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 月1 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做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有关工作,维护自由贸易,拓展合作共赢新空间;通过《政府督查工作条例(草案)》。
会议指出,近日在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上正式签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对于成员国共同应对国际环境不确定性、进一步推动区域内自由贸易、稳定产业链供应链、增进相关国家人民福祉,对于促进我国高水平开放,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协定成员国,我国要以自身行动积极推动协定落地生效,这方面有大量紧迫的工作要做。
会议要求,有关部门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压实责任,对照协定明确任务分工和时限,尽早完成协定生效实施的国内相关工作。一是加强部门间协同配合,加快完成国内核准程序,推进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自然人移动等领域开放,推进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知识产权保护、贸易救济、电子商务、政府采购、中小企业和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实行更高标准规则。二是针对协定实施后区域内货物贸易零关税产品数量整体上将达90%等,要在关税减让、海关程序简化、原产地规则技术准备、产品标准统一和互认等方面,抓紧拿出实施协定的措施,对快运、易腐等货物争取实现6 小时内放行。三是抓紧梳理完善与协定实施相关的规章制度,确保协定规定的约束性义务执行到位,确保国内行政措施和程序合规。四是面向地方、商协会和企业加强协定实施宣介培训,使各方面尤其是广大企业熟悉和掌握协定规则,全面认识更大范围、更高标准开放与竞争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努力在市场竞争中拓展合作发展空间。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1年经济工作;听取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工作汇报,研究部署2021 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审议《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
会议要求,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时注重需求侧改革,打通堵点,补齐短板,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要整体推进改革开放,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夯实农业基础,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要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系统评估和总结,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抓好各种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
12 月3 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地方国资委内部审计监督和责任追究工作视频会议。
会议要求,要加快形成业务监督、综合监督、责任追究“三位一体”的国资监督工作闭环,推动国有企业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内部审计监督和责任追究体系。当好国资卫士,切实筑牢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防线,为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提供坚强的支撑保障。
会议强调,坚持和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健全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着力推动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落地,着力确保内部审计监督各项重点工作的落实,着力健全用好责任追究工作体系,着力查办重大违法违规问题线索,着力完善经营投资容错机制,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内部审计监督和责任追究干部队伍,着力构建国资监管系统上下统一、协同联动的一盘棋工作体系。向大数据要资源、向信息化要效率,持续增强国资监督针对性、有效性和系统性,为实现国有企业稳健经营和高质量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12 月9 日,财政部公开了修改后的《财政票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首次明确了电子票据的法律地位,即财政电子票据和纸质票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是财会监督、审计监督等的重要依据。各有关单位(如医保部门、商业保险单位)可以将财政电子票据作为报销入账和电子归档的合法凭证。
另外,《办法》规范了电子票据开具及传输有关要求,明确电子票据的归档管理。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督促地方财政部门尽快按照修改后《办法》规定,实行全国统一的财政票据式样、编码规则和财政电子票据数据标准;要求各省级财政部门,尽快将财政电子票据全面接入全国统一的财政电子票据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全国联网,做到财政电子票据一个入口查验真伪和查询状态。
中国人民银行11 日对外宣布,为进一步推动全球法人识别编码在我国的应用实施,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外汇局制定了《全球法人识别编码应用实施路线图(2020-2022 年)》。2022 年年底前,全球法人识别编码将成为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法人护照”。
据介绍,全球法人识别编码(LEI)是按照国际标准,为法人分配的唯一识别编码,旨在加强全球范围内法人以及法人控制关系的识别。此次路线图提出了2020 年至2022 年我国应用实施全球法人识别编码的主要目标,明确了应用规则制定、赋码推广、技术应用和本地系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重点任务。
12 月11 日,在中国证监会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高莉表示,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部署,为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证监会决定自即日起开展上市公司治理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
高莉表示,在新形势下开展专项行动,是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内在要求,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有力抓手。通过两年努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使上市公司治理整体水平得到提高,进一步健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运作、有效制衡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夯实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据了解,专项行动聚焦三方面重点任务:一是强化公司治理内生动力,通过公司自查、现场检查、督促整改,督促上市公司将整改薄弱问题和提升治理水平结合起来,以整改促提升,不断增强上市公司自我规范、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意识,形成上市公司规范治理的长效机制。二是健全公司治理制度规则,进一步落实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职责界限和法律责任,强化上市公司长期激励机制。三是构建公司治理良好生态,抓好“关键少数”培训,加大先进典型的宣传,增进认知认同、凝聚市场共识,营造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的良好氛围。
继国务院定调“零容忍”严查欺诈发行、虚假信披等违法违规行为后,债市违约事件再次迎来央行重磅发声。12 月13 日,央行发布消息称,为进一步规范信用评级行业发展,央行组织召开信用评级行业发展座谈会,认真总结了近年来信用评级行业发展情况和有关问题,交流借鉴国际评级机构业务开展的经验,研究讨论了进一步规范发展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措施。
“近年来,我国评级行业在统一规则、完善监管、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但也存在评级虚高、区分度不足、事前预警功能弱等问题,制约了我国债券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央行党委委员、副行长潘功胜在会上指出,信用评级是债券市场的重要基础性制度安排,关系到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大局。评级行业应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坚持职业操守,勤勉尽责,努力提高评级能力,提升评级质量。监管机构、发行人、投资人等各方应各尽其责,共同推动我国评级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