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青少年欺凌现象看初中德育工作中的同理心教育

2020-02-19 05:09陈宗敏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3期
关键词:初中德育青少年

【摘要】  对于当代的青少年来说,同理心教育十分重要,是落实学生素质教育的关键途径,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应该从多方面积极渗透同理心教育,以此来有效的减少校园欺凌现象。本文介绍青少年校园欺凌事件的现状与背景,分析同理心教育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如何在初中德育工作中开展同理心教育,以有效的减少青少年欺凌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  青少年 欺凌现象 初中德育 同理心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03-032-020

引言

校园欺凌是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尤其是近几年来,校园欺凌事件不断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对此,学校必须要重视起来,积极做好初中德育教育中的同理心教育,从家庭、学校、学生等多方面抓起,从根本上降低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几率,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使学生实现身心健康发展。

一、青少年校园欺凌事件的现状与背景

相较于小学来说,初中学生有着很强的叛逆心理,因此出现校园欺凌的几率也更大。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初中生的“哥们”义气越来越常见,而且这些孩子喜欢盲从,很多时候都是以群体打架斗殴为主,这体现了校园欺凌事件的群体性特点。此外最常见的就是言语辱骂或者故意冷落同学现象,几乎每个班级中都会有一些同学经常受到辱骂或者孤立,这在一定程度上使这群孩子受到了很大的心理伤害,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二、同理心教育缺失是导致青少年欺凌现象的主要因素

在很多欺凌事件中,被欺凌者都受到了来自欺凌者的残忍伤害,或者是身体上的也或者是心理上的,一些性质较为严重的更让人触目惊心。欺凌事件存在的共同点是,这些事件中通常都有一些“帮凶”或者一些冷血的“旁观者”,他们所表现出的冷漠让人心寒。青少年欺凌事件的屡屡发生,不仅是法律意识淡薄的彰显,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于德育教育中同理心教育的思考。同理心简单来说,指的就是移情、神入或共情,指的是在人际交往中个体能够体会到他人的情感与体验,站在他人的角度与立场去理解他人的感受。因此同理心强调的是换位思考、情绪自控、积极倾听和表达尊重等几方面,这不仅是一种素质,更是一种能力,可以说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同理心强的人,其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理解能力也更好,待人亲切、和善,可以获得来自他人的尊重与信任;同理心缺失的人,则表现的比较自私、冷漠、虚伪,甚至做出欺骗、暴力、犯罪等一些反社会行为。

三、同理心教育在初中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初中时期是学生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在这一时期内,学生的道德意识和行为发展都十分敏感,他们逐渐开始进入了青春期,因此在心理特点上也有了明显的变化,自我意识直线上升,个性开始显现,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但是却缺少一定的自我控制能力,道德意识缺乏。因此初中教师必须要做好学生的心理引导与教育,一旦没有做好,就会导致同理心教育缺失,不利于学生理性分析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最终使其产生各种各样的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导致无法与他人进行正常的交流与合作,经常做出各种不友好、不尊重的伤害性行为,严重者甚至出现犯罪的情况。对此,如果能够合理的落实同理心教育,可以有效改善学生的心理情绪,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可以使其在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清晰的感受对方的情绪、体验,从而为对方送去及时的帮助与关怀,有效的降低自身的攻击性,从根本上遏制暴力,这样便能让青少年欺凌事件的发生率得到控制和减少。

四、在初中德育工作中开展同理心教育的有效策略

1.强化学生对他人情绪的感知能力

学生对他人情绪的感知能力,也就是“察言观色”能力,在人际交往中十分重要。尤其在面对道德冲突的过程中,能否正确的感知他人情绪,直接影响着人们的道德行为。在这一方面,感知能力弱的人在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无法理解别人言语表达、或者不能及时捕捉情绪信号的情况,导致由于自身言语、手势、表情、眼神等问题的不当招惹他人的厌恶,影响了沟通和交际;反之情绪感知能力强的人可以在沟通中快速识别他人的情绪信号,从而正确的理解他人的心理状态和情绪,促进沟通的顺利进行。对此教师应该重视起来,积极培养学生的情绪感知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教材、媒体中接触到的人物进行分析,根据他们的语言表达和姿态体现来猜测其内心的感受与想法,以此强化情绪感知能力;还可以组织学生积极模拟生活中的场景,过程中积极观察他人的情绪表现,以此来猜测别人的心理活动和情绪体验。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老年公寓送温暖”活动,组织学生在活动中积极送上自己的礼物和祝福,并与他们聊天和游戏,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老人们的心理状态和情绪表现。活动中一些老人十分高兴,但是一些老人却并没有表现出欣喜,学生们对此进行分析和思考,发现这些老人由于身体不好、活动时间过久导致较为疲惫,对此教师组织学生积极调整活动方案,细心照顾老人休息。果然,活动效果明显改善,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和赞扬,也让学生清晰的体会到了照顾他人情绪感受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解决问题

在平时的教育中引导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积极站在他人的角度感受和体验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从而更好的解决交往中的矛盾。

由于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思辨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在德育教育中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角色转换,比如班级中两个同学产生矛盾时,教师不能直接判定对错,而是要让学生首先表达自己的想法,引导其说一说自己眼中对方的错误是什么,如果自己是他会怎样做,如果自己是老师又会怎样处理等等。过程中教师要认真倾听,最后加以总结和引导。通过这样的教育指导,让学生的情绪得到有效的释放,使其相互表达、相互倾听中消除情绪上的障碍,同时也能使其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在意识到自身问题的基础上理解他人的情绪反应,从而谅解对方的行为表现,这样才能有效的减少矛盾的出现。

3.营造和谐风气转变校园欺凌之风

学校方面应该加大“反对校园欺凌”相关方面的教育和宣传,提升学生对此问题的关注度,能够做到发现校园欺凌现象第一时间告知老师,坚持成为一名校园欺凌的抵抗者。同时也要定期开展相关方面的讲座和活动,以实践活动和讲座的方式增强学生对于校园欺凌的认识,使其能够明确辨别欺凌行为,并可以对周围同学、自己本身的不良行为作出准确的判断,从根本上避免校园欺凌问题的出现。除此之外,还要设置专门的校园欺凌心理疏导站,主要用来疏导欺凌者和被欺凌者,避免欺凌者形成畸形的价值观,同时引导其站在被欺凌者的角度思考和体验,使其感受到被欺凌的无助与难过,从而纠正其观念上的错误。在净化校园环境的同时为学生创造健康、快乐的学习空间。

五、结语

總而言之,校园欺凌是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在较大程度上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应该从家庭、学校、学生等多方面共同发力,积极做好学校德育教育中的同理心教育。而对于学校自身来说,学校教师必须首先给予高度重视,从多方面落实做好学生的同理心教育,这样才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他人,和善待人,宽容待人,从而有效地减少欺凌现象的发生,以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项目:本论文为2018年深圳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初中生同理心的培养研究”(编号:zdfz18056,主持人:陈宗敏)研究成果之一。

[ 参  考  文  献 ]

[1]郑威灵.从青少年欺凌现象看初中德育工作中的同理心教育[J].福建教育,2016,(22):7-8.

[2]周红霞.同理心教育可防止学校欺凌事件发生[J].基础教育参考,2010,(19):29-29.

[3]张晴晴.同理心教育在中职德育中的应用[J].河南教育(职成教版),2010,(Z2):97-97.

[4]李雪梅.“同理心”在师生沟通中的作用[J].班主任,2007,(08):13-14.

[5]沈立.同理心理对学生分享行为发展的影响[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5(06):7-10.

猜你喜欢
初中德育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偶像崇拜 与青少年成长
幸福感强的青少年更健康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初中德育工作的策略探究
提高初中德育实效性的几点认识
初中班会课模式初探
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初中德育有效性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
第二单元 做自立自强的人