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静 暖
“文明” 一词最早可追溯到我国先贤文化瑰宝《易经》 的“明夷” 卦。“彖曰:明入地中,明夷。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文王以之。” 文明意味着火光、日光、温暖、希望和光明前景。 依此逻辑,海洋生态文明是人类依靠海洋,从中获得福祉、实现持久生存和发展的光明愿景。“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是古人最朴实的海洋生态文明思想。 习近平吸收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结合蓝色经济实践,形成了新时代海洋生态文明思想。 2013 年7 月30 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中研讨会上,他正式提出了海洋生态文明概念。 习近平指出:“21 世纪是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的时期,海洋在国家经济发展格局和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地位更加突出,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更加显著,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地位也明显上升。” 〔1〕要“坚持陆海统筹,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要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纳入海洋开发总布局之中,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科学合理利用海洋资源,维护海洋自然再生产能力” 〔2〕。
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概念提出后,学者们一度从海洋强国战略、陆海统筹等角度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但迄今为止,尚缺乏从经济学角度的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我国蓝色经济的指导作用。 因而,以经济学为视角,深入系统地研究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思想,发掘其完整逻辑,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本土化,实现海洋强国战略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海洋生产力,是在批判传统生产力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人海和谐生产力,对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生产力,被定义为人类征服自然与改造自然的能力,其本质属性是人定胜天,凸显人与自然的对抗性、人对自然的凌驾性与征服性。人定胜天的生产力认知,催生粗暴对待自然、掠夺自然的生产方式与消费方式,造成生态问题。
1969 年,15 岁的习近平作为知青插队到陕西延安地区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 七年的农村经济实践,深刻感受了黄土地的生态变迁。 黄土高原作为人类文明发祥地,原本水土丰美,在传统生产力思想影响下,毁林开荒、围湖种田、过度耕垦,最终变成了秃山瘠土的贫困之地。 同样,围海造田、竭泽而渔,导致富海变穷海。 人对自然的凌驾,最终招致自然对人的凌驾。 纠正人的错误观念,革除生产力旧疾,赋予生产力新内涵,是走向生态文明的理论选择。 习近平提出:“建设生态文明,首先要从改变自然、征服自然转向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 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不要试图征服老天爷。 ”〔3〕“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4〕从征服自然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从而形成了习近平人海和谐的海洋生产力思想。 人海和谐的海洋生产力,指的是人类在尊重海洋、顺应海洋、保护海洋的前提下,从海洋中获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能力。
习近平的人海和谐生产力思想,来自于他对海洋生产力源泉的深刻认识。 海洋生产力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皆直接或间接来自于海洋。 首先,海洋是劳动者的孕育地。 地质生物学表明,地球早期生命是存在于海洋深处的单细胞生物。 在海洋运动、生物进化下,简单生物逐渐进化到复杂生物,从厌氧生物进化到有氧生物,从海洋走向陆地,完成了人类的进化过程。海洋是食物仓,为劳动者的生存提供生活资料。马克思指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 〔5〕习近平用诗一般的语言总结道:“海洋孕育了生命、联通了世界、促进了发展。” 〔6〕其次,海洋是劳动对象的仓库。 未经人类参与就存在的海洋产品,如可燃冰、金属结核、海洋原油、海洋动植物等;经过人类加工的海洋产品,如海洋医药原料、海盐、海洋石油产品、海洋渔产品等,都属于劳动对象。海洋是劳动对象的大仓库。 最后,海洋生产力中的劳动资料,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海洋,是劳动者发掘或合并海洋资源的结果。 海洋中的铁、镍、锌、铜、多金属结核等金属矿藏,石油、可燃冰、海盐等非金属矿藏,经过化学提炼,成为劳动资料。 习近平的生产力海洋源泉观,凸显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即自然界是一切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第一源泉,以及未开发的海洋资源与生态环境都是潜在的生产力。
保护和发展生产力,是经济系统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保障。 习近平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关于一切生产力都归结为自然力 (界)的观点,表述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7〕就海洋生产力的第一主体和决定因素——劳动者(人)而言,其自身的生产与再生产,受到生态环境的制约。 污浊的空气、不健康的海产品影响劳动者在生产中体力脑力的恢复、甚至降低劳动能力、影响后代的孕育。 资料显示,PM2.5 影响人的心肺、血管、中枢神经,易造成哮喘、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胎儿大脑发育迟缓等疾病。 〔8〕海洋污染导致的海产品重金属超标,携带寄生虫、病菌,会损伤劳动者的肝肾、神经系统和泌尿系统。 因误食带有赤潮毒素的海产品而中毒死亡的人数不断增加。 〔9〕为了保障劳动者的生产与再生产能力,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会议集中学习时强调,要集中力量优先解决PM2.5、饮用水、土壤、重金属、化学品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深刻阐释“你善待坏境,环境是友好的;你污染环境,环境总有一天会翻脸,会毫不留情地报复你”〔10〕的经济学逻辑。 在蓝色经济实践中,我们只有树立人海和谐观,保护和改善海洋生态,合理利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夯实生产力基础,才有望实现海洋强国建设目标。
习近平的海洋生产要素有偿使用思想,包括海洋生态的基本要素属性、海洋生态要素的系统性及把海洋生态纳入分配体系有偿使用等内容,有益于解决海洋生态外部性问题。
马克思在考察劳动过程生产要素投入时指出,“如果完全抽象地来考察劳动过程,那么,可以说,最初出现的只有两个因素——人和自然(劳动和劳动的自然物质)” 〔11〕。 人与自然是两大基本生产要素。 对于基本要素,罗杰·珀曼认为:“一旦该类要素投入量为零时,无论其他要素投入量多少,产出均为零。” 〔12〕据此考察原始捕捞过程,投入的基本要素是劳动者与海洋 (自然)。 海洋,在经济学中统称为土地 (蓝色国土)。 蓝色国土包括海洋生态与海洋不可再生资源。 习近平继承了马克思的生态思想,指出:“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最基础的条件,是我国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 〔13〕充分表达了海洋生态是蓝色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具有不可替代性和“短板效应”。 中国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300 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所蕴含的生态环境资源,是我国蓝色经济发展最难获得、最难替代的生产要素,不能滥用,更不能掠夺性使用,必须可持续地开发利用。
《易经》 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与文明基石,内容极其丰富。 先贤们早在几千年前就将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融合成生态经济系统,明晰生态要素之间相生相伴的关系,揭示天地人的运行规律。习近平读易经并从中汲取生态文明精粹,用金木水火土,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来阐释生态系统内部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依存、相生相克的关系。“山水林天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形象地讲,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14〕海洋生态系统是由海洋生物与非生物通过能量流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 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水、海岛、海洋空间、海底矿藏、海景等要素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休戚与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在海洋资源开发中,如果盲目采矿,肆意排放,就会造成海水污染、海底地震,导致珊瑚、鱼类等生物多样性锐减,海水净化能力下降,影响海洋生态要素的有效供给。 因而,要有系统观,一种要素的使用,必须考虑可能带来的负外部性。 在生态修复上,要综合考虑,不能就水医水,就鱼治鱼,而要综合治理。
生态要素有效供给不足的经济原因是什么?海水、生物多样性等“各种不费资本分文的自然力,也可以作为要素以或大或小的效能并入生产过程”〔15〕。 生态环境参与生产但不参与分配,是问题的根源。 习近平以水为例,指出:“把水当成是服从于增长的无价源泉,只考虑增长,不考虑水约束,没有认识到水是生态要素。” 〔16〕只有变无价为有价、变无偿为有偿,才能有效解决生态要素外部性问题。 习近平在 《之江新语》 中谈到,改革开放经济的高速增长,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近岸海域海水受到污染,赤潮频发。 如同借钱做生意,钱赚了,债欠了。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生态欠债,要用真金白银来还债。” 〔17〕进而指出了破解之路:海洋生态必须有偿使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海洋基本生产要素已扩展到劳动、蓝色国土、资本和企业家才能四要素。 蓝色国土,从分配角度,仅包括容易确权的部分资源,如岛礁、矿藏等,不包括海洋生态,如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空间、海水等。 海洋生态要素,属于公权要素,要实现有偿使用,就需要将其作为基本要素纳入生产体系,成为继劳动、蓝色国土、资本和企业家才能之后的第五要素,确定其分配地位,支付对等的生产性服务费 (税)。 一方面,该费用可以弥补生态耗损,使之尽快恢复自然力;另一方面,海洋生态服务费,进入成本核算,能起到约束企业、节约使用海洋生态要素的作用。
由此,海洋企业生产函数变为:
Q 为海洋产品产量,L 为劳动;N 为蓝色土地;K 为资本,E 为企业家才能,O 为海洋生态。
对应的总成本函数为:
其中 TC 为企业总成本,W 为工资;RN为地租、RK为利息、RE为利润;TO为海洋生态服务费(税)。
习近平的海洋财富思想包括海洋财富的生态内涵、海洋财富的源泉和海洋财富的生态福祉等内容,为提高生态福祉指明了方向。
从经济学角度,财富的本质是物品满足人们需要的自然属性,即使用价值或效用。 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视域下的海洋财富,是符合生态环保要求、具有使用价值的海产品。 新时代海洋财富,不仅要有一般意义上的使用价值,更强调生态属性。 习近平用碧海蓝天、洁净沙滩和安全放心的海产品,表达海洋财富的生态内涵。 一是生态环保的自然财富,包括海洋生态环境本身和未凝结人类劳动的海洋产品,如碧海蓝天、洁净的沙滩、未受污染的野生鱼类等。 马克思指出,“一个物可以是使用价值而不是价值。 在这个物不是以劳动为中介而对人有用的情况下就是这样,例如,空气、处女地、天然草地、野生林等” 〔18〕。 岛礁满足人们居住需求;海洋鱼类满足人们食物需求;一海、一浪、一沙滩满足人们赏心悦目的精神需求。 二是安全生态的人工财富,即凝结人类劳动,符合生态要求的海洋产品。 《2018 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 显示,我国海洋财富总体呈增加态势。 海洋生产总值达83415 亿元,较上年增加了6.7%。 其中滨海旅游增加值16078 亿元,比上年增长8.3%;海洋医药增加值达413 亿元,比上年增长9.6%;海洋渔业增加值4801 亿元,比上年下降 0.2%。①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2018 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2019 年 4 月 11 日,http://gi.mnr.gov.cn/201904/t20190411_2404774.html,2019 年 12 月 30 日。从中看到,从旅游角度,海洋作为自然财富其增加值为16078 亿元。 随着海洋污染的加剧,人们对海产品安全的忧虑加深。 习近平敏锐地洞察到,新时代人们对产品供给的最大关切是吃得安心、吃得放心。 因而,必须解决海洋污染问题,“要让人民群众吃上绿色、安全、放心的海产品,享受碧海蓝天、洁净沙滩” 〔19〕。 寥寥数语,表达了习近平对海洋财富中生态安全的关切,深化了海洋财富的生态内涵,也为海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方向。
财富的源泉是什么? 威廉·配第于17 世纪做出了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的论断,提出了财富源泉二元论。 马克思补充配第的观点,提出了财富源泉一元论——生态环境是财富的第一源泉:“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的源泉。” 〔20〕并进一步论证,没有感性的外部世界,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 这里的自然界,包括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 习近平继承马克思财富源泉思想,结合多年的蓝色经济实践,提出了“青山绿水、碧海蓝天是海南最强的优势和最大的本钱,是一笔既买不来也借不到的宝贵财富,必须倍加珍惜、精心呵护” 〔21〕,提出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的观点。 一方面说明海洋生态的自然财富属性,增添了自然财富的内容。 另一方面阐释了绿水青山能变成金山银山的财富源泉思想。 如果把生态财富用价值衡量,我国近岸海域每年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为1.07 万亿元,为我国4.3 亿人口提供了高品质的生态产品。 〔22〕地质科学也证明海洋生态是自然财富的唯一源泉。如海洋石油,是大量生物、动植物遗骸在缺氧条件下逐渐分解,埋在海底沉积岩层里,经过漫长的高压和地热烘烤形成的。 海洋生态,还是人工财富不可或缺的源泉。 船舶航行,必须借助海水的浮力。 海洋石油制品的本质是打上人类烙印的自然财富,人类劳动改变的只是物质的形式。
保护生态,提高海洋财富生态福祉,是习近平海洋财富思想的重要内容。
海洋财富,通常用海洋生产总值来衡量,即海洋GOP。 随着我国蓝色经济的发展,海洋GOP不断增加,人们从总量上享受了更多的海洋财富。然而,由于传统的生产方式没有彻底改变,海洋GOP 单位能耗、污染物排放量居高不下,海洋GOP 缺少生态内涵。 导致人们对财富的生态属性更加敏感,生态在幸福指数中的地位不断凸显。习近平敏锐地看到,人们对财富总量的增长没有异议,但对长期呼吸污浊的空气、吃有污染的产品、喝不干净的水意见大,对生态环境不满意。于是提出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23〕的海洋财富生态福祉理论。 所谓海洋财富生态福祉,也叫生态效用,是人们拥有含有生态属性的海洋财富获得的满足感或幸福感。 生态效用,有正效用和负效用之分,与财富的生态品质正相关。 海洋生态环境越好,人们幸福感就越高,生态福祉越高。 习近平的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的论断,充分表达了海洋财富的生态福祉观。 党的十八大,习近平在治国理政中深切感受到,人们对清新空气、美丽的岛礁、蓝天白云、洁净的沙滩等海洋生态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于是提出“既要 GDP,又要绿色 GDP” 〔24〕的主张。 从海洋生态环境角度,现有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GDP 核算没有扣减环境污染的代价和环境保护的投资支出,夸大了海洋财富总量。 〔25〕设计海洋绿色GDP 核算体系势在必行,一是严重污染的海洋产品限制计入GDP;二是进行生态环境损耗、生态保护投资的价值评估,设计扣除项,对海洋生态污染损害、环境保护投资支出予以扣减。 从而减少黑色GDP,提高海洋财富生态内涵,增加海洋财富生态福祉。
习近平海洋生态危机思想,包括海洋生态危机的经济学内涵、海洋生态危机的传导、自然力递减与生态裂缝等内容,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生态危机思想。
从经济学角度,海洋生态危机是指人类过度利用海洋,触发海洋自然力递减规律,出现海水污染、海洋生物多样性减少、海洋灾害频发,进而导致经济贫困,严重者将引发滞胀型经济危机,甚至引爆经济社会不可持续性总危机。 海洋生态危机表面上是生态问题,实则是经济问题。 蓝色经济的不科学发展,损耗海洋生态、污染海洋环境,引发海洋生态危机。 海洋生态危机又会抑制蓝色经济发展,引发经济危机,形成恶性循环。
首先,生态危机导致经济 (生态)贫困。 习近平海洋生态危机思想的形成,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他在七年知青岁月中对陆地生态危机的观察与思考。 当时的黄土高原植被稀疏、土壤涵养能力下降、水土严重流失。 缺粮、缺柴、缺菜是陕北农村的普遍现象。 口粮够半年,春节一过妇女孩子外出讨饭勉强生活。 〔26〕习近平深深体会到,生态危机的归宿是经济贫困。
其次,持续的海洋生态危机会引发蓝色经济危机。 改革开放后,习近平先后在福建、浙江、上海等海洋大省和地区主政,直面海洋生态危机问题。 宁德、罗源湾、闽江口、泉州湾和厦门沿海近岸海域发生的中重度污染,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 21 世纪,习近平作为国家主席,从宏观角度审视我国蓝色国土,深切感受到南海、渤海、东海与黄海生态问题对我国蓝色经济发展构成的巨大挑战。 虽然经过治理和保护,海洋生态状况有所好转,但现状依然不容乐观。 2018 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态公报显示,所检测的河口、海湾、滩涂湿地、珊瑚礁、红树林和海草床等海洋生态系统中,处于健康、亚健康和不健康的海洋生态系统分别占23.8%、71.4%和4.8%。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2018 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态公报》,2019 年5 月29 日,http://www.mee.gov.cn/hjzl/shj/jagb/,2020 年 2 月 27 日。海洋生态危机,如不遏制会引发滞胀型经济危机。 为此,习近平发出生态衰则文明衰的疾呼。
马克思著名的“生态裂缝” 理论,即“大土地所有制……在社会的以及由生活的自然规律决定的物质变换的过程中造成了一个无法弥补的裂缝,于是就造成了地力的浪费……使土地日益贫瘠”〔27〕,这揭示了:一旦生态耗损大于生态补偿,用养失调,就会导致生态危机。 习近平基于生态裂缝理论,以水为例,对生态危机的传导效应做了生动的描述:“全国绝大部分水资源涵养在山区丘陵和高原,如果破坏了山、砍光了林,就破坏了水,破坏了地,山变成了秃山,水变成了洪水,泥沙俱下,地就变成了没有养分的不毛之地,水土流失、沟壑纵横。” 〔28〕透支地力,土壤退化,最终制约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引发危机。
图1 海洋生态危机传导机制图
海洋生态危机的传导机理亦如陆地生态危机,如图1 所示。 其一,为了当前经济利益,把海洋生态当成免费要素,不加节制地向海洋排放、掠夺性捕捞、肆意围海造地等过度利用海洋,超越海洋生态承载力;生态消耗大于补偿,造成用养之间的“生态裂缝”。 其二,海洋生态补偿裂缝长期得不到修补,导致海洋自然力递减,引发海水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等海洋生态危机。 其三,海洋生态危机,削弱了海洋生产力的能动作用;造成海洋生产要素有效供给不足;造成了海洋财富的源泉枯竭。 三重力量作用的结果,导致生态贫困。 海洋生态危机持续加重,则会引发海洋企业生产成本上升、海洋产品供给不足、物价上涨的滞胀型经济危机。 最后,如果生态危机不加遏制的话,就会引爆蓝色经济不可持续性总危机。为此,习近平提出“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全力遏制海洋生态不断恶化趋势,让我国海洋生态环境有一个明显改观” 〔29〕的战略主张,旨在避免小危机酿成大危机,降低传导效应。
习近平用“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 等词句描述自然力递减规律。 海洋自然力递减指的是由于人们过度利用海洋,超过其承载阈值,导致海洋正向自然力服务功能下降、灾害自然力增加,从而减损经济福祉的现象。 他多次强调,不要试图征服老天爷,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是抗拒不了的规律。 海洋自然力递减,按照是否可修复,分为可逆性递减和不可逆性递减。 可逆性递减对应的是海洋生态轻度危机,后者则对应的是重度危机。
保护海洋生态、跨期利用海洋资源,促进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方向与目标。 习近平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思想,具有全球化视角,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我们共同的未来》 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 其核心是人口、资源与环境的有机统一。 习近平的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思想,强调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的代际公平性、海洋资源的跨期利用性和发展的全球共同性。
第一,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良好的生态环境、充足的自然资源,是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 近年来,我国蓝色经济发展较快,2014 年到2018 年海洋生产总值分别是6.07 万亿元、6.55 万亿元、6.97 万亿元、7.67 万亿元、8.34万亿元。 但占GDP 的比重不高,且有下降趋势,分别是 9.5%、9.5%、9.4%、9.4%、9.3%。②根据《2018 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整理而得。长期以来,我国海洋生产总值的增长,靠消耗资源环境获得,使“我国近海生态环境不容乐观,海洋污染、海洋灾害等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这个问题解决不好,不仅会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且会影响社会稳定” 〔31〕。 习近平多次在不同场合疾呼,我国已经陷入生态危机,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难以承载高消耗、粗放型发展模式了,必须走环境友好之路,保障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第二,生态资源环境利用的代际公平性。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代际公平,即在资源使用上,不仅要考虑当代人,还要给后代人留下发展所需要的资源。 习近平继承马克思的“好家长” 理论,为了防止盲目发展,污染环境,给后人留下沉重负担,强调指出:“中国高度重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持续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碧海蓝天。” 〔32〕他多次提出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关爱海洋,要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些自然遗产。 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子孙后代,必须共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有序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留下永续造福人类的“蓝色银行”。
第三,海洋资源的跨期利用性。 习近平传承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生态文明智慧,引用古人的观点,充分表达了海洋生态资源跨期利用的思想,如“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竭泽而渔,岂不获得? 而来年无鱼”〔33〕。强调对海洋资源的利用要有度,要有跨期意识,确定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贴现率,合理配置海洋资源。 习近平在福建、浙江、上海工作期间,设计海洋资源优化配置机制,利用闽东山海资源丰富、良港优势,发展远洋捕捞、近岸滩涂养殖,促进了区域海洋资源的跨期利用。
第四,发展的全球共同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海洋产业全球化分工协作日益密切,海洋生态要素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海洋治理更加需要多国合作,人类面临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问题。 基于此,习近平向联合国承诺,中国全面参与海洋治理,积极落实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目标。 同时,习近平于2013 年和2019 年分别发出了共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倡议,旨在促进人类蓝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海上互联互通,有利于促进海洋资源的全球化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增进海洋福祉。
“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的保障。” 〔34〕目前,我国尚无专门的海洋生态文明制度设计。 海洋生态环境,属于公共物品,具有明显的非排他性和非竞用性。 如果缺少制度约束,“公地的悲剧” 在所难免。 针对我国海洋环境问题,需要进行顶层制度设计,包括入海污染总量控制制度、海洋生态补偿和生态损害赔偿制度、完善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 通过海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能促进海洋生态保护与损害修复,保护与发展海洋生产力、增加海洋生产要素有效供给、增加海洋生态福祉、促进蓝色经济的绿色化转型。
第一,制定海洋生态红线制度。 自然力递减,可分为可持续承载区、中度递减区、严重递减区、危险区、危险断裂区。 对应的生态预警点分别是绿灯、黄灯、橘灯、红灯和黑灯预警。 海洋生态红线,是海洋自然力递减处于危险区、红灯预警状态。 一旦逾越,经济会出现断崖式下降,不可持续发展总危机爆发。 就我国大面积缺水问题,习近平提出我国水安全已经亮起了红灯,构成了生存之危、民族存续之危。 要保护海洋生态,精心研究和论证生态红线范围。 按照海洋生态功能区划线,不同的生态功能区,生态损耗程度不同,明确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区域。 对于海洋生态敏感区、脆弱区划定并严守红线,绝不可逾越。
第二,海洋生态补偿和生态损害赔偿制度。习近平指出:“要加快建立海洋生态补偿制度和生态损害赔偿制度,开展海洋修复工程,推荐海洋自然保护区建设,完善海洋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 〔35〕如前所述,只有把海洋生态保护作为生产的一个环节,接入产业链,确立财富分配地位,实行有偿使用,才能实现生态补偿。 要不断完善海洋生态使用税制度,对于海洋工程如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在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我国蓝色国土上,向海洋排放大气污染物、水污染物和固体废物、机舱水、油泥等设计更严厉的税制。
第三,海洋产业的低碳、循环制度。 改变生产方式实现海洋产业的绿色转型,需要设计合理的低碳、循环制度。 习近平提出要走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 要坚持不懈推进节能减排和保护生态环境,不仅要有立竿见影的措施,更要有可持续的制度安排。 这里的节能减排,既涉及低碳经济,也与循环经济的目标一致。 从限制碳排放角度制定相应制度,如征收碳税,是有效保持海水温度,避免海平面持续升高的有力措施。 而实施循环经济制度,则通过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的3R 机制,促使海洋产业从源头处减少投入,从末端促使垃圾资源化,减少排放,恢复海洋自净能力,提高蓝色经济发展空间。
海洋命运共同体内涵深刻,包括海洋安全、海洋文化、海洋生态保护等方面内容。 针对公海海洋环境中出现的海平面上升、海洋污染、海洋生物多样性锐减等问题,海洋命运共同体概念的提出凸显了习近平对海洋生态联保、联防与联治的国际意义,有利于促进全球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一,树立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 如果说一国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的海水、海洋空间、海底、海洋生物多样性等属于国内公权要素的话,公海的海洋生态环境,则属于国际公权要素。 对于海洋国际公权要素,由于使用的广泛性,海水的流动性和开放性,其外部性更大。 公海的生态危机还会波及各国国内海洋生态,危机一旦发生,谁也不能独善其身。 因而,习近平指出,唯有各国人民携手合作,有效应对海洋污染、生物保护等全球性环境问题,才有望实现联合国2030 年可持续发展目标。①习近平于2019 年4 月28 日在2019 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2019 年4 月28 日,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9/content_5389308.htm.,2020 年 2 月 27 日。因而,树立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有助于促进多国联手实施海洋生态保护与补偿,促进海洋国际公权要素的跨期优化配置。
第二,构建国际海洋碳交易市场,减少气候变化。 温室气体排放、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是世界海洋生态遭遇的严峻问题。 我国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国家,承诺在2030 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 〔36〕是我国实现碳减排目标的重要出路。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每年从大气吸收CO2约20 亿吨,占全球每年CO2排放量的1/3 左右。 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碳汇资源得天独厚。 中国南海是中国最大的海,海域面积200 万平方公里,2018 年4 月,习近平在海南办经济特区30 周年讲话中提出,海南应建立碳交易市场。 凝聚科学家、社会学家的智慧,建立海洋碳汇标准体系,形成碳汇交易规则,推进海洋碳汇标准的实用化和国际化,尽快构建国际海洋碳汇交易市场。 以海洋命运共同体为契机,鼓励多国参与减排,有利于发挥海洋碳汇功能、减少海洋灾害。
第三,国际海洋生态保护技术共享机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海洋生态保护涉及红树林、珊瑚礁、滨海湿地、海岛、海湾、入海河口、珍稀和濒危海洋生物天然集中分布区、海洋自然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的保护与生态修复,技术复杂。我国在海洋治理方面,科技水平不高,对蓝色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 针对这个问题,习近平2013年7 月30 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突破制约蓝色经济发展和海洋生态保护的科技瓶颈。 要在深水、绿色、安全的海洋高技术领域取得突破。 美国、日本等蓝色经济发达国家,在生态保护、海洋灾害预警等方面有着全球领先的技术优势,科技对蓝色经济的贡献率达到50%—60%。 借助海洋命运共同体平台,建立海洋生态技术共享机制,鼓励多国提供智慧,共享科技成果,是有效保护全球海洋生态、促进全球蓝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