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光明报》的传播特点及其对新政协运动的贡献

2022-05-30 04:18赵博翀
新闻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新政协传播特点解放战争

【内容提要】解放战争时期,《光明报》宣传革命形势、揭露弊政、声援民主运动,集中传播新民主主义理论,展开对错误观念的话语斗争。《光明报》以鲜明的政治立场,拥护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发展乃至新政协会议的顺利召开都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因此,《光明报》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关于该报的相关研究亦可为当代党报党刊的发展提供视角与经验。

【关键词】《光明报》解放战争 传播特点 统一战线 新政协

《光明报》由中国民主同盟于1941年9月18日创办于香港,是近代重要政论类报刊。作为民盟机关刊物,《光明报》在文化界、教育界以及广大爱国知识分子中有很大影响,是民主党派的重要舆论阵地,在中国新闻史上具有一定地位。解放战争时期,《光明报》以推翻国民政府为目标,接受共产党领导,着力传播新民主主义理论,推动统一战线的发展。该报以犀利的文字在文化战场上对国民党当局进行沉重打击。在此期间,《光明報》以旬刊和半月刊的形式,先后出版了“新一号”至“新二十二号”、新一卷至新三卷,共58期。

目前学界关于近代报刊的研究并不鲜见,但对《光明报》相关专题的探究尚存挖掘空间。缘此,本文以《光明报》为考察对象,着重探讨解放战争时期《光明报》的政治态度、传播特点,以及在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光明报》对新政协运动的影响和作用。

一、从中立到左倾:《光明报》的创办与政治态度

抗日战争中后期,中国人民对于国家统一和建立民主政府的诉求不断扩大,部分知识分子已意识到,恢复主权,结束党制,是中国统一的正确途径。在此背景下,由六个政治团体组成的民主政团同盟(即民盟)随之成立,拟出版《光明报》用以政治宣传。“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当局强化新闻舆论控制,对进步新闻事业更采取高压姿态,内地创建政论性质报刊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民盟中央决定委派梁漱溟飞赴海外,于香港建立传播阵地,宣传民盟政治主张。1941年9月18日,《光明报》正式出版,并发出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对时局主张纲领》,宣布民盟成立。

《光明报》在创办之初,采取中立的政治立场,即“任何方面不取敌对态度,而窃愿附事诤友之义,贡其诤言。”①为了协调民盟内部各派别关系,《光明报》在创刊之初与各派别协商签订出版公约,明确其政治立场。该报主张团结民众、抵抗侵略、建立民主联合政府。该报曾言:“对内以诚恳的态度,体察国内需要,祈求团结,鼓励民治,协助抗建大业之进展。”②此外,该报还另设副刊专门讨论中国问题,积极探寻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

1946年,国民党当局推翻政协决议并单方面撕毁《停战协定》,民盟被定为非法团体,多位爱国进步人士先后被暗杀,民主运动遭遇残酷镇压进入低潮。爱国知识分子和民主人士清楚地意识到和平建立民主政府的道路已不适合当时中国的政治局势。1948年1月,民盟于香港召开第一届三中全会,公开声明与中国共产党实行密切合作,并将推翻蒋介石统治集团定为一切任务的中心。③至此,《光明报》也接受共产党领导,完成了从中立到左倾的政治立场转变。

解放战争时期,《光明报》借助民盟在知识分子和中间党派中的影响力,以清晰的政治态度、敏锐的政治眼光对内战形势进行深刻评析,成为香港民主人士了解国内局势的重要途径。新政协运动期间,该报政治主张与中共相互契合,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解放战争时期《光明报》的传播特点与主要内容

解放战争时期,《光明报》主要面向广大爱国知识分子、民族资产阶级和民盟成员发行。因此,该报除发表民盟成员的言论外,也为其他爱国人士提供言论传播媒介,成为了民主人士议政的舆论阵地。

作为政论类报刊,该报文章通俗易懂,常以直白地语句点出事件主题,传递最新时政要闻,发表深刻看法,兼具新闻与评论功能。该报主要内容以时事分析、政治局势、人民生活为主,并以此呈现出揭露政治阴谋、宣传民主革命形势、声援学生运动三大鲜明传播特点。

(一)揭露政治阴谋

《光明报》常以冷峻的笔触,对国民党当局的政策加以评论,其目的是揭露政治阴谋。文章《拜读了蒋介石先生的演辞以后》,将蒋介石文过饰非、蒙蔽群众的企图一一揭露。该文逐字逐句地批评其谄媚美国的政治态度和对国内民众施行高压统治的独裁行为。另如文章《粉碎“谋和备战”的阴谋》《击破南京的幻想》指出,蒋介石虽然下野,却仍在发号施令,国民党谋求和平的意愿仅是为了争取备战时间。社论《评独裁派的所谓“新政策”》、社评《反对南京的新搜刮政策》《不让反动派舐好伤口》等文章聚焦于蒋统区经济和政治政策,抨击蒋介石伪装民主,向读者详细讲解其政策背后的阴谋。

1948年8月8日,蒋政府经济合作书宣告即将实施《促进中日贸易复兴计划》。《光明报》随即发表文章《美日蒋的“经济提携”》,文章开篇即点明要义,美国援蒋,是换汤不换药的政治阴谋,目的是亡华。该文比照欧洲,对“美日蒋经济提携”进行详细解读,文章认为美国强迫他国动员自身资源开放市场供给美国资本独占的西德工厂,是对他国的控制和奴役,与蒋政府所签订的双边协议则仅是助其军事复兴却是罔顾国家兴亡。该文还对解放战争予以展望。文章称,解放当在不远,美日蒋所做的“经济提携”之梦,将仍是“好梦难圆”。④

解放战争爆发以来,《光明报》针对国民政府的卖国政策与其美化独裁的政治阴谋连续发表社论和社评进行抨击。该报在客观陈述事件的同时,对国民党的政治行为进行理性分析,既揭露了事实真相,又宣传了正确的革命思想。《光明报》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国民党蒙蔽群众,继续进行统治的政治企图,唤醒民众对政治局势的清晰认识,对统一战线的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二)宣传革命形势

《光明报》中具有代表性的传播特点当属对革命形势的宣传。该报虽地处香港,但时刻关心国内政治局势发展,抨击国民政府的弊政,将解放区和蒋统区进行对比,还经常利用较大的版面报道人民解放军的胜利消息。

首先,抨击弊政。创编者还关注蒋统区人民的生活状态,对国民政府弊政加以抨击。《广州生意难》,向广大读者揭露了国民政府贪污腐化的事实,批判国民党的苛捐杂税实际上正在扼杀商业,并以广州为例详细描述了广州商人举步维艰的生存状态。针对这一社会现状,《光明报》认为消除贪腐改善政治环境才是使生意好转的办法。《经济崩溃可以救济吗》以中立的口吻详细描述了国内的经济状况,并向读者指出,经济危机和混乱的局势都应由国民政府负责。其他诸如《杀鸡求卵》《征实征粮不免重加》等文章都是从民生的角度出发,为国统区的群众发声。

其次,对比生活状态。《今日之石家庄》《南京的慌乱景象》等文章对解放区和蒋统区的政治和生活状态做了详细阐述。《看解放后的石家庄》,将解放区的幸福自由与蒋统区的水深火热相对比,文章认为人民是否幸福是正义与反动的主要区别。《光明报》通过此类对比激发了民主人士对新中国的憧憬与盼望,又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摇旗呐喊,鼓舞了爱国民众反帝反封建的斗志。

最后,报道胜利消息。《放眼看华南》《展望春战场》《渡江前夕的江南形势》《胡宗南的穷途末路》等文章根据解放战争的发展形势,及时做出了报道。这些文章详细描述人民解放军的攻势,对未来国内形势给予展望和预见,并将胜利的消息传达给广大读者及各党派民主人士。《光明报》的报道无形中提高了共产党的声望,也坚定了民众推翻蒋介石独裁统治的信念。

此外,《光明报》还对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加以说明和解释,使广大群众破除固化印象,动员群众配合解放军迎接全国解放。对稳定根据地民众的思想、消除恐慌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声援学生运动

解放战争期间以进步学生为主体的爱国运动在蒋统区相继爆发,《光明报》将声援学生运动作为其传播内容的重要部分。《北平学潮的前浪后浪》《上海学生反扶日运动中美专又发生惨案》《全国学联为抗议非法判处学生徒刑死刑宣言》《向反动派控诉,示威!——记北平学生支持同济血案抗议非法逮捕的集会》等文章对国内民主运动形势进行跟踪报道,对反动派血腥恐怖的镇压给予了严厉的控诉。

其中,《上海学生是怎样被迫害的》一文,对国民党的阴谋进行复盘和剖析,向广大读者深刻揭露了反动派对学生的迫害和镇压。这些文章在传播新闻事实的同时,有效地激起了香港各民主党派及中间人士对国内形势的关注和同情,亦增加了国内外华人华侨对国民党的反抗情绪。

《光明报》还刊登了关于民主运动的相关评论。社评《从上海看民主运动的动态》认为,民主运动当前所遭遇的反动袭击将是最残酷的一幕,应扩大统一战线,加强民主力量,打击反动政府。⑤《“五四”和今天的民主斗争》的作者沈志远从革命力量、革命形势、政治诉求三方面详细分析了二者的异同。他认为,中国人民已把反帝反封建这两大革命任务转化为反美帝国主义殖民化,反四大家族为核心的买办封建法西斯统治的新型民主革命。沈志远呼吁,全国人民应支持解放战争,争取早日摧毁国民党政权。⑥在《学生运动的新浪潮》一文中,作者李相符认为:“民主运动的目标是将反美扶日与反卖国结合起来,成为一个运动的两面。使学生运动更进一步的和人民革命战争结合起来,以争取全国胜利,及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自由。”⑦他的社评将民主运动理论化,使解放战争时期的民主运动有了更明确的信念,并引导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配合解放军。《略论一年来的学生运动》对广大学生给予了高度评价,鼓励学生把斗争引到更高的阶段,并向学生提出了扩大斗争范围,放大团结范围,从斗争中训练自己等革命要求,为全国学生的民主运动指明了方向。

解放战争中,文化战场与军事战场交相呼应,作用不可忽视。《光明报》依托于香港相对宽松的新闻环境,以鲜明的政治立场,配合人民解放军声讨反动集团,成为具有影响力的重要报刊。

三、拥护与支持:《光明报》在新政协运动中的作用

《光明报》的重要历史价值来自于其对新政协运动的拥护与支持。1948年5月1日,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提出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建立新中国的倡议。几乎同时,由各民主党派发起以筹备新政协、建立新中国为核心的新政协运动也随之展开。《光明报》随即发表短评《展开新政协的讨论》,支持新政协运动。该报认为,目前有必要展开新政协运动,而且需要征询各方意见,共同讨论,集思广益,促成新政协会议的召开。⑧

1948年至1949年之间,《光明报》发表多篇文章,并连续举办笔谈对新政协运动进行讨论和学习。然而在当时的政治环境和历史条件下,无论是民盟内部还是各民主党派都对新政协以及新中国的建立存在认识上的偏差。因此,对错误政治观念批评指正,引导民主人士进行思想转变,是《光明报》在新政协运动中的主要作用。

(一)驳斥中间路线与自由主义

1948年《大公报》发表社论《自由主义者的信念》主张兼容妥协继续走中间路线。美国大使司徒雷登、施复亮等人频频发文为其背书。中间路线是由民族资产阶级和部分知识分子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的政治主张,民盟也曾是其拥护者。然而随着伪国大的召开以及民盟被迫解散,已然证明了中间路线的失败。但在国民党军队迅速溃败、国内局势日趋明朗之际,中间路线以自由主义为名重新出现,实质是为国民党争取时间,延续独裁统治。在此背景下,对中间路线和自由主义的驳斥毫无疑问成为新政协运动的首要任务。

民盟是中国人数最多的民主党派,亦是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光明报》态度无疑影响着其他民主人士和团体的选择。《光明报》率先发表《我们对自由主义的态度》坚决主张革命,争取多数人民的利益,认为《大公报》是蒋政府的走卒,它伪装成自由主义,其实是给反动派喘息机会。⑨在《光明报》的另一篇评论《答施复亮现实论中间路线——兼论自由主义道路》中,将施复亮比作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美帝国主义帮凶的追随者,该文称,中间党派的政治路线,一定是民主革命的路线。⑩

在自由主义论战期间,《光明报》先后发表《自由主义底批判》《揭开伪“自由主义者集团”的画皮》《伪自由分子和真自由分子的两条道路》等多篇文章,态度鲜明地表现出与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将自由主义的面具揭开,并从中提出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倡议,为迷茫的知识分子提供正确的政治指引,亦是为新政协运动的顺利进行肃清理念上的障礙。

(二)确立指导原则

在新政协运动中,领导权成为各民主党派争论的焦点。很多民主人士向往着西式民主,认为三民主义应作为新政协的指导原则,这样的想法在各民主党派中具有一定比例。虽然三民主义和新民主主义之间有一定的同一性,但在领导权、执政纲领、经济形态等问题上仍然存有较大差异。而更深一层的原因是,各民主党派对于新中国成立后政治形态的博弈,部分党派希望在新中国取得更为显著的领导地位,作为资产阶级代表的三民主义就成了这些民主党派所强调和坚持的重要原则和政治态度。

《光明报》发表《新政协与领导权及统一战线问题》,文章称,中国革命早已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踏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阶段,新政协的领导权以及政治地位在客观的历史条件下形成,不是单凭主观愿望争取的,它的领导权就必须落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上。11《光明报》还开辟专栏展开《新政协问题笔谈》,并发动民盟成员对新政协的性质、所要讨论的内容和新中国的建设进行讨论和学习。民盟成员周新民、高天、杨繁、罗子为等人均在专栏中发文,从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对新民主主义加以解释和论证。他们均表示,新民主主义代表了绝大多数被压迫人民的根本利益,新政协当然是以新民主主义为原则。12

《光明报》始终不渝地站在新民主主义的阵营中,坚持以新民主主义作为新政协的指导原则,十分明确地强调无产阶级必须是新中国的领导者,这是建立新中国的底线,而新中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三)明确革命任务

12月30日,毛泽东主席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大量民主人士均表示拥护,将推翻国民党统治作为革命首要任务。然而,民盟成员张申府却极力倡导“和平运动”。他认为应该通过政治的力量来完成国家统一,呼吁国共双方恢复和平,将人民解放军与反动势力的斗争描绘成“穷兵黩武”。13

张申府的言论让中国共产党和民盟都很难接受,民盟中央迅速做出反应,于《光明报》发表《本盟中央联席会决议开除张申府盟籍》文章称,张申府的言行,已走上反人民反民主的道路。14该报又在同一版面,发表《张申府被开除后的反映》,对张申府的文章进行驳斥。文章将张申府定义为民主叛徒,认为张申府自绝于民盟,公开拥护南京今日的“戡乱国策”,污蔑人民解放军为“匪”,民盟再无法容忍他对于新政协运动的破坏。15

1949年,蒋介石发表《新年文告》发出求和意图,《光明报》创始人梁漱溟却表示赞同。他认为,全国各方应该共谋和平统一。16梁漱溟虽于1946年脱离民盟,但仍具有一定影响力。他主张通过政治方式來解决中国的问题,即通过蒋介石下野,来寻求国民党在新政协的政治地位。梁漱溟陆续在《大公报》发表《过去内战的责任在谁》《论和谈中的一个难题》《敬告中国共产党》等文章,试图利用自己在民主党派中的影响力,宣传错误政治观念。他曾言道:“今天为国家设想,不应该让国民党完全垮台,相反地,应当盼望它再兴。”17

梁漱溟的言论否定了在新政协运动中各民主党派所达成的共识,并将《光明报》所做的努力全部推翻。而此时,刚刚肃清张申府影响的新政协运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若不对梁漱溟的言论进行驳斥,中间路线和自由主义极有可能闻风而动,伺机抬头。

在此情况下,《光明报》发表《正告梁漱溟先生》一文,对梁漱溟的诸多观点进行了一一驳斥,文章言辞激烈将梁漱溟比作反动者的帮凶,该文称,“梁漱溟的三篇文章与人民群众立场相悖,替反动统治掩蔽,言词荒谬,违背民意,将遭受人民的唾弃。”18《光明报》这篇文章的意义不仅在于对梁漱溟观点的反驳,更重要的是对于那些尚未清晰认识中国革命的投机分子予以警告,保持各民主党派的一致态度。

综上所述,新政协运动期间,报刊作为重要的政治传播媒介,承担着比以往更为重要的宣传任务。大量民主人士通过《光明报》逐步接受新民主主义理论,并明确承认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各民主党派亦形成统一政治理念,使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达到新的高度,对新政协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推进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建设。

四、结语

解放战争期间,《光明报》坚定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张,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在近代新闻史中具有重要地位。一方面,该报通过新闻评论的方式揭露政治阴谋,支持民主运动,用通过对革命形势的报道,引导社会舆论,既坚定了广大民众的革命信念,又粉碎了国民党粉饰独裁政治企图。另一方面,《光明报》虽为民盟机关报,却在无硝烟的战场中,协助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众做出正确的历史抉择。该报据理力争,驳斥错误政治观念,坚持新民主主义道路,为新政协会议的顺利召开做出巨大贡献。

回溯历史,不难发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使《光明报》具有可贵的历史价值。该报传播内容和特点是中国革命的内在需要,亦是对彼时舆论环境的能动反映。当代党报党刊在新时代亦面临新的舆论环境,而《光明报》的历史经验为该类报刊提供了优秀的范式,即在面对机遇与挑战的过程中以鲜明的政治立场展现自身价值。

【本文系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青年课题“上海近代纺织报刊中的工人运动资料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2021EDS001)的阶段性成果;获东华大学繁荣计划预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20Y005)资助】

注释:

①萨空了.萨空了文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87.

②梁漱溟先生于香港创办光明报[J].师友通讯,1941(6):1.

③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文史资料委员会.民盟历史文献(1941-1949)[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3:395.

④刘思慕.美日蒋的“经济提携”[J].光明报,1948,新1(12).

⑤李伯球.从上海看民主运动的动态[J].光明报,1947(新16/17):4-5.

⑥沈志远.“五四”和今天的民主斗争[J].光明报,1948,新1(5):4-5.

⑦李相符.学生运动的新浪潮[J].光明报,1948,新1(8):10-13.

⑧展开新政协的讨论[J].光明报,1948,新1(12):12.

⑨我们对自由主义的态度[J].光明报,1948,新1(3):2.

⑩邓初民.答施复亮先生论“中间路线”:兼论“自由主义者的道路”[J].光明报,1948,新1(3):3-9.

11邓初民.新政协与领导权及统一战线问题[J].光明报,1948,新1(10):5-6.

12高天,丘克辉,杨繁,李相符,高澜.新政协问题笔谈[J].光明报,1948,新2(2):10-13.

13张申府.呼吁和平[J].观察,1948,卷5(9):1-2.

14本盟中央联席会决议开除张申府盟籍[J].光明报,1948,新2(6):12.

15张申府被开除后的反响[J].光明报,1948,新2(6):12-13.

1617梁漱溟.梁漱溟全集(第六卷)[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790、800.

18黄朗.正告梁漱溟先生[J].光明报,1949,新3(1):4-5.

作者简介:赵博翀,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编辑:王洪越

猜你喜欢
新政协传播特点解放战争
陈漫远参加新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前夕
1947年,攀越解放战争的“十八盘”
多党合作在旧政协和新政协中的比较研究
全媒体视角下的弹幕传播
重大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的响应表现
多屏环境下体育节目的传播特点及改革策略
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新闻传播的新特点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名称的由来
哪些党派团体无缘新政协
解放战争战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