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广播剧的艺术审美价值

2020-02-20 14:29薛伟强
中国广播 2020年1期
关键词:广播剧审美价值

薛伟强

【摘要】本文以2019年第十五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广播剧获奖作品为例,从主题意蕴和人物特质、故事情节的悲剧美感、喜剧性的团圆收场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揭示一部引人入胜的广播剧除了故事主线清晰、剧情发展跌宕起伏外,也必须在剧情当中赋予艺术审美价值,并在陶冶性情中生发出倡导真善美、宣扬正能量的价值取向。

【关键词】广播剧 戏剧艺术 审美价值

【中图分类号】G221 【文献标识码】A

一个迅速变化又多元发展的现实社会,是造就一部优秀剧本的最佳推手。新时代的生活丰富多彩,为广播剧的创作生产提供了丰富资源和广阔市场,广播剧剧作家应积极走进百姓生活,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独特艺术魅力的创作精品感召和激励人民,助推广播剧事业繁荣。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文艺和文艺工作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使命,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广播剧是文艺创作的重要部分,广播剧创作同样需要用强大的精神引领力铸造人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当高楼大厦在我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①鲁迅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②铸就新时代文艺繁荣发展的高峰,需要广大文艺工作者包括广播剧创作者坚定文化自信,坚持正确导向,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沿着“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路径砥砺前行。

新时代的广播剧创作应该用通俗的语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来呈现社会生活,体现出时代的追求,并兼顾不容忽视的人物语言、背景音乐等艺术技巧,从创意、编剧、制作到最后合成,形成一门具有专业技术含量的艺术作品。

匈牙利哲学家格奥尔格·卢卡奇( George Lukacs)认为,在写实主义的“叙述”里,人物与人物、人物与事件之间,都是透过与社会的互动而表现出来的。③与广播剧创作的使命相同,剧作家必须敏锐地感受到所处的生活环境里存在的“可变”和“可动”等因素,借由对人生正确的描述,并通过独具匠心的创造精神和艺术技巧来展现社会的发展,具体生动地呈现出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忠实地反映时代的进步。

本文以2019年第十五届“五个一工程”奖广播剧获奖作品为例,将时代主流价值观、审美取向、文化内涵作为探究对象,对故事题材、人物类型及其性格、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广播剧所蕴含的戏剧艺术之美。

一、主题意蕴和人物特质的崇高美感

广播剧的角色可以是民族英雄、爱国志士,也可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人物。如广播剧《大爱人间》里的周恩来,烙印在听众心底的是他对事业、爱情和亲情的忠诚,洋溢着有血有肉的人性光辉;儿童广播剧《“事儿妈”宋小娥》里的宋小娥是一个活泼善良又充满好奇的5岁小女孩,但是其幼小心灵里又深藏着极强的正义感。剧本中的这些主要角色,不论是历史上的知名人物还是生活周遭随处可见的基层民众,在故事中都展现出身处困境仍坚持信仰、不惧艰难、勇于担当的品质,令听众在收听节目的同时获得心灵上的震撼,此即是美学理论中崇高美感的展现。

所谓“崇高”,是一种突出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对立与矛盾,进而体现主体的人格力量,展示主体征服和掌握客体的坚强意志,其所呈现的情感力度甚为强烈,是具有以痛感、压抑感为基础,由不和谐到和谐、由痛感到快感的复杂心理体验。④崇高美感在经验世界的具体呈现,是人在面临强大的外部力量时心理对抗的过程,以及通过内在精神或外部行为的斗争之后,所获得的自我实践之成就感。

若以此来观察2019年第十五届“五个一工程”奖广播剧获奖作品,故事里的主要角色皆具备了崇高美感的特质。例如:广播连续剧《大国工匠》里的孙大庆等人终其一生在工作上的专注和敬业.《今生无悔》中我国核潜艇设计师黄晖无怨无悔为祖国奉献青春,《闽宁镇》里以雷春桦为代表的共产党员以克难的精神、坚定的信念在脱贫攻坚中坚持不懈,《大爱人间》以周总理侄女周秉德的视角述说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国为民、忠于爱情的精神追求和道德品质。广播剧里所展现出来的夫妻情、战友情、同志情等人间真情,都是崇高美感的鲜明表现。

二、故事情节的悲剧美感

本文关注点为广播剧在表演过程中所展现的悲剧性( the tragic)和悲剧美(the tragic beauty)。“悲剧”作为审美形态和美学范畴的专业术语,并非是和一般的“喜剧”相对的意思,也并非单纯指令人感伤的不幸或者悲惨遭遇,它不同于在日常生活或大众传播中用来单指一个事件的最后结果,而是一种在事件进行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美学原理。

所谓的悲剧性或悲剧美,是指具有值得人同情、认同的个体,在特定必然性的社会冲突中,遭遇不应有却又不可避免的不幸、失败甚至死亡结局的同时,个性遭到毁灭或者人性受到伤害,并激起审美者的悲伤、怜悯等复杂审美情感,乃至发生某种转变的某一种审美形态。⑤英国学者安德鲁·本尼特( AndrewBennett)等人认为,悲剧审美形态必须同时具有四个不可缺少的要素,包括悲剧人物、悲剧事件、悲剧悖论以及由悲剧审美的主体所承担的悲剧效果。⑤悲剧人物是值得人同情的个性化人物;悲剧事件是指悲剧人物遭遇一个结局不幸的悲惨事件,并经常使其个性遭到毁灭或者在人性上受到一定程度的伤害;悲剧悖论是指悲剧人物遭遇痛苦甚至死亡以及其人性的伤害或丧失,这是必然且不可避免的,但另一方面又是令人无法接受的;悲剧效果是审美接受者在基于上述的悲剧三要素之后,在心中所体现出来的怜悯与悲伤的诸多复杂情感反映出的审美感受。这种分析方法被很多美学研究者普遍认同,其中关于悲劇人物,亚里士多德说:“悲剧是对于比一般人好的人的模仿。”⑦他认为悲剧的理想人选既不是极度善良的人,也非穷凶极恶的人,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会犯错误的好人”或“会有过失的好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在一般情况下,平凡人确实会因为个人主观的心态而出现错误的判断,会因为自身的言行举止而影响事件的结局,也会因为不能自由选择的外在环境而导致无法预期的结果。例如:广播剧《刀锋逐梦》取材于“中国短道速滑之父”孟庆余教练的生平事迹,故事里认真又好胜的小运动员王晓蒙在结冰的河面上练习时,越过警戒线,掉人冰窟窿,险些丧命,甚至其父也因为这件事而严厉禁止王晓蒙继续滑冰。这位小运动员的性格在本质上是善良而且上进的,却因为偶然的好胜心理而险些酿成重大悲剧。

鲁迅对亚里士多德所定义的悲剧性人物“有过失的好人”做了总结:“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⑧以三集广播连续剧《闽宁镇》为例,在第二集的剧情里,解放军战士为了帮助群众解决缺水之苦,费尽心力寻找水源,他们测定水源地点之后日夜钻井勘探,不仅掘地300米都没看到水源,在钻机下探到350米时机器又发生故障,年仅20岁、外号小四川的宁夏解放军战士,为了营救在故障机器旁的战友不幸牺牲。听众不希望这些事件发生在这些人物身上,却又只能随着剧情的安排而接受这样的结局,一方面会因为故事角色的人生际遇而叹息,另一方面也会联想到“类似的不幸也会降临到自己头上”。⑨怎么办,继而出现悲剧审美的悲愤、压抑、痛苦的心理活动,这种“悲剧快感”即是《闽宁镇》给人带来的悲剧效果。

三、喜剧性的团圆收场

为了实现剧情的丰富性,广播剧创作者努力加强塑造戏剧张力,赋予剧中人物一些悲剧性的元素,以激发听众的收听热情。虽然客观来说,悲剧的结局容易让人感慨而印象深刻,使人对于剧情久久不能忘怀。但是现代广播剧的重要使命,是激发听众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价值追求。对于广播剧的听众而言,相较于悲剧性的故事结果,喜剧的结局带给受众的审美感受更为直接,具有强烈的精神愉悦性,所以广播剧以喜剧性的团圆收场,更受到听众的欢迎。

广播剧《小岗新传》由安徽广播电视台和天津海河传媒中心联合制作,剧情一开场便是故事人物在暴风雪的夜里冒着危险修复几乎坍塌的农作物大棚,紧接着又讲到故事人物向银行贷款却投资失利,面临无力偿还欠债,不得已而变卖祖产老房。这一连串的悲剧事件,确实让故事主人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同时也反映了小岗村民为追求美好生活而进行的努力。该广播剧讲述了以老严头、严大饱、谷雨为代表的三代小岗人的故事,反映了40年来小岗村的改革发展进程,体现出“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小岗精神。故事的尾声,伴随着充满喜庆气氛的《凤阳花鼓》的音乐声以及锣鼓声、众人的欢笑声,剧情写下了美好的句点。听众不仅可以感受到小岗村民欢欣鼓舞的精神头和他们对于新时代的期待,更能体会出《小岗新传》想传达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明天的日子一定会更好”的积极人生观。

再如广播剧《刀锋逐梦》,剧本里化名为孟寒风的教练,性格厚道却又带着几分执着、倔强,他带领一批矿工子弟,历经数十个寒暑,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短道速滑项目比赛中摘金夺银、为国争光。故事中不仅有师生之间为了训练和战术安排所产生的矛盾纠葛,还遭遇小运动员在训练时掉入冰窟窿险些丧命的惊险过程,又因为学校体工队的资金不足,师生必须自己动手整理练习场地、打扫几乎荒废的宿舍,甚至面临全国比赛的日子在即训练一点也不能耽误,而孟寒风自己的孩子却高烧不退,他必须在家庭和训练之间做出抉择。剧情中的师生历经波折而终获胜利的历程,传达出的是奉献、实干、拼搏、创新的中国体育精神,这是广播剧喜剧性团圆收场的典型。

四、结语

2019年第十五届“五个一工程”奖广播剧作品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第一,不论主题意蕴人物特质,都具备了追求美好生活的崇高美感。这样的表现方式不仅赋予了广播剧特殊的美学价值,更存在着潜移默化的陶冶性情、培养品格等教化人心的现实意义。第二,在故事人物和事件效果上營造了悲剧的美感,通过剧中角色遭遇的现实困境、面临的人生难关以及内心的矛盾纠葛、思想的起伏,成功地达到了作品扣人心弦的效果。第三,为了鼓励听众在面对现实生活各种困难时都能保持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心态,有意识地赋予故事喜剧性的结局。

注释

①人民网:《人民日报评论员:让民族精神大厦巍然耸立》,2017年11月18日,http://dangjian.people.com.cn/n l/2017/1118/c117092-29653 829.html。

②鲁迅:《论睁了眼看》,鲁迅文集《坟》,万卷出版公司,2016年12月版。

③卢卡奇:《审美特性》(第1卷),徐恒醇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④⑤尤西林:《美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版,第18 5~186页、第203~204页。

⑥[英]安德鲁·本尼特、尼古拉·罗伊尔:《关键词:文学、批评与理论导论》,汪正龙、李永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0~108页。

⑦⑨亚里士多德:《诗学》,罗念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版,第50页、第37~38页。

⑧鲁迅:《再论雷峰塔的倒掉》,《鲁迅全集》第一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192~193页。(作者单位:福建省漳浦县广播电视台)

(本文编辑:林玉明)

猜你喜欢
广播剧审美价值
广播剧还有前途吗?
浅析微广播剧有效传播的三大特质
网络广播剧的商业化转型
——以“猫耳FM”为例
用屠呦呦精神创作屠呦呦广播剧——一次科研般严谨的艺术创作
浅析传统艺术互渗性的当代审美价值
中国门神画之美
试论动漫艺术的审美价值
全媒体时代广播剧发展之路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