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东奇,裴泽庆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 党建教研部,四川 成都,610000)
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核,是关于全人类解放的学说,是人类社会最和谐、最高级的社会形态,是人类历史上最崇高、最美好的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共产主义话语即共产主义思想内涵的表达和叙事,是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内容和话语传播形式,其传播受到特定社会环境的影响,需要多种传播渠道、方式和手段。坚持和信仰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旗帜,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关系到党的战斗力和党的生死存亡。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8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①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J].党建,2018(09)。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澄清和解决当前对于共产主义存在思想偏见和认识误区,深入分析和研究共产主义思想的理论内涵,做好新时代共产主义话语的建构和传播工作,对于新时代维护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实践问题的能力,以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不断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名词就是共产主义。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②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37。,“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③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0。。事实上,共产主义从来都是一个广受热议的话题,有赞美者,有怀疑者,还有拆台者。世界上对于共产主义的质疑,从共产主义诞生之日起就从未停息,对于共产主义的曲解也一直存在,表现也多种多样,而且在某些情况下显得尤为突出。在当前互联网时代的透镜效应和扩散环境之下,对于共产主义的认识误区又开始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因而需要对这些误区本身进行准确的判断和描述。
当前,由于国内外复杂的思想环境,共产主义思想正面临着新的庸俗化、虚无化、妖魔化的风险和挑战。从现实层面来看,共产主义正在从一个严肃的政治与学术概念转变为一个日常生活概念,从学术殿堂逐步走向人民群众。但与此同时,任何概念的大众化都会存在着被“庸俗化”的风险。一般来讲,谈及共产主义,人们会联想到很多相关概念,其中大部分以固定搭配的形式出现,如共产党、共产主义运动等。这种搭配的固定性特征源于意识形态的外在灌输与社会话语体系的情景复现造成的习惯性联想。然而,恰恰是这些概念,在有些时候却被解读为共产主义的说教。这背后反映了以庸俗的眼光来弱化共产主义的信仰和理念,将共产主义“庸俗化”的问题。从理论层面看,共产主义的“虚无化”论调此起彼伏,即认为共产主义是遥远未来的事,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绘制的美好图景与当前的现实落差巨大,认为共产主义没有成功的先例等。甚至导致一些人将共产主义直接等同于乌托邦,认为共产主义既无法构建与人们的功利化预期相适应的社会景观,也无法从实践上给出可以借鉴参考的教科书,而这种对于共产主义“虚无化”的误解由于各种原因依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从外部环境看,由于鲜明的政治属性,在西方主流社会认知中,共产主义往往被歪曲为一种“妖魔化”的东西。西方世界戴着有色眼镜,视共产主义为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认为社会主义只是人类历史中偶然发生的短暂事件和现象,共产主义更是无法预见和实现甚至影响人类心智的邪说歪理,比如美国学者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终结论是最为典型的代表。因而,共产主义被妖魔化往往是具有现实指向的,这些观点背后都有着特殊的目的,妖魔化的共产主义最容易成为西方国家干预中国社会发展的意识形态武器。
理论上的不一致,对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理论阐释的不深不透,不能够说服人,导致在理论认识上出现两张皮现象,出现教条主义、无用主义等错误倾向是当前存在对共产主义话语认知误区的重要原因。从理论研究层面来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但实际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①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5-19。。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毋庸置疑,但由于当前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发掘仍存空间,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阐释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仍待提高,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上功力不够,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创新动力不足,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急需明确的衡量标准和相应的学术激励机制,导致马克思主义在一些情况下失去意识形态阵地。从解决实际问题的层面看,理论的说服力、感召力不大,对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贫富分化、社会不公等一系列问题的解释力不够,对中西方经济社会发展没有进行彻底的、令人信服的理论区分,存在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比如片面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或者理论研究局限于书斋之中,理论的制造与实践背离,又或者出现轻视理论,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不重视,陷入到实用主义的泥潭中去的问题等,这些都是当前共产主义话语在研究和传播遇到各种阻力和挑战的理论原因。
传播技术、媒体技术的突破式发展,给共产主义话语传播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新媒体对于共产主义话语在人民群众中的传播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大众是否支持和认同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具有严密的逻辑性,而新媒体语言讲求的是“短、平、快”,其社会语言生态和话语方式有反传统、非规范、娱乐化的倾向,甚至大量流行的网络话语和新媒体话语,最初都是以颠覆传统政治话语和官方正式话语的面目出现的,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理论的严谨表述和新媒体流行的大众话语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导致话语的“错位”和“鸿沟”的出现。这种差异不仅阻碍共产主义思想在新媒体环境下被大众接受,也可能使得普通受众丧失对共产主义的认同感,降低了亲密度,甚至失去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动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其去中心化倾向也越来越明显,这意味着在互联网的世界中将很难再有特定的权威和中心。加之传播身份的匿名性、发布的自由性以及传播的高效性,过量信息可能埋没共产主义话语传播的针对性和特殊性,降低了传播内容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从而可能稀释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话语的主导性,造成普通受众的逆反心理,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认同排斥。同时,在新媒体中拥有经济技术优势和文化优势的发达国家掌控着政治观点和思想观念传播的主导权,新媒体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向全球推行自己的价值标准、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的重要工具,信息传播上的传统弱势国家享有信息传播权的机会相对较少,其传播影响力也相对有限。一些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在新媒体中大量宣传,对非西方的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压制和颠覆,对他国的价值观念进行渗透,造成人们价值取向的迷茫、错位和扭曲,挤压了共产主义的话语空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牢记我们党从成立起就把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而奋斗确定为自己的纲领,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中国在不断发展变革中逐步走向现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怀揣共产主义理想不断奋斗和拼搏的过程。信念的坚定来源于认识上的清醒,而认识上的清醒需要正确精准的理论认知。
尽管人类对理想社会的憧憬古来有之,但共产主义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却有着与众不同之处,它是在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制度无法克服自身矛盾深刻分析的基础上,对社会发展趋势的一种预测,它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并行不悖,并且以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为指向,因而也是科学的。在共产主义思想产生以前,大多存在的是人们对于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乌托邦”式向往和憧憬未来的美好社会。而自马克思恩格斯开始,共产主义学说之所以被称为“科学共产主义”,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社会主义是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现而从空想变成科学的”②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40。,“科学的共产主义学说是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所反映的两个重要事实为依据的”③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8。。其中,剩余价值学说揭示出通过不断扩大和加重对雇佣劳动的剥削来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的目的是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表现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包含着无产阶级革命的原因,“科学的社会主义就是从此开始,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的。”④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2。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设想正是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及其发展趋势所得出的结果。恩格斯曾说,他和马克思所创立的共产主义学说的任务不是构建和想象出一个尽善尽美的社会体系,而是研究必然产生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及其相互斗争的“那种历史的经济的过程,并在由此造成的经济状况中找出解决冲突的手段”⑤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9。。也正因如此,在马恩的著作中,关于未来社会的论述非常概略,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论述和分析则非常详尽和确实。马克思和恩格斯严守科学所允许达到的界限,只在当时的认识条件所允许谈的范围内,并未凭空多走一步,这也正是共产主义具有科学性而非空想的体现。
共产主义话语的发展性,体现在其理论不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喊口号”,也不是毫无条件的盲从,而是在深刻比较学习和思考、讨论的基础上得到不断补充、发展和认同。恩格斯在1886年给倍倍尔的一封信中说:“你们党需要社会主义科学,而这种科学没有发展自由是不能存在的。”⑥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8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88。马克思也说过,只有神话才是“只许相信,不许讨论的”①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04。。作为一门科学,共产主义学说像一切科学一样有其本身内在的规律。在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趋势及推测未来社会基本特征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者依据资本主义社会中已经出现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模式对未来社会进行推测,共产主义从作为一个整体,被马克思设想调整为两个阶段的发展进程,即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同时,无论是马克思还是恩格斯,都没有把共产主义社会看作是人类社会的终极状态,共产主义社会将有更多的后续的发展阶段。马克思说:“共产主义是作为否定的否定的肯定,因此它是人的解放和复原的一个现实的、对下一阶段历史发展说来是必然的环节”②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31。。恩格斯则说“一切依次更替的历史状态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暂时阶段。”③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7。因此,人类社会一旦达到共产主义阶段,绝不会停止在这里,而是不断超越实践、继续前进。在传播共产主义话语的过程中,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没有把共产主义当成抽象的概念和孤立的理论,而是不断结合当时的中国具体国情和时代特征,阐释共产主义理想与现实的关联,既描绘共产主义的美好图景,又运用唯物史观指出中国这样的国家如何实现解放、达到富强、走向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设想的实现条件和路径告诉我们,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显然不意味着共产主义会不请自来,而是应该积极投身于现实的实践活动,要依靠实干兴邦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行动。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理想的制度形态,而这种理想的制度形态必须在历经长时间的运动中不断探索实践才能形成。邓小平同志在改革之初曾告诫全党: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在共产主义实现路径的探索上,马克思主义认为整个社会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形式进行转变,这种转变目标可以通过人类自身的努力而达到,即强调实现共产主义是一种不间断地实践运动。因此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不是无条件的,而是有条件的。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④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马克思要求应把共产主义理性地理解为一种运动——无产阶级为了消灭现存社会而进行的历史必然的运动。实现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应只停留于“应然”的状况,或者仅是与现实世界相对应的遥远理想,而应是一种基于现实世界不断向前推进的实践运动。因此,唯有肯定共产主义的现实力量,理论才能成为科学的理论。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的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方式,只有借助于人的实践力量,才是可能的”⑤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7。,“历史将会带来这种共产主义运动,而我们在思想中已经认识到的那个正在进行自我扬弃的运动,实际上将经历一个极其艰难而漫长的过程”⑥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40。。
毛泽东同志指出:“任何思想,如果不和客观的实际的事物相联系,如果没有客观存在的需要,如果不为人民群众所掌握,即使是最好的东西,即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不起作用的”⑦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15。。马克思主义自传入中国发展至今天,之所以能够不断影响和改变中国发展的进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其理论与人民群众所进行的伟大实践始终发生着联系,始终被中国人民所掌握和利用。人民群众乃至工人阶级和知识阶级中的先进分子,若没有理解现实与共产主义的利益关联,没有形成与共产主义的价值共鸣、精神沟通和情感认同,实际上也很难真正理解共产主义从而形成信仰。共产主义话语在中国的传播过程既是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和武装人民群众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理论需要、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继而引起人民群众价值共鸣、产生情感认同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向知识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坚持把共产主义的发展过程向劳动群众作广泛的宣传和教育,并号召知识青年深入最基层的工厂、农村,为广大工人农民开展革命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在传播共产主义话语的过程中,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想群众之所想,力求从理论层面回答群众所关心的问题,真正做到为群众谋利益,甚至亲自到工农群众集中生活的地方去,充分考虑到了中国的国情和中西文化的差异,将共产主义话语的人民性特征与中国文化相联通,与中国民众喜闻乐见的通俗形式相结合,以生动形象的事例、简洁明快的表达,以及工农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宣传马克思主义,从而使人民群众愿意了解、认同、接受共产主义,不断推动共产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与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和本质内容,是马克思、恩格斯为人类社会指出的未来愿景,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坚持的理想信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不断探索和创新新时代加强共产主义话语传播的路径方法,不断增强共产主义话语在新时代的亲和力、吸引力和凝聚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随着时代、实践、科学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它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②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5-19。真理的实现首先需要依靠对目标执着不变的信念。实现共产主义在目标层面上是恒定不变的,但其理论在不同阶段都会依据实践的变化而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着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中国化创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追求和实现共产主义初心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新时代推动中国继续沿着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前进的指导思想。必须消除对实现共产主义这一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认识误区,做到理论上清醒,政治上坚定,既要从主观认知入手,又要将其作为主观认知与客观必然的结合,以理论进步推动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更加成熟。同时,共产主义话语的理论创新应当体现大众立场、解决大众问题、关注大众生活、注重大众参与、具有大众表述和诉诸大众实践,应当将理论与时代的实践特色、热点问题结合,在新时代的语境下做深入的研究和阐发,让共产主义的学理形态和政治形态融汇在新的历史环境中,直面和回应一些与现实相关的重大问题,用不断发展的共产主义话语牢牢占据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实现人类美好理想的道义制高点。
理论传播和价值吸引的要义在于“人心所向”,即人民群众基于利益选择的文化认同、情感寄托、价值共鸣和信仰皈依。在信息时代,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共产主义要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心灵世界的精神支柱和生活世界的精神武器,最重要的是把“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和理论创新之中,用“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贯穿于共产主义理论与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鲜明表达,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与新时代践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根本结合。新时代加强共产主义话语传播,必须从制度设计、法律设计、规则设计等各个层面,确保“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本思想”的贯彻实施,帮助广大党员干部在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和党的群众路线的过程中坚定对共产主义的信仰,真正把握共产主义的精神实质与内在逻辑的根本立足点,推动共产主义话语在全社会的传播与推广,推动共产主义话语为人民群众所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主义决不是‘土豆烧牛肉’那么简单,不可能唾手可得、一蹴而就,但我们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认为那是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就不去做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③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5。这就需要我们一方面阐明共产主义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另一方面将共产主义与我们正在为之奋斗的具体目标联系起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以动态、前瞻的眼光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关系,看待我们当前的基本实践与共产主义的关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并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通过生动的事例对二者的关系进行阐发。要把握好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既不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割裂开来,又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正如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一文中指出的:“我们既应把对于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的宣传,同对于新民主主义的行动纲领的实践区别开来;又应把作为观察问题、研究学问、处理工作、训练干部的共产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同作为整个国民文化的新民主主义的方针区别开来。把二者混为一谈,无疑是很不适当的。”①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06。当前共产主义话语在传播过程中需要实现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互相因应、同向共振,也应努力避免共产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二者相互消解、左右互搏。从这一角度看,必须在理论指导实践和实践趋向理论的互动过程中解决实践逻辑与理论逻辑的背离问题,实现理论和实践、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
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着许多具有理想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成分,其中的天下大同思想、民本思想、大公无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人类理想社会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共同之处,在马克思主义刚进入中国时,便使得以先进知识分子为代表的很多近现代中国人从文化层面对其产生了强烈的认同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适宜的文化土壤,是中国思想界接受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重要原因。新时期共产主义话语的传播应当充分挖掘共产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精华之间的共通之处。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立意深刻的价值目标,这对于实现共产主义是极为重要思想价值源泉。与此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在当前社会的价值表达,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思想道德精髓的时代体现。只有处理好三者的相互关系,将其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在不间断的历史价值中不断实现创造性转化,努力推动实现共产主义话语与中国传统文化优秀基因相“匹配”,才能真正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进而引起中国人内心的深层共鸣。
新媒体时代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塑造有着深刻影响,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必定在新媒体中得到反映,共产主义话语需要新媒体来传播、支持、实现和发挥作用。新媒体条件下,共产主义话语的传播应当在传播过程让受众更大地发挥主动性,加入传播互动和讨论辨析中,成为共产主义话语的主动传播者。在新媒体时代,意识形态话语权要拓宽传播渠道和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信息容量大、资料丰富、传播速度快、沟通顺畅的特性,通过图像、文字、声音、视频等生动而形象的多媒体表现形式,将共产主义话语以贴近人民生活而又符合人民精神需要的形式展现出来,在话语方式上要适应并善于运用新媒体的话语表达范式诠释、解读共产主义理论,用平实易懂的语句、诙谐幽默的表达,使深刻、严谨、抽象的共产主义理论生动化。要根据受众的心理和认知水平进行传播,根据各种新媒体的不同特点宣传普及共产主义话语,善于在“日常叙事”中识别各种对立思想并与其论争,以此增加共产主义话语传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应该抱着开放包容的态度,增加共识、缩小分歧,从理论逻辑、历史、现实等多个角度展开充分讨论和论证,以学理剖析解释事实,用事实验证支撑学理,让真理在沟通、交流、探讨中越辩越明。要积极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新形势和新情况,高度重视民间舆论场,不断创新形式、方法、手段,把握社会流行思想动向和社会思潮发展趋势,善于成为“意见领袖”引领舆论,运用新媒体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大众化的接地气的语言,达到理论宣传形象化、理论话语生活化、理论旨趣现实化的目标,增强共产主义话语的亲和力、吸引力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