、地域性、唯一性、综合性等特点,与高校学科、专业建设息息相关,这是该区域高校特色馆藏建设的丰富宝库,也是高校形成办学特色极为重要的文化资源。

猜你喜欢
特藏馆藏办学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馆藏几件残损《佚目》书画琐记
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特藏资源建设探析
博物馆的生存之道:馆藏能否变卖?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高校图书馆特藏建设工作探微
知还印馆藏印选——古印篇
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特藏发展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