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是西方传入中国并获得良好发展的乐器,目前还未见有其它乐器有超越它的迹象,有人甚至说其发展态势已经超越西方很多国家。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漫无目的地模仿、跟风,甚至作为邻里间身份与品味的符号化显现示,到近年来的钢琴购买及学琴的态度及观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变得理性多了,家长为表达自己意愿而强制孩子学习的执念也在大幅度减少。同时中国钢琴的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像海资曼、星海、珠江、长江等国产钢琴的质量也在稳步的不断提升中,为学琴家庭减少了很多负担,也为学琴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行性空间。中国钢琴曲的创作与国外经典作品的引入,为学琴在教材上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资源。中国钢琴家走向国际舞台的明星不断涌现,国外钢琴家也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深阔而不断来此演出。可以说,中国钢琴艺术从形式到内容都获得很好的发展。但是有一点发展得较为缓慢,甚至可以说尚处于起步阶段,那就是视奏能力的培养。也许有人觉得视奏能力主要受制于个人天赋影响,教育培养作用和效果较小,这可能是教育探索很少侧目于此的原因之一。其实,视奏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并且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教材缺失是视奏教学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它看似简单,但却较为复杂,并非一般钢琴教师所能胜任的。引进视奏教材是目前短平快提升的方式之一,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勇于担当这一责任,由周松选题策划、王凌责编的《钢琴视奏进阶教程》(下称《视奏》)已经发行,并辅以教师培训,从而使其发挥了应有的效用。这套教材有享有国际声誉的钢琴教育家[英]保罗·哈里斯编著,由曾留学于苏格兰皇家音乐学院的四川音乐学院教师龚益翻译,教师用书则由曾留学于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英国圣三一音乐学院的胡兰翻译。该套书装帧精美,谱面美观大方,其排版也较好地考虑到练琴用书的需要。细读该套教材,笔者觉得它不仅在开创性发展中国钢琴视奏艺术领域有所贡献,更有以下特色值得点赞。因此,于此撰文而与关心这一学科发展的钢琴人所探讨。
从结构布局上看,这套《视奏》分为8个级别,较为严格地展现视奏能力循序渐进发展的阶段性布局,每一部分分以9个课而来具体实施教学内容,内容中分别针对不同节拍、调式及演奏技巧而展开各种乐曲的视奏。此外,在前言及最后的“黄金法则”章节,教材将训练的技术点和达到的目的进行了简述,前言中对节奏、旋律的练习、予以不同级别的要求,为准备练习及开始视奏进行了宏观要求。而在“黄金法则”中,则提纲挈领地对视奏中的核心技术要点进行强调,它们也具有最后总结的意味。中间的9节课的内容,都是主要以具体的节奏音型、旋律而进行视奏的内容展示,尤其是它们之间具有明显的深化渐进的阶梯感。从中可见编撰者有着极为细致地试验,尤其是对音乐本体所具有的技术难度和演奏不同音型、旋律所内涵的难度有着明确的认识,这就使《视奏》具有鲜明的学术探研的空间。它们来自于作者长期的教学经验,也来自于音乐本体技术所应该达到的层次。
以笔者分析来看,《视奏》的学术空间有以下诸种表现:一是宏观构建的内在精准把握能力,它的节奏练习注意律动能力培养和心理节奏感觉的培养协同进行,它的旋律视奏能力培养以微小的起伏及渐变的衍展而将旋律的视奏进行难度的递增,它们还注意了量的积累好质变的预设,在准备练习中还以乐理知识为其提供前期意识,在开始视奏中注意以不同风格的节奏和曲调而进行训练,这些宏观控制的预设可知编撰者从意识到操作所做的学术思辨,将其学理内化为训练的内涵;二是微观衍变的外在形式发展能力,视奏对音乐展开意识要有提前的预判,对音型和曲调抑扬的变化要有先期的技术预留,《视奏》都以微观的布设而将训练化为细微的节奏或曲调变化之间,以渐变的幅度而展现视奏级别的显现;三是音乐材料的丰富性也是其学术空间的表现形式,不同的风格是视奏把握的关键,而越来越多的风格变化也就成为视奏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视奏》中的表情记号、速度记号、风格变化等,为其音乐材料的多变形式,而以此所做的视奏训练也就变得具体而易于实现其学术目的了。
学术空间是《视奏》中内涵性的表现形态,哈里斯正是站在学术的空间中进行能力训练的深入思考,才是其教程具有广阔的深展空间,不仅具体体现每一段视奏音乐中,还从意识、心理、观念上进行了宏构。
《视奏》在艺术整体上表现出来的风格面貌是它将视奏作为一项要求很高的艺术表现的过程,从技术的完善运用到观念的贯穿表达,既要反映音乐的技术要领,又要诠释风格与特色的音乐本质。这也渗透在每一处具体的编写抽象思维之中。
为便于分析,我将其级别化为初中高三个级别来探讨。它的初级为1~3级、中级为4~6级、高级为7~8,各为一册书。初级主要解决的是视奏中的音乐形态及其在演奏上准确表现即可,它突出的是基本能力的问题,但却将视奏的艺术旨趣视奏隐含于内;中级则发展为多样化的节拍、节奏、调式、曲调,并强调要有乐感的演奏,它突出解决的变化的适应性问题;高级中增加了边看边奏边记谱的能力训练项目,它以微小细节的表现而推进,对于厚重且复杂的织体、丰富的和声及节奏型、复合节拍及三个以上升降号的多样性等,则有着更为具体的外在形式的强调,虽然这部分的表现仍然在音乐节奏、曲调上海达不到高难度练习曲、乐曲的规格,但因它们要在视奏这一瞬间完成的弹奏状态中而来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它们的难度还是非一般的。再加上这些曲目又是作为专门视奏的训练之用,风格、样貌上更为集中地以某个技术要点为其面对的对象。所以,要想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视奏,还是有相当难度系数的,从中可见哈里斯在编撰中所透露出来的教材艺术品格。
《视奏》紧紧抓住钢琴艺术的特点,从颗粒性的表现和形态变化的准确应对上切入,并以形态的变化而推演其不断深化,而它始终贯彻其中的意识流的培养,如以“今天天气很好”等而潜在地缓解视奏中的紧张心理,其目的还在于音乐语言的理解对于难度的解决所起的作用。在演奏初始阶段,教程还有意地让练习者进行各种调式及节奏形态的片段性视奏,这都是编撰者熟知钢琴演奏的技术特点。进而在如《双人探戈》对复调性线条及其节奏的表现上、《弄臣》对长短音型的对比呈现上,《俄罗斯之冬》的和声色彩的感悟中,等等。《视奏》在每一个局部都做了钢琴艺术特点的挖掘和集中显现。围绕视奏训练的技术要点,从培养人的客观实际出发,如《暮色降临》《沙皇之殿》中的混合拍子的律动变换,《慵懒的日子》《睡莲》中的和声色彩与旋律织体之间的关系变化,《香港半岛酒店下午茶》《诙谐曲》中的断连节奏音型的左右手转换等,这些都是视奏训练中的紧要技术难点,它们如果在视奏的瞬间解决好,将会达到乐曲应有的水准,是教程艺术品格的具体显现。
个性特色是教材也要关注之点,虽然有人觉得是教材不是艺术个性表现的载体,但如果它能以内涵特色而加以显现的话,从外在音乐体裁到内在的音乐题材,从节奏、织体到韵律、形态的丰富,都是教材所应有的特色所在,也是它有别于同类的立足优势所在,《视奏》就在上述表现方面有其特色。下面拟作简析。
首先是以体裁为基础而将视奏所应达到的、应对音乐多样化的表现之需。《视奏》从一级开始到最后的八级,它始终关注每一种音乐形式固有的音乐特点而发展钢琴视奏的特色,如第八级的《疯狂》《斯拉夫舞曲》,基于舞曲体裁所要求的节奏音型律动规律的特点,《视奏》以左右手间的转换而突显这种律动的视奏能力训练,从而以灵动的音型而展现视奏的应急弹奏能力及其相应的音乐表现的快速反应能力,最终实现演奏的能力培养。而《夜曲》《午后香颂》则以大的线条突显为体裁特色,《视奏》以连线的长短布局而表现这样体裁的音乐特点。在体裁形式的表现中,《视奏》还抓住节奏、韵律在这些外在形式上的特点,从而实现视奏技术的外化和艺术特色的显现。
其次是以题材为内化的依据,从而展开音乐情感的表现之需,《视奏》始终紧抓音乐需要表现的情感这一环节,从不同音乐题材及其形态的特点表现出发,从具体的、微观的音乐中进行挖掘,如第七级的《嬉戏》《挽歌》都是短小动机发展而成的音乐题材,《视奏》以动机多样化发展为契机,将视奏中的断连及和声的烘托,处以微观细腻进行的处理,从而实现情感的显现,将视奏的要求转换为教材内涵特色的显现。
再次是以教师与学生用书的区划,尤其是增加的教师用书,为展现视奏的内涵,进而更好地挖掘视奏的教学效果而做了特色探索。《视奏》再给老师的建议中指出,教师要在上课时注意效率,在更短的时间里去开发学生的演奏能力及乐感,最终还要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要培养他们主动学习的能动性。所以,教师用书在辅助学生发展中突出了内涵式的衍展,以内在的要求而深入视奏训练的学理,以针对性的指导而完善视奏是可以教习的话题。
正如编者哈里斯所预想,追求体系完善、层次分明、引人入胜的实用训练之法,以循序渐进、逐步深入的方式,《视奏》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而内化其潜意识训练与发展,由内而外地展现视奏所需的音乐流畅性演奏,从而实现视奏艺术的音乐本体外化和技术能力训练。这些是这套《视奏》不同于同类教材的特色之处,也是前辈经验对于后学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