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笛”古今说(三)

2020-02-21 16:15
乐器 2020年4期
关键词:北派南派装饰音

(接上期)

四、中国音乐家对横笛发展的贡献

虽然横笛发源于印度,但是古今印度横笛都是没有膜孔的。使用膜孔并且帖膜的技术是在中国完成的。目前不仅在南亚地区、中亚地区还是欧洲的横笛都是不用膜孔的。

中国对横笛的演奏创造了许多新的方法,形成了不少的流派。最主要的有三派,即:

(一)北派梆笛演奏大师

代表人物是冯子存与刘管乐。

北派梆笛演奏大师冯子存先生对内蒙古察哈尔北部地区、张宣地区的民歌以及山西梆子、二人台等民间音乐十分熟悉。可以说他的代表作品及演奏风格就是在这些民间音乐的长期熏陶下逐渐形成的。冯先生的作品热情、饱满,形象地体现了北方人和北方方言的热情、豪放等性格特征。

梆笛演奏大师刘管乐的梆笛作品及其表演风格,主要受河北冀中“老调梆子”和冀中“鼓吹乐”的影响。其特点是笛声高亢、清脆、饱满、坚实,演奏干净、利落、洒脱、朴实,具有浓郁的北方人的热情泼辣、耿直乐观的性格特征。在北派梆笛演奏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演奏技法在北派梆笛表演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演奏技法不仅在装饰性层次上是形成北派梆笛艺术风格的主要因素,甚至演奏技法在北派乐曲结构中也具有决定性的结构控制力作用。在有些作品中,演奏技法的阶段性就是乐曲结构划分的主要依据;有时,演奏技法的变化发展本身就是音乐主题的发展手法;有时,演奏技法甚至可以成为主题发展的原动力。

北派梆笛的演奏技法十分丰富多样,但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特点:

1.强调演奏力度

例如在冯子存、刘管乐的作品中就常使用剁音技法。所谓剁音就是通过扩大装饰音与骨干音之间的音程跨度,从而强调旋律力度的一种演奏技法。后来,这种技法又发展为软剁、硬剁、连剁等不同类型。又如,冯子存先生在模仿人的悲痛哭泣之声时所运用的气充音,在力度上也有较高的要求。一定的音量,是形成北派梆笛火爆风格的基本条件。

2.强调乐曲的活跃律动

例如,北派梆笛作品中常使用的花舌、飞指、吐音等演奏技法。所谓花舌,就是气流在通过口腔时使舌头快速振动,在有限时值内使笛声产生数个音头的音响效果。所谓飞指,就是演奏时,一指或数指在音孔上迅速抹动,使音响产生快速的音程变化。而所谓吐音,就是用气时,有节奏地控制气息的动与静,使音响产生连续的顿音效果。这些演奏技法对于塑造北方人无畏乐观的性格和表现欢快活跃的艺术形象都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3.强调演奏艺术的歌唱性

说到底,音乐风格的性格特征无非就是特定地域人物的特定性格和特定风俗特征的艺术体现。虽然北方人的性格是以耿直爽快、大度乐观为主,但毕竟也有柔和细致的一面。为了充分地表现这一情感,北派梆笛的演奏技法中,还大量地运用了滑、抹、揉、压等演奏技法,体现出北派梆笛刚柔相济的艺术风范。总之,可以认为,竹笛的演奏技法是北派梆笛艺术存在的关键所在。如果没有这些丰富多样的演奏技法,北派梆笛艺术就失去了独立存在的意义。

(二)南派曲笛演奏大师

代表人物是陆春龄先生与赵松庭先生。

陆春龄先生是我国南派笛艺的代表人物之一。因其精湛的演奏技艺,素有中华“魔笛”之称号。陆春龄的演奏技法在南派笛艺中具有十分典型的代表性。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1.强调气息的控制,追求优美的音色。

其具体做法是强调气沉丹田的运气方法,也就是强调在呼吸时注意发挥腹肌和腰肌的支持作用的运气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使气息的流量、流速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使竹笛具有圆润、饱满、醇厚、优美以及强而不躁、弱而不虚的音色特征。这些特征对于加强旋律的流畅感、突出音乐的歌唱性,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为了配合气息的运用,他还强调风门远近、口风紧松等演奏姿势的变化,从而使竹笛产生更多不同的音色变化,增强竹笛的艺术表现力。可以说,这种通过控制气息来控制音色和产生音色的方法,是南派笛艺技法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在对不同音色的运用上,经常使用泛音也是陆先生演奏技法的一个特色。所谓泛音,就是超出竹笛本身两个八度以外音域的超吹音。这在竹笛的演奏中一般很少使用。但正由于泛音具有音量小、音色纯净等鲜明的音色特点,因而备受陆先生的钟爱,常被他用来刻画宁静、高远的艺术意境,并成功地产生了不同寻常的艺术效果。

2.强调手指的灵巧装饰,追求旋律的华丽色彩。

陆先生在其作品中常使用赠音、打音、小颤音、指震音等装饰性演奏技法。这些技法都是以手指的灵巧运动为基本前提的。我们在欣赏他的作品时,常常感到他的音乐具有活跃、华丽、清新、流畅的艺术效果,这与上述灵巧的装饰性演奏技法的使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般而言,南派笛艺中所使用的装饰音与骨干音之间的音程跨度较小,且装饰音数量较多,密集细碎,在演奏时速度要快,不能影响骨干音的时值和骨干音所处的节拍位置,而且在音量上也要求含蓄适中,尽可能地避免发出使人感到突然的音头,以确保旋律的流畅自如。因此,装饰音的演奏在对演奏者手指的灵巧度和气息的控制能力等方面的要求都很高,难度也很大。

在这一点上,南派与北派之间的区别尤为突出。在北派技法中,同样是装饰音的剁音,不仅其装饰音与骨干音之间的音程跨度大,而且装饰音的数量也极少,力度上也大多是以“强”的方式加以处理。

总之,以陆春龄为代表的南派竹笛艺术,由于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极高的艺术品位,对于丰富和发展中国竹笛艺术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代表作品也备受众多竹笛艺术爱好者的青睐,不愧为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难得珍品。

赵松庭先生主张技巧要为音乐的内容表现服务。他说音乐技巧为表现内容服务,脱离内容表现的不能称为技巧;竹笛本身在不断发展,技巧也必须不断创新;技巧不论中、外、古、今、东、南、西、北,只要对内容表现有帮助,我们都要吸收。这也难怪他在其早期作品《早晨》中,就开始大量地使用了北派笛艺演奏技法中的剁音。

此外,赵先生还参加了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的出土发掘工作,对该地出土的四只骨哨进行了考古研究,并认为,这是七千多年前我国最早的笛箫类乐器骨笛。赵先生还对传说中流行于我国汉唐时期的玉笛(玉石制笛)、雁笛(演奏时双手呈大雁飞翔状)进行了研究复制工作,其研制的玉笛已在实践中得以运用,并受到好评。由此可见,赵松庭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竹笛表演艺术家和传播者,还是一位博古通今、极具修养的竹笛文化学家。

(三)中原横笛演奏大师

该流派的杰出代表是孔建华先生。

谈起中国竹笛艺术的流派,就常会听人说起“北有冯子存,南有陆春龄,中有孔建华”。的确,在孔建华的竹笛作品中,时常会感到黄河流域的传统音乐和长江流域的传统音乐这两大音乐传统文化的同时存在,并且,这两种不同的音乐风格总是被孔建华的作曲天才结合得天衣无缝、流畅自如。由于他对中国竹笛艺术的贡献,及其杰出的艺术才能,被人们誉为竹笛演奏艺术中原流派的杰出代表。

孔建华竹笛代表作品很多,且涉及到的创作素材范围很广,北至河南各种地方戏曲音乐和民间音乐,南至湖北戏剧音乐、各地的民间音乐甚至江南丝竹音乐都是他常用的音乐创作素材。例如他的早期作品《故乡的回忆》,其音乐素材就来自河南豫剧中的“抬花轿”和“慢二八”;后期作品《黄鹤归来》一曲是以湖北汉剧音乐为主要素材,同时也采用了一些江南丝竹音乐;而笛子独奏曲曲《江汉平原好风光》则是以天沔花鼓等荆楚地方民间音乐为创作素材等。除上述代表作外,他还有一些深受听众欢迎的笛子独奏曲曲,例如《沸腾的工地》《小河淌水》《月夜》等创作作品。

孔建华先生在竹笛的演奏技法、竹笛本身的制作及竹笛的考古研究等方面,也有突出贡献。在演奏技法方面,他不仅注意吸收南北各派的精华长处,同时也注意独立的发掘创新。例如,他把循环换气的演奏技法运用到竹笛的演奏之中,从而丰富了竹笛的音乐表现功能,扩展了竹笛的音乐表现空间。在竹笛的制作方面,也善于思考研究。例如,他创造性的在笛子上安装调音套管,使笛子随时可以对音准进行调整,克服了竹笛因气温变化导致音准难以控制的缺陷。在竹笛的理论研究方面,也颇有成就。例如,他曾参加湖北随县曾侯乙墓的出土挖掘工作,对出土乐器“篪”进行了科学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学术见解。

中国横笛演奏家还有许多,他们不仅发展了横笛的制作技艺,而且还创造了许多演奏技巧,极大地提高了横笛演奏水平,对丝绸之路上的横笛交流与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

(全文完)

猜你喜欢
北派南派装饰音
装饰音在爵士鼓演奏中的作用探析及运用策略
老高家黄酒:非遗传承 北派典范
南派戏装道具的创新特征
家班聚散:福建南派布袋戏微观察
浅谈装饰音在意大利歌曲演唱中的艺术价值
华锺彦两派兼综的词学主张及其对现代词学的贡献
钢琴装饰音发展探究
肖邦钢琴作品中装饰音的运用
——以辉煌大圆舞曲为例
竹笛曲《五梆子》的演奏阐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