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为新中国诞生所作的贡献

2020-02-21 09:26
社会科学辑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新政协宋庆龄

张 皓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发生的三大历史性事件” 之一,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之一。①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8 年12 月19 日,第2 版。 另外两大历史性事件、两大里程碑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以及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进。无数仁人志士为之努力奋斗,付出了多少艰辛。 其中,宋庆龄作为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夫人,作出了独特的贡献,其友人爱泼斯坦指出:宋庆龄的北上“不止是她个人的事情,而是反映了中国革命中两条洪流的汇合——一条是由孙中山所发起并在晚年改变了导向的,另一条则是由共产党领导的,它代表了革命的继续高涨并走向胜利和社会主义新阶段” 〔1〕。 学界探讨了中共中央邀请宋庆龄北上情况②参见周大计:《宋庆龄1949 年北上参加新政协会议的经过——解读新披露的毛泽东、周恩来相关电报和批语》,《党的文献》2009 年第 2 期;朱玖琳:《中共邀请宋庆龄北上揭秘》,《世纪》2009 年第3 期;刘扬:《促成宋庆龄 1949 年北上的四封信》,《纵横》2013 年第 1 期。,以及她决定北上参加新政协的经过①参见康彦新、史进平:《宋庆龄在 1949 年》,《文史精华》2007 年第 3 期;杨东晓:《1949:宋庆龄先生北上记》,《兰台内外》2009 年第6 期;秦立海:《1949 年宋庆龄北上参加新政协会议始末》,《党史天地》2009 年第9 期。,笔者曾分析她北上的心路历程②参见张皓、叶维维:《北上:新中国成立前宋庆龄的心路历程》,《党的文献》2011 年第5 期。,但是对于她在1949 年整个一年中为新中国诞生所作的贡献,对于她北上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何以代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辛亥革命的汇合,缺乏探讨。 因此,本文下面加以分析。

一、拒绝组阁

宋庆龄在1949 年明确的政治立场,可从1946年6 月国民党军发动全面内战时谈起。 是时,她一方面发表反内战的声明,指出:“中美反动派互相鼓励,为中国此次内战扩大发展的主因,他们妄想借此引起美苏战争,而后能最后摧残中国共产党。” 〔2〕另一方面,她表明不参加国民党任何政治活动。 针对国民党宣传机关散布她将在广州“竞选” 国民大会代表的谣言,她9 月16 日发表声明:“此种传闻完全不确。 我并无任何从事政治运动以图参加 (蒋)政府的意图。 此外,我想这种消息是从广州发出来的,而我在广州既不是‘代表’,也不是正式居民。” 〔3〕

基于宋庆龄这一政治态度,国民党政府对她进行了防范。 1948 年 5 月 1 日,中共发出“五一号召”,提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这得到极大的响应。 《华商报》 指出:许多民主人士“都急切地希望知道自己究竟能对新政协需要什么样的贡献?新政协究竟对他们又怎样的要求?” 国民党政府也采取措施,“黄炎培已被暂行监视,罗隆基态度沉默,孙夫人据说已被请去南京暂住” 〔4〕。 可见,此时蒋介石就担心宋庆龄北上。

随着两个中国命运大决战从酝酿到展开,国民党内有人提出同中共和谈,由宋庆龄协调或主持。 6 月 28 日,“民众” 张孟冰呈文蒋介石表示:“愿前往沪上先访宋庆龄先生等商讨进行,期在斡旋大局,共策万全。” 〔5〕蒋介石拒绝,认为宋庆龄站到中共一边,7 月 31 日“反省” 道:“匪虽假借革命名义,仍不敢揭树其革命政府旗帜,成立假政府,并且假托孙宋庆龄名义推为其主席,尤藉本党叛徒冯玉祥及其毛泽东并列为副主席。”〔6〕这说明,蒋介石此时关注着中共是否筹组新中国政府,宋庆龄在其中的地位怎样。

随着国民党军决战失败和国民党政局变化,宋庆龄将出山的传言四起。 1949 年1 月 9 日,著名外交家颜惠庆听说她“将为政府首脑” 〔7〕,《泰晤士报》 称她将被推举为“临时总统” 〔8〕,《自由论坛报》 说她将出任“总统”。 由于传言太多,她领导的中国福利基金委员会发表声明,指出“所传孙夫人将出任政府要职的消息,毫无根据”〔9〕,指出“任何有关渠本人将在政府中担任或负责职务之报道,纯系毫无根据” 〔10〕。 她宣布,她“正贡献其全部时间与精力于中国福利基金会之救济工作,与上海儿童福利工作”,“并无余力顾问他事” 〔11〕。上海英文报刊登载了她的声明:“所有她在中国政府里担任什么官职或承担什么责任的谣传,都是毫无根据的。” 美国驻上海总领事卡波特 (Cabot)一直关注这一切,报告美国政府:“根据孙夫人身边的人传出的消息,我们有理由相信报纸的报道是正确的。” 〔12〕

1 月21 日李宗仁出任代总统,张治中建议:“先行改组政府再谈和”,如能“请到孙夫人任行政院长” ,“一定可以一新耳目,振奋人心”,虽然这“只是一种主观上的幻想” 〔13〕。 但是李宗仁深以为然,认为:“这批人一向对我都十分友善,毫无芥蒂存在。 所以他们如果能转而支持我的话,我就可以推动第三方面人士,对中共增加压力,庶几使中共不致毫无顾忌,而将此毫无意义的内战进行到底。”〔14〕他非常重视宋庆龄的地位,其心腹顾问甘介侯称:宋庆龄“为人慈祥诚挚,故人望隆著,全国敬爱”,“如能由孙夫人出面指导协助,则对和平之获致,可有决定性之影响” 〔15〕。 1月22 日,李宗仁致函宋庆龄:蒋介石已经“决然引退”,他“以基于个人对国家之责任,不得不出而勉维现局”。 由于“内战频年,人民痛苦万状,弥战谋和,已成为全国一致之呼声”,他“决循民意,尽其最大之努力”。 由于“兹事体大”,希望宋庆龄“出为领导,共策进行,俾和平得以早日实现”,要求“即日命驾莅京,使获随时承教” 〔16〕。中共中央得知:李宗仁准备到上海“亲请孙夫人、张澜、黄炎培、李济深等来京” 〔17〕。

1 月23 日,甘介侯携带李宗仁的信函到沪拜见宋庆龄。 1 月24 日,宋庆龄虽然“两周来患血压过高,谢绝宾客”,但是“特破例接见” 〔18〕而详谈“一小时以上”。 甘介侯称:“孙夫人之一贯主张,多年来迄未稍变。” 她对李宗仁及其他人士“谋求和平的努力,非常同情”,但是“对李代总统之盛意,表示感谢”。 她嘱咐甘介侯将其意见转达李宗仁:“她主张和平因为解救人民的痛苦;她希望孙总理手创的三民主义真正实现,如此才能保障永久的和平。” 〔19〕卡波特报告美国政府:“甘介侯拜访了孙逸仙夫人,转交了李宗仁要求帮助的信函,但是她拒绝了充当官方调停人的邀请。”〔20〕除甘介侯外,张治中、邵力子1 月25 日也到沪“拟进谒孙夫人”,但是因宋庆龄“血压突然增高” 而作罢。 是日晚,邵力子“对记者阐明其来沪任务系与各有关人士交换对和谈问题意见,决非负有‘邀请’ 任务” 〔21〕。 合众社电称:“孙夫人再入政界事,一般认为殊为渺茫,盖不久以前,孙夫人曾告合众社称,在任何情形之下,渠绝不接受中国任何政府之任何职位。”〔22〕

李宗仁于1 月31 日亲自到沪拜访宋庆龄,“对和谈问题商谈甚久” 〔23〕。 大概由于美国政府授意请求宋庆龄出面,李宗仁对卡波特强调拜访了宋庆龄。 〔24〕卡波特报告美国政府:“李宗仁企图取得宋庆龄在某种程度上赞同和谈,以加强对和平讨价还价的砝码。”〔25〕《泰晤士报》 驻沪通讯员亦称:李宗仁拜访宋庆龄是寻求支持和谈。 〔26〕无论是请求她出任行政院长还是只寻求支持和谈,目的都是要求她协调或主持和谈。 但是,李宗仁身边人士称:“孙夫人健康仍欠佳,且连日此间气候恶劣,恐短期间甚少晋京可能。” 〔27〕中共中央关注着这一切,得报:“邵张在沪活动,似未达其分化之目的。 中央社也说:孙夫人以高血压,拒绝接见”;李宗仁“飞沪,再次拉拢民主人士及孙夫人”,亦“毫无结果” 〔28〕。

为什么宋庆龄拒绝李宗仁的请求呢?

其一,舆论认为国共之间不可能以和平谈判解决问题,因此宋庆龄不会出面。 《新闻报》 1 月28 日称:香港政界权威人士“不信共产党与国民党今后举行之谈判能成立协议,并结束内战”。 他们认为“欲借谈判所得之协议,以解决中国内战,系不可能之事,因为一方面共产党采取不妥协之态度,要求敌人作完全而无条件投降,而另一方面显然将尽力使其剩余军队免被摧毁”。 该报进而认为:“李宗仁派甘介侯邀请宋庆龄北上和谈,有可能宋庆龄看到了此时的和平是不可能实现的,共产党方面不可能组建联合政府,国民党方面不可能接受八项条件。” 〔29〕

其二,英国驻华使节发现,宋庆龄在中国革命发生重大转折之时不可能出面协调和谈,而是支持中国共产党。 该使节2 月初向英国政府汇报了与翁文灏的谈话:翁文灏强调,除非宋庆龄出面领导,胡适、蒋廷黻等人丝毫无望组织反共战线。 英国使节询问翁文灏等人是否与宋庆龄接触,翁文灏回答“准备在联合政府中与中国共产党合作的领导人,在以某种公开方式表明自己的立场后,委派代表同宋庆龄联系” 〔30〕。

可见,宋庆龄在对甘介侯的谈话中清楚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即主张和平,实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她清楚桂系的企图,对李宗仁指出:“我曾经明白表示过,在国民党未实行孙中山先生三大政策以前,我绝不参与这个党的任何活动。” 〔31〕

此外,宋庆龄认识到“一个新的、紧急的阶段”,就是从旧中国走向新中国的到来。 她在2 月17 日致古巴华侨民主同盟函中呼吁行动起来:“再一次保卫我们的祖国!” 她列举了正在从事的医务、儿童福利、文化、药品生产、实验农场五个方面的计划,指出:“这个计划是为了适应过渡时期的迫切需要,同时也为了下一阶段的计划做好准备。 我们感到和平的潜在可能性并认识到中国人民建设新命运的时刻已临近了。” 这五方面中有两个最为显著:其一,医务。 包括8 所国际和平医院总院及40 所分院、7 所白求恩医科学校,“全都设于华北”;药品生产,指“华北制药厂和合作社在华北地区尽可能做到药品自给” 〔32〕。 其二,儿童福利,主要是“三毛乐园运动”。《申报》报道:“‘三毛乐园运动’,在今天还是个新兴的名词,但是我预测,不久以后,它将脍炙人口。 因为画家张乐平手下的三毛,是现实的,生龙活虎似的散布在全上海,甚至全中国阴暗的角落里。孙夫人主持之下的儿童福利工作,就是以三毛为对象的慈幼工作。 目前设立在胶州路等穷苦地区里,计有儿童福利站三个单位。 受惠的难童计二万三千余人,包括卖报的,拾垃圾的,推桥头的,以及要饭的小叫花子。” 〔33〕显然,宋庆龄在努力为解放区医疗事业作贡献,努力解救上海难童,这是她为迎接新中国诞生作出的具体贡献。 她指出:“当和平重新回到我们祖国时,我们大家一定要更努力地工作并做出许多牺牲,为我们长期受难的人民带来幸福。” 〔34〕

前面已经指出,自“五一号召” 发出后,宋庆龄是否北上的问题提出来了。 美国在华使节和情报人员千方百计了解她的动向,卡波特1 月3日报告:民盟人士叶笃义称,“中共对于宋庆龄加入政府,虽然她的态度并不完全是真心实意,但是由于她在宋氏家族里具有特殊的地位而表示欢迎”。 宋庆龄身边人说她“并不想担任什么政治职务,她的志向是从事慈善事业。 她因此多次拒绝了中共发出到解放区参加中共政权的邀请” 〔35〕。这份报告有失偏颇。 毛泽东、周恩来1 月19 日致电宋庆龄,关心她的安全,指出“中国革命胜利的形势已使反动派濒临死亡的末日”,孙中山遗志“迄今始告实现”,因此计划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希望她“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 〔36〕。当时,宋庆龄几个月来“健康状况特别坏”,“一星期有几次不能工作” 〔37〕。 2 月 20 日,她回复:虽然因病“不克即时成行”,但是“我的精神是永远跟随着你们的事业。 我深信,在你们英勇、智慧的领导下,这一章历史——那是早已开始了,不幸于二十三年前被阻——将于最近将来光荣的完成” 〔38〕。 3 月 12 日,她在致海外友人函中指出:“一个新的中国就要建立起来了。” 〔39〕

从上述看出,宋庆龄反对针对中共的内战。在蒋介石下野后、桂系求和之时,她拒绝李宗仁提出的出任行政院长的邀请,拒绝出面协调或主持与中共的和谈。 有人认为她拒绝之因在于她认为国共和谈不可能成功,实际上是她认识到从旧中国向新中国过渡的时期到了。 她主张恢复和平,实现孙中山三民主义。 同时,她认为北上到解放区的时机并不成熟。 为了迎接新中国的诞生,她力所能及地为解放区作点贡献,解救难童。

二、迎接上海解放

随着国共北平和谈的举行、破裂及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蒋介石设法破坏和谈,将嫡系军队20 万部署上海,造成“气氛非常紧张”。 宋庆龄指出“我们正经历着一个非常困难的时期”,批评“有些人预见到结果,极力想法避免它”,指出“历史选择了这一耗费的、痛苦的方式,人们所能做的只是希望这种局面不要拖得太长” 〔40〕。卡波特报告美国政府:“随着共产党逼进上海,许多孙逸仙夫人熟识的左派人士要求她保护他们的事业。” 〔41〕宋庆龄设法使上海和平地交到人民手中,蒋介石指责她“被共党、民盟份子所利用”,推颜惠庆等人“为主和代表,运动 ‘上海中立’与 ‘国军撤退’” 〔42〕。 颜惠庆等人安排代市长赵祖康与中共代表见面协商移交手续。 〔43〕

上海战役爆发前,宋庆龄面临着被“邀请”赴美的压力。 她对美国友人耿丽淑 (Talitha Gerlach)指出:“我最近几个月确实被一些访美邀请所烦扰不堪。 坦诚地说。 我承认现在非常需要人人都对美国人民说清楚美国正在进行战争准备,并且为了世界和平的利益要制止这种战争准备工作。 但即使在遥远的将来我仍绝对不可能离开中国,不能接受任何类似的热诚邀请。” 她坚定地强调:“我必须留在中国而把你们一切可能作出的努力都用在中国福利呼吁会和其他有关项目上。” 〔44〕

上海战役展开期间,宋庆龄承受着被“请”到香港的压力,甚至连生命也处于危险境地。 卡波特报告美国政府:“蒋介石通过其子蒋经国和军统特务头子指导对上海采取剧烈的秘密恐怖活动:派遣特别行动队处理逃跑者和反叛者;对于被怀疑赞同和平接管上海的学生、左派人士、居民和商人进行恐怖镇压,大批逮捕、枪杀、驱逐、威吓。 即使是孙逸仙夫人,也处于某种被威胁逮捕之下。” 〔45〕在上海即将解放时,“蒋介石很可能把孙逸仙夫人列入著名的亲共人物中,打算在共产党占领上海之前强迫他们到香港”〔46〕。 因此,颜惠庆疑问:“孙夫人已离开了吗?” 〔47〕但是,她“坚定地抵抗蒋介石的压力”,强调“避免卷入政治,仅仅致力于上海的慈善事业” 〔48〕。

总之,“国民党对宋庆龄监视得很严”,周恩来担心她会被“强行带走” 〔49〕。 在这种处境下,宋庆龄十分小心。 例如,她3 月28 日对耿丽淑指出:为其祝寿之类做法都会使“处境十分为难”,因此“不要突出任何与我个人有关的事”〔50〕。 尽管艰难,但是她充满信心,4 月25 日她致电海外友人指出:“目前在上海大家都非常兴奋,相信不久和平将降临中国” 〔51〕,“至于国内之种种不合理状态,势不能永远存在,胜利终归民主,必无疑义” 〔52〕。中共非常关心她的安全,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副主任邓颖超公开警告:如果“国民党特务分子在上海解放的前夜,对孙夫人有任何的危害,全国妇女绝对不能饶恕他们” 〔53〕。 上海解放后,周恩来致函宋庆龄:“今幸解放迅速,先生从此永脱险境,诚人民之大喜,私心亦为之大慰。” 〔54〕

随着上海解放,宋庆龄北上问题提上日程。上海解放前夕,李济深、何香凝等人致电当时担任民革名誉主席的宋庆龄“来平指导工作” 〔55〕。上海解放后,上海市长陈毅登门拜访,何香凝、蔡畅、邓颖超、李德全、许广平等人电慰宋庆龄:“我们曾被迫分隔两地,共同为自由民主奋斗,我们对你的进退与怀念,无时或已,现在上海已为人民所有,全国解放即将来到,我们共同的希望不久即可完全实现。”〔56〕宋庆龄复电:“上海解放,全国解放可期,自当竭尽驽钝,为国效力。 只以病躯急需疗养,暂缓北上。” 〔57〕卡波特注意到:“共产党占领上海后,陈毅就去拜访孙夫人,这是他的第一次官方拜访。 接着,她接到三封6 月6日电报,分别来自包括周恩来夫人、冯玉祥夫人在内的全中国妇女联合会领袖、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李济深和民盟领袖。 他们都祝贺她上海解放和共同的 ‘自由与民主’ 目的的实现,对她表示崇高敬意,希望能够在北平见到她。 她的回答是接受祝贺,但是目前因病不能离沪到华北。” 〔58〕

中共中央派邓颖超6 月25 日抵沪迎请宋庆龄北上。 上海解放时,解放军“由于不熟习情况,致对孙寓所及孙中山故屋发生几次误会”,宋庆龄幼弟宋子安私产“已为人民政府接收”。 中共中央指示上海市委恰当处理、解释和道歉。 〔59〕卡波特报告美国政府:“邓颖超到上海拜访孙夫人,对外解释为探视病情,但是有两个可靠报告表明是说服孙夫人到北平参加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会议。” 他还称:宋庆龄“坚决反对到北平的提议”,但是她的“压力不断增加” 〔60〕。 事实上,宋庆龄“很兴奋”,在邓颖超抵沪当晚“即约谈” 〔61〕,7 月 11日再次交谈,协商两个问题。

其一,北上时间。 6 月 30 日,宋庆龄“同意赴北平,但只拟在北平住半月到一个月即返沪”,“行期大约定在七月十日以后”。 7 月9 日,中共中央指示邓颖超:宋庆龄“最怕热,如七月中旬北上正好避暑 (北平甚凉爽),即使八月初南返,八月中仍可由史良伴其北来”,因为“新政协须八月半后方能开”。 宋庆龄表示:“此次赴北平不能久留”,因为须在 8 月 6 日前回沪为姨母祝寿,“如果七月去北平,八月六日前赶回上海,然后再赴北平参加新政协,往返匆促”,“病体很难支持”。因此,“为了能出席新政治协商会议,赴北平行期以八月为宜”。 于是,商定“将行期推至八月六号以后”。 随之,由于“新政协会期定在九月上旬”,周恩来提出“行期在八月半后甚好”,邓颖超对宋庆龄具体提出8 月20 日以后,宋庆龄提出8 月底有事而“必须赶回上海”。 周恩来8 月6 日致电邓颖超:“新政协须九月上旬始能开会,孙夫人以迟至八月下旬或九月五日以前来平为好。 孙说八月底有事,恐系推辞,请与史良 (已去沪)分别推动,仍以能到期参加新政协会议为好,但可说明为减少疲劳,可不必天天到会。” 〔62〕

宋庆龄何时北上,与新中国何时诞生密切相关,这有三次时间改变。 第一次,在 6 月 12 日给斯大林的通报中,毛泽东指出:“政府将在8 月成立,而民主人士要和我们一起在6—7 月份召开协商会议,政府成立的筹备工作 (十分紧张)。” 〔63〕按此,宋庆龄决定7 月10 日后北上,住半个月到一个月,参加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 第二次,因8月成立的条件不具备,中共中央“决定在今年八月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并成立联合政府” 〔64〕。因此,宋庆龄提出8 月赴平。 第三次,由于国民党政府逃到广州,如果未解放广州就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事实上造成两个政权对峙局面。 因此,中共中央决定9 月上旬召开新政协会议,在成立新中国的同时解放广州,蒋介石亦认识到“联合政府定于十月一日成立,是其必欲于九月内侵占广州为第一目标” 〔65〕。 于是,宋庆龄同意周恩来提出的于8 月下旬至9 月5 日之间择日北上。

其二,北上目的。 毛泽东、周恩来先后致函宋庆龄北上共商建国大计。 民主人士史良力主宋庆龄“应参加新政协”,建议“即使因病体不能天天到会,亦应至平参加开幕”,宋庆龄“为之动容”。 史良认为她“参加新政协是可以做到的”。邓颖超希望她“一定来平”,报告中共中央:“如孙夫人坚持此次暂不来平,则在我返平前,是否将请其参加政协及政府事,征其同意。” 中共中央指示邓颖超:对宋庆龄“直说请其参加新政协,至参加政府事可候孙到平后再说” 〔66〕。 宋庆龄不仅同意参加新政协会议,而且同意参加中央人民政府。 她在6 月回复贝特兰6 月25 日的来函中指出:中央人民政府将在十月份成立。 〔67〕

美国驻沪总领事卡波特、领事麦克洛夫 (Mc-Conaughy)一直关注上述协商。 卡波特报告美国政府:中共“认为取得宋庆龄积极认可他们的革命是很重要的,其原因不仅仅是孙逸仙夫人是孙博士的遗孀 (因此,可以象征性地再次确认孙中山宣布 ‘赞同’ 共产主义原则和亲苏政策),还在于她是凭个人能力受到普遍欢迎的慈善家。 此外,她作为宋氏姐妹之一,她同国民党的四大家族有着事实上的血缘关系。 如果能取得她的支持,中国革命的真正价值得到极大的提高,得到令人钦佩的展示”。 因此,“中共坚持而努力地劝说孙逸仙夫人”,“虽然不会贸然对孙夫人采取粗略方式强迫她服从,但是会采取稳定的友好压力”。 她“对中共革命事业的支持,超越了对她家族的忠诚”,“她不参加政治的意志逐渐削弱,她不久就会到北方去” 〔68〕。 麦克洛夫则强调美国情报显示“孙夫人屈服于共产党的压力,决定到北平”,又称“过去许多年来,孙夫人的心情从未有过象这次北上前夕糟糕,她对人吐露说,她的家常来共产党同志,常常开各种会议,她感觉到家不再是自己的家” 〔69〕。 尽管如此,美国政府注意到中共极为重视宋庆龄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与象征,认识到中共中央邀请她北上的重大意义,她支持革命事业而决定北上。

正是在6 月30 日决定北上这日晚上,宋庆龄出席中共中央华东局、上海市委邀请各界代表举行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28 周年大会。 这是她在上海解放后公众场合的第一次露面。 她发表祝词阐述对中国革命胜利意义的认识:其一,中国人民即将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全胜利。 中国人民“解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地政策的束缚”,“铲除了封建主义”。 这是中国大地上的新光明,中国人民获得了民主和自由。 这是“一个最伟大的时期”,是“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里程碑”。 其二,中国人民开始走上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这是我们祖国建设和前进的动力,我们的旗帜是 ‘生产’,更多的生产。” 其三,中国革命鼓舞了全世界反对帝国主义殖民统治体系的解放斗争。 中国革命胜利的高潮“荡漾到每一个口岸”,各国人民运动风起云涌,中国人民同他们团结起来“加强这勇敢的战斗”。 其四,中国人民拥有自己的军队和领袖。 人民解放军英勇无敌,纪律无双,“他们的心同老百姓的心在一起”;中国共产党是“诞生在上海,生长在江西丛山里,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艰难困苦的路程上百炼成钢,在乡村的泥土里成熟的领袖” 〔70〕。

这样,宋庆龄阐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对于中国和世界的意义,指出中国要从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指出革命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奋斗的革命历程。 她“表示拥护中共领导,以充分信心与决心,为发展生产,为建设新中国而努力” 〔71〕。

接着在7 月7 日,宋庆龄出席上海市各界纪念中国全面抗战爆发12 周年纪念大会,这是她一周以来的第二次公开露面。 她阐述七七事变的两大意义:其一,历史意义。 七七事变既“标记着中国人民所遭受的侵略之一”,也“改变了那一时期的整个国际阵线的面目”。 尽管日本帝国主义“疯狂的轰炸和海军用大炮来掩护进攻”,但是每一个爱国的中国人为了保卫民族独立,奋起抵抗,准备牺牲,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其二,现实意义。 中国人民“第一次有了真正的人民的军队”,而“已经处在一种更其不可征服的地位”,中国革命的胜利“动摇了帝国主义者在中国、在亚洲统治的基础”,帝国主义的统治体系“正在崩溃中”。 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形成了一个警告”,“向企图阻止我们巨大的民主浪潮的帝国主义者提出严重警告”,“向虚妄地制造国际战争烟幕并且威胁人民民主力量的和平愿望的反动派提出严重警告”:“滚开吧! 否则你们将同归于尽。” 这就是说,帝国主义休想再任意欺凌中国人民。 这样,宋庆龄专门阐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 于此,她提出了人民的三民主义,宣布:“我们中国人民很有自信地瞻望我们国家的一个光荣的未来,在那时,人民的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将要一并地辉煌地实现。” 〔72〕显然,人民的三民主义,即新民主主义。

宋庆龄的演讲引起美国政府的关注。 卡波特报告说:“7 月1 日,她参加了庆祝共产党成立的集会。 在大会上,她受到特别的尊荣,发表了欢呼共产党领导的演说。 考虑到她生病,演说是由周恩来夫人代为宣读的。 7 月7 日,她又参加了纪念七七事变的集会,她的演说由周夫人宣读,警告帝国主义 ‘滚出中国’。” 美国政府特别怀疑她对美国的态度,卡波特称:“孙夫人的一个亲密美国朋友说,他怀疑第二个演说不是由她而是他人起草的。” 〔73〕

综上,身处上海的宋庆龄认识到在新中国即将到来之际她尚需渡过一个困难时期,因此她坚决抵住被“邀请” 到美国或香港的压力。 邓颖超到沪同她协商北上时间与目的。 她虽然有所犹豫,但是随着新政协会议召开时间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安排之确定而决定北上。 之所以如此,根本原因在于她认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辛亥革命的继续和发展,中国人民走上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道路,从而提出了人民的三民主义。 正因为如此,她北上意义重大。

三、加入人民政府

宋庆龄在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副主席邓颖超、廖仲恺女儿廖梦醒、上海市军管会交际处处长管易文的陪同下,8 月26 日自沪出发,8 月28 日16时抵平。 她曾提出“事前不要通知任何人,也不要有人到车站迎接”,邓颖超估计她的一些知己朋友如周恩来、何香凝“肯定要到车站迎接” 〔74〕。中共中央极为重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林伯渠、董必武和民主人士李济深、何香凝、沈钧儒等50 余人到车站欢迎。 〔75〕美国驻北平总领事克拉布 (Clubb)报告美国政府:“毛泽东虽然患病很重,但是8 月28 日到火车站迎接孙逸仙夫

人。” 〔76〕

宋庆龄到北平后,参加协商成立新中国。 她以何身份参加新政协会议极为重要,中共中央指示邓颖超征求她的意见。 如果由单位推选为新政协代表,宋庆龄为民革中央名誉主席,自然由民革推选。 但是,从长远来说,她作为国民党缔造者孙中山的夫人,不宜再担任名誉主席。 因此,邓颖超指出“孙夫人因身体不佳,不能参加任何团体的业务,也不愿参加任何团体,只愿以个人旁听的资格列席新政协会议”,提议“由特别邀请单位推选宋为代表” 〔77〕,宋庆龄最终作为“特别邀请人士” 参加。 9 月21 日,新政协一届会议开幕,她为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 9 月27 日,会议讨论通过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以及国都、国旗、国歌和年号,她为大会执行主席之一。 10 月1 日下午,她出席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会议决定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会议又决定向各外国政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78〕。 这样,她参与了新中国缔造的重大会议。

宋庆龄担任何职,关系到政府体制问题,《泰晤士报》 曾预测她将被选举为新政协会议主席,因为她与左派人士的联系密切。 〔79〕早在 2 月6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与苏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的谈话中就讨论了此问题。 毛泽东提出设置“以主席为首的主席团”,“主席团主席由孙逸仙的遗孀宋庆龄来担任”,她完全支持中国共产党,“在人民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周恩来担任总理,毛泽东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的职务,以主席团成员的身份参加政府”。 任弼时认为:“主席团主席还是由毛泽东担任为好。” 周恩来肯定了宋庆龄与中共的关系,指出她:“从来没有泄漏过从他们那里了解的共产党的秘密,尤其当时是她把共产国际的钱款转交给中国共产党的。” 不过,他赞同任弼时的意见,认为:“如果毛泽东不当主席团的主席,人民不会理解。” 他提出:“如果宋庆龄当主席团主席,毛泽东应该当总理。” 〔80〕6 月15 日新政协筹备委员会成立后,决定中央人民政府实行主席、副主席制,政务院实行总理制,刘少奇7 月4 日在给斯大林通报中指出:“中央政府准备以毛泽东同志为主席,周恩来同志为内阁总理。” 〔81〕这表明,宋庆龄 6 月 30 日决定北上时已知道并赞同这一政府体制的设置。

9 月30 日,新政协一届会议选出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主席、副主席候选名单“经过各单位的协商”,“由全体代表用无记名联记投票的方法选举” 〔82〕。 英国政府认为,新中国政府具有联合性质,6 名副主席中中共人士3 名,其他人士 3 名。 〔83〕

在蒋介石等看来,宋庆龄入府的“罪” 莫大焉。 李宗仁以“中华民国代总统” 名义指责新中国的成立和毛泽东等人当选主席、副主席,是“强奸民意、出卖国家之狂妄举动”,是“对我国家人民之一种侮蔑与迫害” 〔84〕。 台湾大学校长傅斯年宣称,从6 名副主席名单中“可以充分看到毛泽东是怎样处心积虑的来巩固他自己的地位”,对宋庆龄参加新中国政府“极表惋惜”,批评她“情感压倒理智”,“她在她宋家的环境中不满现状是对的;然而,因此竟跟着共产党走,可就不对了” 〔85〕。 10 月 2 日的 《中央日报》 介绍了 5名副主席的身份,唯独未介绍宋庆龄。 〔86〕10 月4 日,《中央日报》 登载 《纽约时报》 的评论称:在三个“无权无势” 的副主席中,“是不快乐的宋庆龄”〔87〕。 《纽约时报》 则称:“自孙中山去世后,宋庆龄寻求组织与领导对国民党、国民政府的极左反对派。 在国民党1949 年从中国大陆逃跑时,宋庆龄留在北京。 一些国民党人称她为 ‘叛徒’,另一些国民党人说她是一只无意、悲惨的 ‘发光笼子里的小鸟’,被共产党利用,苦于年龄变大、政治上天真。” 〔88〕蒋介石指责:“总理在天之灵必为之不安,国贼家逆,其罪甚于共匪,痛心极矣。” 〔89〕10 月 6 日,他指示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郑彦棻,“惩处参加伪政协伪政府之叛党变节党员”,包括宋庆龄、张治中、李济深等在内共33名“永远开除党籍” 〔90〕。

可见,宋庆龄参加新中国政府要顶住什么样的压力,需要什么样的革命精神。 事实上,国民党的指责毫无道理。 对于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中国诞生前担任美国驻华大使的司徒雷登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第一个实行其主义的政党,而国民党虽有宏伟的主义却不曾奉行” 〔91〕,中共“是全心全意致力于人民事业的,它是真正希望促进中国的民主事业,希望中国在各民族的大家庭中获得一个真正独立而强有力的地位” 〔92〕。 蒋介石也承认国民党“已经失败” 〔93〕,其原因在于国民党“丧失了民族传统的精神和德性” 〔94〕。 这些说明,宋庆龄加入新中国政府,体现了她与蒋介石革命与反革命之争。

宋庆龄之所以毅然成为蒋介石眼中的“国贼家逆”,在于她是中共革命事业的“忠实支持者之一” 〔95〕,在于她认为中共实行了孙中山三民主义。 她强调要实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这是她为新中国缔造作出的理论贡献。

在新政协一届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指出:“一百多年以来,我们的先人以不屈不挠的斗争反对内外压迫者,从来没有停止过,其中包括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内。 我们的先人指示我们,叫我们完成他们的遗志。 我们现在是这样做了。” 〔96〕这强调了“孙中山革命理想的真正继承者是中共而非国民党”〔97〕,新中国的诞生是完成辛亥革命的必然结果。

宋庆龄也强调这一意义。 会议开幕前,她在9月12 日致华莱士电中阐述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之民族主义。 华莱士曾任美国副总统,“因为主张和平和国际友谊与合作” 而“退出杜鲁门政府”。 宋庆龄指出:就中国来说,“中国人民必须响应孙中山的号召,争取完全的独立,铲除殖民地制度,埋葬封建主义”。 就世界来说,要建设大同世界,要和华莱士及世界进步人士“共同努力,直到世界各处都获得自由,教育和文化取得他应有的地位,每一间茅舍都改建成舒适的住屋,大地的产品很容易可以买到,工厂的收获相当于所付出的劳动。每个家庭由生到死都能得到免费的医药,每个人不问种族、肤色、信仰和居住地域,都能平等地获得他的必需品” 〔98〕。

在会议开幕式上,宋庆龄进一步指出新中国的诞生是中共实行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成果。 其一,民族主义。 宋庆龄指出,就中国人民来说,新中国的诞生“是一个历史的跃进,一个建设的巨力”,自此“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动力,中国的人民在前进,在革命的动力中前进”。 就世界人民来说,新中国的诞生改变了世界形势和“历史的均衡”,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的力量结合起来“比之帝国主义的庞大军事力量,要大过无数倍”;这种力量是“未来世界安全的核心”,“反动势力如果挑起第三次世界大战,唯一结果,就是他们本身的灭亡”。 她号召:“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和平与富强的新中国,和全世界的人民联合起来,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 〔99〕

其二,民权主义。 宋庆龄指出:“今天参加这个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就包括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少数民族,国外华侨,以及民主进步人士的代表。 在中国历史上,这是第一次有这样一个广大代表性的人民的集会,形成一个真正的统一战线,以执行共同纲领,和组织一个真正的人民民主政府。” 文化教育工作者“在社会中的地位已经整个改变了”,他们“不会再受迫害和剥削了”,他们“和人民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100〕。

其三,民生主义。 宋庆龄指出,孙中山提出了“耕者有其田” 的政策,中共在农村正确地实行,农民担负起“中国革命第一阶段的担子”。 新中国的成立使革命的主力“从农民移向工人”,中国走上由农业国变工业国的道路,“我们正在把孙中山先生所草拟的中国工业化的计划骨干,给与具体的内容”。 对于有人质疑中共“在农村中所能做到的,未必能在城市中做到”,她以工业心脏上海为例指出:中共采取有效步骤使上海“苏醒起来,恢复它的活力”,新解放的上海从“贪污腐化的中心,已经转变成生产的支柱”;上海市军管会对于12 年来“使人民受尽痛苦的可怕的通货膨胀问题,已经加以有效的解决”,“新发行的货币,获得了人民的信任” 〔101〕。

总之,宋庆龄指出新中国的诞生“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共“是唯一拥有人民大众力量的政党”,三民主义的实现“因此得到了最可靠的保证” 〔102〕。 她强调新中国的成立“在我们的历史上和世界历史上,目前都是一个伟大的时代” 〔103〕,她“坚信全体人民一致团结,共同奋斗,人民新中国一定建设成功” 〔104〕。 宋庆龄亦指出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这次我们是义无反顾。 最高领导强而有力,并且他们正在尽快培养一批年轻的领导人。 现在我们知道,多少年来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就要成为现实,尽管在前进的道路上还有很多障碍需要克服。” 〔105〕

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来说,宋庆龄强调新中国要“与苏联更紧密的合作” 〔106〕。

鉴于对苏关系的重要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民主人士决定共同发起成立中苏友好协会,周恩来希望宋庆龄“领衔发起,以资号召” 〔107〕,宋庆龄欣然同意。 7 月16 日,由宋庆龄、刘少奇、周恩来等领衔的698 名发起人大会召开。 大会宣告成立中苏友好协会筹备委员会,由宋庆龄任主任。 发起书说:“中苏友好协会的任务是建立和巩固中苏两国间的文化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关系”,“是学习苏联国家建设方面的经验,利用苏联科技成就,巩固两国间的友谊” 〔108〕。

新中国诞生前,宋庆龄9 月6 日在中苏友好协会总会筹备委员会上指出:其一,新中国只能“一边倒”。 孙中山临终时遗言“要我们和中国唯一的友人苏联亲密合作”。 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中国现在能够“从事建设与复兴的工作,建立一个人民文化与社会进步的新世界,和我们伟大的盟友苏联人民作为同志,携手并进”。 其二,中苏两国“共同谋取和平与团结”。 所谓大西洋公约和太平洋同盟是美国在“冷酷的上层外交界的活动”,它企图“以一个军力上经济上强大的政府来强逼弱国接受它的命令”,破坏世界和平。 中苏友谊则“以广大人民为基础”,“清除第二次世界大战留下的创伤”,两国合作“是和平与民主胜利的有力保证” 〔109〕,制止新的世界大战。

新中国诞生后,宋庆龄在10 月5 日中苏友好协会成立大会开幕词中进一步阐述联苏政策。

其一,十月革命对于中国革命的指导意义,苏联对于中国的友谊和援助。 宋庆龄引用孙中山的话指出:“自从有了俄国革命,世界人类便生出一个大希望。” 这个大希望,“今天终于在我们的祖国有了光辉灿烂的发展了”,十月革命“使我们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获得了新的生命,使我们确定了依靠工农群众的正确方向”。 进而,她列举了十月革命以来苏联给予中国人民的友谊和帮助,指出苏联在新中国成立第二天就承认人民政府,强调:“在我们三十年来对内外敌人的艰苦斗争中,整个世界上只有苏联是我们中国人民的永远不渝的朋友”,“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对保障世界和平作了重大的贡献,但是这胜利,是和苏联对我们的援助永远分不开的” 〔110〕。

其二,新中国必须“一边倒”。 宋庆龄指出:“中国人民已经从三十年的革命经验中,认识了毛泽东主席所指示的和苏联及各新民主国家站在一起的真理。” 她引用孙中山临终时给苏共中央书中所说,指出“在全世界被压迫者求解放的斗争中,这两个同盟者必须手携手地走向胜利”,要使中国革命的胜利“扩大到全世界被压迫的人民都获得自由解放,那么我们今天就必须更紧密地和苏联团结起来,加强争取人民民主和持久和平的力量”。 她强调:“‘有了俄国革命,世界人类便生出一个大希望’,现在,有了中国人民革命的胜利,和中苏两大国家的人民的团结合作,全人类解放的希望就更加接近实现了。” 她号召:“让我们更紧密地携手吧。 让我们更坚决地斗争吧。 我们的力量是无比的伟大。 全世界破晓的时候,已经在眼前了。” 〔111〕

这样,宋庆龄“以三十年来中国革命的历史和今天的事实说明苏联是中国人民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最好的先生和朋友” 〔112〕,新中国必须实行“一边倒” 的政策。 10 月31 日,她致电斯大林指出:新中国的成立,建立在孙中山和毛泽东对十月革命是“人类希望的开始” 理解的基础之上。 〔113〕11月5 日,她又致电指出:“和孙中山一样,我们认为十月革命是人类希望底诞生。 孙中山和毛主席了解,只有苏联是真正渴望中国人民获得解放的。我们现在的胜利,就是基于这样的认识。 孙中山所梦寐以求的中苏两大民族底紧密合作,现在成为事实了。” 〔114〕

从上述可看出,宋庆龄加入人民政府等于公开同她的家族决裂,变成蒋介石眼中的“国贼家逆”。她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勇气和精神,在于她认为中共“执行革命任务,获得了中国人民的完全信任和合作”,“辛亥革命所追求的目标,终于在今天实现了” 〔115〕,三民主义得以实现。 她还认为,根据孙中山临终遗嘱,新中国要实行联苏政策,这样将三大政策与“一边倒” 外交政策联系起来了。

总之,宋庆龄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杰出贡献。 一开始,她反对国民党军发动内战。 在国民党统治即将崩溃之际,她拒绝出任行政院长协调或主持国民党的求和。 在国共和谈破裂后,她顶住各种压力,坚决留在上海迎接解放。 随着新政协会议召开时间和新中国成立日期的确定,她北上加入人民政府。 在这个过程中,她以人民的三民主义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意义,指出中共实行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这样,新民主主义革命和辛亥革命汇合起来。 这是她参加缔造新中国的思想基础,也是她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的理论贡献。

对这一切,国民党和反共的美国舆论指责她“竟然仍含糊不清地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这种宣传是她的伟大的丈夫——中国的革命之父孙先生于一九二四年八月二十四日所扬弃的”,即所谓孙中山认为“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学说,不是社会进化的规范,也不是历史的决定因素”。 指责中国共产党利用宋庆龄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欺骗中国人,并欺骗美国人,即中共的革命是一九一一年中国革命的支流,而不是一九一七年俄国革命的支流” 〔116〕。 宋庆龄则指出:新中国成立大典“是一个非常庄严的典礼”,诞生了“具有历史性的政府”。“由于中国共产党和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的正确领导和真正革命精神所获得的杰出成就”,“孙中山的努力终于结了果实,而且这果实显得这样美丽”,中华民族走上了伟大复兴的道路,人人都“要献出他的每一分力量,来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功” 〔117〕。

猜你喜欢
新政协宋庆龄
宋庆龄
养女眼中的宋庆龄
陈漫远参加新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前夕
宋庆龄党龄只有15天
筹备新政协期间的李维汉
多党合作在旧政协和新政协中的比较研究
白色恐怖下的宋庆龄
宋庆龄与养女
属虎未必出生于1890年
哪些党派团体无缘新政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