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虎星
河南温县第二人民医院椎间盘科 温县 454850
老年人群骨质量下降、骨微细结构被破坏,常表现为骨强度降低、脆性增加,增加骨折风险[1]。近年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发病率日趋升高。卧床休息、佩戴支具和药物镇痛等传统保守治疗OVCF,制动时间长,骨折愈合时间慢,并会进一步导致骨量丢失,加重骨质疏松,导致压疮、肺炎、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和遗留脊柱后凸畸形等风险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危及生命安全。后路椎弓根内固定术等开放手术,术后卧床时间短,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效果可靠,但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且骨质疏松有造成内固定失效等风险大。选取2017-01—2018-06间收治的50例OVCF患者,均予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效果肯定,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50例患者纳入标准:(1)年龄≥60岁。(2)术前经X线片、CT等临床检查明确诊断。(3)新鲜性单节段OVCF。(4)以胸腰背疼痛、活动受限及胸腰椎后凸等为临床主要表现。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循环、内分泌、血液等系统及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肿瘤等疾病者。(2)伴有脊髓和神经根损伤者。(3)多节段脊椎骨折或爆裂脊柱骨折、脊柱病理性骨折。(4)存在其他手术禁忌证者。男15例,女35例;年龄60~79岁,平均71.05岁。致伤原因:跌滑倒37例,击打伤6例,无明显外伤史7例。伤椎位置:T105例,T118例,T1210例,L114例,L27例,L36例。
1.2手术方法患者均取俯卧位,腹部悬空,椎体处于拉伸状态。常规消毒、铺巾,C型臂X线机透视认伤锥锥弓根皮肤作为进针点。1%利多卡因逐层局部浸润麻醉,置入穿刺针,透视下确定穿刺针位于伤椎体椎弓根内,深度达椎体前1/3处后。拔出针芯后插入导针[1]。再沿经工作套筒置入螺旋推进器,钻一骨隧道至椎体前缘2~3 mm。然后将螺旋推进器取出,通过骨隧道将可扩张球囊置入后,球囊内推注造影剂。确定椎体高度恢复满意后停止加压,抽出造影剂并球囊退出。将预先调制好至拉丝期时的骨水泥缓慢注入椎体内,当骨水泥达到椎体后缘1/4时推注停止,如出现骨水泥浸润椎体后缘或已出现向椎体外渗漏现象,应当立即停止推注[2-3]。C臂机透视下观察骨水泥分布满意且完全固化后拔出穿刺装置,缝合包扎切口。术后嘱患者仰卧制动24 h,应用抗生素2~3 d预防感染,严密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测,同时观察下肢运动感觉及二便功能变化情况。术后继续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适时佩戴腰围下地活动和行腰背肌功能锻炼等。
1.3观察指标(1)骨水泥渗漏、脊髓神经损伤及感染、血肿、疼痛等并发症。(2)术后第3天及1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ODI评分、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改善情况。
50例患者术后出现2例(4.00%)骨水泥轻度渗漏(均为椎管前方),未予特殊处理,后自行吸收。术后第3 天及1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及ODI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随访期间均未发生脊髓、神经和血管损伤及邻椎骨折等并发症。
表1 患者不同时间点VAS评分等指标比较
注:*P<0.05
OVCF可导致急性或慢性腰背疼痛、脊柱功能受限、胸腰椎椎体畸形、椎体高度丢失等症状及体征,导致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4]。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椎体成形术( PVP)和 PKP 普遍应用于OVCF的治疗。与传统术式比较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其中PVP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较快、骨水泥用量较少等优点。但在改善疼痛及恢复伤椎高度和矫正脊柱的后凸畸形方面尚存在一定局限性,且术椎再骨折危险性增高。PKP是近年在PVP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脊椎微创技术,不仅创伤小,同时术中置入球囊扩张,可增加骨水泥注射空间,在为脊柱的恢复提供稳定的力学环境的同时,将因骨质疏松而骨折塌陷的松质骨均匀挤压至椎体的上下终板及周围的骨皮质使其致密,更有利于椎体高度的恢复[5]。
我们对50例OVCF患者均予以PKP治疗,术后椎体高度恢复好,腰背疼痛等症状及功能较术前改善明显,且并发症较少,应用效果肯定。不失为一种治疗OVCF的有效手段。治疗中应注意:(1)围术期做好抗骨质疏松药物及行为治疗,改善骨质疏松状况和加强患者预防意识,是防治OVCF的重要环节之一。(2)术前应根据影像学等检查结果全面评估病情,了解伤椎椎体皮质骨有无破损等情况,严格筛选病例,按术前X线 、CT、MRI检查设计入路方案[6]。(3)术中规范操作,借助C型臂透视定位后边进针边透视,准确把握穿刺的进针点、方向、深度等,避免出现穿刺失误。(4)掌握好骨水泥注入时机和量,防止骨水泥过稀或过稠,同时借助C型臂透视实时监控骨水泥弥散情况,防止骨水泥向椎管、椎旁或椎间隙渗漏而引起损伤脊髓、神经,以及防止椎体再发骨折及相邻节段退变等风险。
由于本研究中样本量较小,随访时间不长,其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仍待后期进一步完善大样本、多中心等研究方法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