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血浆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一氧化氮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研究

2020-02-21 05:08任薇薇吴金萍
临床误诊误治 2020年2期
关键词:中度血浆斑块

翟 云,杨 柳,任薇薇,吴金萍

脑梗死是指多种原因引起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脑细胞出现坏死,神经功能受损的神经科疾病,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基础为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而AS发生与血管内皮损伤及炎症反应等密切相关[1]。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s)是非酶糖基化反应的终末产物,可通过在细胞外基质沉积、免疫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反应等损伤血管[2]。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是参与血管功能调节的气体信号分子,可平衡血管舒缩、炎症反应,是内皮功能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3]。目前,国内关于脑梗死患者AGEs、NO水平与AS发生关系的研究较少,而颈动脉是反映AS的窗口,所以本研究通过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浆AGEs、NO水平及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 CAS)程度,分析脑梗死患者血浆AGEs、NO水平与CAS的关系,初步探讨血浆AGEs、NO水平在CAS发展及脑梗死程度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西安工会医院收治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112例脑梗死作为脑梗死组;另选取同期来该院体检,且性别和年龄与脑梗死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脑梗死组男61例,女51例;年龄52~80(64.83±7.93)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21.21~29.78(25.32±2.62)kg/m2。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51~78(63.10±7.23)岁;BMI 20.58~29.41(25.01±2.85)kg/m2。两组性别、年龄及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定量表(NIH stroke scale, NIHSS)[4]评分评价病情程度,脑梗死112例中轻度44例(NIHSS 0~15分),中度38例(NIHSS 15~30分),重度30例(NIHSS 30~45分)。轻度男23例,女21例;年龄53~76(64.50±7.62)岁;BMI 21.21~28.56(25.41±2.67)kg/m2。中度男22例,女16例;年龄52~80(64.76±8.02)岁;BMI 20.96~29.78(25.22±2.43)kg/m2。重度男16例,女14例;年龄55~78(65.37±7.58)岁;BMI 22.39~29.35(25.33±2.61)kg/m2。不同病情程度脑梗死患者性别、年龄及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脑梗死112例中粥样斑块形成76例,非粥样斑块形成36例。粥样斑块形成男40例,女36例;年龄52~76(64.25±7.36)岁;BMI 21.21~29.78(25.46±2.42)kg/m2。非粥样斑块形成男21例,女15例;年龄55~78(65.03±8.12)岁;BMI 21.35~29.54(25.20±2.81)kg/m2。粥样斑块形成与非粥样斑块形成脑梗死患者性别、年龄及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执行。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5],并经影像学检查证实诊断;②年龄<80周岁。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系统性疾病者;②近期有手术史、心肌梗死史及创伤史者;③合并恶性肿瘤者。

1.3检查方法

1.3.1血浆AGEs及NO水平检测:采集所有受试者空腹静脉血3~5 ml,并进行抗凝处理,3000 r/min离心10 min,收集上清液,待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血浆AGEs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一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浆NO水平,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1.3.2超声检查:患者取仰卧位,肩下用枕头垫高使颈部维持仰伸状态,头部偏向检查对侧,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日本ALOCKA公司)进行经颈动脉超声检查,双侧均查,探头频率7~10 MHz,测量颈总动脉分叉处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um thickness, IMT)。颈总动脉分叉处IMT≥1.2 mm视为粥样斑块形成[6]。

1.4观察指标 比较脑梗死组和对照组、不同病情程度脑梗死患者血浆AGEs、NO水平和颈总动脉分叉处IMT,粥样斑块形成与非粥样斑块形成脑梗死患者血浆AGEs和NO水平,并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对血浆AGEs、NO水平和颈总动脉分叉处IMT与脑梗死病情程度关系以及血浆AGEs、NO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粥样斑块形成关系进行分析。

2 结果

2.1脑梗死组和对照组血浆AGEs、NO水平和颈总动脉分叉处IMT比较 脑梗死组血浆AGEs水平及颈总动脉分叉处IMT高于对照组,血浆NO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脑梗死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浆AGEs、NO水平和颈总动脉分叉处IMT比较

注:AGEs为晚期糖基化终产物,NO为一氧化氮,IMT为内中膜厚度

2.2不同病情程度脑梗死患者血浆AGEs、NO水平和颈总动脉分叉处IMT比较 不同病情程度脑梗死患者间血浆AGEs、NO水平和颈总动脉分叉处IMT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脑梗死患者血浆AGEs水平和颈总动脉分叉处IMT低于中度和重度脑梗死患者,血浆NO水平高于中度和重度脑梗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轻度vs中度:q=3.563、P=0.001,q=4.777、P<0.001,q=2.466,P=0.016;轻度vs重度:q=7.569、P<0.001,q=10.444、P<0.001,q=5.081、P<0.001);中度脑梗死患者血浆AGEs水平和颈总动脉分叉处IMT低于重度脑梗死患者,血浆NO水平高于重度脑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4.316、P<0.001,q=5.855、P<0.001,q=2.117、P=0.038)。见表2。

表2 不同病情程度脑梗死患者血浆AGEs、NO水平和颈总动脉分叉处IMT比较

注:AGEs为晚期糖基化终产物,NO为一氧化氮,IMT为内中膜厚度;与轻度比较,aP<0.05,bP<0.01;与中度比较,cP<0.05,dP<0.01

2.3血浆AGEs、NO水平和颈总动脉分叉处IMT与脑梗死病情程度关系 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AGEs水平与脑梗死病情程度呈正相关(r=0.616,P<0.001),血浆NO水平与脑梗死病情程度呈负相关(r=-0.667,P<0.001),颈总动脉分叉处IMT与脑梗死病情程度呈正相关(r=0.401,P=0.008),见图1~图3。

图1 血浆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与脑梗死病情程度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

图2 血浆一氧化氮与脑梗死病情程度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

图3 颈总动脉分叉处内中膜厚度与脑梗死病情程度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

2.4粥样斑块形成与非粥样斑块形成脑梗死患者血浆AGEs和NO水平比较 粥样斑块形成脑梗死患者血浆AGEs水平高于非粥样斑块形成脑梗死患者,血浆NO水平低于非粥样斑块形成脑梗死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粥样斑块形成与非粥样斑块形成脑梗死患者血浆AGEs和NO水平比较

注:AGEs为晚期糖基化终产物,NO为一氧化氮

2.5血浆AGEs、NO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粥样斑块形成关系 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AGEs水平与脑梗死粥样斑块形成呈正相关(r=0.695,P<0.001),血浆NO水平与脑梗死粥样斑块形成呈负相关(r=-0.697,P<0.001),见图4和图5。

图4 血浆晚期糖基化终产物与脑梗死粥样斑块形成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

图5 血浆一氧化氮与脑梗死粥样斑块形成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

3 讨论

AGEs是指无酶条件下,脂肪、核酸、蛋白质羰基与还原糖醛糖经一系列反应产生的稳定化合物,AGEs与其相应受体作用后,可介导多种病理过程[7]。有研究显示,脑梗死患者AGEs水平明显升高,且AGEs水平升高是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8]。NO属于一种舒血管因子,由内皮细胞分泌,能通过使鸟苷酸环化酶激活,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起到舒张血管作用;另外,NO还可通过抑制内皮细胞与中性粒细胞作用、抑制血小板凝集,阻止血栓形成[9]。有研究显示,脑梗死患者NO水平明显低于健康者,认为NO水平异常与脑梗死发生可能存在一定关系[10]。本研究结果显示,脑梗死组血浆AGEs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浆NO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病情程度脑梗死患者间血浆AGEs和NO水平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度脑梗死患者血浆AGEs水平低于中度和重度脑梗死患者,血浆NO水平高于中度和重度脑梗死患者;中度脑梗死患者血浆AGEs水平低于重度脑梗死患者,血浆NO水平高于重度脑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血浆AGEs和NO水平可能与脑梗死发生和发展相关。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AGEs水平与脑梗死病情程度呈正相关,血浆NO水平与脑梗死病情程度呈负相关。进一步证实血浆AGEs和NO参与脑梗死发生、发展。

IMT是早期AS监测的常用指标,对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预测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脑梗死组颈总动脉分叉处IM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病情程度脑梗死患者间颈总动脉分叉处IMT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度脑梗死患者颈总动脉分叉处IMT低于中度和重度脑梗死患者,中度脑梗死患者颈总动脉分叉处IMT低于重度脑梗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既往大多数研究结果一致[11-12]。

CAS是脑梗死发病基础,超过70%的脑梗死患者由CAS引起,若能早期检测并发现CAS,有助于脑梗死的预防及治疗[13]。本研究超声检查结果显示脑梗死112例中粥样斑块形成76例,非粥样斑块形成36例,粥样斑块形成脑梗死患者血浆AGEs水平高于非粥样斑块形成脑梗死患者,血浆NO水平低于非粥样斑块形成脑梗死患者。提示血浆AGEs和NO水平可能与粥样斑块形成、AS进展有关。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AGEs水平与脑梗死粥样斑块形成呈正相关,血浆NO水平与脑梗死粥样斑块形成呈负相关。提示血浆AGEs水平可促进AS进展,而血浆NO水平与其作用相反,能延缓AS进展。分析AGEs促进AS的可能原因:①AGEs在血管基底膜细胞外基质积聚,并形成交联,促进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发生;②AGEs通过修饰脂质,减少NO合成,诱导细胞凋亡,削弱血管反应性;③AGEs通过与相应受体结合,增加内皮素1表达,减少依前列醇表达,使内皮细胞平衡受到破坏,并可激活免疫炎症反应,促使AS发生[14-15]。分析NO延缓AS进展的可能原因:①NO作为内源性血管舒张剂,能对血管紧张度及局部血流量进行调节,使血管维持稳态;②NO具有抗血栓作用,能影响血小板聚集功能,促进已聚集血小板解体,减少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等促血栓因子产生;③NO可通过抑制NF-κB激活及转移,降低血管壁炎症反应;④NO具有清除自由基、抗氧化及血管重塑作用,对血管内皮功能具有保护作用[16-19]。

总之,血浆AGEs水平升高、NO水平降低与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血浆AGEs水平升高、NO水平降低促进CAS进展而实现。血浆AGEs、NO水平检测可了解CAS进展情况,且对评估脑梗死患者病情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中度血浆斑块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软斑危险,硬斑安全?不一定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你真的了解献血浆是怎么回事吗?
小米手表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西华县2017年秋作物病虫发生趋势与预报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